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大漢大忽悠帝》第705章 瀟湘之地兩條水
  第705章 瀟湘之地兩條水

  ……………………………………

  騎兵旅閻志部在酃縣城外甫一出現,假如虞翻想要撤退的話,還是能夠做到的,雖說陸路艱難,但是還有水路。然而屬下部眾勸說虞翻盡快撤退之時,卻被虞翻拒絕了,他的理由也很簡單,自己沒有接到撤退的命令。

  而後,終於等到了漢正軍圍城。

  面對城外數萬兵馬,虞翻頂盔披甲,手持一杆他善使的長矛,立於城頭之上。

  戲志才派人問了,虞仲翔可願降?

  虞翻卻說,自己雖然才疏學淺,不能為漢室匡扶正朔,不能為主公拒敵於北,卻尚存一顆忠義之心,要在此盡一盡臣子本份。

  戲志才說:“好。攻城!”

  有些糊塗之人犯起倔來,很難被人說服,因為和他講不通道理。可是有些聰明之人犯起倔來,同樣也很難被說服,因為他什麽道理都懂。

  虞翻就是這麽一個聰明而又倔強的人,最初的時候他守淮陰,周瑜的撤退命令下的稍微遲了一些,要不是徐盛拚死相護,可能他就戰死淮陰了。後來他守東線,要不是魯肅下令及時,可能他又已經戰死在居巢了。

  這倒不是說虞翻腦子有病,總想求死來著,而是因為他知道,總有人是要死的。如果自己的死,能夠讓己方多一線生機,那麽自己死就好了。

  可是這一次,周瑜、魯肅都不會再給他下命令了,徐盛也已戰死樅陽,無法再對他拚死相護。最關鍵的是,虞翻知道,自己已經沒有退路了。自己面對的漢正軍有兩個軍,十余萬人,而自己本就兵微將寡,難以力敵,假如從酃縣再撤的話,就相當於把所謂的“嶺南防線”撕開了一個大口子。

  接下來,自己對面的漢正軍可以同時由桂陽、零陵兩郡分兵南下,甚至由兩郡南下的路都還不止兩條,而是好幾條。自己又該如何得知漢正軍的主力走哪條路,側翼走哪條路?即便是知道了,又該如何抵抗?

  再者,假如漢正軍憑借兵力優勢,根本不分主攻與側翼,而是由多路同時南下,自己又該如何去防禦?
  還有一點,也很重要,若是自己從此間一退,全軍戰心皆無,往後的仗又該怎麽打?
  難道就這樣一路退下去,任由漢正軍攻佔零陵、桂陽,鬱林、蒼梧,甚至是合浦、南海?那樣的話,自己還不得變成“漢室正朔”的罪臣,最無能的將軍?甚至比關雲長退的還沒面子!
  所以,就是酃縣了!
  既然沒人再給自己下撤退命令,自己也懶得再退了。

  …………

  成群的霹靂彈飛上酃縣城頭,朝廷叛逆所置的“偽右別督”虞翻,當場“伏誅”!
  收復酃縣之後,戲志才下令休整兵馬,把該送的傷員都送回去,把該調的物資都調上來,同時召開軍事會議,商討下一步的行動計劃。

  如今擺在酃縣面前的南下之路,可為優選的有兩條,其中一條是水路。湘水路過酃縣之前,居然是曲裡拐彎的從西南而來,所以溯水而上,這條水路也就是向西南而行的。

  酃縣的西南是哪兒?

  零陵郡!
  要說這條路從前也不好走,但是秦朝始皇帝開拓嶺南的時候,不是挖了一條“靈渠”嘛,居然連通了湘水與漓水,這一下給弄的,順著漓水能夠直通蒼梧,接著還能順著鬱水直通南海,而且就在番禺旁邊。

  從酃縣南下的另一條陸路就簡單明了了,出門向東南,直逼桂陽郡治,曾經還當過“漢室正朔”幾天新都城的郴縣。

  接下來的活兒也好分派,戲志才就留在酃縣,保障後基安全,徐榮率領第一軍前去桂陽,呂常率領第九軍前去零陵,但是燕三娃的騎兵師要一分為三,每一路分配一旅,反正再往南走,也不可能與敵人展開大規模騎戰了,一旅已是綽綽有余。另外就是徐商所率的水師,也不能把船全都帶走,得留下一半,保障後基向前方的供給運輸。

  還有,徐商可不許帶著水師,低著腦袋往前衝啊!這條水路兩側很多崇山峻嶺,說不定人家一條船不用,也有辦法把你乾翻在水裡。

  在這期間,張羨提出了一個小小請求,想要跟隨第一軍徐榮他們一起前往桂陽,畢竟那裡是他曾經戰鬥過的地方,也是被人從那裡趕出去的。要是現在自己能夠帶著朝廷大軍,將從自己手裡丟失的桂陽收復回來,那才叫揚眉吐氣。

  然而張羨就這麽一個小小的請求,卻被戲志才無情地拒絕了。桂陽那一片,你張懷陽的確是比較熟,但是零陵那一片,也沒人比你更熟了呀!相比起桂陽,零陵的山更深,水更險,山裡的兄弟也更生猛,更彪悍。要是你張懷陽不去零陵,他們被朝廷叛逆拉攏了該怎麽辦?和咱們的其他兄弟發生誤會該怎麽辦?你以為陛下當初把你留在“南線元帥部”,是幹什麽用的?
  就是這會兒了!

  孔子曰的好,好鋼用在刀刃上。陛下說有你張懷陽在荊南,起碼能頂一個軍!

  “陛下真是這麽說的?不是嫌棄我當初丟了桂陽,所以才一直沒給我安排具體事務?”

  得咧,既然陛下都這麽說了,那咱還在這兒等個啥?兄弟們趕緊走吧,我帶你們南下零陵!
  …………

  一軍、九軍,兵分兩路,由酃縣而出,徐榮想要前往桂陽郡治郴縣,首先還得面對前邊的耒陽,而呂常出門往西南,直接面對的就是零陵郡治,泉陵。

  雖然零陵郡多數都是山高水險之地,卻是從東北向西南,漸漸升高的,至於泉陵嘛,還算比較平。事實上,這裡也的確是一塊山間盆地,周圍幾乎全都是山,但是這些山並沒能將泉陵封堵嚴實,在它東北方向有一個大大的開口,使得這塊盆地看起來更像是“馬蹄型”的。

  既然泉陵敞開懷抱,如此熱情好客,對於第九軍呂常所部來說,就好辦多了,何況人家還帶著“荊南之虎”張懷陽,所以第九軍到達這裡之後,泉陵便開城獻降了。

  然而郡治泉陵獻降,並不等於第九軍已經拿下了整個零陵,真正的艱難才剛剛開始。

  話說就在泉陵這裡,有一條“深水”匯入湘水,而這條“深水”就是後來的“瀟水”,所以,後世所謂的“瀟湘之地”,真正的中心就在這裡。

  好,兩條水。

  是不是說明咱第九軍至少有兩條水路可以走了呢?
  又話說,“瀟者,水清深也。其上兩岸,樹木蔥綠,水流清澈幽深。”

  看著挺美,可它為啥深呢?
  因為山太高了。

  就這麽說吧,你要是敢從這兒行船,人家站在山上撒泡尿,都能尿到你的船裡來。而且這樣的地形還不是一小段,因為深水是把整個舂山給衝開了,流出來的。括弧,“舂山”就是後來的“陽明山”。

  孔子曰的好,小陰溝裡好翻船。這個“小陰溝”究竟得大多,咱不知道,反正徐商要是敢帶著水師走深水的話,估計人家也挺容易讓他翻船的。

  那咱走別的路不行嗎?比如陸路,兄弟們大多都是北邊來的,到底還是踩在地皮兒上,心裡才比較踏實。

  也行,只要打這兒折回去,繞過舂山,走它的東南邊就能南下,當年秦朝始皇帝還在那邊修過馳道呢!只不過,走那邊好像去郴縣更方便一點,而且就算繞過去,能夠到達舂山南邊的營道、營浦等地,擋在南邊的還有一座更大的“九嶷山”!
  九嶷山,又名蒼梧山,縱橫兩千余裡。相傳古時舜南巡狩,崩於山間,即葬於此,二妃“娥皇女英”千裡迢迢前來尋覓,由於九峰相仿,令人疑惑,終未得見。

  這是不是說,咱們就只剩下了湘水這一條路可走了?
  差不多吧,但是湘水西岸有“嶺南五嶺”之中的越城嶺,東岸就是舂山以及湘水源頭所在的陽朔山,緊跟著還有都龐嶺,再向東南還有九嶷山、萌渚嶺、客嶺山。而這個客嶺山也就是“嶺南五嶺”之中的騎田嶺。

  情況非止如此,朝廷叛逆的“右別督”虞翻,雖然本人已在酃縣伏誅,但是此前他已經下令“右別部”其他多路兵馬,分守各處關口要隘。如今分守洮陽縣、零陵縣的便有袁龍、習珍等一乾賊將。

  …………

  無量天尊,哦咧個去。

  不是說先有始皇帝開拓嶺南,又有武皇帝設置九郡,還有伏波將軍平定交趾叛亂,嶺南這地兒,前人們好歹也都來過那麽多回了,怎麽到了咱們兄弟到了這兒,又好像千難萬難,無路可走了呢?
  難麽?

  他們來這裡的時候,調動了多少兵馬,又用了多少時間?咱們兄弟又帶了多少兵馬,到這兒才幾天呀?

  十萬兵馬還不夠麽?

  十萬那是兩個軍,咱們第九軍現在也就五萬來人!
  第九軍眾將一邊聽著張羨的解說,一邊進行熱烈的討論,最後由軍長呂常拍板決定。既然地利不在我方,便應從其他方面考慮破敵之策。

  首先要穩固好泉陵,與酃縣後基緊密聯系起來,不能給予敵人可乘之機。然後由徐商、程畿,各派出一部兵馬為水陸先鋒,吸引敵軍的注意,試探洮陽的反應。最後自然是請張羨出馬,號召零陵這些大山裡的兄弟,撥亂反正,早日投向朝廷溫暖的懷抱。

  要是這一招搞好了,回頭那些朝廷叛逆的賊兵賊將不僅是深陷在峰巒疊嶂的大山之中,還會深陷在山裡兄弟的汪洋大海之中!

  呂常不著急,因為著急也沒毛用,所以第九軍主力便暫時在泉陵停了下來,一天到晚忙的不見人影的好像就只剩下了“荊南之虎”張懷陽,不是接見各地趕來投效的山裡兄弟,便是親身前往各個大山之中。

  而斯文的呂大軍長呢?
  居然帶著兄弟們吃起了火鍋!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