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三國之崛起西涼》第七章 巡視隴右
  第二日,李應的皇帝衛隊準備出發了,由於禁衛一營和二營都有軍務在身,李應隻得帶著禁衛三營出發,此時的張繡器宇軒昂的騎在高頭大馬之上,李應與張霞則乘坐馬車,長安城中百姓都被聲勢浩大的巡查隊伍吸引了,沿街擠滿了看熱鬧的百姓。

  “哎,快看,是皇帝的馬車。”

  “真氣派啊。”

  “是啊是啊。”

  沿街傳來百姓們議論紛紛的聲音,晉帝的隊伍浩浩蕩蕩從直門而出,早就迎候在直門外的文武百官齊刷刷的陳列兩旁,李應此時身著龍袍與張霞一同走下馬車,文武百官見此,紛紛跪拜行禮。

  李應說道:“平身吧。”

  賈詡等人紛紛向前與李應交談著什麽,長公主李玉兒則悄悄來到張繡身邊,將自己親手織的荷包塞到張繡手上,張繡一臉懵逼的看著李玉兒。

  李玉兒害羞的看著張繡說道:“你自己小心點,荷包是我親手繡的,裡面加了艾草,可以防蚊蟲叮咬,嗯,總之萬事小心。”

  張繡聞言,說道:“玉兒放心,某絕對會保護陛下周全的。”

  李玉兒卻是跺著腳說道:“哎呀,我說的是你自己也要保重。”

  張繡傻呵呵的呆笑。李玉兒見此,小手揪著衣角問道:“你就沒什麽想和我說的話?”

  張繡聞言,轉頭看了晉帝一眼,隨後拉住李玉兒的小手說道:“玉兒,某想好了,等這次從隴右回來,就向陛下提親,迎娶你過門。”

  李玉兒聞言大囧,小臉紅撲撲,一把甩開張繡拉著的手,幸福滿滿的立在原地。而此時李應已經與眾位大臣交代完畢,轉身回到馬車,張繡見此,趕忙說道:“玉兒,某該走了,你在長安等某回來娶你。”

  “哎呀,討厭。”李玉兒說完跑開了。

  從長安到隴西一路上並不算近,而且沿途多是山路,好在早在秦始皇時期就有從關中修往隴西的直道,算是一條還算寬敞的官道,這條路雖然經過了四百多年的風吹雨打,卻被多次修繕,如今仍然作為主乾道通行。不少從隴右或者西涼來的販馬商人都會從此路經過。因此沿途倒是有不少歇腳的客棧。當然作為一條官道沿途是必定會有驛館的。

  皇帝巡查隊伍第一日出長安就走了八十多裡,直到傍晚時分,李應見張霞渾身被顛簸的難受,於是命令大軍在驛館歇息。

  張繡聞言,當下安排值班防衛和巡查工作,一切安排完畢,才來見李應。

  此時李應正在給張霞按著肩膀,一邊按摩,一邊說道:“霞兒,要不明天我們還是穿便衣騎馬吧,這馬車著實是太顛簸了。”

  張霞聞言,起身讓李應坐下,為李應按摩起來,說道:“看來臣妾在長安城裡養尊處優慣了,連馬車都做不得了。”

  “朕不是這個意思,你知道的。”

  “好好好,聽你的,馬車坐著卻是不舒服,那就明日騎馬吧。”

  卻在此時,張繡站在門外,高聲喊道:“陛下,警戒和巡查隊伍都安排妥當了。陛下可還有吩咐?”

  李應聞言說道:“趕了一天的路,將軍也回去休息吧。”

  “諾,末將告退。”張繡說完轉身離開了。

  張霞聽見張繡走遠了,才坐到李應身邊說道:“子瑜,瑩玉也老大不小了,是時候給她說門親事了。”

  李應聞言,說道:“哎呀,你看朕這個腦子,說好的探探張繡那小子口風,結果讓朕給忘了。”

  張霞卻是掩嘴笑了:“要是指望你啊,黃花菜都涼了。臣妾已經打聽清楚了,他們倆啊,是郎情妾意。你出城的時候沒看見,瑩玉還送給了張繡親手繡的荷包。這還不明顯嗎。”

  李應笑著說道:“好吧,等這次回到長安,朕就為他們舉辦大婚。”

  李應一行人,歇歇停停,一路上並不急於趕路,而是沒到一個郡縣,就深入到田間村落,實地了解百姓們的生活。這一路巡查下來,李應發現雖然百姓的生活過得清貧了些,可是各地官府確實按照中央政策執行,這使得各地百姓的日子還是能夠實現溫飽的。在古代若是百姓們能過上溫飽的生活,那也算是趕上好時候了,可是在李應看來,這才是第一步。

  晉國在地方實行的三官製,“縣令”、“縣尉”、“廷尉”,到了郡一級就是“郡守”、“郡尉”、“法官”,在晉國州一級基本上都被州府所代替,李應見全國分成了七個州府,即:京都府,治所長安;荊襄府,治所宛城;隴右府,治所隴西;東川府,治所南鄭;西川府,治所成都;並州府,治所晉陽;西涼府,治所武威。州府一級設立“知府”、“總兵”和“法官”,由於晉國將行政、司法和軍事三權分立,所以地方上很難出現一方縣令為禍一方的現象,除非當地的三官相互勾結,可是由於分別隸屬於不同的部門管轄,平常各自並沒有過多交集,再加上門下省掌管禦史台,下轄九道巡查禦史不定期巡查全國,所以政治還算清明。

  李應沿途視察卻是很滿意,總歸是百姓的生活步上了正軌。

  一個月後,李應的皇帝衛隊巡查到了隴西,隴右知府、總兵、法官以及各級官員都迎接皇帝隊伍進城。此時的隴右知府就是當初武都郡太守李翕。

  李應看到李翕蒼老了不少,於是說道:“李大人與朕得有十七年不曾見過了吧?”

  李翕聞言,歎息一聲說道:“是啊,陛下看看臣都老了。”

  李應忽然想起李翕之女李曉彤,想起她,不由得心頭難過,要說自己一生辜負的女人不少,李曉彤恐怕是李應傷的最深的一個,於是李應小聲問道:“曉彤還好吧,嫁人了嗎?孩子今年幾歲了?”

  李翕聞言,老淚縱橫,撲通一聲跪倒在李應腳下,哽咽的說道:“回陛下,小女自打聽說陛下在長安城中大婚之後,就心灰意冷,出家為尼了,並且立下誓言終生不嫁他人。”

  李應聞言大驚,急忙扶起李翕問道:“這麽說,曉彤出家已經十七年了。”

  “哎,是啊。”

  李應滿懷愧疚的看著李翕,一旁的張霞將一切看在眼裡,隨後來到李應身邊說道:“陛下,你該去看看李姑娘。”

  李應聞言,說道:“好吧,等州府的事安排完了,朕就去看看她。”

  自古以來,女子癡情,立誓終身不嫁者,必定是用情至深之人,說實話,李應真的沒有想到李曉彤竟然是如此癡情的女子,雖然李應不知道見了李曉彤該說什麽,但是他知道他必須去看看她。

  李曉彤出家的地方名叫“了塵庵”,想必是了卻凡塵的意思,李應此次只是帶著張繡兩人來到“了塵庵”,可是剛到門口就被幾個尼姑給擋住了去路,幾個尼姑警惕的看著李應和張繡,李應此時一身儒袍打扮,張繡則是一身劍客模樣。

  為首的尼姑看著李應說道:“施主,此乃我等後院,若是要想燒香拜佛,請到大殿去吧。”

  李應聞言,拱手說道:“不知大師怎麽稱呼?”

  為首尼姑施禮說道:“貧僧法號“寂清”,乃是了塵庵掌事。”

  李應再次施禮說道:“某行李,名應,字子瑜,與庵中尼姑李曉彤實為舊相識,寂清大師可否讓我二人見上一面。”

  寂清聞言一驚,隨後跪拜在地說道:“貧僧拜見皇帝陛下。”其余眾人聞言,紛紛下跪行禮。

  李應卻是趕忙扶起寂清說道:“大師不必如此,敢問大師可否讓我二人相見。”

  寂清卻是搖著頭說道:“陛下見諒,曉彤出家十幾載,如今皈依我佛,法號“寂明”,乃是貧僧師妹。陛下雖是九五之尊,可是到庵中卻是不便,不如貧僧問過寂明意思,看她是否願意見陛下,還請陛下到大殿稍等片刻。”

  尼姑庵中,一個年方十七八的小尼姑急忙跑到李曉彤的房間之中,看到李曉彤便氣喘籲籲的說道:“師父,出大事了,皇帝來了,皇帝來了。”

  李曉彤聞言睜開眼睛說道:“此乃佛門清淨之地,皇帝來了,又能如何?值得你這麽大驚小怪的。”

  小尼姑趕忙說道:“師父,你知道來的皇帝叫什麽名字嗎?叫李應,是晉國皇帝。”

  李曉彤聞言,猛地站起來,問道:“你說的真的,李子瑜真的來了?”

  小尼姑從來沒見過師父如此失態的時候,結結巴巴地說道:“是啊,他自己說的叫李應。”

  “他現在在哪?”

  “在,在大殿。”

  李曉彤聞言,急忙跑出房間,卻在此時,寂清來到李曉彤房間,看著李曉彤滿臉慌張的模樣,於是對她說的:“師妹,如今你的凡塵宿緣就在大殿,他此次來想必是要帶你離開的,你想好了,是放棄十數年的修行跟他離開,還是當面和他做個了結,全在你自己的一念之間了。”

  李曉彤聞言,隨即冷靜下來,接著面如死灰的立在原地,寂清的一席話,瞬間將她從幻想中拉回到了現實,是啊,自己如今已經不再年輕,雖然皮膚保養的很好,可是也已經是三十歲出頭了,一切又怎麽可能會回到從前呢。

  李曉彤幾乎是如行屍走肉一般來到大殿之上,李應此時正將一束香插在佛前,看到李曉彤到來之時,頓時眼前一亮,他沒想到,十數年沒見,李曉彤還如同當年一樣美貌,只是多了幾分成熟的韻味。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