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漢末小糧官》第一百零六章 蔣乾是誰?
  王垕拿到會試排名第一眼就看到排在第一的蔣乾,險些噴血之余一時都忘了看後面有誰。

  沒辦法,蔣乾盜書的名號實在太響亮了。

  不過怎麽說也是來到漢末快兩年了,孩子都好幾個了,王垕也知曉自己記憶中很多事不太準確。

  但,那可是蔣乾啊!

  幫助周瑜坑了自家老板的蔣乾啊!

  會不會哪裡有什麽不對?
  於是心中有所疑惑的王垕找到了徐庶和郗慮,以霸府的名義要求隨機抽查幾份試卷,尤其是會試前十名的試卷,更要一一查看。

  徐庶、郗慮不疑有他,真的給王垕拿出前十的試卷,還隨機抽了幾十份試卷,上榜落榜者都有。

  王垕主要是想看蔣乾的試卷,結果發現第一名還真的就得給他。

  這次的會試較去年題目更多,足有三十五題,其中數學十題,行政十題,經史十題,最後綜合五題。

  而蔣乾的答卷不僅前面三十道題全部答對,最後五道綜合題也是回答的滴水不漏,包括最後一題問國家如何才能將士族中的精英吸收進入朝廷為國家出力,又避免出現士族為了一家之私利把持朝政的局面。

  這個問題大部分人回答的都比較籠統。

  比如第二名,也是司馬懿幾日前推薦給王垕的好友太原王凌就認為國家和士族的小家應該是不分你我的一個整體。國家衰弱了士族也會不好,同理士族變弱了國家也會受到影響。

  像這種回答王垕一般都認為屬於廢話,如果今年還是他判卷是絕對不會給高分。他特意推薦徐庶這個不太對士族友好的人做主考官,但王凌的卷子不是徐庶判的,而是另一個主考官郗慮判的,所以王凌才能高居第二。

  王垕對王凌的感官一般,總覺得司馬老賊的朋友也都是反賊。

  蔣乾這道題的回答就特別巧妙。

  他說天下間其實根本就沒有士族,有的只是另類的豪族。普通的豪族不通詩書,隻傳承財產,不傳承知識,士族就是傳遞知識的豪族。

  因為士族既有財產又有知識,所以才顯得不同於其他豪族。士族一點點獲得了權利,還能繼續幫助家族積累財富,培養出才學更高的子弟,一點點這個名為士族的豪族就能在朝堂上左右國家大事。如果一個士族沒有了財產,就算還有知識的傳承,便也不算士族了,甚至連豪族都不能算。

  如此說來,既然士族不過是另類的豪族,想要限制士族,只要使用限制豪族的方法就行了。

  到了這一步,蔣乾的答題思路還比較明確,但到了具體方法便開始胡攪蠻纏起來。他稱前漢會遷移豪族為皇帝建造陵墓,現在的朝廷也可以遷移士族去為皇帝造陵墓。

  他還說可以限制士族家中藏書量,藏書到了一定數量就必須分家雲雲,就差說學習始皇帝焚書坑儒了。

  王垕看著看著就笑了,這家夥真是如泥鰍一般滑不溜秋。他是真不知道該怎麽辦嗎?不就是法治嗎?!無非就是怕寫的太明白得罪天下士族。

  不過他越是不想,我就越要讓他揚名。

  “元直,會元蔣乾最後一題的答案實在是深得我心,派人將其抄錄幾份張貼在各處城門,供天下人觀摩。”

  徐庶領命而去。

  王垕繼續查看徐庶給他拿來的其他幾份考卷,尤其是王凌後面三人,心中一喜。

  “孟建、崔均、石韜?這不都是亮亮的小朋友嗎?他們也來雒陽了?不過怎麽沒看到亮亮和小鳥,他們沒來?”

  王垕當然不知道龐統已經是荊州龐氏的話事人,而諸葛亮即將迎娶黃妹妹,同樣擁抱荊州士族了,怎麽可能來雒陽趕考?
  繼續看下去,前十名剩余幾人王垕都不太熟悉沒有在意。

  他又隨便查看了幾張試卷,還是沒有一個“熟人”,便不禁搖頭,看來這屆科舉就只能收獲幾個“二流”武將,沒有徐庶和法正那個級別的大才了

  最後,他有隨手拿起一張落榜者的考卷,隨便看了幾眼,依然不停地搖頭。

  這人前面三十四題都答得太差了。

  等看到最後一題,王垕卻瞳孔放大,
  這位名叫胡輔的考生在最後一題寫道:亂天下者,士族也。欲複興大漢,必先滅士族。

  徐庶不在,王垕喊過郗慮:“鴻豫(郗慮字),知道這人住在哪裡嗎?”

  ————

  胡輔茫然的收拾著行禮,他要走了。

  這也沒什麽,不過是從一個地方前往另一個地方,他熟悉的很。

  只是胡輔不清楚到底哪裡才是他的家。

  是雒陽?是零陵?還是自出生起就從未去過的扶風?

  胡輔自幼便跟隨養父在荊南各地流浪,名為士族,實際上有時過的比要飯的還差。

  年少的胡輔不明白這是為什麽?他問了很多次,養父胡騰才告訴他真相,他們在躲避一股勢力的追捕。尤其是他,更是那股勢力拚死都想要除之後快的心腹大患。

  就這樣,帶著自己是某個故事主人公心境的胡輔一點點長大了,但養父所說的敵人卻一直都沒有來。

  直到那一天,建安四年(199年)三月初七,父子二人時隔多年鬼鬼祟祟的摸回零陵老家才終於得到了那個消息。

  他的敵人全都死了,他的祖父得以平反。

  而平反這件事已經發生了十年,也就是說他們最近十年本不需要出去東躲西藏。

  帶著一絲遺憾,一絲古怪,和全身的放松,胡輔迎來了新生活。

  他也怪過,也恨過,最終只能選擇釋然。

  這個時代消息傳遞十分落後,荊南地點又偏僻,家族中人也沒有主動去打探,平反的事情直到初平三年(192年)才被胡輔的家人所得知,中間七年又實在是聯系不上正在遊學(要飯)的父子二人
  既然不需要流浪了,那胡輔也想過一過正常人的生活。

  他嘗試了。

  然後失敗了。

  他的養父為他娶妻,他的家族將他視作自己的孩子,他的新婚妻子雖不美麗,卻在知道他的身世後對他多有憐愛。

  在加上在流浪中跟隨養父學習的一身在這個年代還算湊活的本領,胡輔混個小富即安理應不算太難。

  但胡輔總有一種割離感。這種感覺割離了他和養父之間的親情,割離了他和妻子之間的情愛,割離了他和家族之間的關系。

  胡輔想要壓製這種割離的感覺,但心中總是有一個聲音在提醒他,你不是胡輔,你是竇輔,大漢大將軍竇武的孫子。

  那個被士族坑騙最終全家慘死在宦官手中的可憐人的孫子!
  他變得無所事事,因為任何事都無法讓他提起興致。

  於是那一天,養父胡騰拿來了一紙詔書。

  “孩子,我知道你心中在想什麽。但光想不是辦法,去雒陽吧。大漢複興在即,它需要人才。我相信我兒天生就是應該站在朝堂上的,你一定可以高中進士,重新讓人們知道竇氏的威名。”

  於是胡輔帶著對未知的希望來到雒陽參加科考。

  第一輪落榜了。

  如果胡輔來到雒陽第一時間就透露自己是被天下人稱為“三君”之一竇武的遺孤,他根本不需要科考就能進入朝廷混一個官職,甚至直接擔任千石級別的官員也不會有人有意見。

  但胡輔卻沒有這麽做。

  一來他想用自己的努力證明自己的血統,二來他不願接受那些肮髒士族的施舍,三來…

  曹操是曹騰的孫子,而曹騰可是宦官啊。

  “算了,就這樣吧。”

  胡輔很會安慰自己,他打算離開雒陽,這裡曾經是屬於他祖父竇武的世界,但並不屬於他。

  不過他並不想就此返回零陵,而是打算一路向西,前往扶風,看一看自己真正的故鄉是什麽樣子。

  聽說那邊正在打仗,不過沒關系,大漢十三州,又有哪個州不在打仗呢?
  ————

  “子翼(蔣乾字)再會。”

  “今日一別子翼不知何時才能再見。”

  “子翼高才…”

  …

  隨著一聲聲道別的呼喊,蔣乾晃晃悠悠的離開了摘星樓。

  自從前日他高中會元,雒陽十幾萬人就都變成了他的朋友。

  前一個會元陳矯已經是中書令荀彧的左膀右臂,而上一個狀元徐庶更是已經封侯,還進入霸府主管一方。

  那麽能在今年兩萬多名考生之中殺出一條血路,奪得會元的蔣乾又該有多麽高的才乾?

  再加上蔣乾樣貌過人,儀表出眾,尤其思維敏捷,辯才不說是獨步天下,但至少這幾日在雒陽沒有人能比的過他。很快他就成為各路達官顯貴的坐上之賓,一連兩日都喝的酩酊大醉。

  還好蔣乾記得明日就是舉試,今日便只是小飲了幾杯先行告退。

  他住的旅店距離摘星樓並不遠,打算步行回去睡覺。

  但隻走了幾步他便停了下來,直勾勾的看著朱雀門旁邊的布告欄上新張貼的一張布告,一身的酒意瞬間消散。

  “啊呀,這是誰要害我!?”

  ————

  三國小知識:
  1、王凌是魏國後期著名的淮南三叛第一叛的發起者,是真正的反賊。

  2、竇武與劉淑、陳蕃合稱“三君”。靈帝繼位,竇武拜大將軍,輔佐朝政,不久,與太傅陳蕃定計翦除諸宦官,但因不聽陳蕃建議,致使謀劃泄露,兵敗自殺,被梟首於洛陽都亭。任竇武大將軍府掾屬的胡騰獨自為竇武殯斂行喪,因此也被禁錮。竇武孫子竇輔,經胡騰和令史張敞一起幫助才得以生還。竇輔被胡騰收養,改名胡輔,直到他在劉表麾下出仕才改回原名。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