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漢末小糧官》第二百一十三章 曲終人散(中)
  王垕對劉備會將矛頭對準孫權一事一點也不覺得意外,這在他找關羽借兵之時就已經預料到。

  在這個時候南方亂起來對雒陽朝廷是有好處的,這能給雒陽朝廷更多的時間去消化重新佔領的中原地帶。

  是的,消化。

  王垕直接在奏折上這麽形容此時的中原。

  由於袁尚的亂命,中原大部分地區對於曹軍勢力的返回並沒有抵抗。但不抵抗不代表就一定會配合。王垕在雒陽施行的那些限制士族權利的政策可都是真的。對中原士族來說,袁尚是近慮,那曹操就是遠憂。

  可以說現在的曹軍已經不受中原士族歡迎。

  曹操最近恢復了不少,出席了幾次公開活動。他的露面讓一些蠢蠢欲動的勢力都不得不重新蟄伏下去。

  但曹操並沒有就此收回交給曹丕的權利。經過這次的刺殺曹操似乎是下定了決心要鍛煉曹丕的能力,平時普通事務全不過問,唯有一些重要的奏折才會看上一看。

  曹操看完王垕的奏折大笑起來:“不喜歡就不喜歡吧。我早就看清這些牆頭草,只要咱們能贏,他們就不得不幫咱們。”

  曹丕只能連忙稱是,順便用隱晦的語氣詢問親爹能不能不要再當甩手掌櫃。

  可惜對於曹丕的“明示”,曹操卻裝作沒有看見。曹丕離開時依然是一臉愁容。

  就像曹操說的那樣,如今的中原士族不歡迎雒陽朝廷是事實,但這沒有意義。在漢末,誰的拳頭大誰就有話語權。很不幸,曹操就是拳頭比較大的那個。何況王垕的老朋友魯肅還給曹操帶來了一份大禮。

  得知孫權被殺,劉備進入江東,魯肅是崩潰的。但在崩潰之後,作為淮泗士族僅剩的領袖人物,魯肅必須為自己,為身邊的這些淮泗人找一條出路。

  如今孫權已死,孫氏殘余力量逃亡交州。魯肅看遍天下,唯一能入他眼的也就只有曹操。一來曹操背靠雒陽朝廷,名正言順。二來魯肅對王垕的能力有最直觀的認識。他說動被孫權、周瑜留在徐州的徐盛、潘璋等人,一齊投了曹操。至於徐州本地士族的想法…

  呵呵,那不重要。

  對魯肅送出的這份大禮,曹操、王垕當然是倍感欣喜,不僅一口氣給投奔朝廷的魯肅、徐盛、潘璋等人封了十幾個侯爵,還對這些人都委以重任。感動得魯肅拉著王垕的手哭了半天。

  徐州到手,在加上大半個豫州和速跪的兗州,中原終於湊齊。王垕幾乎全盤照搬了雒陽朝廷在司隸、涼州、漢中的施政方案。中原士族當然不滿,各種不配合。

  但已經在司隸鍛煉多年的朝廷官吏們對此早有預案,那邊本被袁尚清洗了一遍的士族更不可能是雒陽朝廷的對手。再說士族內部也不是鐵盤一塊,比如兗州的李典就對雒陽朝廷的政策就十分配合,帶著一萬多的私兵投奔到曹操麾下。

  天下局勢變得明朗起來。

  南面,劉備佔據益、荊、揚三州,唯有交州還在孫氏余孽孫翊盤踞。不過真正掌控交州大半土地的士燮對劉備感官不錯,已經和劉備結盟。

  中間,曹操背靠漢室正統,佔據中原三州大部,司隸、涼州全境,手中還掌握著重鎮漢。

  北面,袁尚還在頭鐵的各種鎮壓北方士族,同時他大量使用張寧、張燕從黑山裡帶出來的老黃巾徒。這些人雖然對百姓有著樸素的親近感,但一個個著實不會治理地方。於是整個河北也就順利成章的亂成一團。

  在這個時候,國安司早年埋在並州的幾個暗樁開始發力。他們依靠手中掌握的權勢一點點影響了高乾的想法。高乾自覺河北這趟渾水實在不好混,竟直接上表歸附雒陽朝廷。

  不過高乾當然不是真心想要投降朝廷。他隻想利用朝廷減輕自己在東線的壓力。對於曹操要求他前往雒陽見君一事全然不予理睬,隻說並州盜匪遍地,實在離不開他。

  但曹操和王垕是何許人,吃到嘴裡的東西怎麽可能再吐出去。你不是盜匪遍地嗎?那朝廷就幫你剿匪。

  曹操下令夏侯淵帶涼州軍團渡過黃河進入並州境內,名義是幫助並州刺史高乾維持地方穩定、防止袁尚西進。

  夏侯淵是什麽人,白地將軍,最擅長的就是日行千裡的奇襲戰,短短十天不到就帶著十萬大軍將並州從西到東給梳了一遍。

  如字面意思,真真正正的梳了一遍。

  盜匪、強盜、鮮卑、匈奴的小部落、不聽朝廷命令妄圖抵抗的本地官員或士族,這些在並州魚肉鄉裡數十年的勢力就像對車輪舉起刀臂的螳螂,被夏侯淵這輛大車碾為肉醬。

  至於高乾派來攔截大軍的並州軍,那更是夏侯淵心目中最適合刷戰功的目標。

  高乾看著前線一排排戰敗的救援信,急得每日要給朝廷寫兩封奏疏表示忠心,請求夏侯淵停下腳步。一開始他還妄想和朝廷說說條件。不過隨著夏侯淵一個又一個勝利的傳來,高乾的條件也越來越低。只是雒陽朝廷始終沒有回復。

  等夏侯淵帶著大軍出現在太原城下,高幹才知道大勢已去。他最後一次上表請求曹操原諒他,只求能在雒陽當一個閑散的權貴,後半生衣食無憂。

  曹操同意了高乾最後的請求。高乾怎麽說也是老朋友袁紹的外甥,該有的優待還是有的。

  並州順利到手,局勢更加對雒陽朝廷有利。

  南面的劉備才剛剛完成第三次鯨吞,正忙著對內安撫各方勢力,孫氏殘余勢力也逃亡交州,需要派人去剿滅。除了這些是,還有一件事需要劉備想辦法去安撫。

  在赤壁之戰中江東水軍大都督周瑜自刎而亡。雖然周瑜因為早年幫孫策屠戮江東士族而在江東口碑不高。但他卻依仗極高的個人魅力在軍中中下層擁有極高的威望。

  周瑜的死使得江東各處駐軍發生了數十起嘩變。再加上逃亡交州的孫氏余黨的推波助瀾,劉備想要徹底掌握江東還需要一定的時間。

  趁著這段時間,雒陽朝廷就可以考慮一下該怎麽收復河北了。

  首先並州已經到手,尤其並州和冀州之間的重鎮壺關也落入雒陽朝廷手中,這讓雒陽朝廷從一開始就掌握了主動性。

  其實袁尚在得知高乾可能倒向雒陽朝廷的時候就已經派出軍隊去進攻壺關。

  高乾倒是腦子很清醒,寫奏疏求情的同時還不忘加強壺關防禦。可能在那時他就已經有預感攔不下夏侯淵,最終只能徹底投降一條路了吧。

  並州到手,曹軍開始在邊境頻繁騷擾。

  袁尚內部都不安穩,對於曹軍不講武德的行為一時間竟是應接不暇,只能勉強支撐。

  就這樣過了幾個月,袁尚居然逐漸顯露出幾分敗勢。這時一個令雙方都感到無語的事情發生了。

  被袁尚清洗了幾個月的冀州士族突然派人暗中聯系雒陽朝廷。而他們派出的使者也確實能和雒陽朝廷說上話,正是沮授之子,沮皓。

  王垕得知沮皓到來特地從許都返回雒陽。這還是他第一次見到沮皓,能見到好友之子當然心中欣喜不已,就是沮皓一直口稱叔父讓王垕有一點點不自在。

  沮皓帶來了一個重磅的消息,冀州士族不堪袁尚的亂政想要投靠雒陽朝廷,而他們的首領正式失聯多日的荀彧之弟荀諶。

  那日袁尚在鄴城發動政/變,數萬老兵、黃巾軍輕易撕開了鄴城的防線。荀諶見大勢已去便順勢投降了袁尚,田豐、辛氏兄弟等重要文臣也都很識時務的投降了袁尚。唯有看似為人奸猾的郭圖奮起反抗。

  郭圖帶領金吾衛佔據了鄴城一角,寫信給在青州對陣臧霸的逢紀,希望他能帶兵返回鄴城。但還沒等到逢紀的援軍,另一個老朋友就找上了郭圖。

  審配帶三千甲士攻破了郭圖布置的防線。原來審配從未放棄過袁尚,袁尚能這麽容易就獲得軍隊的效忠離不開審配的輔助。

  通過沮皓的訴說,曹操、王垕等人才知道鄴城事變的具體經過。本來以荀諶、田豐為首的冀州士族還想繼續在袁尚麾下施行自己的計劃,但袁尚對士族的敵對讓他們不得不放棄這個不切實際的想法,最終只能向曹操求援。

  曹操對此唏噓不已。

  王垕則說了一句總結性極強的話:“茂才造反,三年不成。”

  沮皓聽了臉紅耳赤,口不能言。

  既然有冀州士族主動來當內應,曹操、王垕當然不會放棄這麽好的機會。

  漢,建安十三年,西元208年,秋。

  曹軍兵分三路,從壺關(並州)、河內、黎陽三處一齊發兵三十萬進攻冀州。

  但冀州內耗嚴重,袁尚就算有些軍略又哪裡是曹軍的對手,在前線節節敗退,開戰才一個月就退入鄴城固守。

  大軍圍城,袁尚隻得求助於幽州的弟弟袁熙。但袁熙的援軍還沒到,鄴城就被曹軍攻破。

  卻是殘余的冀州士族打開了鄴城城門,放曹軍入城。無論那些袁軍老兵是經驗多麽豐富,那些黃巾余黨是多麽的悍不畏死也阻攔不了曹軍的大炮。

  鄴城一日而破,袁尚在張燕、張寧的保護下倉皇北逃,負責斷後的審配卻被曹軍俘虜。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