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三國之崛起西涼》第一百零三章 五路大軍攻荊州
  卻說,劉備死後,陸遜大軍進逼秭歸,欲要徹底解決掉諸葛亮的殘余勢力,永絕後患。諸葛亮則暗自命孫乾出使長安,欲要聯合李應一同奪取荊州,將陸遜大軍逼回揚州,李應看出了諸葛亮謀劃,欣然出兵,命高順屯兵襄陽伺機而動,自己集結五萬主力自長安出發,出東南武關一線,進入南郡。

  且說,陸遜自以為劉備大軍已破,於是命孫桓引五千兵馬駐守江陵,主力大軍沿長江逆流而上,圍攻秭歸。

  諸葛亮得知陸遜大軍來攻,卻無法在江面上擊退吳軍,因為夷陵一戰,劉備已經將荊州水師全部葬送,無奈之下,諸葛亮隻得命趙雲引三千兵馬駐守白帝城,以為退路,收攏兵力據守秭歸城。

  再說,李應此時已經率軍出武關,於是命高順為先鋒,起一萬大軍自襄陽沿襄江南下,於當夜三更時分在襄江南岸的葫蘆谷口登陸,晝伏夜出,秘密進軍江陵,此時江陵守將孫桓因為夷陵大勝,故而放松警惕,連日與麾下將士貪杯醉酒,江陵城防更是疏於防備。

  這一日初更時分,江陵城中百姓都已進入夢鄉,就連值夜的守城士卒都一個個打著哈欠,一臉疲憊靠在城頭之上,更有的老兵,讓新兵站哨,自己不知道貓到哪個犄角旮旯裡睡大覺去了。

  高順連續多日探查城防之後,終於下定決心,與今夜偷襲江陵。

  侯選聞言大喜,當下對程銀說道:“高將軍已經決定今夜突襲江陵,我等在這大山裡的難受日子終於要結束了。”

  程銀應和道:“是啊,這麽多天,不敢生活,不敢走動,快憋死某了。”

  梁興小聲說道:“這都不算什麽,忍忍就過去了,就是這每日吃生魚肉,某實在是受不了,好不容易吃頓野味,還是生的。”

  高順此時恰巧來到大帳,聽到眾將抱怨,輕聲咳嗽幾聲,眾將聞言,紛紛閉嘴。

  高順來到大帳,掃視了一眼眾將,然後說道:“今夜三更時分,我等就要突襲江陵,成敗在此一舉了,廢話不多說了,不想在白白啃了這麽多天生肉卻沒有勝利成果,就給某好好打。”

  “諾。”眾將異口同聲的說道。

  二更時分,高順的部隊全部摸到江陵城外待命。先頭勇士,卻早已開始攀登城牆,敵軍果然沒有防備,三十名先登死士,迅速登上城頭,而後悄悄乾掉值夜的哨兵,迅速摸向城門而去。

  三更時分,隨著一聲刺耳的響箭劃過夜空,一萬名士兵大舉進攻江陵,此時的北城門已經讓先登死士奪下。

  高順一馬當下,衝到城門之時,之間北城的吊橋緩緩落下。卻在此時,孫桓引軍殺到,高順當即立斷,一刀砍斷吊橋繩索,隨後率軍衝殺進城門,孫桓拚命的向堵住城門,高順則拚死也要殺往城中,狹窄的城門樓下,擠進滿滿的雙方士卒。

  高順見孫桓死戰不退,當下策馬一路砍殺,單槍匹馬直取孫桓,孫桓大驚,眨眼之間,高順竟然已經殺到面前,孫桓自知自己退無可退,當下提槍迎戰高順,奈何身邊士卒眾多,戰馬無法施展,孫桓索性舍棄戰馬,下馬陸戰。高順見孫桓近在眼前,卻無法通行,索性也是下馬陸戰,二人不一會就殺到一起。可是由於城門處士卒擁擠,二人都是施展不開。

  正在此時,梁興、侯選等人從城內殺來,原來就在高順與孫桓在城門下爭奪之際,梁興、侯選各引兵馬搶奪城頭,一路殺往北門而來。

  孫桓被兩面夾擊,死死堵在城門樓下,進退不得。

  高順則向孫桓勸降說道:“此時不降更待何時?”

  孫桓聞言,無奈向高順投降,高順隨即肅清城內敵軍,將孫桓押入大牢,靜待李應大軍前來。

  五日後,李應終於來到江陵城下,當下犒賞三軍,稍作休整之後,大軍西進,準備殲滅陸遜主力。

  早在三日前,陸遜就接到江陵失守的消息,自知眼下已經無力回天,死守夷道與公安一線,無異於自尋死路,為避免被諸葛亮與李應東西夾擊,陸遜準備率軍向南撤往武陵郡,為孫權出兵贏得時間。

  諸葛亮隨即趁此良機,率大軍追擊而去。

  李應則分兵奪取了夷道、公安、秭歸等城池之後,與諸葛亮兩軍並進進軍武陵。陸遜再次舍棄武陵,退往長沙。

  就在此時,曹操終於尋到機會,命曹仁、曹洪、夏侯惇、張郃、許褚五路大軍南下,進攻江夏。孫權征召江東十五歲以上男丁,共計十萬多人,再加上江東三萬主力大軍,共計十三萬人出夏口迎戰曹操。

  陸遜得知孫權已經將江東兵員征調到十五歲孩童身上,自知自己已經退無可退,當下派出信使欲要與李應和談,只要能保住江東,就算將荊襄六郡拱手送給李應也在所不惜。

  且說,李應聽說陸遜邀他到漢壽縣相見,當下召來眾人說道:“陸遜已經窮途末路,江東也是危在旦夕,孤覺得此次或許可以不戰而屈人之兵。”

  賈詡聞言,拱手說道:“主公,漢壽縣城位於敵我兩軍交戰的前沿。主公不可以身犯險,不如邀陸遜到武陵來見,陸遜當真求和,必然不敢不來。”

  李應擺手說道:“不,孤若是連這點危險都畏懼,豈不讓陸遜笑話,況且漢壽位於兩軍共管之地,陸遜選擇此地,當是有誠意的。”

  賈詡急忙勸道:“主公,君子不立於危牆之下,何況主公還是晉王。”

  李應聞言,起身說道:“孤意已決,前往漢壽與陸遜會面。孤就不信了,孫權連江東十五六歲的孩子都征調入軍了,此時此刻,他陸遜還該與孤為敵。”

  三日後,李應帶著張繡、石寬、李衷三人及八百玄甲精騎來到漢壽城下。陸遜親自出城五裡相迎。二人隨即進入城中。

  一番客套之後,李應對陸遜說道:“大都督此番邀孤前來,恐怕不是為了吃茶的吧。”

  陸遜聞言,說道:“晉王與某心知肚明,孔明記恨某逼死了劉備,聯合晉王來攻荊州,乃是借他人之刀取仇人首級。晉王怎可為他人利用。況且吳王將小妹送往長安,本就欲向晉吳兩家永結盟好,如今這般並非吳王所願,恐怕也非晉王所願吧。”

  李應聞言,笑著說道:“南方產的茶葉果然回味甘甜。荊襄是塊寶地,孤一直喜歡此地產的茶葉,若是日日都能喝到,就再好不過了,大都督說是不是啊。”

  陸遜聞言,面不改色的說道:“此地茶葉卻是不錯,晉王若是喜歡,每月東吳都會向長安進貢當年的好茶,晉王以為如何。”

  李應聞言,放下茶杯,看著陸遜說道:“大都督也不要裝糊塗了,這別人送的茶葉哪有自己種的茶葉好啊。孤要荊襄六郡之地,若得此六郡,孤當即退軍,兩家罷兵求和,永結盟好。”

  陸遜不慌不忙的說道:“晉王所言甚是。茶葉當然是自己種的好,那麽我等若是將荊襄六郡全部送給晉王,東吳的屏障就盡在晉王之手,吳王又豈會睡得踏實,晉王既然知道茶葉之理,那麽山川地形恐怕也不會不知吧。”

  李應聞言,挑釁的說道:“孤聽說曹軍五路大軍進攻江夏,吳王連江東十五六歲的孩子都征調軍營了,這等存亡之秋之時,還有什麽資格跟孤談條件。”

  陸遜,面不改色的說道:“某聽說晉王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一寸山河一寸血。某以為很是有理,若是晉王覺得白給的土地不要,那就請嘗過吳劍之後,踏著吳人的屍首收取城池吧。”

  李應聞言,肅然起敬,心想東吳有此大將,當真命不該絕,不由得感佩當真英雄本色。

  許久,李應看著陸遜說道:“說說吳王給孤的好處的?”

  陸遜起身取出地圖,命親兵展開,指著地圖說道:“荊襄六郡之地,晉王佔據武陵和江陵以西所有土地,其余土地歸我東吳所有,晉王以為如何?”

  李應聞言,看著地圖說道:“不行,南郡、武陵郡、零陵郡、桂陽郡、長沙郡全數劃歸給孤,吳王隻保留江夏一郡之地,看在吳王將親妹妹送往長安的份上,孤會助孫權擊退魏軍。”

  陸遜聞言,搖著頭說道:“吳王不會答應如此分法。某看這樣,某也不藏著掖著,就將吳王最後底線告知晉王,可行就行,不可行就戰場相見。”隨後指著地圖說道:“南陽、武陵郡全數劃給晉王,吳王保留江夏、長沙、零陵、桂陽四郡之地,晉王以為如何?”

  李應想了很久,才說道:“好吧,孤同意如此分法。不過有一個條件,孤答應了諸葛亮,成與不成讓他退往蒼梧郡,孤不可言而無信,故此要吳王應允,不可再行追殺諸葛亮殘兵。作為交換,孤會出兵江夏,與吳王共抗魏軍。”

  陸遜當下拱手說道:“某當下就可立下字據,不會再追殺孔明。只是江夏抗擊魏軍之事,就不勞晉王操心了,自家事,還是自家處理得好。”

  “哈哈,好,那三日後就交割戶籍、土地吧。”李應說完引本部人馬回到武陵。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