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漢末小糧官》第一百四十四章 荊州行(上)
  南陽為荊州大郡,乃是光武帝龍興之所,因而整個東漢這裡都是大漢最繁榮的幾個地方之一。哪怕是到了漢末還是有大量流民百姓在此定居。比如諸葛亮一家就從徐州避禍來到南陽。雖然他們一家定居在南陽的最西南側,緊靠著襄陽,但畢竟也是在南陽的地面上。

  此時的南陽是個複雜的地方,有三股勢力在此糾纏。

  東北方向的魯陽、葉縣、舞陰等縣都佔據在袁紹軍的手中。靠南的新野、湖陽、鄧縣等地則又在劉備的掌握下。

  而朝廷任命的揚武將軍張繡隻佔據著宛城周邊和西北方向靠近司隸的幾處地方。他依靠司隸源源不斷的輸血來抵抗南北兩個敵人。

  還好,袁紹包圍網的建立讓張繡松了一口氣。他終於能減少南線的駐軍,讓手下士兵小幅輪換休整一下了。

  張繡雖然也曾領兵獨霸一方,但他在本質上只是個純粹的軍人。去歲曹操西征涼州,他就曾想上書朝廷讓他返回涼州帶兵。

  作為一個西涼武人,張繡十分懷念北地的風沙。

  可惜曹操拒絕了張繡的提議。倒不是曹操對張繡不放心,只是曹軍現在確實沒有人能取代張繡。

  南陽太重要了,這個地方卡在司隸、豫州、荊州三地的交界地帶,向北就能直達潁川,往南能攻伐襄陽。

  曹軍幾大統帥,曹仁在河內,夏侯惇守衛河南,夏侯淵鎮守涼州。其他還在培養的統帥,曹真心思浮躁,曹休毅力不夠,夏侯尚書生氣太重,滿寵、鍾繇又偏文臣,這幾人的領兵能力距離張繡都有一定的距離。

  曹操不是沒想過調夏侯淵守衛南陽,讓張繡去涼州。但無論是夏侯淵還是張繡在本職工作上都做的太好了,若是隨便調動,說不定反倒會弄巧成拙。

  就這樣,曹操安撫了張繡,稱以後若是有機會定會讓張繡返回涼州。

  張繡的野心也不過是衣錦還鄉,最多再加上多建立功業好蔭蔽子孫。

  這一日,張繡帶幾十名隨從離開宛城,往西北方向去迎接司隸來的使節團。使節團將借道南陽前往襄陽拜會劉備,還將順著大江東去,面見江東主人孫權。

  張繡的心情有些激動,因為他提前得到消息,離家數年的獨子張泉作為使節團的護衛也在出使的行列之中。

  同時張繡也有一點不安。這次代表雒陽朝廷出使荊揚的正使不是別人,正是霸府長史王垕。

  一個代表曹操意志的人來到南陽,這對張繡來說可未必是一件好事。

  宛城西北方向的大道上,代表朝廷的使節團正在緩緩前行。

  自從離開司隸地界,離開了那條被王垕戲稱為“雙向八車道”的寬闊大道,使節團的速度便降了下來。

  泥濘的土道,長滿雜草的山林道路,因河水暴漲而無法通過的河流,有太多意外影響這個時代人們的行進速度。

  王垕倒是很放松,不時和魯肅、龐統和兩位使節團副使有說有笑。

  魯肅、龐統自然不懼王垕,副使之一的蔣乾作為一個辯才特長的士人最喜歡就是這種出使任務,也能和王垕聊得有來有去。但另一名副使司馬懿明顯有些興致不高,經常以水土不服為由躲避王垕。

  司馬懿也沒說謊,他進入南陽地界後確實有些不適應這裡的氣候。

  最炎熱的夏日漸漸過去,司隸各地都開始降溫,但南陽這邊卻還是一片悶熱。再加上司馬懿一直沒想清楚為什麽王垕非要帶上自己前往荊揚,心中便愈發煩悶。

  王垕當然是有預謀的。像司馬懿這樣有前科(?)的野心家,放在眼皮底下才夠安心。

  這不,司馬懿就又以身體不適唯有躲到一旁去了。

  眾人都在安心趕路,唯有王垕饒有興致的東張西望,還找來使節團中負責安全的虎豹騎牙門將打聽南陽特產。

  “張泉,我聽說南陽有一種叫嬌耳的食物,你可曾聽說過?”

  張泉一臉懵逼:“啟稟長史,泉不曾聽說過此物。”

  “哦…那牛肉湯呢?燴面呢?糊辣湯呢?…”

  王垕有一連問了七八種吃食,張泉全都搖頭。

  “啟稟長史,泉旅居南陽也就是幾年時光,可能確實不太了解本地吃食。等到了宛城,我一定帶長史去尋找這些食物。”

  王垕興致闌珊:“算了,咱們看過你父就要南下襄陽,以後再說吧。”

  張泉點頭稱是,心中暗暗記下,準備找機會幫王垕在南陽尋找那些奇怪的食物。

  使節團繼續前行,終於和張繡出迎的隊伍相遇。

  張泉安耐不住心底激動,剛一看到張繡的旗幟就大聲呼喊起來:“長史大人,我父來迎接咱們了。”

  王垕點頭下令:“將漢旗展開。”

  趙撲將一面赤色旗幟展開,用竹竿撐了起來。

  遠處張繡看到漢旗不由得精神一震,拍馬加速,放聲高喊:“諸君,隨我去迎接朝廷的使者。”

  幾十名騎士同樣高呼,緊跟在張繡的馬後加速,一時間煙塵滾滾。

  張泉有些緊張,下令百名虎豹騎結陣以待。

  王垕安撫他:“勿要驚慌,那可是你父。”

  果不其然,張繡一行在臨陣百步開始減速,到了使節團面前便徹底停了下來。

  張繡遠遠的就看到張泉,但此刻不是父子敘述感情的時候。他假意沒有看到張泉,徑直走向漢旗下的年輕人,單膝跪地。

  “揚武將軍張繡見過使者。”

  張繡拜的不是王垕,而是那面漢旗。作為代表大漢朝廷意志的使者,王垕在此刻就是大漢意志的化身。

  所以張繡看似向平級的王垕參拜有些不合規矩,其實是合情合理的。

  假如他沒拜錯的話。

  “那個…我不是正使…”

  司馬懿抹了一把額頭的冷汗,心想要不要給張繡跪回去。

  張繡也是眼底一片茫然。司馬懿也是二十幾歲,他又站在漢旗下,結果就給認錯了。

  張泉身邊一個年輕人翻身下馬,連走兩步來到張繡身旁,扶起張繡道:“早就聽聞揚武將軍武藝高強,今日一見果真不凡。”

  張繡還是有點茫然。

  張泉連忙向老父親使眼色。

  張繡這才知道這個看上去比司馬懿還要年輕幾歲的年輕人才是王垕,這就打算再次行單膝跪拜之禮。

  王垕攔住張繡:“將軍把守南陽,勞苦功高。朝廷上下都敬仰將軍的為人,大司馬多次誇讚將軍。像您這樣功勳卓著者,我又怎麽能接受您重禮呢?”

  張繡感動不已,連忙誇讚王垕。

  可惜他語言能力明顯沒有打仗厲害,翻來覆去就只會誇王垕“年少有為”。

  王垕的臉皮早就不懼怕這種程度的吹捧,欣然接受,還為張繡介紹了孫權的使者魯肅、劉備的使者龐統;以及自己的兩位副使,有儀容,態度和藹的蔣乾;一臉陰沉,因為剛才的烏龍而面容僵硬的司馬懿。

  張繡一一行禮致意。

  王垕又拉過張泉:“再為你介紹一個年輕人,當然,你們早就認識。張泉在西征涼州的過程中斬敵首一十五,奪旗一面,因功升為牙門將。別看他現在才掌兵百人,但虎豹騎可是以百人將為小卒,你兒子能管一百個百人將,也算是萬人敵了。”

  張繡拉著張泉的手說不出的激動。還是張泉跟隨曹仁、曹純等人鍛煉多年,什麽場面沒見過,先是感謝了一番朝廷和大司馬的培養,又稱讚張繡教導了自己一身的武藝,最後還不忘誇一誇王垕,稱都是王垕在西征涼州的過程中為曹操出謀劃策,這才能短短幾個月就平定涼州。

  王垕聽聞只是笑了笑,而真正為曹操獻上大迂回作戰計劃的司馬懿則在心底的小本本上給張泉記了一筆。

  張繡見兒子成長了許多甚為欣喜,這才想起要為使節團接風,連忙讓人送上美酒。

  使節團每人飲了一杯美酒,跟隨張繡返回宛城。

  天色漸暗,眾人先休息了一晚。

  第二日,張繡擺宴邀請王垕、蔣乾、司馬懿、魯肅、龐統等人,張泉作為張繡的獨子也作陪。其他使團人員,無論是雒陽朝廷的隨行文官和虎豹騎還是荊揚兩州的侍從也都受到張繡的款待。

  到了第三日,使節團補充了一些糧草、輜重後便準備再次上路。

  臨行前,王垕帶著張泉私下找到張繡。

  “將軍,大司馬有幾句話讓我帶給你。”

  張繡收斂笑容,面容肅穆。

  王垕笑道:“不要緊張,只是幾句家常話。大司馬說:‘張繡在南陽做的好,他的兒子也很好,父子都是朝廷忠臣。待過幾年,我的次女長大了,就讓張泉娶她為妻,我和張繡的關系也能更近一步。等天下安定了,說不定我還要帶著張繡一起去涼州看一看呢。’”

  張繡聽聞大為感動,哭訴道:“臣不敢負大司馬的信任,定為朝廷守好南陽。”

  使節團再次上路了。

  張泉卻有些心思不定。他偷偷找到王垕:“長史大人,大司馬的次女今年幾歲了?樣貌如何?”

  “這個啊…”

  王垕心中覺得好笑:“大司馬次女可是杜夫人所生,樣貌方面你可以放心。”

  張泉心頭一喜,但王垕又道:“就是你可能還要在多等上幾年。如果我沒有記錯,大司馬的次女今年才剛五歲吧。”

  張泉頓時覺得此生他可能都娶不到媳婦了。

  ————

  三國小知識:
  1、嬌耳就是餃子的原型,相傳為張仲景所創。而張仲景其實是南陽人,也因此有餃子始創於南陽的說法。

  2、張泉在歷史上接嗣了張繡的爵位,但他後來牽扯到魏諷叛亂一事,被曹丕所殺。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