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漢末小糧官》第一百三十章 朝堂上的爭執
  次日,曹操於朝堂之上向漢帝劉協報告了這次平定涼州的經過。

  劉協大喜,加曹操武平侯的食邑三千,又封夏侯淵為壯平侯,馬超為冠軍侯。曹操在涼州的一切人士任命都予以承認,所有參加了涼州、司隸兩處戰場者都有所封賞。就連在家哪也沒去的馬騰,他的槐裡侯食邑都增加了三百。

  王垕這次沒有領兵,所以爵位沒變還是縣侯。而由於他是曹操的屬官,所以不能也不能給超過雜號的重號將軍職位。最終王垕的輔國將軍職務不變,莫名其妙的多了一個太子少傅的文職。

  好家夥,王垕這也算魔武…不對,是文武雙修了。

  關鍵是劉協雖然有一個兒子,可他還沒立太子呢。

  曹操臉色頓時變得陰情不定起來。

  劉協仿佛沒有看到曹操的臉色變化,他走下金座拉著王垕的手道:“我子劉康前歲多虧了卿的救治才保全性命。我聽人說卿整個司隸最聰明的人,我見過卿的弟子烈,他的見識遠超其他孩童。希望卿能教導我兒學識,不求能有烈那樣聰慧,只求我兒能健康的長大。”

  朝堂上眾人都十分驚訝,尤其是荀彧,他似乎完全沒有想到劉協會說出這樣的一番話,連帽子歪了都沒能及時發現。

  霸府軍師董昭立刻站出來道:“王輔國乃是霸府屬官,從來名聽說上公的屬官還能成為太子屬官的,這樣會擾亂朝堂的正常運作,還請陛下收回成命。”

  霸府兵曹議令史蔣乾也道:“朝堂的運作要符合天地之運轉,陛下對王輔國的任命超出了正常的范疇,這是不合理的。”

  涼州刺史竇輔則道:“我祖父能成為三君就是因為他從不去做那些不對的事情,還請陛下不要擾亂朝堂上的局勢。”

  但也不是所有大臣都反對。

  太常楊彪就道:“大司馬開霸府,總領軍政大事,這在以前也是不合理的。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是因為大漢朝堂動蕩,偽帝和權臣佔據了半壁天下。現在陛下希望王輔國成為皇子的老師也是為了保證皇子能長大成材,延續大漢的基業,怎麽能說是不對呢?”

  因逃避臧霸之亂而偷偷潛伏逃來雒陽的濟南王劉斌貝也道:“陛下為皇子找老師這是皇室的內務事,陛下為天下之主,想讓誰當皇子的老師就讓誰當,其他人沒有理由更沒有權利去反對。”

  劉斌貝此言一出,眾人都不再言語。

  王垕不知道這是誰給劉協出的餿主意,分明是要分化曹操勢力,現在司隸朝廷形勢一片大好,他怎麽可能答應。

  他剛想要推辭劉協的任命就聽荀彧開口了。

  “陛下此舉確實有違朝堂的規矩。既然如此可以先撤掉王垕輔國將軍和霸府的相關職位,再任命他太子少傅之職。只是太子少傅也只是普通的兩千石,不足以獎勵他這次隨軍出戰。可直接任命厚土為中兩千石的太子太傅,並正式將皇子康立為太子。”

  劉協大喜:“愛卿所言極是。”

  曹操終於忍不住道:“陛下,立太子之事需要謹慎,皇子康還年幼,是否合適還需要再考查幾年。我也知道像厚土這樣的大才不應該束縛在霸府中隻當一個屬官,但我實無法離開他的幫助。還請陛下忍耐幾年,等朝廷上有了更適合厚土的位置再他來擔任。太子太傅、太子少傅之類的官職雖然級別很高,但發揮不出厚土的才華,並不適合他。”

  劉協心中懼怕,這便有些打了退堂鼓,但看到荀彧期許的眼神不由得又掙扎道:“大司馬,這段時間你領兵在外作戰,朝廷諸事又一次改由尚書台決斷。我覺得這樣的分工十分妥當,比之前由霸府擬定、審議再交由尚書台施行的辦法要高效的多…這個…我當然覺得霸府繼續擬定施政詔書是個好主意,但是這審議的權利是不是應該交給尚書台來管理更好?”

  曹操沒有理睬劉協而是看向荀彧。

  荀彧只是舉起笏板閉上眼睛沒有說話。

  王垕心道難道是荀彧給劉協出的主意?就是為了獲得更大的權利?

  這可能嗎?

  那可是朝廷上最為君子的荀彧啊!

  等一下?
  好像有什麽不對?
  王垕環視周邊這些能夠出席朝議的官員,看著那一個個躲避的眼神,又想了想剛才發言的幾個人,似乎有些明白了什麽。

  雒陽朝廷可以分為三股政治勢力,霸府、士族和皇室,其中最大的自然是霸府。

  霸府擁有雒陽朝廷的全部軍事指揮權,行政方面也擁有擬定詔書和一部分審議詔書的權利。

  士族的權利中心則是在尚書台,他們擁有執行詔書的權利。同時士族還在朝廷各個職位乃至霸府都擁有自己的人,可以一定程度上影響朝廷的施政和運行。

  至於皇室,最開始只有漢帝劉協一個人,他的勢力幾乎都被曹操扔在了許都。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像劉斌貝這樣的皇室成員一點點的又來到雒陽並團結在漢帝劉協的身邊。

  在對外態度上,這三股勢力的態度是一致的。許都偽帝和擁立了偽帝的袁紹必須死,那些不臣的州郡也必須重歸大漢的統治。

  但在內部,三股勢力是一直在爭鬥的。

  其中士族勢力由於曹操的種種限制士族的政策在過去兩年遭到了重創。科舉讓士族失去了把持朝政的能力,而府兵製則積壓了士族私兵製的存活空間。

  不過就像王垕在天水時感慨的那樣,士族憑借著深厚的積累一點點的又緩了上來。

  他們結交科舉進士,以聯姻的方式重新獲得了權利。

  他們努力適應朝廷的新政,保證自己能位於高位而不會被朝廷拋棄,至少也要保證財富不會縮水。畢竟有錢就有地位,這在任何一個朝代都是說得通的。

  他們甚至適當的減少了私兵的規模,畢竟現在司隸的治安已經好了很多,養這麽多私兵還要不要吃飯啊?
  但士族是不會一直蟄伏下去的。

  他們趁這次曹操親自帶兵出擊的機會重新掌握了權利,將一些官職不高但很重要的位子上換成了自己人,還多次拉攏荀彧、鍾繇、楊彪等士族出身的朝廷重臣,希望通過這種方式來製衡霸府。

  可霸府太強了,僅靠士族的力量還不足以對抗曹操,還好劉協也不乾於當一個人形圖章,希望能夠掌控一定的權利。

  兩股勢力就這樣合流並在這次朝議上趁機發難,目標正是曹操的左膀右臂,我們的主人公王垕。

  “這TM的什麽事啊!”

  王垕終於想清楚一切,心中暗罵,思索著如何破局。

  荀彧作為尚書令肯定早就發現朝廷上士族的一動,估計士族也害怕他和曹操、王垕的私交會影響到這次的行動,所以他一開始才會那麽驚訝。王垕估計這件事荀彧是不知道的,剛才給劉協出謀劃策也只是作為一個臣子本分,當然其中肯定也有幾分表明立場的態度和希望限制霸府權利的意願。

  朝堂上大部分士族估計也都和荀彧一樣,可能提前收到了什麽風聲,對這件事有些意外,卻又不想反對,這才躲閃王垕的視線。

  當然也不排除真正的“作案者”就在其中的可能。

  如此一想到底是誰給劉協出的這個主意呢?
  首先這個人肯定是士族。

  同時這個人未必一直待在雒陽,只要他有親人或者同夥在這裡就可以。

  第三,這個人極有可能不是自己去給劉協獻計,而是通過第三者,乃至第四者、第五者布局。這個人一定會將自己隱藏在最深處,不讓別人發現是他在影響朝廷三股勢力的交鋒。

  最後,雖然獲利的團體很多,但究竟是哪個人才能獲得最大的利益?

  王垕繼續觀察參加朝議的士族,突然眼前一亮。

  這個神秘人是士族,但未必一定屬於朝堂上的士族勢力啊。

  “咳咳。”

  王垕輕咳兩聲,打破了朝堂上詭異的沉靜,也將所有人目光集中在他的身上。

  “陛下,臣這次隨軍西征又收了一名弟子。”

  劉協不知王垕為何要說這件事,但還是禮貌的道:“那真是恭喜卿了。”

  王垕卻繃著臉,正色道:“還請陛下先恕臣之罪。”

  “啊?”

  劉協不知怎麽回事,“恕什麽罪?”

  王垕卻弓著腰行禮,又重複了那句話:“請恕臣議君之罪。”

  朝堂上一片嘩然。

  劉協明顯看向了某一個人,那人微微點頭,他才道:“朕赦你無罪,你可以繼續說了。”

  王垕一直在觀察劉協,心中更加有底,直起腰板道:“臣新收的那名弟子為義士薑囧的遺子,如今還不滿周歲。但我觀其面相與我有緣,且天性聰慧,這才起了收徒的念頭。我曾為皇子康診病,見過皇子康的真容。恕臣直言,皇子康資質平平,恐無法學精臣的學問。”

  劉協有些不知所措,再次看了那人一眼,但那人卻緩緩閉上眼睛不在理睬劉協。

  王垕心道:“劉協啊劉協,你直到現在還去看楊彪又有什麽用?”

  原來劉協一直偷偷觀察之人正是太常楊彪,他見楊彪閉上眼睛,心底更加慌亂,拉住王垕的手道:“卿就不再考慮一下嗎?就算我兒愚鈍…”

  “陛下。”

  王垕居然敢打斷劉協,將手從抽回來,向劉協行禮道:“陛下,作為一個皇子,愚鈍一點不是壞處。聰明的皇帝未必就是個好皇帝,就像先帝那般。”

  朝堂上眾人都驚得不敢發出一點聲音,崇德殿上安靜得就連呼吸聲都聽得清清楚楚。

  “大膽!”

  濟南王劉斌貝大喝一聲:“你居然敢妄議先帝?!”

  王垕根本沒把劉斌貝放在眼中,隻斜斜的瞟了他一眼:“陛下剛剛已饒恕我議君之罪,你還跳出來咆哮朝堂,是將陛下不放在眼中嗎?”

  劉斌貝:“你!!!”

  王垕卻不再理他,還是對劉協道:“陛下。臣知道一個父親最大的心願就是子女能夠成才。我也是個父親,能理解您的心情。所以我願意收劉康為親傳弟子。”

  “這…”

  大驚大喜來的太過突然,劉協一時都不知該說什麽:“愛卿真是…”

  “但臣無法擔任太子太傅或太子少傅之職。”王垕後面說出的話卻讓劉協一驚,“一旦成為臣的弟子,劉康就不再適合繼承大統。”

  反轉來的太多,劉協都有些麻木了,呆呆的問道:“為何啊?”

  王垕道:“臣的學問是怎樣才能讓百姓都吃飽飯,怎樣才能打造出更厲害的軍械,怎樣修建堅固的城池,怎樣統籌規劃,怎樣治病救人,怎樣吃飽穿暖,怎樣教書育人。而這些,都不是一個王者需要學習的。

  “做好一個統治者只需要知道將合適人安放在合適的位置上。適合做將軍的就領兵出戰,適合做太守的就牧守一方,口才好的就當使者,心思直的去當廷尉,適合統領全局的就安放在朝堂上來坐三公。如此,必政通人和,百事具興。

  “皇子康只要學會我任何一樣本領,他都能成為一個有用的人才。他日名垂青史也未必不可,只是那樣那他就都不再適合擔任太子。”

  王垕說的有理有據,劉協將信將疑:“真的是這樣嗎?”

  “當然是。”王垕點頭,“朝堂上還有其他聰明人,陛下可以問一問他們,是不是這個道理。仲達,你怎麽看?”

  司馬懿很小心的躲在人群之中,但沒想到王垕還是點到他的名字。隻一瞬間他周圍就出現了一個三尺左右的“真空”范圍,劉協也看了過來,他只能硬著頭皮點頭:“王長史…哦,不對,是輔國將軍之言很有道理。”

  劉協還是不太明白其中的道理,他的本意只是想削弱曹操的力量,再將王垕和皇室綁定在一起。但王垕這一套自洽的理論拋出來,他一下就沒有了主見。

  現在給他出主意的楊彪也不說話了,劉斌貝那樣的皇室成員也不堪大用,又有王垕的霸府同僚司馬懿為其撐腰,難道事情就這樣算了?

  如此一來,他這個皇帝豈不是更加顏面掃地,本就不高的威望更加沒有人在意了。

  可作為一個父親,劉協又覺得王垕的話有些道理。他深知當一個傀儡皇帝是怎樣的無奈,若劉康能跟隨王垕學到一些本領,甚至不需要學到真的本領,只要成為王垕的親傳弟子,當漢室傾覆,王垕自然會保證他的安全,不必擔心性命都不保。

  想到這裡劉協下定了決心:“既如此,我兒劉康就拜托給卿了。”

  王垕向劉協行禮:“請陛下放心,臣必盡心教導皇子康。”

  劉協看著王垕鄭重的樣子十分欣慰,覺得這次雖然沒有讓王垕離開霸府,但也算在曹操和王垕之間釘了一顆釘子,說不定過上一段時間還會有意外的收獲。

  他正想著,突然聽曹操道:“臣恭喜陛下。厚土之才天下聞名,皇子康以後定會成為一位賢明的王。”

  曹操這麽說更得劉協的心意,但曹操又道:“厚土,我兒曹衝自幼聰慧,不在洪烈之下。不知厚土是否能收我兒曹衝為徒?”

  劉協這邊還沒反應過來,就見王垕道:“故所願也。”

  曹操聽聞似乎想要大笑,但隻笑了一聲就強行忍住:“哈…陛下,這麽一來咱們的孩子就要成為同門師兄弟了。”

  劉協勉強笑了笑:“大司馬所言極是。”

  朝會繼續,由於王垕不用擔任太子太傅或是太子少傅,但他的功勞又不足以升爵,最終為獎賞王垕的功勞,他的長子王遠獲得了一個侍郎的榮譽官職。

  王垕代子謝恩。

  之後的朝會過程無比順利。似乎每個人都希望能早點結束。

  司馬懿在被王垕點名後就重新回到人群中“隱身”起來,但他總感覺曹操、荀彧、王垕、郭嘉、程昱乃至法正、徐庶、蔣乾等人似乎都在若有若無的看向他。還有楊彪,這個老家夥更是在朝會繼續後一直看向他和王凌。(蔣乾:其實我只是無聊,根本不清楚發生了什麽,別把我算進來啊!)

  不錯,通過楊彪給劉協提供建議者正是司馬懿。只是司馬懿一直認為自己做的很巧妙。

  他在一次酒後“無意”向王凌說:“現大漢複興在即,只是霸府權利過甚,長此以往朝廷可能會生出變故。若是王厚土能離開霸府,成為朝廷大員,待過上幾年,大司馬年長,說不定朝廷格局會發生很大的變化吧。”

  待轉日司馬懿便以自己昨日喝多為由合理的“忘記”此事。但王凌作為朝廷士族的頭面人物當然會清楚的將這個好注意記在心中,並在一次士族集會中隱晦的向楊彪提出將王垕拉入士族同盟的建議。

  這就有了今日朝會上劉協的發難。

  至於荀彧,他確實不知道此事,但卻十分合理的給劉協打了一個掩護。

  只是司馬懿沒有想到王垕居然會從這麽多人中點中了他,還稱他為聰慧之人。

  “這是意外?還是說王垕知道他才是罪魁禍首?”

  “自己應該沒有露出什麽馬腳吧?”

  “等一下?我是不是太心急了?””

  司馬懿靜下心,重新審視了一遍自己的行動。

  他希望王垕離開霸府當然不是為了士族著想,而是希望代替王垕的職責。

  論年齡,他明明比王垕還要大上兩歲。

  論出身,河內司馬更是傳承了數百年的世家,比王垕一個小寒門要高的多。

  論才學,司馬懿也完全不覺得自己會比王垕差上多少。

  那憑什麽王垕就能受到曹操如此的重用和信任,而他僅是站在曹操身邊就要戰戰兢兢呢?
  司馬懿曾代替王垕處理政務,知道王垕擁有多大的權利。

  在西征涼州的過程中,司馬懿一直是軍中第二參謀,更有一段時間單獨陪伴在曹操身邊並感受到了權利的力量。

  放眼整個霸府,他肯定無法和郭嘉、董昭相提並論,也不敢去撩撥那兩個老陰人的尾巴。

  所以他做了這個局,若是王垕離開,能接替長史位置者一定是他。

  想到這裡,司馬懿明白了。

  “王垕早就開始注意到我了嗎?”

  “…”

  “我還是太年輕了啊。”

  司馬懿用笏板擋住臉,嘴角露出一絲的微笑:“王厚土,和這樣的人相爭才有意義啊。”

  終於,朝會到了最後一項日程。

  劉協將帶領文武百官祭拜天地,祈求上蒼的庇佑。

  就在這時,一個小黃門偷偷走到郭嘉的身邊耳語幾句,還將一個錦囊交到郭嘉手中。

  郭嘉今日精神狀態一般,總有一種昏昏欲睡的感覺,但聽完小黃門的話頓感腦子清醒過來。他從錦囊中取出一張布帛,上面詳細用小字詳細的記載了一件影響天下格局的大事。

  待一目十行的看完,郭嘉立刻走出隊列,在眾人注視下走到曹操身邊,將布帛交給曹操,同樣在曹操耳邊耳語了幾句。

  曹操微微一怔,打開布帛從頭到尾仔細閱讀了一遍。

  劉協不知發生了什麽:“大司馬,有何事發生?”

  曹操走到劉協身前:“陛下,朝會結束了。咱們有更加重要的事情需要商議。”

  “何…何事?”

  曹操淡然道:“劉表死了,劉備吞並劉表勢力,自封為荊州牧。”

  劉協:“啊?!”

  朝堂眾人聽聞此事同樣大驚,劉備給人的印象向來是謙謙君子,如何會做出奪人家業之事?
  但這還沒完,曹操又說出一個更加重磅的消息:“還有一事,偽帝冊封袁紹為王,他現在是魏王了。”

  (第四卷涼州完)
  ————

  三國小知識:
  1、劉康其實是劉協的孫子,繼承了劉協山陽公的爵位,為山陽公二代目。

  2、冠軍侯可不是霍去病獨享,賈複和竇憲都曾獲封冠軍侯。其中賈複是雲台二十八將第三位,竇憲則是雲台二十八將增補四人中竇融的曾孫。

  3、漢靈帝是個極聰明的人,但大家都知道就是他把大漢朝給玩殘了。

  4、漢代侍郎是四百石或比四百石官職。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