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漢末小糧官》第九十一章 和談
  書接上文,王垕在心中痛罵徐庶辦事離譜,但總歸是多灌了幾碗黃湯,兩眼昏花,意志不堅,就著良宵美景,眼前的婦人縱是只有七八分美貌也變了十分,身體不由自主的火熱起來。

  他又回憶之前宴飲時眾人調笑的神態,心道若是事到臨頭軟了回去難免遭人嗤笑,便強鼓精神,摸索著走到桌邊倒了兩杯美酒,端起酒杯晃悠著走到蔡琰身邊,遞過一杯道:“文姬,此事卻是我疏忽了,沒有和手下人交代好,有了些許誤會。但事已至此,為了大漢的振興,為了南部匈奴和朝廷的關系,只能委屈一下你我了。”

  蔡琰接過酒杯,王垕心中一喜,卻又聽蔡琰道:“將軍名滿天下,沒想到乾這種事也需要找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

  王垕大囧,不知該說什麽。

  蔡琰將杯中美酒一飲而盡,脫下外衣,只露出裡面貼身的小衣,見王垕還是沒有動作,又道:“將軍還在等什麽?可是要小女子為將軍寬衣?”

  說著,蔡琰便伸出手要去解王垕的衣服。

  王垕連忙退了一步,轉念一想卻又走了回去。

  蔡琰無奈搖頭這就為王垕寬衣解帶。

  王垕卻一把抓住她的手,咬牙道:“事情確實與文姬想的不盡相同,還請文姬相信我的為人。劉竟就在我府上,是我的側室。他日相見,文姬可問一問她,垕究竟是何等人物。文姬重歸中原,無論過程如何,總歸是件好事。今日事出有因,但歸根到底還是我的不對,對不起。”

  說完,王垕又晃晃悠悠的走到案桌前,放下酒杯,尋得筆墨,找到一張從偃師帶來的珍貴白紙,在上面寫道: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他將還帶著墨香的紙張交到蔡琰手中:“贈予佳人,願與佳人相伴今生,不離不棄。”

  王垕前面認錯,蔡琰心頭怒火已是消散不少。

  她一身坎坷,早年嫁於衛仲道,還沒等到圓房衛仲道就死了。後來只因為父親蔡邕為董卓歎息了一聲便慘死在獄中,她也失去了照顧,沒過兩年被擄到匈奴,還為劉/豹生了一個孩子。

  在匈奴生活六年,蔡琰最大的心願就是回到故鄉。得知王垕趁機要挾劉/豹,要收她入幕的時候,蔡琰內中不止是憤怒,還有一種得償所願的欣喜感。

  何況王垕還贈給她一篇格式古怪卻稱得上佳作的散詩,文人屬性拉滿的蔡琰便隻覺眼前之人稱得上良配了。

  話說王垕名聲在外,他“創作”的幾篇詩賦也隨著他的名氣傳遍了大漢,蔡琰早就知道王垕的才學,更是能全篇背誦王垕的所有作品,今日得見,更是覺得眼前之人雖看似文弱,身體卻漸顯高大威猛起來。

  反觀她之前兩任丈夫,衛仲道是個藥罐子,娶她隻為衝喜。劉/豹貴為南部匈奴左賢王,卻粗鄙不堪,更不要說吟詩作賦了。

  至於劉竟在王垕府中一事,與後世人看法不同,蔡琰反倒覺得這是一件欣喜之事。

  蔡琰心中再無抵抗,又見王垕呆傻的樣子,隻覺有趣,便想逗他一逗。走到案桌前,將剛剛王垕放下的酒杯拿在手中,回身道:“夫君,酒還沒喝呢。”

  王垕腦袋還有點昏,沒注意蔡琰在語氣上的不同,呆傻傻的就要去接酒杯。

  卻不曾想蔡琰一口將酒含/入口中,趁王垕沒有反應過來,一雙柔唇印了上去,巧舌微動,一點點將美酒度了過去。

  王垕飲過酒,腦子卻清醒了幾分,笑著摟過蔡琰,調笑道:“還不為我寬衣?”

  有道是:
  風雨替花愁。風雨罷,花也應休。勸君莫惜花前醉,今年花謝,明年花謝,白了人頭。

  乘興兩三甌。揀溪山好處追遊。但教有酒身無事,有花也好,無花也好,選甚春秋。

  第二日直到過了午時,王垕才帶著蔡琰來到議事廳,眾將齊聲盛讚這一對璧人。

  劉/豹叫好的聲音最為響亮,還專門尋來美玉一對,作為王垕和蔡琰喜結良緣的贈禮。

  王垕示意蔡琰收下禮物。

  蔡琰上前接過美玉,卻沒有退回去:“我兒劉江還在匈奴,望左賢王能將他送到我身邊。”

  劉/豹不敢答應,越過蔡琰去看王垕的表情,見王垕微微點頭便忙道:“此事容易。劉江也不是我嫡子,留在匈奴只會蹉跎歲月,學不得半點學問,我這便派人去將他帶來,交給文…交給蔡夫人。”

  蔡琰心中欣喜,向王垕行禮後離開了議事廳。

  劉/豹剛要返回座位,就聽王垕道:“我聽聞左賢王的嫡長子也是明辨是非、年輕勇武之人,單於和左賢王的諸多子嗣也都頗有賢名,我有心教導他們,還請左賢王將他們送到我的身邊。夏侯楙、張顗,你二人帶上五百人跟隨左賢王的部下一同去帶他們回來吧。”

  夏侯楙、張顗一齊起身答到。

  隻接幾個人哪用得著五百士兵,劉/豹心中不安,又不敢在明面上反抗,隻得道:“那些小子都是野慣了的混小子,有輔國將軍這樣的大才教導,他日定會出人頭地。”

  王垕卻不願這麽容易的放過劉/豹,又道:“呼廚泉單於仰慕中原風華,已前往雒陽拜見司空大人和陛下,鎮北護軍聽說左賢王也是這樣的賢才,讓我一定邀請左賢王同去雒陽。”

  劉/豹額頭冒出好幾股冷汗,連忙拜服在地上:“將軍,匈奴延續至今,離不開大漢的恩德。但我和我兄長都去了雒陽,匈奴再有什麽變故,可就沒有人能幫助朝廷彈壓了。”

  王垕這才道出他最終的目的:“無妨,我已給司空大人上書,現在的南部匈奴人口太多,隻蝸居在一個縣實在是不好管理。我準備將南部匈奴在拆分為東南西北中五部,分開到各地安置。除了放牧,他們也將一點點學習如何耕種,這樣一兩代人過去,匈奴人就能徹底在中原安居樂業,不用遭受顛沛流離之苦。”

  劉/豹嚇傻了,王垕這是準備將匈奴滅族啊,但他卻不知該怎麽反對。

  王垕又道:“古人雲:‘順天者昌,逆天者亡。’今大漢朝廷銳意進取,複興在即,爾等在此時倒戈卸甲,以禮來降,不失封侯之位,國安民樂,豈不美哉?”

  劉/豹只能再次拜服,一瞬間卻淚流滿面。

  曹純起身,招呼幾名虎豹騎“送”劉/豹返回雒陽。至於劉/豹留下的幾千匈奴騎兵,自有虎豹騎各級將官前去接收。

  王垕等劉/豹離開又道:“鎮北護軍兵分兩路,一路由遊擊將軍樂進帶兵萬五在溫縣圍困袁尚,鎮北護軍則親率中護軍五千、雒陽新軍一萬、匈奴騎兵四萬封鎖大河,正在和袁紹的派出的援軍隔著大河對峙。

  “既然冀州方向短時間不會再有敵人,我意派出大半兵馬趕去溫縣支援樂遊擊。”

  眾將見又有機會獲得功勳,具是欣喜,紛紛請戰。

  但司空府軍師董昭道:“溫縣袁尚所部兵力還有兩萬余眾,溫縣又頗為富裕,袁尚兵力大減至少還有兩月以上的糧草,強攻不是好辦法。我軍奮戰至今,糧草也開始漸漸不濟,繼續圍困一夥哀兵也沒有什麽成就。反倒可能被哀兵反咬一口,失去前面獲得的勝利。將軍何不上書司空,請雒陽朝廷與袁紹講和,就此罷戰,如此一來,我軍才能獲得更大的利益。”

  一眾武將都對董昭露出不滿的神色,但法正、徐庶、司馬懿都認同董昭的看法。

  王垕思量之後也覺得董昭之言才是謀國之策,修書一封送給雒陽曹操定奪,但還是按照原計劃,從懷、野王、州、武德各處湊得精兵八千,交給中堅將軍張遼前去進攻溫縣。又出兵三千,由偃師折衝府右翼都尉法正和暫時還是野王縣令的司馬懿帶領,去佔領河內北部失去袁軍控制的幾個縣。

  七日後,一封曹操以私人身份寫給袁紹的書信送到了袁軍滎陽本陣。

  袁紹無視書信前半段那些固有的嘲諷詞語,終於在最後看到了曹操希望講和的話語。他將信件傳給幾名心腹傳閱,詢問道:“郭援兵敗身死,顯甫(袁尚)又被圍在溫縣,我軍全線陷入僵局,該如何應對?”

  郭圖看過信道:“主公萬萬不可講和,我軍確實稍有不順,但總體實力還是站在上風。主公可一面派遣援軍去河內救援三公子,再命令韓/猛抓緊時間拿下宛城,同時加強對虎牢關的攻擊,只要能拿下虎牢關,勝利就還是屬於我軍。”

  袁紹不置可否,反問另外一人。

  “友若,你覺得如何?”

  ————

  三國小知識:
  1、歷史上蔡琰在匈奴生活12年,為劉/豹生了兩個孩子,書中隻生活六年,就折中算生了一個孩子。

  2、今天抄了兩首詞,第一首是南宋陸遊的《樸算子.詠梅》,第二首是金國趙秉文的《青杏兒.風雨替花愁》)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