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三國之鐵騎南下》第六十四章各方姿態
  蔡邕出列為韓成表功,像是一石激起千層浪。

  原本平靜的朝堂,在蔡邕說完話後,頓時變得熱熱鬧鬧,到處議論紛紛。

  蔡邕此人最大的優點莫過於知恩圖報。

  據史料記載:董卓被誅殺後,暴屍東市,雖然董卓提拔了無數的州牧,太守;最後卻只有蔡邕趴在董卓的屍體上哭了一陣子,原因是因為董卓對他有知遇之恩,他還沒來得及報答。

  如此知恩之人,忽然聽到了韓成的消息,怎麽能不主動出列呢?
  久居朝堂之上的蔡邕自然知道眾臣的想法,但心中想起了女兒的那封家信,依舊毅然決然的出列了。

  內心暗自對自己說道:“韓成,你救了我女兒,我這也算報答你了,從此之後,我們兩不相欠。”

  關於女兒的那封家信,那卻是雁門關大戰前半個月的事了。

  幾個月前,身在長安的蔡邕收到女兒蔡昭姬的信,從信中能看出女兒自衛仲道死了之後,在衛家所受到的委屈。

  蔡邕身為父親,生怕女兒再受苦,便安排眾家丁將女兒接回長安。

  雖說當時因為怕董卓覬覦蔡昭姬的姿色,才將蔡昭姬匆忙嫁出,但現在來看,太著急了一些。

  畢竟董卓並沒有當面提過看中女兒的姿色,只是蔡邕害怕女兒被董卓看中,說到底,還是蔡邕的一廂情願而導致的女兒在衛家受苦。

  若女兒回到長安,真的不幸被董卓看中了,那就在找個人把女兒嫁出去就是了。

  愛女心切的蔡邕這麽想著。

  可是一個月過去了,女兒和眾家丁竟然都毫無音信。

  蔡邕這個著急啊,經過多方打聽,意外的得到了女兒被南匈奴軍掠走的消息。

  這時候的蔡邕雖為朝廷重臣,深的董卓喜歡,但董卓不會為他興兵攻打南匈奴救回女兒,讓蔡邕陷入了“百無一用是書生”的困境。

  隻好天天以淚洗面,來紀念女兒,並祈求女兒平安。大概是蔡邕的真情感動了上天。

  正當蔡邕天天悲傷之時,卻意外地收到了女兒來的家信,蔡邕打開信一看,是女兒蔡昭姬的筆跡。

  蔡昭姬自幼跟隨蔡邕習文寫字,她的字別人模仿不出來。

  女兒在信中主要講述了自己被南匈奴左王劉能掠走,並在並州北部的雁門關處,被奮武將軍韓成所救之事。

  因為這時的韓成沒有和蔡昭姬表明心中之意,只是將蔡昭姬留在雁門郡,故蔡昭姬無法和蔡邕詳細訴說韓成的為人。

  蔡邕收到信後,心情好了許多:至少女兒在漢家大地上,雖說在並州北部,但也是漢家的土地。

  自己年輕時曾被流放到朔方郡,在那裡待了十二年,完全知道並州北部的條件,雖然苦點,但活著還是沒有問題的。等冬天一過,自己安排人將女兒接回來就好。

  至於女兒和韓成呆在一起的名節之事,那也沒辦法,一是回長安不見得比在雁門郡好;二是更何況還有韓成的救命之恩,就算看中了女兒的姿色,強行佔有了女兒,自己也能接受。

  畢竟若沒有韓成這個武夫,女兒現在可就在南匈奴的部落大帳了,說不準過幾年後還會帶著個南匈奴的外孫來看望自己,這是蔡邕想都不敢想的情景。

  可是,女兒在信中並沒有說被佔有之事。

  說明韓成也許是個正人君子,故在朝堂上,冒著被士族拋棄的危險,也要為韓成表功,來報答韓成救女兒之情。

  待蔡邕為韓成說完話之後,李儒出列,一臉平靜的說道:“奮武將軍韓成在雁門關抗擊南匈奴,阻止了南匈奴軍隊的入侵,對於漢朝來說,是件大事,即保護了我大漢朝百姓的安全,又壯了我大漢朝的國威,我認為應當重重封賞。

  奮武將軍的稱號是韓馥冊封的,但韓馥就代表朝廷,我們應該承認他以前奮武將軍的稱號,並在此基礎上在進行冊封。

  其實年前,韓成也曾上表過:他們在年前就抗擊過南匈奴的軍隊,現在又立了如此大功,我以為,兩功應該一起封賞。

  可以冊封他為冀州牧,雁門郡太守加安北將軍。”

  董卓看了李儒和蔡邕一眼,對著漢獻帝說道;“皇上,就依李儒之意吧。”

  漢獻帝緊張的說道:“董相國所說的就是我的意思,擬旨吧。”

  待朝會散後,董卓將李儒留下,問道:“文優,就算用拋磚引玉之計,如此封賞韓成,也太過於厚重了吧?”

  李儒說道:“稟告嶽父大人,我這麽厚賞韓成是有原因的。

  一是我的手下打探到冀州牧的大印還在這個韓成的手裡。

  我們若給他一個冀州牧的名聲,憑著袁紹的性格,必不容他,他和袁紹,必有一戰,我們坐收漁翁之利即可。

  我們只是付出一個冀州牧的名聲,卻能換來讓袁紹真刀真槍的和韓成乾一場,不是很好的事情嗎?

  二是皇帝在我們手中,我們現在給了韓成一個好像很豐厚的名聲,若以後韓成成了我們的大患,我們再給他換一個就是,反正皇帝在我們手中,不是想換成什麽,就換成什麽嘛?除非韓成不承認大漢朝的人,那我們就可以用皇帝的命令,命令其他諸侯攻打韓成了。”

  董卓思索片刻,看到李儒那希望的眼神,說道:“我聽文優的。”

  當韓成成為冀州牧,雁門郡太守加安北將軍的消息傳到兗州東郡曹操處,曹操對著手下眾人說道:“韓成此子,知大義;當日眾諸侯討伐董卓時,只有此子和吾一起追擊董卓,此子所謀甚遠啊。若是朋友,將是我曹孟德的知己,若是敵人,恐將是我曹孟德一生之敵啊。”

  幽州北平,公孫瓚也收到了韓成被冊封成為冀州牧,雁門郡太守加安北將軍的消息,一臉鄙視的樣子。

  “我公孫瓚威震北地這麽多年,也不是個幽州牧,安北將軍。韓成小兒就打了那麽一場小勝仗,就有這麽高的封賞,朝廷不公啊,待我平定了袁紹那廝,定帶領人馬去長安城討個說法。”

  平原劉備接到消息,說道:“這個小子爬得好快,不過冀州在袁紹手中,這州牧可不是那麽好當的。”

  鄴城袁紹處,“董卓這是赤裸裸的報復,冀州在我手中,我看那個韓成怎麽拿?”

  田豐見到消息,雖有不喜,但對韓成抗擊南匈奴的做法,大表讚賞,袁紹只是低沉的看了田豐一眼,默默地記在心中。

  郭圖看著袁紹和田豐的動作,對著袁紹說道:“主公,不如給韓猛將軍增兵,讓其全力攻擊常山郡,拿下幾個縣後,讓韓成知道我們的厲害。”

  袁紹正有此意,剛準備下令,田豐突然站起來說道:“主公不可,我冀州軍去年與公孫瓚在界橋大戰,雖勝了,但公孫瓚兵力並未傷及根本,南面三郡正在遭受黑山賊的騷擾,如若此時在常山郡和韓成開戰,我方將三面受敵,極其不利也。

  我覺得,我們應舉兵一舉打殘公孫瓚後,在收拾常山郡的韓氏余孽。”

  袁紹看著田豐,並未表態,只是拂袖離去。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