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三國之鐵騎南下》第六十三章初十朝會
  王家會客廳

  沮授再次將那套要糧的說辭搬了出來,王偉聽後,即沒有古春的冷淡,也沒有白楓的熱情,只是平靜的問了一句:“敢問長史,白家是怎麽做的?”

  沮授聽到王偉的話,看了外表忠厚老實的王偉一眼,心道:

  “這陰館縣兩大家族的家主,沒有一個是等閑之輩。

  白家家主白楓待人處事老練,頗有一套;
  而這王家家主王偉,表面上看似忠厚老實,實則狡猾的很。

  事事緊跟跟著白家的步伐,這樣的陰館縣,會始終保持著兩大家族啊。”

  不管怎麽說,這都是陰館縣兩大家族之事,和奮武軍暫時沒有太大的關系,自己不好說話。

  沮授收起心思後,說道:“白家主答應提供五千石糧食,作南匈奴軍隊退兵之用。”

  王偉聽到這裡,毫不猶豫地當即表態道:“我王家也出五千石。

  不過,我估計現在白家也一下子拿不出這麽多糧食,不足的部分,我王家可否用黃金代替?”

  王偉知道自己家族在三大家族中,勢力低弱,而自己的能力又不比不上白楓和古春,

  所以做每一件大事都謹遵一個原則—“只要白家做的,王家就做;跟著白家不吃虧。”

  沮授聽後,微微一笑,主公安排的事,完成三分之二了。說道:“當然可以。”

  然後又和王偉閑聊幾句,便起身告辭,回平城縣稟告韓成拜訪三大家族後的結果。

  王偉親自將沮授送至陰館縣城外,待看不到沮授的隊伍後,才轉身回去,但沒有直接回王家府邸,而是直奔白家府邸而去。

  王偉心道:“奮武軍擺明了要糧食,借口太過於牽強,自己都不信,白家的白楓怎麽可能信?
  白家突然拿出五千石糧食給奮武軍,定有其原因。我要上門去問問,到底為什麽要花這筆錢?”

  沮授回到平城縣之時,已經過了戌時。

  雖說晚上不好打擾主公休息,但主公剛剛派人來傳信:讓自己回到平城縣就立即來匯報。

  故沮授回到平城縣官衙就直奔韓成居住的屋子而去。

  一個下人站在門口,看到沮授,便迎上前說道:“太守大人吩咐,若長史歸來,直接去餐房會見即可。”

  沮授一邊跟著下人往餐房走去,一邊喃喃道:“去餐房匯報?不會是主公等著我吃飯吧?”

  進了餐房一看,一大桌子的美酒佳肴擺在面前,主公韓成坐在主位上,正等著自己吃飯。

  韓成見沮授到來,趕緊說道:“長史辛苦了,還沒吃飯,一起吃吧。”

  沮授行了一禮,說道:“謝主公厚愛,沮授聽令行事即可。”

  沮授也不客氣,畢竟見一桌子的美酒佳肴,肚子中早就‘咕嚕咕嚕’的抗議無數次了。

  沮授就坐,韓成舉杯,說道:“這裡只有我與你兩人,你放開了吃就行。來,我先敬你一杯。”

  一杯酒下肚後,沮授毫不客氣的開始夾菜,剛將菜放到口中,沒想到菜稍微有點涼,真的是主公在等著自己吃飯。

  沮授心中頓時充滿感激之情,古家古春所帶來的憤懣之怒,瞬間煙消雲散了。

  剛準備開口說話,卻聽韓成說道:

  “長史先吃飯,拜訪之事,飯後再說。”

  沮授感到韓成無微不至的關心,說道:“謝主公關心之情,沮授受之有愧啊。”

  韓成聽到沮授這麽說,便說道:“長史可不要把事情都攬在自己身上。在古家發生的事情,我都知道了。

  長史為我辦事,卻受此待遇,這是對我韓成的不滿,長史替我受罪了,我在此敬長史一杯。

  我答應長史,不出半年,古家定會付出代價。”

  沮授見自己什麽都沒說,主公想著卻都是自己,跪拜在地說道:“主公對屬下的維護之情,沮授唯有以死相報了。”

  韓成說道:“長史又說胡話。”

  趕緊扶起沮授,接著說道:“你這是幹什麽?我們是軍中的兄弟,兄弟受辱,我必為兄弟找回。”

  沮授眼中含著感激的淚水,不知道說什麽好。

  韓成看著沮授的樣子,心中暗暗下定決心:“定讓婁煩縣古家消失在雁門郡。”

  公元一九二年正月初,韓成第二次給朝廷送的捷報上表終於到達了長安。

  第一次上表因為正好到了過年的時間,處理國家大事的李儒已經寫好了對韓成的封賞,準備等年後在進行封賞。

  沒想到不出半月,又來了一次大捷,李儒收到捷報後,思考了一番。

  決定上報給董卓,將韓成之事,拿到正月初十召開的新年第一次朝會上進行封賞冊封。

  和董卓一起行拋磚引玉之計,告訴朝中的大臣,只要為董卓辦事,都能得到厚厚的封賞。

  做好事要留名一直是韓成的作風,自己在並州雁門關帶領將士們那麽出力的作戰,最起碼要讓朝廷知道,賞賜一番,雖說可能沒物質上的賞賜,但給自己升升官也行啊,畢竟韓成的很多官職都是自封的。

  正月初十,第一次朝會。

  將一系列新年的事務匯報處理結束之後,相國董卓對著眾大臣說道:“韓成在並州北部抗擊南匈奴的入侵,大家說說該如何封賞這個韓成啊?”

  董卓自從來到長安後,比在洛陽更加的會享受生活了,所有的事務都交給女婿李儒處理,只有像冊封州牧這樣的重大事情,才會過問。

  但今天,突然問到對於韓成的冊封,大臣們措手不及,心中各有想法:董卓和這個韓成有什麽關系嗎?為什麽在朝堂上這麽正式的問?
  畢竟對於韓成這種級別的冊封,李儒自己就可以決定了,按道理來說不應該董卓在朝堂上發問大臣。

  董卓說完這句話,心想:“這個韓成做的不錯啊。雖然不是為了自己,但自己也能沾點光。

  現在並州是自己的地盤,但自己從來沒重視過。要不是李儒在前幾日突然提到這個韓成,董卓還不知道南匈奴入侵並州的消息。

  並州是自己的地方,雖然自己和韓成有仇,但韓成幫自己打敗了南匈奴軍隊的入侵,這是事實。

  自己若沒點表示,其他各地的州牧太守怎麽看待自己?別人還怎麽幫助自己治理天下呢?人都是自私的,誰不為自己圖點什麽,要不瞎忙活什麽啊?”

  聽到董卓的問話,朝中眾臣皆保持一貫的作風—一句不說,這是士族們默認達成的共識。

  因為在年前,李儒曾勸董卓要收服士族的心,董卓便大肆封賞士族,但士族並不買董卓的帳。

  董卓一氣之下,性情大變,更加殘暴好殺,只要士族的言語動作,稍有不順董卓之意,便將其殺死,牽連甚廣,導致士族皆仇視於董卓。

  故在朝堂之上,無一人主動發言,一是害怕董卓,二是士族間的默契。

  李儒早就想好了對韓成的封賞,剛準備出來發言,卻見一人已經出列了,仔細一看,竟是侍中蔡邕。

  蔡邕對著董卓行了一禮,說道:“韓成在雁門關大敗南匈奴之軍,保衛了我大漢朝的百姓,我認為應好好嘉獎此子,這樣才會有更多的韓成站出來,為大漢朝出力。”

  聽到蔡邕為韓成表功,朝堂上眾人心思各異。

  王允一直暗中積極組織和籌備反董卓的力量,朝中眾臣皆以王允為首,看到蔡邕的舉動。

  王允心道:“這個蔡邕怎麽了,過完年怎麽幫董卓老賊說話?

  董卓這麽明顯的拋出韓成,不過是為了厚厚的封賞一番做給天下人看。

  蔡邕竟為韓成表功,看來蔡邕叛變了,今晚我要召開會議,讓眾人知道蔡邕的真面目。”

  太尉馬日磾一向和蔡邕交好,看到蔡邕出列,內心大叫一聲:“不好,伯喈糊塗啊。”

  雖然馬日磾隱約知道蔡邕出列為韓成表功的原因,但現在這個時機,表功就是董卓一派,被士族所拋棄,仇視。即使蔡邕心中之事在著急,但也實在不宜現在出列啊。

  李儒靜靜的看著出列的蔡邕,心道:“嶽父董卓一向看重蔡邕的才學,十分喜歡蔡邕,每次設宴,都會讓蔡邕彈琴並主持宴會。

  自嶽父入洛陽以來,只有蔡邕勸說嶽父放棄乘坐青蓋金華車,嶽父聽從了,改成“皂蓋車”。今日,蔡邕又出列幫韓成表功,難道嶽父說服蔡邕投靠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