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三國之崛起西涼》第三章 三省六部製
  未央宮禦書房內,李應兩眼直勾勾的盯著面前的三人,問道:“你們三個認為如何?但說無妨。”

  賈詡聞言說道:“陛下所說的三省六部製,確實可以稱得上是一整套高效率的行政體系,臣無異議。”

  法正見此,說道:“陛下,這樣的行政國體,若是被豪族壟斷,尤其是六部之間相互勾結,那全國的行政就會陷入癱瘓。臣以為不可。除非能有一套配套的選官用人制度。”

  張文卻是默然不語,好像是在思索著什麽。

  李應見此說道:“你等說的朕都明白,目前朝堂基本上是兩套行政方式運作:一套是自秦朝以來就開始實行的三公九卿制度,歷經四百多年的修修補補,早已經面目全非;另一套就是朕多年前在關中推行的太尉府六部製,眼下朕依舊代領太尉一職,六部的擔子全壓倒朕一個人肩上,而且太尉府內各官員職責不清,總是互相推諉,弄得朕的命令很難推行。全國上下大小事務全讓朕一個人決策,長此以往哪有不出紕漏的。”

  張文此時,才開口說道:“臣也同意陛下所說的三省六部製。”

  李應聞言,看向法正說道:“孝直,你意下如何?”

  法正說道:“臣依舊以為在不改變現有選官用人制度之前,不可盲目推行變法。”

  李應搖了搖頭說道:“好吧,朕向你們透個底,朕已經擬定了一套完備的選官用人制度,可是飯得一口一口吃吧,狼吞虎咽,一股腦的全推出去,你們覺得文武百官和天下豪族士紳能答應嗎?好了,既然此事文和和文優都認為可行,加上朕就是三個人,三對一,朕宣布通過。”

  法正還行說什麽,李應卻是擺手說道:“孝直,朕覺得讓你掌管門下省太合適了,不過你的駁回權要等到正式上任之後使用吧。朕乏了,你們退下吧。”

  “諾。”三人聞言,隻得退下了。

  李應隨後又命張繡叫來馬良、李平、劉巴三人說話。

  待到三人到齊之後,李應看著三人說道:“你等三人都是朝廷的肱骨之臣,也是朕的左膀右臂,朕想對你等委以重任,只是不知道你等對如今的朝局如何看待?坐坐坐,不必拘束,又不是在朝堂之上,但說無妨。”

  “謝陛下,臣等不敢。”三人見此,依舊站在原地,絲毫沒有要坐的意思。

  李應見此說道:“朕的命令也不聽了。”

  “不敢,不敢,臣等遵旨。”三人急忙說道。

  馬良坐定,拱手對李應說道:“方才陛下問起我等對朝局的看法,臣卻有話想說。”

  李應聞言,自顧自的斟了一杯茶水說道:“哦,季常說說看。”

  馬良說道:“臣以為眼下朝堂內外政令混亂,各部官員職責不清,權力混淆,決策辦事的成效很慢,往往一件小事都要拖上數月之久。”

  李平、劉巴二人聞言看向李應,仔細觀察著李應的細微表情。

  李應余光將眾人的表現看在眼裡,卻沒有理會,而是繼續問道:“還有其他的嗎?”

  劉巴見李應表情平靜,於是起身說道:“陛下,臣這個人性子直,還望陛下不要見怪,眼下朝堂內外結黨營私者甚多,朝堂風氣不正。”

  李應點了點頭,而後說道:“坐,坐下說。”

  說完還親自為三人斟上了茶水,三人趕忙起身跪拜在地。

  李應見此說道:“朕知道君臣之道,也懂禮數,不過朕說了,這不是在朝堂之上,是私下裡交流,你等就當是朕與你等敘敘舊就好了。起身吧。”

  “這,諾。”三人趕忙起身。

  李應隨後看向李平說道:“正方好像從進來就一言未發,朕想聽聽正方的想法?”

  李平聞言,拱手說道:“回陛下,臣看到的和二位大人一樣,如果說不同之處,那就是臣看到的比二位大人說的還要嚴重的多。”

  李應端起一杯茶水,仔細品了品,而後淡淡說道:“朕記得你等也是地方豪族出身,為何今日對朕敢直言相告,就不擔心自己的家族受到牽連嗎?”

  劉巴向前說道:“回陛下,臣相信陛下是一位明君,身為臣子如果不向陛下實言相告,那就是欺君之罪,更妄為臣子。”

  馬良說道:“陛下信得過我等三人,私下召見,臣豈敢不直言。”

  李平拱手說道:“陛下,我等與晉國命運綁在一起,國家興盛才能家族興旺。”

  “好,朕知道了,你等退下吧。”李應不置可否的說道。

  “諾。”三人聞言退下了。

  李應隨後又命張繡召來陳宮、秦宓、費詩、董和四人來見。

  待到四人來到,李應起身說道,朕想活動活動筋骨,諸位愛卿可願陪朕走走。

  “諾。”四人雖是一頭霧水,但是還是當即答應。

  李應一行六人走在未央宮的城頭之上,李應在前,陳宮、秦宓、費詩、董和四人緊隨其後,張繡則走在最後,與前面稍稍拉開點距離,但是並不多遠。

  正走著,李應忽然回身站在城樓之上,看向宮牆之外,矗立良久,四人不解,卻也只能並排站在不遠處。

  李應回頭看向四人說道:“諸位大人不必緊張,朕今日召你等前來,是有一件事事情想問問四位愛卿。”

  “不敢,陛下吩咐就是。”四人趕忙拱手說道。

  李應看著四人說道:“你們說為官之道,什麽最重要?”

  陳宮聞言,向前說道:“回陛下,臣以為“信”最重要,人無信不立,做人如此,何況為官呢。”

  李應聞言點了點頭。費詩見此說道:“回陛下,臣以為“忠”最重要,為人臣子,不忠於陛下,那就不配做官,更不能存活於世。”

  秦宓聞言,說道:“臣以為“孝”最重要,若是一個人連最起碼的孝順都做不到,那他就不配為人,更不能做官,因為這樣的人,絕不會忠心效忠陛下。”

  董和不以為然的說道:“陛下,臣卻以為“廉”最重要,為官若不廉潔,每日想著結黨營私,貪汙受賄,這樣的人不配當官,應當下獄。”

  李應笑著看向眾人說道:“諸位愛卿說的都對,不過朕卻以為為官之道,最重要的是要知道自己為什麽當官。只要初心不改,日後無論做了多大的官,掌握了多大的權力,回頭想想無愧於百姓,無愧於內心,活的坦坦蕩蕩。這算是朕送給各位的忠告吧。好了,回去吧,朕也該回宮了。”

  “諾。”四人來時一頭霧水,去時也是一頭霧水,全然搞不通李應要表達什麽。隻得在心中暗自琢磨。

  李應看著四人遠去的背影,而後召來張繡說道:“將蔡邕召來。哎,算了,還是朕到他府上拜訪吧。”

  “諾。陛下,要不要備些禮物。畢竟陛下和蔡大人之前……”張繡趕忙問道。

  “好吧,那就多備點。另外讓蔡琰隨朕一同前往。”李應說道。

  傍晚時分,李應乘坐馬車與蔡琰一同來到蔡邕府邸,管家見李應到來,趕忙跑去通知蔡邕,蔡邕卻是一副氣鼓鼓的樣子,但是聽見蔡琰回來了,趕忙起身,出門迎接。

  李應隨即來到大堂,見到蔡邕,趕忙問道:“嶽父身體好些了嗎?”

  蔡邕聞言,說道:“回陛下,臣身體無大礙,就是心病沒好。”

  李應笑著說道:“琰兒知道嶽父昏倒之後嗎,日夜纏著朕要來探望,今日有空,就隨琰兒一同來了。”

  蔡邕搖了搖頭說道:“罷了,陛下國事繁忙,臣也知道,臣這些天也想了很多。臣年事已高,恐怕不能在效命於廟堂了,還望陛下準予老臣告老還鄉。”

  李應聞言,讓眾人退下了,隻留下蔡邕、蔡琰和李應三人。

  李應對蔡琰說道:“琰兒,你且去陪母親說說話,朕與嶽父有大事要說。”

  “諾,爹,女兒先去看看母親。”蔡琰說道。

  “去吧。”蔡邕說道。

  此時屋內只有李應與蔡邕二人,李應率先說道:“那日朝堂之事,朕卻是有些急躁,不過改造長安之事,卻並非朕一時興起,而是早就盤算的事了。這些暫且不說,今日來看望嶽父,實則是另有要事。”

  蔡邕聞言說道:“陛下請說。”

  李應說道:“朕欲要明日在朝會之上宣布推行政體改革,統一中央集權,實行三省六部製……,嶽父可聽明白了?”

  蔡邕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而後說道:“陛下如此甚好,臣也一直認為朝堂政令混淆,處理政務更是拖拖拉拉,確實需要一套高效的行政體系,臣讚同。”

  李應見此,說道:“好。不過朕還有一事,要詢問嶽父意見。朕打算重建太學,招收天下有才能的士子進入太學院,嶽父學富五車,聲望甚高,所以想讓嶽父擔任太學祭酒一職。”

  蔡邕聞言,想了想說道:“臣願意擔任,臣別無所長,一生尤其善於治學,門生遍布天下,此番甚合我意。”

  李應聞言說道:“嶽父,朕興辦太學的目的,並不是為了單獨招收儒家弟子,而是要將太學辦成全國最高學府,而引進的人才也是諸子百家來者不拒,只要是有大才的人,無論是在治國理政,還是種農務商,因材施教。讓他們為國所用。”

  蔡邕聞言說道:“臣明白了,臣定當不辱使命。”

  “如此甚好。”

  第二日,未央宮前殿之上,李應看著群臣說道:“今日朝會不議事,朕有大事宣布。”說完看向張繡一眼,張繡會意,來到大殿中央,展開聖旨,大聲念道:“陛下諭旨,百官接旨。”

  文武百官聞言,紛紛跪拜,大聲喊道:“臣等接旨。”

  張繡念道:

  “朕深感朝堂政令混亂,各部官員職責不明,理政處事效率低下,為此朕與眾位大臣商議,特做出如下改革和人員調動:

  其一,自今日起,取締所有官僚制度,改為實行三省六部製,所有政務交接要在一個月內完成。其二,自今日起,任命賈詡為中書省中書令一職,法正擔任門下省門下令一職,張文為尚書省右仆射,馬良為尚書省左仆射。六部官員之任命如下:吏部尚書李平,戶部尚書劉巴,禮部尚書秦宓,兵部尚書陳宮,刑部尚書費詩,工部尚書董和。其三,興辦太學,由蔡邕擔任首任太學院祭酒。無論諸子百家,不論學派,不論地位,為才是用。”

  “這,這,這怎麽回事。”

  “不知道,沒得到消息啊。”

  “哎,完了。”

  聽完聖旨,底下群臣就像是炸了鍋一樣,一時之間議論紛紛,李應平靜看著眼前的一幕。卻在此時,以賈詡、法正、張文、馬良為首的一乾重臣紛紛大聲喊道:“臣領旨謝恩。”

  其他官員見此,知道大勢已去,隻得紛紛領命。

  李應見此,厲聲說道:“好,自今日起,朝堂運作就采取三省六部製,三省長官都稱丞相,輔佐朕處理朝政,散朝。”

  “臣等恭送皇上。”群臣趕忙叩首說道。

  散朝之後,賈詡急忙趕上李應,說道:“陛下,朝堂變法,為了安撫朝臣,是否該行封賞之事了。”

  李應看向賈詡說道:“這是賈丞相的第一份上奏嗎?”

  賈詡聞言,說道:“陛下就不要取笑臣了。”

  李應隨即說道:“哈哈,此時就交給文和擬定奏章吧,按照流程處理,也好檢閱一下這套體系是否高效合理。”

  “諾。”賈詡趕忙說道。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