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漢末小糧官》第六十八章 孟津關攻防戰
  曹仁也不理解袁尚為什麽會把自己的士兵派出來送死,他很冷靜道:“無妨,咱們是守城一方,見招拆招守住孟津關就是勝利。”

  有這個曹軍戰神在身邊,王垕感覺無比的安全,直到一顆石彈落在他左側十丈之內。

  曹仁、王垕的親兵立刻將兩位主將團團圍住。

  一直跟在王垕身邊的夏侯懋還不知從哪找出一面盾牌,將兩位仲父保護在了身後。

  曹仁一腳將這個小傻子踹倒,又將身邊護衛推開:“白癡,就你那個小盾牌能攔住發石嗎?還有你們,是生怕敵軍注意不到我和輔國將軍嗎?都散開,大家都躲到牆垛後。”

  周圍親兵果然散開,曹仁拉著王垕躲到牆垛之後。

  王垕偷偷抬起頭看向牆外,果然在幾條較大的船隻上發現了小型的砲車。

  曹仁也在觀看,安慰他:“無妨,敵軍的砲車體積小,只能打到城牆,打不中邙嶺上的砲車陣地。傳令,讓砲車陣地瞄準敵軍帶有投石車的船隻。”

  傳令兵離開了,一直跟隨王垕身邊的偃師折衝府右翼都尉法正突然道:“敵人的投石車打不中咱們砲車陣地,但可以打中關隘兩側的箭樓。”

  曹仁大叫一聲:“不好。”

  恰好一發石彈正中孟津關左側的箭樓,雖然由於石彈體積較小沒有將箭樓擊倒,但還是造成十幾名弓箭手受傷,更有三人當場斃命。

  曹仁只能無奈下令放棄兩側箭樓。

  這時袁軍衝的最快的一隻部隊已經開始登陸。由於少了箭樓的壓製,這次他們從容整兵後才從容的開始攻城。

  王垕急道:“得想辦法擊沉敵人帶著砲車的船隻。”

  法正卻道:“敵軍砲車對關隘威脅不大,只是用來對付咱們箭樓的。”

  果然,袁軍的艦載砲車除了一開始的試射差點乾掉孟津關上兩位最高統帥,剩下時間便隻瞄著兩側箭樓轟擊,再沒有理睬中間的關隘。

  曹仁下令全軍迎戰,孟津關上的曹軍都進入臨戰狀態。

  登陸的袁軍舉著帶倒鉤的雲梯衝了上來。更有少數弓箭手組成陣地意圖壓製關隘上的曹軍,但由於是仰攻,弓箭的威力不足,袁軍隻射了三輪箭便放棄了弓箭壓製。

  曹仁從容指揮,下令弓箭手還擊,反壓製袁軍的攻城速度。

  袁軍士兵多是精銳,面對弓箭的壓製並沒有感到害怕,反估算著弓箭手的射箭頻次,一點點的接近了城牆。

  為保持弓箭手的體力,曹仁不得不下令暫停射箭。

  曹軍士兵看袁軍士兵終於貼近城牆便舉起一鍋鍋熬煮多時的金汁找好目標傾倒下去,將衝的最快的一波袁軍澆得是皮開肉綻。

  但後續的袁軍又衝了上來,並將雲梯搭在城牆上,身手敏捷的順著雲梯爬了上來。

  於是曹軍士兵將雷石滾木扔下關隘攻擊雲梯山袁軍,關隘後面還不停的有人將更多的雷石滾木送上城來。還有一些士兵手持短斧,將鉤在城牆上的雲梯倒鉤劈斷。

  但總會會有落網之魚登上城牆,這時就會有曹軍士兵高舉著仿佛後世的防爆叉的武器,將登上城頭的袁軍士兵一叉打落城牆。

  不同的武器交叉使用,曹軍士兵也在不同的兵種中來回的切換,很順利的守住這一波袁軍攻勢。

  王垕有張柄、趙撲帶領的親兵保護,不需要親臨戰鬥的第一線,但畢竟靠近戰場,心跳不由得開始加快,眼中其他人的動作開始慢了起來。

  這是腎上腺素在起作用,王垕深呼吸了幾口氣,好讓自己冷靜下來。這時他才發現身邊的法正比他還緊張,一雙手都在哆嗦。

  “孝直,深呼吸會好一點。”

  法正連忙想王垕行禮:“多謝將軍。”

  王垕點點頭,一副老神自在的樣子,仿佛剛剛他沒有緊張一般。

  曹仁一直都在觀察攻城的袁軍,突然他下令道:“去將樂將軍和史將軍追回來吧。”

  王垕不解,問曹仁道:“護軍可是發現了什麽?”

  曹仁臉色如常,但一雙虎目透出一股精光:“我們都小看袁紹的兒子了。他沒有玩任何花樣,就是打算依靠兵力的優勢不停的攻城,不給我軍士兵休息的機會。咱們是防守的一方,在密集的攻勢下更容易犯錯。一旦袁軍抓住機會,就有可能攻克孟津。不過咱們兵力並不少,又有地形優勢,我倒要看看這個小輩有多大本事。”

  果然如曹仁所料,戰了半個多時辰,袁軍第一波攻城部隊由於損失巨大開始後退,但大河上飄著的袁軍又立刻下來兩千多人,接應退下來的這波袁軍,新來的兩千袁軍再次攻向孟津關。

  曹仁也沒有閑著,趁敵軍輪換的小空隙也調動關牆上曹軍士兵輪換,之前守城的士兵下去休息,城牆上保持一千五百人左右的兵力。

  沒有了兩側箭樓的掩護,袁軍攻城時壓力驟減,氣勢提高了不少。

  袁軍第一輪攻城雖然失敗,但還是給曹軍帶來兩百多人的傷亡。

  還好昨日王延年帶領的醫療兵已經連夜在孟津關後建立了一個戰地醫院,隨時能收治傷兵。

  曹仁皺著眉頭繼續指揮士兵擊退袁軍的第二次攻擊,這次曹軍傷亡更大,足有三百多人的傷亡。為了保證防守的強度,曹仁只能繼續輪換防守,還下令剛下城牆的士兵在用餐後抓緊時間休息,隨時等待命令重新返回城牆。

  王垕難得有機會在近距離學習曹仁的指揮,他雖然穿越過來快一年了,但在軍事上依然顯得經驗不足,如果不是沮授不願出戰,他這次是不需要領兵的。

  曹仁是個不錯的老師,王垕有什麽不懂的地方都一一解答。再加上剛返回的樂進、史渙也是久經戰陣,法正學問頗深,王垕的經驗值那是蹭蹭蹭的往上漲。

  到了下午未時,袁軍已經連續進攻了四次,雖然損失了數千兵力,但大河之上漂浮的船隻卻沒有減少。那些船隻運送退回去的袁軍士兵後又搭載了新的士兵返回河面隨時準備進攻。

  曹軍方面也損失了千余人,才一天功夫王延年主持的戰地醫院就人滿為患。

  不多時,袁軍的第五次進攻來襲,兩千多名士兵踩著自己同伴的屍首又一次攻了上來。

  曹仁搖頭道:“不能再被動防守,文謙帶五百輕騎去衝上一陣。”

  樂進領命而去。

  王垕憂心道:“遊擊將軍神勇,但放棄城牆主動出擊會不會太危險了?”

  曹仁笑道:“厚土勿要憂慮,你看看便知。”

  不多時,孟津關城門大開,五百輕騎打馬從城門出擊,在沒有任何人指揮的情況下像流水一般分成三隊,左中右擺出了三個鋒矢陣。

  三個鋒矢陣就像三把尖刀一般插入沒有心理準備的袁軍中。

  只見左側一員戰將,使三尖兩刃刀,仗著騎兵的衝擊力手起刀落竟是沒有一合之敵。

  右側也有戰將一人,將一把鋼鞭揮舞的飛快,轉瞬間抽翻數十名敵軍。

  中間的戰陣是樂進親自帶領,他手持長槊更是勇猛無敵,以將軍之身帶隊衝在在第一位,完全無懼袁軍的威脅。

  在樂進身後還有兩名副將,各持一張兩石硬弓,例無虛發。

  王垕驚訝不已,都稱曹軍戰將無數,他以前還不信,沒想到只是樂進麾下就有這麽多的猛將?!
  他問夏侯懋:“這些猛將都是何人?”

  夏侯懋趕緊為王垕講解:“使用三尖兩刃刀和鋼鞭的的猛將是晏氏兄弟,換做晏明、晏騰,早年便跟隨曹公,具是好武藝。遊擊將軍身後兩個神射手是我曹氏、夏侯氏的族人,也是兄弟,名叫曹成、曹順,不過他倆輩分頗低,還得喊我一聲仲父呢。”

  王垕眼皮微跳,問道:“是不是軍中還有叫鍾紳鍾縉、王飛王雄的兄弟高手?”

  夏侯懋點頭:“鍾氏兄弟向來跟隨在我父身邊,王氏兄弟則是於禁將軍的手下。將軍一直待在偃師原來也知曉軍中的事情啊。”

  當然是聽評書知道的!
  好家夥,這都是當年趙四爺在長阪坡刷出的戰績啊!

  王垕當然不可能這麽說,而是故作深沉:“我也是道聽途說。看來樂將軍要擊破這一波的敵軍了。我猜鎮北護軍不會再出擊攻擊敵人的第六次和第七次進攻,但如果敵軍繼續,我軍早晚還要出擊。你下去準備一下,如果敵人發起第八次進攻,由你帶折衝府的精兵隊和‘藝術’兵去衝上一陣。”

  所謂的精兵隊自然是之前偃師折衝府第一次武道大會選出的三百多名武藝高強之輩。而所謂的“藝術”兵也不難猜測,肯定是與爆炸離不開關系。實際上這些“藝術”兵換一個名字大家都清楚了——擲彈兵。

  話說王垕在將馬鈞帶回偃師後終於有空閑和能力來實現各種亂七八糟的想法,威力更大的武器也同樣排到了議程之上。

  王垕不知道高爆炸藥的做法,但最基礎的一硝二硫三木炭的配置還是記得的。他只是隨便研究了一兩周邊,便製作出了能效頗高的火藥配方,只是怎麽將其應用於武器沒有太多辦法。

  最後還是只能做成簡單的手榴彈來使用。即便如此,張遼、沮授等人在看過之後也驚呼真雷神也。

  曹操當然知道偃師折衝府研製出了威力不俗的新武器,這也是為什麽他急於讓曹丕接管偃師折衝府的一個原因。

  曹仁這個曹軍戰神也知道手榴彈這個新式武器,還和曹操一起趕往偃師參觀過武器實驗。

  只不過現在手榴彈的產量還比較有限,雖然普通士兵也能使用,但王垕還是新設了擲彈兵這一兵種,一共四百人,偃師折衝府兩百,張遼的中堅營兩百。他們將在各自的戰場實驗這種新式武器的實戰效果。也許現在,虎牢關也已經響起充滿“藝術”氣息的爆炸聲了。

  不一會,樂進帶兵返回孟津,手中還提著一顆人頭,正是這一輪袁軍攻城的指揮官。

  他這次出戰以五百兵力逆衝兩千之敵,斬將奪旗,還給敵軍造成巨大的傷亡,自己僅損兵不到百人。

  袁軍士氣肉眼可見的低落了下去,後面兩輪攻城的士兵明顯不夠給力,給孟津關守軍沒有造成多少傷亡便早早退去。

  冬日間天短夜長,天色已經開始慢慢變暗,又有兩千多袁軍從登陸到孟津關前的灘塗上準備攻城。

  王垕高呼一聲:“夏侯懋!該你出場了!”

  ————

  三國小知識:
  1、古代戰爭中,即便是訓練有素的弓箭手一般也就只能連續射出十隻箭,需要較長時間的休息才能重新回復射擊的體力。所以像遊戲中那種箭如雨下沒完沒了的情況並不多。

  而且弓箭手是需要反覆練習的兵種,屬於精銳部隊,一隻萬人的軍隊能有兩千名弓箭手就已是相當大的比例。大部分情況下,職業的弓箭手部隊的數量也就和騎兵相仿。

  也正是因為如此,古代戰爭特別重視弩的應用,因為弩可以反覆發射,且不需要消耗太多體力。但弩的威力、射程不如弓箭也是一大問題。而且想要大規模列裝弩機需要一個強大的軍工體系維持,在漢末初期,各個勢力都在瘋狂的擴充軍隊,反倒是武器裝備上有所退步,弩機也因為沒有足夠的後勤保障而較少的出現在戰場上,一直到三國建立,各國才又開始攀科技,弩機又一次重新出現在戰場上,甚至出現了連弩這種近距離威力強大的武器。

  2、晏明等人都是演義、評書虛構。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