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明末梟臣》第425章 果決的遏必隆
  經過高陽難民的這一陣破壞,河間南門和北門外的水泥墩子陣至少第一排徹底失去作用,清軍大隊騎兵至少可以無障礙靠近城牆五六步,護城河也被填上來不少,最讓毛鈺心疼的是那些地雷。

  現在情況是南門至少一萬清軍,北門至少七千清軍。如果南北一起攻城,又沒有地雷陣的阻擋,毛鈺覺得自己要付出的代價肯定不小。

  毛鈺身旁的向思問則早已下的沒有人樣。毛鈺見狀只能打心理戰了,他讓人準備了一塊乾淨的大白布,然後叫人拿來筆墨,在眾人疑惑的目光中,匆匆寫就一排大字。然後找來一個大木杆子掛起來。

  遏必隆雖然聽得懂漢語卻不認識漢字,起初還以為是河間城內的明軍掛白旗投降了。結果看到旗上面有字,連忙讓漢人通譯過來逐一念出來:“大青肅親王豪格,貝勒嶽托被我軍俘虜正在城中。如果清軍進攻河間就等著接收兩人的人頭!”

  又是這一招,遏必隆惡狠狠滴朝著河間城投啐了一口,他沒想到毛鈺翻來覆去就是這一招。不過他卻是在為自己的所作所為得意不已。豪格與鼇拜兩人帶領三千精銳圍攻高陽三日卻折兵損將,自己還搭進去了。

  遏必隆自己問睿親王多爾袞要了三千精銳整合了豪格那些殘兵負責駐扎在河間外圍收攏右路軍的將士,豪格和嶽托缺席的情況下他最有可能成為由陸軍的統帥。想想吧,三萬多大請勇士歸他統帥,什麽樣的城池拿不下來,什麽樣的仇不能報?
  嶽托身體一直很差,要不然怎麽可能被俘虜,而豪格是多爾袞的潛在競爭對手,不用多爾袞暗示,遏必隆就不想贖回豪格!所以他覺得不予理睬按照計劃發動進攻。

  四五千難民衝擊河間成功,排除了地雷不說,還讓明人自相殘殺極大程度上打擊了守軍的士氣並且暴露明軍的火力。按照遏必隆的想法一定要趕在多鐸來之前攻陷河間,不管能不能救出來豪格與嶽托。但是毛鈺這麽一搞,兩黃旗的將士們自然就不幹了。豪格可是大皇子。比起一些糧食來可是要重要得多。

  不過遏必隆還是很快進行了彈壓,決定趁著明人士氣被打擊立即組織攻城戰。遏必隆從豪格那些潰散的騎兵中得知了這些水泥墩子的作用,所以他第一時間選擇了下馬步戰。

  而且是南北兩個城門同時發動進攻。在遏必隆看來毛鈺憑借一千多人的精銳外加河間兩三千民壯,最多頂住一萬七千人的兩天攻擊。遏必隆給自己的底線就是兩天攻陷河間,因為保定那邊隨時可能攻陷,然後多鐸一定會帶著軍隊趕過來查看。

  不過等待遏必隆的並不是守軍的驚慌失措,而是是一千五百杆燧發槍的齊射!

  勇敢的大請將士在進入火槍射程沒多久還沒來得及發出手中的弓箭就遭遇了沉重的打擊。被敵人的一輪火槍至少射翻了兩百多人!

  遏必隆也是久經沙場的,從火槍的響聲和分布情況大概能夠估算出來在河間北城門東西方向不到五百步伐的距離上聚集了一千五百杆燧發槍!
  這是讓遏必隆沒有想到的,他得到的消息是大約五百杆燧發槍而且需要分散守城。

  現在突然增加了這麽多槍讓遏必隆不相信自己得到的情報了。

  不過比起燧發槍齊射的損失,河間城門上掛出的一具屍體讓遏必隆更加震驚。很快就有人認出來,那是格羅哈!嶽托手下大將格羅哈!隔得有點距離不知道格羅哈死了多久,但是明軍真的發狠了,僅僅是遭遇到第一波攻擊,而且看起來應該是明軍佔了便宜。但是毛鈺還是果斷地將格羅哈的屍體懸掛了起來。遏必隆心頭一震,這明人看起來斯斯文文的怎地就這麽凶悍呢。而豪格之前所率領的正黃旗一部將士不幹了紛紛要求遏必隆罷兵先想辦法營救肅親王才行。

  毛鈺這麽做並不是為了刺激清軍,相反他是在示弱,告訴外面的清軍,我拿你們沒辦法,但是我可以殺俘虜!現在是格羅哈,等一下就是鼇拜,再逼我豪格和嶽托我也能殺!

  沒辦法,嶽托的右路軍至少還有一萬五千人會在接下來的兩三天內抵達河間。如果河間被包圍,滄州的援軍也來不及。青縣殘破不堪已經無法用來駐軍。所以河間必須做好面對多爾袞全軍攻擊的準備。

  遏必隆顯然沒有被毛鈺威脅。他只是按照自己的計劃催促這手下人再次發起試探性進攻。這一次,走在前面的全部是有鎧甲的士兵,遏必隆相信這樣會大大降低傷亡。

  為了河間城內大量的財貨,為消滅華北平原上所有的抵抗力量,付出一些代價是值得的。

  但是很快遏必隆就摸清了河間城牆上的守軍的火力,一千五百火槍手分成了三批,憑借城牆的加成射程比己方的弓箭要遠!南北兩個城門的守備力量差不多!
  在付出了將近七百人的代價之後,遏必隆選擇了休戰,不過並沒有退卻,這是為了防止守軍出城繼續埋設地雷和水泥樁。

  正如毛鈺等人所預計的那樣,第二天天亮十分遏必隆就帶人來到的城外,這一次是三面進攻,每一面軍隊的前面都有將近一千多的明人百姓走在最前面。他們先是和昨天一樣被要求排隊進入水泥墩子陣內,結果讓他們意外的是沒有地雷!於是三個城門同時展開了挖水泥墩子的新勾當。以至於後來遏必隆嫌人不夠速度太慢,下令從隊伍中抽調了三千多人分散在三個城門一起挖水泥樁子。

  遏必隆的做法很簡單,明人百姓在前面背對城牆,清軍士兵在後面,全副盔甲小心翼翼。

  城牆上的火槍一直沒有響起來。遏必隆不知道毛鈺是估計大明百姓傷亡太多,還是彈藥數量不夠。反正隨著水泥樁子不斷地被挖出來,參與搬運的清軍也越來越多,後面的隊伍被分成了兩部分,一部分是下馬準備步戰,另外一部分顯然是準備騎射。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