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漢末小糧官》第一百九十八章 宜陽之戰(上)
  奉命進攻宜陽者為魏王袁紹麾下奮武將軍袁據。

  不過袁據本來的任務並不是作為偏師四處出擊,而是留在韓/猛身邊,監視韓/猛的一舉一動。

  韓/猛不過是冀州普通人家出身,向來和士族關系不慕。但怎麽說也是冀州人,冀州士族再不喜歡也要捧他到高位,畢竟還在領兵的冀州大將除了高覽就數韓/猛。

  而袁紹為了防止自己的三個成年兒子在他死後爭奪權力,也開始限制他們領兵,只能重用這些大將。

  但將在外,不得不防。袁紹就提拔了一批袁氏遠房,給予他們雜號將軍的高職,充作監軍。袁據就是其中之一。

  韓/猛對此當然不滿。尤其相比麾下其他將領,袁據可以說是一無是處。每次布置完作戰任務,袁據還總要問個不停,非要問韓/猛為什麽如此布置,依據是什麽?
  好幾次若不是荀攸等人相攔,韓/猛已經砍了袁據。

  時間久了,韓/猛和袁據更加相看不順眼。

  攻下武關當夜,袁據便寫了大量汙蔑韓/猛的奏折派人送往鄴城。韓/猛得知此事又是暴走,這次他說什麽都要以軍法來治袁據的罪。

  到了治罪階段,韓/猛又有些犯難。袁據一個監軍,整日和中軍在一起,沒有功勞是很正常的一件事,自然也就沒有過失。唯一的一個小汙點也就是攻克武關的過程中韓/猛作為主將玩了一次決死衝鋒,袁據這廝跑的略慢,等韓/猛將武關打下來還沒跑上城牆,勉強能算是畏戰、怕戰。

  但袁據一個雜號將軍,本來就有一定的自主行動的權利,跑的慢還真沒法給他定罪。

  韓/猛這次說什麽都要給袁據一點顏色看看,便在給袁據下了死命令,要求他這個“軍中大將”必須立下一定的戰功。

  一說要領兵,袁據當場就慫了。一年前他還在鄴城周邊當縣令魚肉鄉裡呢,如何懂什麽兵法。只是韓/猛這次真的被逼急了,他還不想不小心“中流矢而死”,只能應下這個任務。

  還好韓/猛也只是想給袁據一個顏色看看,並不是真的想弄死他,便給袁據找了一個相對容易進攻的目標——宜陽。

  這就是王垕能在宜陽就遭遇袁軍的原因。

  但王垕並不知道韓/猛和袁據之間的矛盾。他得知袁軍都打到宜陽了,第一反應就是弘農已經失守。

  只是這又和出發前偵查得到的消息不符,一時間王垕竟不知該不該上前迎戰,只能又派出探哨去偵查進攻宜陽的這隻袁軍有無後援?

  敵情不明,王垕做好準備,下令全軍擺出陣型,隨時準備接戰。

  兩千人的軍隊開始變陣。

  這是一隻幾乎全步兵的軍隊,除了少數探哨和王垕等幾名將領就看不到幾匹馬。其中除一隻兩百人的野戰炮兵,剩余一千八百人正是新軍六部中淘汰下來的火統兵。

  經過整編,這些火統兵的士氣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戰力究竟如何依然是個未知。

  不過王垕在多次參加演練後卻對火統兵的戰力給予了極高的肯定,力主這次出兵,曹丕也不敢反對,同意了以這一千八百人的火統兵作為主力。

  只不過在王垕最初的預測中火統兵的第一戰應該是匯合了其他八千兵力之後,有了八千兵力的配合。現在這些火統兵在沒有其他兵種掩護的情況下直接與五倍於己的袁軍對戰,實在過於凶險。

  “洪烈,兩百炮兵給你,在北面山頭上建立陣地,我要求敵人一旦來襲,火統兵陣地左右兩方都在火炮的壓製之下。這裡的地形太過開闊了,不能讓我們的火統兵側翼遭受敵人進攻。”

  洪烈有些犯難。兩百炮兵總共才四門小口徑野戰炮和十二門迫擊炮,控制這麽大的范圍有些困難。

  “師父,不如把迫擊炮留在火統兵陣中,那樣控場效果更好。”

  王垕搖頭:“這些火統兵剛剛經過整編,隊列能不散就是奇跡。和炮兵協同作戰,一打起來肯定亂成一團。”

  洪烈領命去了。

  劉江和那些百將一起帶著這些火統兵擺出一個在漢末人看來十分古怪的陣型。

  一千八百名火統兵分為前中三兩部,間隔五十步的距離。每部又分為三排列隊,每隊兩百人,隊與隊之間間隔五步。每名火統兵手持火統,火統已經裝好火藥、火繩和鉛彈,只是火繩還沒有點燃。

  王垕這邊在等待探哨回報再判斷是打是逃,袁據已經準備撤退了。

  袁據得知曹軍援軍到來,更得知對方旗號是曹軍名將王垕,嚇得險些拋下部隊自己逃跑。

  還好最後時刻袁據冷靜下來,他知道如果自己跑回去韓/猛絕對敢殺了他。於是他“從容”調兵,下令放棄已經準備了兩天的攻城計劃,全軍向西後撤十裡扎營。

  但軍隊剛剛回歸營地,前方探哨就將王垕軍的具體情況報了上來。

  “什麽?才兩千?還沒有騎兵?”

  隻一瞬間,袁據的心就動了。

  王垕是誰?

  是在官渡做法天降大雪的神人(袁紹軍中很多人都是這麽認為);是能活死人肉白骨的神醫;是會製造天雷武器的大師;是獨自領兵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大將。

  若是能擊敗王垕,甚至只要能和王垕打得有來有回,他回去那就是大功一件啊!

  “逆賊王垕就在宜陽東方十裡之外,曹軍兵力不足,見到我軍軍容定會驚慌失措。此正是擒拿逆賊王垕的絕好時機。全軍都有,拋棄無用輜重,全力東進!”

  袁據的話聽起來很熱血,但袁軍士兵卻不這麽認為。他們今天折騰了大半日,剛要開始攻城就退了回來,說曹軍援軍到了要撤兵。然後剛打包好東西準備向西撤軍,軍令就又改為向東迎敵。

  連續的變更軍令讓士兵疲憊不堪,士氣挫敗。

  但軍事小白袁據還覺得一萬打兩千,優勢在我,不斷的催促士兵進軍。也不是沒有人向他提出意見,負責領兵的兩名偏將軍就一齊找到了袁據。不過他們知道袁據平時頗為自傲,不太可能聽進去意見,便隻說敵情不明,不如以逸待勞,等著曹軍的援軍自己撞上來。

  本來這是個不錯的提議,袁軍士兵都是精銳,只要得到足夠的休息,士氣回升,戰力還是有保證的。

  但之前剛一聽聞王垕到來險些嚇跑的袁據此時卻擔心王垕會撤軍,生怕快要到手的功勞打了水漂。

  “哼!王垕黃口小兒,突有威名之輩,我觀他如掌中草芥。爾等不用害怕,待我將之擒來,你們也能分享這天大的功勞。”

  兩名偏將苦勸良久,見袁據還是不改變主意,只能回軍準備作戰。不過他們在一件事上也和袁據想法一樣。就算袁軍士氣低下,但畢竟是五個打一個的局面,就算無法戰勝王垕,怎麽也不會輸吧。

  就這樣,前幾日還士氣高漲的袁軍此刻卻帶著極其低落的士氣開始向東挺進。

  很快,袁軍放棄宜陽轉而向東的消息就隨著探哨傳回到王垕這裡。

  “敵軍還有多遠?”

  探哨在馬上敲擊胸甲行禮:“啟稟將軍,袁軍已到五裡之外。”

  這次出兵,曹丕特意入宮“請求”劉協封王垕為征南將軍。

  所以王垕雖然身上還掛著尚書仆射的官職,卻又可以被人稱為將軍了。

  兩個官職就能拿兩份工資,王垕自然高興。更高興的是他擁有任命軍中屬官的權利。於是王垕就將洪烈、劉江封為安南將軍屬官,級別等同於校尉。

  “五裡?敵軍軍容如何?”

  軍中探哨都是王垕之前在涼州時帶的老兵,統一歸趙撲管理。

  探哨答道:“敵軍行軍速度極快,就是軍容不太整齊。”

  王垕心中一喜,登時下令:“全軍點燃火繩。”

  命令隨著旗幟傳達下去,百將看到旗幟便將命令傳達給什長、伍長。在王垕訓練的新軍中,什長、伍長也需要認識旗幟的意思,所以命令一到,這些底層士官就立刻命令身邊士兵點燃火繩。

  一千八百人的軍隊在一個彈指的時間中就完成了這個動作。所有人雙手持火統,火統前端朝著地面,每個士兵都緊緊的盯著正前方。

  劉江騎著馬在前部六百名火統兵的身後來回的疾馳,他在檢查每一個是否已經完成了點燃火繩的任務。

  王垕看著這個第一次上戰場的假子,將自己和他對比了一下,發現第一次在戰場上尿褲子的自己居然比不上這個才十三歲就已經有八尺高的孩子。

  至於北面指揮兩百名炮兵的洪烈,王垕很早就知道在這個孩子不是常人。

  “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

  王垕感到一陣欣慰,就在這時,敵人就出現在視線之中,袁據來了。

  ————

  三國小知識:
  由於史料的缺失,袁紹方面雖然在官渡之戰時期號稱戰將千員,猛將無數,但真正能留下名字到後世的只在少數。至於後來袁尚、袁熙、袁譚三兄弟,再加上高乾,這四個人身邊領兵的將領留下名字的就更少了。所以我在寫書的過程中只能自創一些武將。本章出場的袁據是第一個,後面應該也還會有一些,還請大家見諒。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