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三國之崛起西涼》第六章 坊市製
  隨著長安城內民居和街市的營造熱潮開始,百姓們都忙於城池建設,至於皇家的那些八卦瑣事漸漸的趨於冷卻,畢竟坊市的修建才是和自己切身利益相關的事,其他的頂多是茶余飯後的談資。可是這一切理性的發展,卻被突然到來的東吳使者再次掀到了高潮。

  “哎,聽說了嗎,東吳派使者來長安了。”

  “知道知道,聽說是專程為了孫大小姐的事來的。”

  “是啊,不說都忘了,這事最後怎麽處理的。”

  “沒聽說啊,後來沒信了。”

  ……

  隨著東吳使者的到來,長安城中再次沸騰了起來,宣室殿內,李應心裡那個氣啊,本來都快平息的事,一下子又被孫權這個混蛋給挑起來了。可是生氣歸生氣,使者來了,還接連來了三撥,總不能躲著不見吧。所謂夜長夢多,照著這個勢頭下去,指不定會傳出什麽么蛾子來了。李應索性當面鑼對面鼓的把事情做個了結。

  第二日清晨,宣室殿前殿,晉帝端坐在龍椅上,看著來訪的東吳使者三人說道:“爾等不遠千裡造訪長安,所為何事啊?”

  為首一名年長之人,向前行禮說道:“回晉帝,外臣諸葛瑾奉吳王之命與晉國互通有無,昔日,吳王曾提議與吳、晉兩國互通商貿之事,一時沒了消息,故此吳王特派臣等前來商議此事,若是能夠定下國書,那是最好不過。”

  李應聞言問道:“哦,即便如此,吳王也不用特發三撥特使來訪長安吧。”

  諸葛瑾聞言拱手說道:“回晉帝,外臣此來通商只是其一;吳王近日聽說長公主觸犯國法,被晉帝陛下關入大牢,吳王與長公主素來感情深厚,聞聽此事,心中焦急,特派使者前來長安詢問,若是果真有過錯,還望晉帝看在吳王面子上,饒過長公主。”

  李應冷眼看著諸葛瑾說道:“諸葛瑾,你是外臣,不應該插手朕的國事。孫尚香不僅僅是吳王的妹妹,更是朕的妃子,所謂嫁夫隨夫,用不著東吳插手,朕可以鄭重告訴你,這是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外臣再敢插手晉國國事,干涉我國內政,視同於向晉國宣戰。你可聽明白了?”

  諸葛瑾聞言大驚,趕忙說道:“外臣知罪,只是不知晉帝打算如何處理長公主之事。”

  李應聞言,說道:“你是外臣,雖不能插手我朝國事,但是朕準予你旁聽。”

  李應隨後喊道:“刑部尚書費詩何在?”

  “臣在。”

  “孫尚香與馬雲祿一案審理的如何了?”

  “回陛下,臣已經查實,馬雲祿與孫尚香二人確實相約到南校場探望馬超將軍,只是馬超將軍不在,二人隨後起了貪玩之心,在校場比起武來,二人都是巾幗女將,自幼習武,本想以雙方二人各自為樁,頭頂蘋果,弓箭射之,只是軍中校尉怕二位姑娘有失,故此才請求以自己之身代之。”費詩隨後從袖中取出卷宗呈上,“這是本案所有材料,既有馬超與三營校尉的口供,也有當事人的口供,臣還遍訪了南校場在場士卒的口供,三分口供比對大致不差。”

  李應聞言,接過卷宗仔細查看,而後看向馬超問道:“你對自己的口供可有異議啊?”

  馬超聞言,行禮說道:“末將無異議。”

  李應說道:“好,兵部尚書何在?”

  陳宮聞言,趕忙出列拱手說道:“臣在。”

  李應說道:“陳宮,朕問你,軍法規定家屬探親應當由軍士上報兵部審批報備,馬超可曾報備?”

  陳宮拱手說道:“回陛下,馬超不曾報備。按照大晉律法,家屬探親,服役士卒不報備兵部或者總兵府、縣尉者,按律當停職查看三天。中央直屬軍和各邊防軍除外,他們直屬陛下管理。”

  李應說道:“好,既然如此,馬超停職查看三天,在家中閉門思過。馬雲祿與孫尚香雖然並未擅闖軍校場,然則私自佔用校場比武,雖不觸犯律法,但是影響惡劣,即日起,二人閉門思過一個月。諸位大臣可有異議?”

  “臣等無異議。”文武百官見此,紛紛喊道。

  李應隨後看了一眼諸葛瑾,而後說道:“東吳使者遠道而來,與我國商談通商之事,諸位大臣議議吧。”

  禮部尚書秦宓聞言,知道此事乃是禮部事宜,於是拱手說道:“陛下,臣以為如今天下初定,百廢待興,東吳盛產稻米和茶葉,又瀕臨大海,海產豐富,若能與吳國通商,也是百姓之福啊。”

  尚書省左仆射張文說道:“陛下,臣也同意與吳國通商,可適當開放邊境,設置專門貿易地區。一來便於管理,二來也好各取所需。”

  門下省門下令法正拱手向前說道:“臣以為不妥,眼下晉、吳兩國,尚未遞交國書,且雙方邊境常有衝突,臣以為應當先解決這些問題,再由兩國君主蓋章的國書,方可行通商之事。”

  李應掃視了一眼群臣,而後看向諸葛瑾說道:“諸葛先生,你也看到了,朕朝中大臣各持己見,你且在長安住上幾日,待到朕君臣商議妥當,再答覆使者如何?”

  諸葛瑾聞言,拱手說道:“回晉帝,吳王日夜操心長公主之事,既然此事有了定論,外臣當速報吳王,外臣會在長安滯留三日,其他兩撥使臣先行回報吳王,晉帝陛下以為如何?”

  李應滿口答應:“好,朕準了。秦宓好生陪使臣遊覽一下長安城中的盛況。”

  “諾。”秦宓口頭答應,心裡確是腹誹,眼下長安城中到處都在忙著改建,百姓們忙得熱火朝天,到處都是烏煙瘴氣的,讓諸葛瑾看什麽啊,隨後當下眼前一亮,知道了晉帝言外之意。晉帝是要讓諸葛瑾看的就是長安城的日新月異。

  諸葛瑾離開了大殿,可是朝會並沒有結束,李應起身,來到大臣中間,而後說道:“眼下長安城內改建工作如火如荼,可是朕的心裡為什麽七上八下的?”

  賈詡聞言,來到李應身邊,拱手說道:“陛下是擔心大興商貿會使得百姓們棄農從商,耕地荒蕪,而且商人雲聚長安不好管理。”

  李應聞言,看向賈詡說道:“常言道:一農不更,則百姓餓死;一女不織,則百姓受凍。雖然誇張了些,但確實是有道理,眼下人口稀少,大片土地荒蕪,如果天下百姓紛紛棄農從商,那天下還不得大亂。”

  其他大臣面面相覷,他們不是不知道這個道理,可是晉帝自從立國以來,素來壓製豪族發展,將土地多數分給平民耕種,且規定土地耕種兩年後歸自己所有,豪族大戶不準兼並土地,士族大家土地不得過千傾,土地可以租賃,卻不得買賣,自耕農死後,土地收歸國有,由國家再行分配。此所謂“均田製”。

  賈詡看著李應說道:“臣倒是有個主意,即可以放心大興商貿,又可以保證糧食產量。”

  此言一出,滿朝文武齊刷刷的看向賈詡。李應更是目光灼灼的死死盯著賈詡。

  賈詡見此說道:“陛下,可聽說過“坊市製”,他從西周就已經產生,眼下各地都或多或少的存在。”

  李應聞言,眼前一亮,隨後說道:“文和一句話點醒了朕,朕怎麽就沒想到。”李應隨後看著賈詡,“賈中書,由你具體擬定奏章,交門下省審核通過後,交給朕批閱。”

  諸位看官可能就要問了,什麽是“坊市製”,簡單來說,就是將居民區與商業區分開,然後用院牆將各區圈起來,再設置官員管理,這樣一來可以保證長安城內整體美觀,而且街市內統一分類規劃的街道,讓百姓和商人都方便,最重要的是統一了交易場所,還可以控制交易時間,就保證了國家對商業的行政管理,還有利於國家稅收的征收,平民百姓若想要經商需要到官府備案登記,這就保證了國家對百姓的精確管理。

  散朝之後,李應留住賈詡,召他到禦書房覲見。

  李應見到賈詡到來,隨後說道:“文和快坐下說話。”

  “諾。”

  “文和啊,方才在大殿之上,你似乎還有話沒說完,此時只有你我二人,但說無妨?”

  賈詡聞言,笑了笑:“陛下還記得墨家嗎?”

  “自然記得,霞兒不就是墨家弟子嗎,朕豈會忘記。”

  “陛下,臣在朝堂上確實隻說了一半,若要徹底解決大興商貿所帶來的百姓棄農從商的問題,恐怕還得從根上解決。”

  李應若有所思的說道:“文和是說,要有一場農業的生產變革。墨家擅長機關之術,其必定有關於農具改進的能力。嗯,看來朕得再去拜訪一下墨家機關城了。”

  賈詡趕忙說道:“此事何必陛下親自前往,派人前去征召就可。”

  李應卻是擺手說道:“文和不知,墨家機關城位置特殊,且墨家弟子素來高傲,若是派人前去,恐怕連大門都進不去。張霞是墨家內門弟子,朕還是帶她一同前去為好,若是墨家肯出山相助,一場農業大變革指日可待。”

  賈詡無奈的說道:“好吧,不過陛下千萬小心,此番前去,陛下可以視察隴右為名,大張旗鼓的前往,這樣一來方可萬無一失。”

  李應說道:“好,朕不在長安的這些日子,朝中大事就全托付給文和了。”

  “哈哈哈,陛下說笑了,有三省六部一整套體系在,臣只需按流程辦事即可,若是大事,臣自當飛騎通報陛下禦批。”賈詡說道。

  “如此甚好,朕就設立行營,大事不決,飛騎通報就是。”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