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漢末小糧官》第一百一十章 先發製人,後發製於人
  漢建安七年(偽帝延康元年)十月十五,隨著新科進士們相繼進入雒陽朝廷各個部門,因科舉而帶來的雒陽人口擁擠問題也逐漸減緩。

  和去歲一樣,大量沒有中舉的考生在簡單的考試後進入太學研修,但也有一些考生被所謂的新學吸引,決定前往偃師折衝府,看看所謂的新學院到底在教什麽學問。

  最終太學再次增加了五千多名學生,而新學院也招收到千人。

  那七百五十三名舉人也大多留了下來,他們被霸府長史王垕征為勸學官。

  何為勸學官?
  王垕給這些舉人的描述是這樣的:“你們雖只是俸祿百石的小官,還將深入司隸各個縣鄉,在窮苦之地教導那些孩子學問。但想一想,你們可是朝廷命官,還是舉人之身,當地百姓會何等的尊敬你們。而待十年二十年之後,你的弟子高中狀元之時,你們又會感到多麽的榮光?

  “再說這個職位也只是暫時的,每年朝廷都會考核你們一年來勸學的成績,學生最多、成績最好的一批人將獲得升官的資格,說不定過上幾年,那些進士都沒有你們官職高了呢。”

  這個時代的人可沒見過畫大餅這一招,一個個接連中招。

  尤其這些舉人中排名靠前者還被授予了掌管縣學的勸學官職務,級別可是比兩百石的!

  只有一個徐州舉人因為家中老母年邁沒有留下來,不過看他離開時滿眼淚水的樣子,仿佛好像吃了多大的虧一般。

  老師有了,校舍也得準備好。

  王垕大手一揮,從偃師折衝府征兵三千,以百人將為首,分三十組,要在半年之內在司隸建立鄉學(小學)三百所,縣學(中學)三十所。

  所有學校都是標準的前後院結構,前院教學,後院為勸學官居住和辦公之地,各種生活、辦公裝備都要齊備。縣學還要備有孩子住宿的宿舍。

  然後王垕一紙詔書,強製要求大漢(其實只有司隸)所有年齡十二歲以下,八歲以上的孩子都要進入鄉學中學習學問。每日至少學習半天,上五休一,遇到節假日另有假期。

  再自願篩選十二歲以上,十六歲以下通曉文法的孩子進入縣學學習,同樣上五休一,節假日另有假期,但卻改為全天製學習。

  鄉學畢業後將再次依據自願的原則篩選其中的讀書種子入縣學學習。

  縣學學子畢業後將獲得一份來自所屬縣衙的工作,雖然一般只是小吏,但對屁民來說還是難得的階級跨越。而那些學習成績極好者還將獲得太學和新學院的推薦信,得到進入大漢最高學府研修的機會。

  另外小孩子入鄉學學習每月需要獻上糧食一鬥,但相應家中只要有孩童上學,便可以免除一定的賦稅,總體而言並沒有增加百姓的生存成本。

  縣學由於建立在縣城,屬於全日製住宿學校,費用就高了很多。為了避免發生家貧無法供應孩子上學費用的問題,朝廷還頒布了相應的助學貸款制度,比坊間高利貸要便宜很多,但需要政府層層審批才能下發。同時各個縣學也將適當用的以工代費減免學生的學費。

  這一切制度都是王垕和荀彧、陳群等人商議出來的,在推行的過程中也受到了荀彧等人的極大讚許。

  不過王垕知道這只是第一步。受限於漢末百姓的成見和習慣,暫時還無法為女孩提供基礎教育。同時孩子去上學了,貧民百姓家中勞動力就會減少,肯定有很多人不願讓孩子去學校,這也需要一點點去想辦法。

  另外建立如此的多的學校需要朝廷大量財政支撐,在外有強敵的情況下是很需要勇氣的。

  但所謂辦法總比困難多,只要事情開始做了,總會越來越好的。

  就在王垕憧憬大漢遍地都是學院,百姓識字率一路高升的美景中時,一隻往返於並州、涼州的商隊悄悄路過了長安。

  商隊中兩個原本是隸臣的夥計以不願去並州為由留在了長安。他們找到長安校室府相關人員,騎馬一路連夜趕到雒陽,面見了校事府主事、霸府軍師祭酒郭嘉。

  同日夜,大漢大司馬曹操召集所有親信連夜議事。

  郭嘉為眾人解說:“…情況就是這樣,韓遂在金城會盟,現在涼州所有軍閥都在備戰,就等著和袁紹一東一西夾攻司隸。”

  霸府軍師董昭問道:“袁紹要多久完成兵力集結?”

  郭嘉回答:“根據現有情報,最多兩個半月。”

  眾人皆沉默不語,唯有曹操笑道:“既如此,我們就在兩個半月之內擊先破韓遂好了。”

  眾人皆驚。

  中書令荀彧道:“今歲司隸使用偃師折衝府研究的深耕之法,再加上又開墾了更多的荒地,秋糧產量較去歲多了將近兩成。但各地折衝府和軍屯本就需要預留大量糧食,厚土的天下興學的政策也需要大量錢財。朝廷恐怕無法支撐大軍進攻涼州太久時間。反倒是河南、河內方向,袁紹就算來了也要攻城,我軍在守勢,消耗不會太大。”

  曹操詢問道:“朝廷最多能提供多少糧草用於西征?”

  荀彧略略的估計了一下:“可供四萬大軍最多兩月之用。”

  “兩月?”曹操沉吟了一下,起身拔劍,“兩月足夠了!”

  他高舉佩劍,眾人全都起身。

  “涼州位置居高臨下,為司隸的西大門。只要拿下了涼州,我軍再和袁紹作戰就不用擔心背後會出現敵人。還能利用涼州的位置優勢進而圖謀漢中乃至整個益州。

  “兵法雲:先發製人,後發製於人。我意在袁紹集結兵力發動攻擊前進攻韓遂。

  “諸君,請跟隨我攻入涼州,只要大家都聽從我的指揮,兩個月的時間一定能夠戰勝韓遂,拿下涼州。”

  眾人一齊向曹操行禮:“遵大司馬之令。”

  次日朝會,大漢大司馬曹操上書言:征西將軍韓遂,不尊朝廷詔令,私自接受偽帝給予的涼州牧的認命,已經背叛了大漢。請求漢帝罷免韓遂征西將軍之職,並允許他出兵去攻伐韓遂,為大漢重新安定涼州。

  漢帝劉協聽聞拉著曹操的手感動道:“若不是大司馬,這天下還不知幾人稱孤幾人稱王?”

  曹操也表忠心道:“大漢是天下人的大漢,就讓老臣來為陛下守住大漢的基業吧。”

  朝堂上眾人都稱讚曹操和劉協君臣相宜,好像兩人真的是普通的皇帝和老臣,而不是傀儡和權臣一般。

  但無論如何,戰爭的陰雲又一次籠罩在司隸的土地上。

  剛剛在司隸各州縣建立的折衝府正在進行一年一次的秋後點兵,根據數據統計,現在大漢的折衝府總動員能力已達四萬多人。

  不過這次曹操不打算帶折衝府的府兵去打仗,甚至他不打算從雒陽帶太多部隊西去,而是主要從三輔之地調兵。征召的府兵則和河南本地部隊在河南尹夏侯淵和鎮北護軍曹仁的帶領下加以訓練,等待袁紹的大軍到來。

  於是曹操封霸府軍師董昭為司隸校尉,負責坐鎮長安調派糧草。曹操本人則帶著中領軍和虎豹騎一共四千兵馬前往長安與各軍匯合。

  最終,曹操抽調的兵力和將領有:
  馮翊郡太守程昱領兵一軍五千。

  駐扎在馮翊郡的中壘將軍於禁帶中壘營三千。

  北地太守段煨領兵一軍五千。

  京兆尹滿寵領兵一軍五千。

  扶風太守夏侯淵領兵一軍五千。

  駐扎在扶風的武/衛將軍張郃帶武/衛軍三千。

  中領軍韓浩領禁軍三千。

  曹操女婿,宿衛副首領,西涼錦馬超領西涼軍一萬。

  虎豹騎副統領,豹騎司馬曹純領虎豹騎一千。

  其他將領還有宿衛首領許褚、偏將軍龐德、偏將軍孟達、偏將軍馬岱等人。

  隨軍參讚方面除了先一步前往長安的霸府軍師董昭,還有霸府長史王垕、霸府主簿司馬懿,以及新科狀元蔣乾,新科進士盧毓、蓋順、傅乾、裴潛等人。

  盧毓四人是熟悉涼州事物,因而被征召進入幕僚團中。

  蔣乾則是自己挖坑自己埋的典型,他在殿試中書寫的平涼州策太好了,又是這一屆的狀元郎。曹操覺得去歲的狀元徐庶和榜眼法正都在河內爭戰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奇策頻出,便想蔣乾也是同等大才,應該拉到戰場上好好鍛煉一下。

  霸府軍師祭酒郭嘉因身體原因依然留守雒陽,尚書令荀彧總覽朝政。

  漢建安七年,十一月初四,曹操四萬大軍在長安集結,封土祭天,自稱十萬大軍,即日開拔,西去征討韓遂。

  消息傳出,西涼上下無人不驚。

  尤其是韓遂,別人都認為他會等袁紹的命令兩面夾擊。卻不會知曉他已經偷偷來到扶風郡汧縣附近,正打算偷襲扶風治所槐裡,不曾想曹操的反應如此迅速,已經帶領大軍來主動征伐他了。

  韓遂雖從未領兵與曹操交戰,卻也自知大概率不是曹操的對手,這便打算撤兵。

  可剛剛與韓遂合兵的涼州軍閥張橫道:“州牧大人,我們是奉朝廷的命令征討曹賊的,怎麽能不發一箭就撤軍呢?尤其您親自帶了一萬大軍,我雖不才,也有三四千的人馬,再加上侯選就在我們身後不遠,他的兵力也有四千,我們再從汧縣隨便募一些兵,這就有了兩萬大軍,如何不能一戰?至少也要先在這裡等待一下,偵查曹軍到底有多少兵力再做考慮吧?”

  ————

  三國小知識:
  最早的鄉學指招收郊區6六鄉國人子弟入學的地方學校。所謂的六鄉是指周代王城和諸侯國都的近郊為鄉,設家、比、閭、族、黨、州等六鄉。居住在六 鄉的平民,叫做國人,他們多為士或庶人,他們的子弟有進入鄉學受教育的權利。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