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漢末小糧官》第九十九章 楊秋
  由於馬騰全面倒向雒陽,雒陽朝廷對三輔之地的掌控能力大幅提升,雖然各地為政的姿態沒有改變,但總體而言盜匪橫行的情況少了很多,因為最大的一股盜匪,也就西涼馬騰都變成朝廷的衛尉了,那些小股賊寇自然也就紛紛偃旗息鼓,或是改行金盆洗手,或是遠離朝廷控制范圍,去其他地方打家劫舍去了。

  當然,也不是所有盜匪都認命了,一些勢力較強的軍閥就對馬騰拋棄大家獨自去雒陽享福有些不滿。

  楊秋就是其中之一。

  楊秋是安定郡人,自幼在邊疆長大,弓馬嫻熟。當年北宮伯玉叛亂,楊秋便加入了蓋勳的討賊大軍。那時的楊秋視蓋勳為偶像,希望能像蓋勳一般為大漢守護雍涼。

  但結果朝廷派來的涼州刺史一個比一個廢物。

  左昌妒賢嫉能,宋梟誇誇其談,楊雍能力平平,耿鄙任人唯親。

  經這四位“大賢”的治理,涼州果不其然大亂,整個涼州都陷落在叛軍手中。

  蓋勳氣的辭官,後來被征召前往雒陽為討擄校尉。

  蓋勳的手下們一起為他送行,已經是牙門將的楊秋也混在人群之中。

  蓋勳說:“等我從雒陽見過皇帝回來,我們一起征討涼州。”

  後來蓋勳果然作為京兆尹返回長安,但因為缺少錢糧沒能征召足夠的兵力。

  而後董卓入雒,廢少帝,立新帝,召蓋勳進入雒陽。

  所有人都勸說蓋勳不能去,但蓋勳卻因為董卓的詔書符合大漢的規製還是去了,結果立刻被剝奪兵權,最終沒過兩年蓋勳就鬱鬱而終。

  直到很久以後楊秋才想明白,像蓋勳這樣剛正不阿的人是不會在那時發起叛亂繼續讓大漢的形勢更加崩壞的。

  而那時楊秋早就離開了長安,帶著幾十個兄弟在安定和天水的交界一代打家劫舍,沒過幾年居然聚起了幾千兵力,一下成為雍涼地區數得上號的大軍閥。

  最近他也聽說西涼兩股最大軍閥之一的馬騰交出兵權入雒陽為官一事。和那些明明羨慕的不行,嘴裡卻罵罵咧咧的土匪不同,楊秋卻認為馬騰此舉是自取滅亡。

  亂世當道,只有手中有兵才有安全。何況漢室已衰,就連當年蓋勳那樣的英雄都憋屈的死去,又有什麽好令人向往的呢?因此他去歲雖接受了袁紹送來的武器、糧草,卻遲遲沒有打出對抗雒陽的旗幟,全然白嫖了袁紹一次。

  也同樣是因為這個原因,當楊秋接到韓遂會盟的要求並未答應。

  漢室衰弱了,曹操也在官渡戰敗,但整體實力還是要強於西涼的。尤其現在馬騰剛剛依附漢室,雒陽朝廷的實力更強了幾分,這個時候參與會盟只會讓雒陽朝廷視他們這些涼州軍閥為眼中釘,不是一個合理的選擇。

  即便後來楊秋得知馬玩、李堪、程銀、侯選四位軍閥即刻相應韓遂的會盟也是不為所動。

  這四名軍閥都是河東人,李傕、郭氾禍亂長安時趁機興起,一直在三輔之地橫行霸道。直到曹操立鍾繇為司隸校尉才有所收斂。但去歲曹操調三營精銳進入三輔,四人的好日子便到頭了,先後與夏侯淵、程昱、張郃、於禁交戰都沒有佔到便宜,只能一點點退出三輔,西進來到扶風、天水、安定三郡交接一代,和楊秋的地盤都有所重疊。

  楊秋當然是不歡迎他們。但四人抱團總兵力不可小覷,楊秋隻得命士卒不要招惹他們,反正他們不是本地人,沒有根基,過不了兩年自會敗亡。

  但也正是他們沒有了地盤,才會響應韓遂的會盟,希望能夠打回三輔。

  楊秋沒有他們的麻煩便懶得理睬韓遂。

  但過了沒多久,又是多股軍閥響應韓遂的會盟。

  成宜是涼州除韓遂、馬騰外最大的軍閥,有燒羌血統,兵力雄厚。他去歲也接受了袁紹的封賞,甚至還得到了一個將軍的封號,沒想到竟也響應了韓遂。

  更加令楊秋想不到的是氐王阿貴和氐王楊駒居然也響應韓遂,甚至遠在枹罕自封為王的宋揚都派出了使者來參與會盟。

  至於其他小股軍閥、部落更是蜂擁而至,楊秋派出的探哨稱金城附近因為最近來了太多人自發形成了數個市集,人們都趁征西將軍會盟在交換資源。

  楊秋聽聞有些坐不住了,但他還是沒有立刻決定前往金城,而是先聯絡了駐扎在扶風、新平、北地交界一代的梁興和張橫。

  和其他軍閥不同,梁興、張橫是武威姑臧人,向來和北地太守段煨較好,曾和段煨一同出兵剿滅兵敗的李傕。又因為他們是武威姑臧人,和馬騰關系也是莫逆,所以兩人一直沒有響應韓遂會盟的請求。

  果不其然,梁興、張橫二人都表示要再觀望一段時間,楊秋也就放下心來。

  誰知過了還不到半個月,兩人居然變卦前往金城參與會盟。

  楊秋這才驚訝的發現周圍幾乎所有軍閥都已經去參加韓遂的會盟,如果他到時不在場,等會盟結束,第一個死在這些軍閥屠刀下的一定會是他。

  韓遂在六月就發出會盟的號令,但真正會盟的日子卻定在了九月初九。

  今天已經是九月初三。

  醒悟過來的楊秋出了一身的冷汗,連忙命人備馬連夜趕往金城。

  西涼大地一片荒涼,楊秋一行人一人三馬,晝夜不停的趕路,居然三日便從成紀一代趕到了金城。

  果不其然,楊秋正是最後一名趕來會盟的軍閥。

  直到這時楊秋才發現這裡不止有打探到情報的那些軍閥,遠在河西一代的西羌、鮮卑諸部都有派人來相應韓遂。

  楊秋心中大呼僥幸,但還是繃起臉用手中馬鞭抽打金城守衛:“楊秋響應征西將軍前來會盟,你們這些小人物有什麽權力來阻攔我?”

  說完,帶著幾百手下擺開陣勢竟是想要攻城。

  當然,楊秋也就是擺擺陣型,金城易守難攻,是西涼最大的幾座城池之一,傻子才會隻帶幾百人攻城。

  他就是為了將事情搞大,好讓所有人都知道安定楊秋也來會盟了。

  過了一會,一名年輕人出城來迎接楊秋。

  “金城主簿成公英見過楊將軍。”

  楊秋見韓遂沒有親自出來迎接其實並不生氣,但還是假意道:“故人從遠方而來,韓文約都不親自出迎嗎?”

  成公英不卑不亢道:“我家主公曾說過,整個雍涼稱得上英雄的只有五個半人。五個人分別是我家將軍、馬騰、成宜、段煨和楊將軍了,至於半個人則是蝸在枹罕的宋揚。

  “現在將軍親自到了,我家將軍怎麽可能不想出來迎接呢?實在是我家將軍公務繁忙,無法脫身。

  “我代我家將軍向楊將軍請罪,還請將軍不要生氣。”

  楊秋聽了五個半英雄之說隻覺揚眉吐氣,又見成公英態度確實誠懇,大笑道:“既如此,我今日就不用入城了。還請成主簿為我安排一處向陽的營地,再送一些糧草過來。”

  成公英領楊秋一夥扎營在金城以東一處水草最為豐滿之處,與成宜相近。還真的派人送來了糧草若乾,美酒百壇,美人十名。

  楊秋隻覺得內心從未如此舒暢過,對成公英送來的東西全盤接受,還命人去金城左近新開的幾處市集逛一逛,用金銀賣些牛羊回來食用。

  次日清晨,楊秋突然聽聞手下和隔壁的成宜起了衝突。

  卻說楊秋手中有兵力數千,但成宜背靠燒羌支持,明面的上的兵力和楊秋相仿,但實際上隨時能拉出一兩萬的軍隊。

  楊秋自知不能惹了成宜,連忙前往查看。

  卻說成宜身長足有九尺,皮膚黝黑,騎一匹墨黑色的高頭西梁馬,單手提著一杆大槍,正在楊秋軍營門口叫罵。

  楊秋不知發生了何時,但也知在涼州息事寧人的想法只會招惹更多的惡意,冷著臉命人牽過他的坐騎,又部署一番,這才帶親衛走出營地。

  “成將軍,不知我的手下如何惡了將軍?”

  成宜單手舉起大槍,槍尖指著楊秋:“你家士卒好生無禮,早間去上遊取水便溺在水中。這是叫某等都要喝他的屎尿不成?”

  楊秋卻是不信,自家士卒都是西涼征戰多年(打家劫舍)的好手,如何會不知水源上遊不可便溺的道理,冷道:“成將軍,做事是要講理的,你家士卒可確實看清楚了?”

  成宜大怒:“某家起兵的時候,你這個瓜人還不知在何處吃尿呢,怎當得和某家同列?今日還敢反駁某家話語,有本事過來和某家大戰一場。”

  ————

  三國小知識:
  1、其實馬騰、馬超和武威沒有半毛錢關系,馬騰一開始屯兵在郿,就是董卓建立郿烏的那個地方。後來屯兵在池陽,也就是長安北方不遠的地方。名義上歸降朝廷後屯兵的槐裡,還受封槐裡侯,而槐裡雖然是扶風治所,但就在長安以西不遠的地方。只是暗恥歷代三國志都把武威給了馬騰,所以本書就也默認武威那個距離長安八丈遠的地方算是馬氏的地盤吧。

  2、宋揚本命宋建,漢末發動叛亂,自稱河首平漢王。

  3、成宜相關記載較少,但一般都認為他是涼州除馬騰、韓遂外實力最強的軍閥,書中他和燒羌的關系是我編的。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