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明末梟臣》第465章 圍點打援
  此刻的錦州城外濟爾哈朗和多爾袞已經收到豪格的第一次發出求援信,兩人不敢怠慢連忙派人將信送往松山城外和洪承疇對峙的黃台吉,黃台吉得到消息也是臉色灰敗,最糟糕的情況還是出現了,如今的遼西聚集了大明朝廷僅剩的精銳,如果這一戰能夠拿下洪承疇和八總兵,接下來大清國南下直取大明京城易於反掌,那時候等到毛鈺有所反應也最多就是劃江而治,大清國可以將黃河以南的地方先讓給毛鈺,然後徐徐圖之。

  都說毛鈺和大明皇帝不和,這怎麽才剛剛被圍困毛鈺就來了,黃台吉心想還是海上來得快啊。反覆思量決定讓濟爾哈朗帶領廂鑲紅旗以及蒙古兩旗兩萬人火速馳援遼陽。

  濟爾哈朗是為數不多沒有直接和東江軍以及毛鈺正面打過仗的大請貴族之一。臨行前黃台吉再三吩咐一定要配合好豪格,必要時候刻取而代之,整合所有留守力量第一時間將毛鈺的隊伍趕回到海上去,對,就是趕到海上去,此時此刻黃台吉真心不願意兩面作戰。尤其是毛鈺的軍隊規模也不小,大清雖然在松錦佔據優勢,但如果被毛鈺牽涉過多的力量這種優勢就可能變成僵局甚至可能被迫退兵,如此大好局面黃台吉當然不想被扭轉,如果不是多爾袞曾經嘗試過封王和錢財誘惑失敗,黃台吉是想直接和毛鈺講和的。

  濟爾哈朗得到黃台吉的命令之後也不敢怠慢立即帶著兩萬人朝著遼陽而去。

  塔山,尚可義來到這裡已經六天了,五個步兵師在這裡嘜頭挖了幾天的戰壕和工事,其中還有兩個專業的工兵團。那邊孔有德終於動手了。這兩天每天都有好幾撥清軍斥候飛奔前往錦州前線。

  尚可義知道隨著斥候隊數的增加自己將要面臨的敵人也會逐步增加。就在昨晚,大營的斥候連續追著五波清軍斥候通過了塔山,為了不讓清軍斥候發現塔山的埋伏,從東面十幾裡開始沿途布置了大量的斥候就是為了驅趕清軍斥候,讓他們驚恐之余無暇他顧。

  連夜派出五波斥候,尚可義知道孔有德那老小子肯定是將豪格逼急了。果然不等天明安排在塔山西面的斥候就回來稟告,清軍約莫兩萬人回援。尚可義歎了口氣,覺得有點可惜,準備了這麽久就來了兩萬人,還不如孔有德那邊的敵人多呢。

  不過惋惜歸惋惜,他還是立即下達了命令,所有五個步兵師進入戰鬥狀態,第2軍的一個步兵師和毛承祿的一個步兵師率先進入塔山兩側的山中,正面隻部署了一個團的兵力防范漏網之魚。

  鑲紅旗的將士非常急切鞭打著胯下戰馬,從錦州到塔山不過一百五十裡,卻也讓戰馬歇息了兩次,如今正是一鼓作氣通過塔山,然後稍作休整就能在中午時分趕到遼陽。

  然而,就在他們習慣性地放緩馬速預備穿過塔山峽谷的時候,最前面的斥候來報峽谷被人用拒馬攔斷,且拒馬前後都有壕溝,戰馬越過壕溝就要面對連續兩排拒馬,拒馬後面跟著的還是壕溝。

  斥候再往山上看,山上也是一排排的戰壕。綿延十幾裡外,從山上根本就繞不過。

  想要硬衝是過不去的,於是連忙回頭將情況告知後軍的濟爾哈朗。濟爾哈朗也是打仗多年的人,知道塔山這樣的地理位置有少量的伏兵也是在情理之中,聽了消息不但不驚慌法兒覺得這才賀禮。孔有德也是遼東人,豈能不知道塔山,豈能不在猛攻遼陽的時候在塔山設下埋伏。

  於是他下令隊伍放慢速度渡河之後就停下來,派出更多的斥候務必要將塔山附近弄個明白,至少要將伏兵的數量弄清楚,然後派出主力一次性盡快將伏兵擊退,然後繼續往遼陽趕路。因為來的這路上已經連續碰到了數波求援斥候。

  至於繞道,濟爾哈朗沒想過,因為繞道不但要多出兩百裡,沿途也是繞著山走,說不得哪裡還會有埋伏。這塔山是清軍進出遼東、遼西的必經之地,就算黃台吉要調遣更多的援軍回來也是要選擇這裡,所以他必須盡快打通這個堵點。

  十幾隊斥候在塔山兩側散開,然後無一例外地在企圖靠近山巒的時候被黑暗中偷襲的燧發槍擊斃。

  連反數次濟爾哈朗也不耐煩了,直接命令蒙古騎兵衝擊兩側山巒,大約兩千人被分散前往兩側的山巒,在濟爾哈朗看來這兩千人應該可以試探出伏兵的人數和火力。

  然而這兩千人靠近的時候,山上數處居然響起了火炮聲,對就是火炮聲,然後火槍借助火炮的掩蓋從戰壕裡伸出來對準了山西啊的蒙古騎兵。

  轟隆隆……砰砰砰……一頓還禮的操作,兩千探路的蒙古兵就倒下了三四百人。剩下的蒙古人驚慌失措地逃了回來。

  然而濟爾哈朗卻嚇了一跳,因為他剛才站在遠處,借助火光他看的清楚,敵人雖然在山上埋伏了炮兵,但不是那種戰艦上的重炮,而且數量也不過十幾門,而且分散在山谷的兩側。偷襲的火槍手大概有千人左右,也是分散在山谷兩側。己方如果強攻能夠能夠一戰而下!

  於是他將各牛錄的額真召集在一起進行訓話,無非就是遼陽危在旦夕,這裡的伏兵就是為了拖延他們回援的速度。正是如此己方就要速戰速決。

  這些牛錄額真一個報銷這表示不過就是一千多伏兵,一兩個牛錄上去就能拿下,絕對不會耽誤太多時間。

  不過濟爾哈朗沒有選擇額繼續試探,而是下令全軍朝著兩側的山巒而去。

  塔山就如同柵欄一樣切斷了遼西和遼東,從錦州前往遼陽是必經之路。兩側山不高,林木也不茂盛,但是不利於騎兵,中間山谷寬約兩裡,最窄處約莫一裡,但是也夠大隊騎兵通行,所以以往每次清軍路過這裡並沒有引起注意。

  如今經過斥候和蒙古騎兵的試探所有人都大概心中有底,兩萬人朝著兩側的山巒發動了攻擊。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