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三國之崛起西涼》第八十二章 誰家鐵索拒樓船
  到了夜裡,孫權召來魯肅說道:“孔明實在無禮,他竟然說孤不如劉備,劉備數千人就敢抗曹,孤卻畏首畏尾,以此來諷刺於孤,實在可恨,可恨。”

  魯肅聞言說道:“諸葛亮素有大才,朝堂之上耳目眾多,他怎肯直言,不如明日請他到府中赴宴,屆時問計與他,必定實言相告。”

  孫權從之,第二日在家中設宴,款待諸葛亮,酒過三巡之後,孫權說道:“某素知先生大才,劉使君又多年與曹操交戰,必定知道曹操底細,還請先生實言相告。”

  諸葛亮聞言,環視了一眼四周,之後閉目養神,默然不語。

  孫權見此,揮退左右,只有孫權、諸葛亮與魯肅三人,於是說道:“先生放心,此番只有我三人了。子敬又是可信之人。曹操號稱百萬大軍,可有詐乎?”

  諸葛亮聞言,對孫權說道:“想來不會有詐,曹操兗州兵馬原有二十萬人,滅掉袁紹,得兵馬五六十萬,中原新招三四十萬,收荊州降卒二三十萬,如此算來,不下一百五十萬人。”

  魯肅聞言,怒視著諸葛亮,心想不是不讓你說曹操兵多將廣嗎,你怎麽出爾反爾。

  諸葛亮卻是裝作沒看見。

  孫權聞言問道:“曹操已經平定了荊襄之地,下一步會圖謀哪裡?”

  諸葛亮聞言說道:“曹操日日打造戰船,操練水師,不是圖謀江東,又會是哪裡呢!”

  孫權聞言接著問道:“那先生可有計策破曹?”

  諸葛亮聞言說道:“吾勸吳王還是投降曹操,免得江東百姓飽受戰亂之苦。”

  孫權聞言,憤然起身,轉身去後堂去了。

  魯肅見此,怒斥諸葛亮,說道:“孔明無禮,若不是我主胸懷寬廣,先生此時的人頭恐怕就不再頸上了。”

  諸葛亮聞言,大笑一聲,隨後說道:“吾視曹操百萬大軍如同草芥,又怎會無謀,只是還未曾說起,吳王就走了。”

  魯肅聞言,趕忙說道:“孔明先做,稍安勿躁,某去請吳王。”

  魯肅隨後來見孫權。

  孫權看到魯肅,對他說道:“孔明實在無禮,若不是看在他是劉備心腹,必定要殺了他,方解吾恨。”

  魯肅聞言說道:“主公不知,孔明是在試探主公的心意,主公剛走,他就對某說,他心中早有良策。”

  孫權聞言,想了想,隨後回到宴席。

  孫權看著諸葛亮說道:“先生勿怪,方才身體不適,我們言歸正傳。曹操所厭惡的無非是袁術、袁紹、呂布、劉表、李應、使君與孤。如今天下諸侯被滅,只有關中李應,還有劉使君與孤尚存。孤不能不戰而降,恐讓天下人恥笑。先生若有謀劃,還請先生教我。”

  諸葛亮聞言,拱手說道:“方才只是試探吳王心意,今番得知,已無後顧之憂。曹操號稱擁兵百萬,卻有三條致命缺陷。其一,曹操遠道而來,兵疲馬乏,聞知追擊劉使君,大軍狂奔一日一夜,這正是強弩之末勢難穿魯縞也。其二,曹操將士都是北方人,不善於水上作戰,聞知曹操軍中士卒,暈船者眾多,曹操又急於與吳王決戰,水師操之過急,又豈會有戰力。其三,曹操兵馬組成混雜,既有昔日袁紹的降卒,又有荊州劉表的降軍,且南北差異,軍中多有不合。曹操以疲憊之師駕馭剛剛降伏的荊州之兵,豈有不敗的道理。”

  孫權聞言大喜。

  半夜時分,周瑜終於趕到柴桑,見到孫權。

  孫權見到周瑜,急忙問道:“曹操起大軍百萬伐孤東吳,你可知曉?”

  周瑜聞言說道:“主公不必擔心,曹操雖號稱百萬,然而實則只有二十萬人,某探知曹操起大軍十萬攻打荊州,劉琮投降之後,得其降卒八萬,而其中水軍只有三萬。某只需精兵五萬,就可大敗曹操。”

  孫權聞言說道:“公瑾所言與諸葛亮如出一轍,諸葛亮也說曹操只不過是虛張聲勢,以疲憊之師駕馭荊州降卒。”

  周瑜聞言說道:“諸葛亮有如此謀劃,必為江東之患。某以為當可殺之。”

  孫權聞言說道:“不可,他是劉備心腹之人,若是殺了,乃是自添敵人耳,不能為之。”

  周瑜聞言說道:“既是不能殺,也不可能讓劉備坐收漁翁之利,我等可讓劉備先於曹操在江夏決戰,屆時也好搓搓曹操銳氣。”

  孫權深以為然的點了點頭。

  第二日,周瑜來見諸葛亮,二人一番問候之後,周瑜說道:“先生素有大才,我家主公已經答應與劉使君一同抗曹,孔明可先回江夏布防去吧,若是曹操來攻江夏,某比率軍來援。”

  諸葛亮聞言,心中知道,周瑜是想讓劉備先和曹操拚個你死我活,在出兵抗曹。於是諷刺的說道:“吾聽說曹操在許都城外修建了一座銅雀台,並且揚言,不日後平定江東,要將大小喬遷往銅雀台中,日日服侍與他。”

  周瑜聞言,猛地起身,大聲呵斥道:“孔明再若胡言,某一定殺了你。”

  魯肅正好趕來,一把拉住周瑜。

  諸葛亮見此,趕忙說道:“公瑾何意,曹操建銅雀台收容大小喬之事,人人皆知啊,公瑾為何怪某?”

  魯肅聞言,趕緊對諸葛亮說道:“孔明難道不知,大喬乃是孫伯符將軍的未亡人,小喬是公瑾妻子啊。”

  諸葛亮聞言,一拍腦門,隨後連連道歉,說道:“實在對不住,吾真的是不知此事。”

  周瑜聞言,厲聲說道:“某意已決,與劉使君一同起兵,在夏口迎戰曹賊。”

  諸葛亮、魯肅二人都是一愣,諸葛亮心中大喜,卻不表現出來。魯肅則是一臉的無奈。

  周瑜隨後來見孫權說道:“請主公調給某五萬精兵,某定然要大破曹賊。”

  孫權聞言問道:“公瑾何故如此,昨日不會說,等劉備於曹操交手之後再出兵嗎。”

  周瑜聞言說道:“主公,劉備兵少,必定難以抵擋曹操,夏口若失,江東的門戶就會洞開。”

  魯肅聞言,說道:“公瑾你可不能因為諸葛亮的激將之法,就盲目行事。”

  周瑜笑著說道:“子敬不知,某那是做給諸葛亮看的,就是為了讓他以為奸計得逞,好讓他全力迎戰曹操。”

  魯肅聞言,默然不語。

  孫權聞言說道:“五萬精兵一時之間難以湊齊,孤已備好精兵三萬,公瑾可帶去駐防夏口,後續兵馬、糧草,某親自押運,此戰務必痛擊曹軍。”

  周瑜領命而去。

  周瑜走後,孫權趕忙向魯肅問道:“諸葛亮對公瑾說了什麽,公瑾反應如此激烈?”

  魯肅將事情經過一一告訴孫權。孫權聽完默然不語。

  魯肅見此說道:“公瑾文武雙全,只是這氣量小了點,恐怕會被諸葛亮利用。”

  第二日早朝,孫權對著眾人說道:“孤主意已定,聯合劉使君共同抗擊曹操。”

  張昭等人還行再說什麽,孫權拔出佩劍,一把將桌案一角砍下,厲聲說道:“再敢言降曹者,如同此案。”

  且說周瑜引黃蓋、程普等人率三萬水軍進駐夏口,與劉備、劉琦兩萬水師兵合一處,共計五萬水軍日日在夏口操練。

  這一日,周瑜召集眾將商議對策,當然劉備和諸葛亮也在其中。

  周瑜對眾人說道:“曹軍將士雖是北方之人,不習水戰,然而確實兵力在我等之上,你等以為如何破敵?”

  眾人默不作聲。周瑜於是看向諸葛亮說道:“孔明素來足智多謀,可有良策?”

  諸葛亮聞言說道:“吾想公瑾此時心中也必定有良策,不如你我二人將各自謀劃寫在手掌,然後比對,看看是否不謀而合。”

  周瑜聞言說道:“好。”

  二人隨後各自取來筆墨,在手掌各寫一字,隨後張開手掌比對,卻是都寫了一個“火”字。二人隨後大喜。

  且說周瑜回到帥帳,召來黃蓋、程普等人說道:“諸葛亮實在太過聰明,如果不殺了他,早晚是東吳大患,只是主公有令,不可與劉備鬧翻。”想了想,隨後說道,“罷了,日後再說,先說說眼下,我軍要想成功用火燒退曹軍,還需要一計。”

  眾人趕忙問道:“大都督請講。”

  周瑜說道:“我等要給曹操上演一出苦肉計。”

  黃蓋聞言說道:“不知大都督要如何用計?”

  周瑜默然不語,暗自留下黃蓋,對他說道如此如此。

  第二日,周瑜聚將議事,準備出兵攻打曹操。

  黃蓋聞言,拱手說道:“大都督不可,此時曹軍強,而我軍弱,隻可固守,不可強攻啊。”

  周瑜聞言大怒,衝著黃蓋喊道:“皓首匹夫,你敢滿我軍心,拉人將他拉出去砍了。”

  眾將見此,紛紛求情,周瑜卻是置若無睹,斜眼看向諸葛亮,卻見諸葛亮默不作聲,隻做看戲模樣,心中不由得更是生氣,厲聲喝道:“黃蓋慢我軍心,雖有眾人求情,死罪可免,活罪難逃,某要親自抽你五十軍鞭,才能解恨。”

  隨後命人將黃蓋架到校場之上,親自抽打黃蓋,不一會,黃蓋身上就皮開肉綻了。

  周瑜打完離開了,眾將紛紛攙扶黃蓋回到大帳。

  早有曹操細作將夏口情報報至曹操處,曹操得到消息,讓潛伏的細作挑撥黃蓋和周瑜的關系,最好能讓黃蓋棄周瑜來降。

  且說細作接到曹操命令,於是趁著半夜眾人都已經熟睡,偷偷跑到黃蓋大帳。

  黃蓋聽到動靜,急忙呵斥道:“是誰,給某滾出來。”

  那名曹軍細作,隨後跪在黃蓋身邊說道:“將軍是我,我是你的親兵宋虎。”

  黃蓋見此,問道:“你大半夜不睡覺,到我這來幹什麽?”

  宋虎聞言說道:“小人是替將軍鳴不平,不就是在帳前說了幾句進言嗎,大都督就下這麽重的手。”

  黃蓋聞言,忍者痛,爬起來,宋虎見此,趕忙來扶。

  黃蓋看著宋虎說道:“你跟某的時間斷,不知道,某與周瑜往日有仇,周瑜此人氣量狹小,不能容人,今日就是來翻舊帳的。”

  宋虎聞言,一下子跪在黃蓋床邊說道:“將軍,我早就受夠了周瑜了,周瑜飛揚跋扈,不把你們這些東吳老臣放在眼裡。實話告訴將軍,我早就是魏王的眼線了,魏王賞識將軍,邀將軍前往投效,高官厚祿相待。”

  黃蓋聞言說道:“你說的可是真的?”

  宋虎急聲說道:“自是真的。”

  黃蓋聞言說道:“就是要去投效魏王,又怎麽能沒有見面禮,你回報魏王,五日後,某提著周瑜的人頭去見魏王。”

  宋虎聞言大喜,轉身請求退下。

  黃蓋見此,急忙叫住黃蓋說道:“你且慢些,某還有一計獻給魏王。”

  宋虎聞言說道:“將軍請講。”

  黃蓋說道:“魏王麾下都是北方將士,不習水戰,可命人打造鐵索,將舟船鎖在一起,一來可橫掃長江水面,而來也可解決北方將士暈船之事。”

  宋虎聞言大喜,當下偷偷渡江,來見曹操,俱言此事。

  曹操聞言大喜,當下不再懷疑黃蓋投降的誠意,隨後命工匠打造鐵索,將舟船鎖在一起,將士們果然不再暈船,江河湖海如履平地。曹操心中大喜,只等黃蓋提著周瑜的頭顱來見。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