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三國之崛起西涼》第一百零二章 敗夷陵孔明復仇
  視線轉回南方戰場,八月,劉備大軍攻下夔關,屯兵白帝城。

  卻在此時,親衛來報,說:“吳王孫權派諸葛瑾為使者,求見主公。”

  劉備聞言,說道:“不要放他你來。”

  黃忠聞言,說道:“諸葛瑾是軍師的兄長,若是不與其相見,怕是傷了軍師面子。主公可將他招進來,看他如何說法。”

  劉備點了點頭,隨後命親衛將諸葛瑾帶入大帳。

  諸葛瑾進到大帳,隨即拱手向劉備說道:“臣弟孔明侍奉皇叔左右,臣乃不避斧鉞特來為荊州之事與皇叔講和。關將軍在荊州之時,吳王曾想要與他聯姻,奈何被關將軍斷然拒絕,其後晉王李應多次要吳王襲取荊州,吳王念及與皇叔盟約,不曾出兵,不料呂蒙為替周瑜、魯肅私仇,擅自動兵,襲取荊州,眼下呂蒙已死,吳王願將武陵、長沙、零陵、桂陽四郡還給皇叔,兩家重修盟好。”

  劉備聞言,破口大罵:“休要胡言,孫權害死了某的二弟、三弟,如今派你來當說客,念在你是軍師兄長的面子上,某不殺你,回去告訴孫權,某不要他的施舍,荊州之地,某會自己去取,雲長、翼德之仇,某也會親自到江東討還。”

  諸葛瑾聞言,還想說什麽,卻被親衛轟出了大帳,無奈之下,諸葛瑾隻得回報孫權。

  且說,孫權得知劉備不肯退兵,又苦苦等不來李應的援軍,於是拉著諸葛瑾的手問道:“子瑜可有謀劃?”

  諸葛瑾聞言,說道:“某卻有一計。主公可向曹操稱臣,為表誠意自削王號,改稱吳侯。只要穩住曹操,集中主力反攻劉備,必定大敗劉備。”

  孫權聞言,想了許久,遲遲不肯點頭答應。

  諸葛瑾見此說道:“主公難道等劉備的大軍攻到建業才後悔莫及嗎?”

  孫權聞言,隨即心意大定,說道:“好,就依子瑜所言。”

  再說曹操在許都聽說孫權自削王號,向自己稱臣,心中大喜,一面答應孫權請求,大肆厚賞孫權,另一面秘密秘密調軍許都,靜待劉備於孫權大戰。

  再說陸遜擔任大都督之後,通過對雙方兵力、士氣以及地形諸條件的仔細分析,指出劉備兵勢強大,居高守險,銳氣正盛,求勝心切,吳軍應暫時避開蜀軍的鋒芒,再伺機破敵,耐心說服了吳軍諸將放棄立即決戰的要求。果斷地實施戰略退卻,一直後撤到夷道、猇亭一線。然後在那裡停止退卻,轉入防禦,遏製蜀軍的繼續進兵。並集中兵力,準備相機決戰。這樣,吳軍完全退出了高山峻嶺地帶,把兵力難以展開的數百裡長的山地留給了蜀軍。

  張昭等人得知陸遜一路退敗,將荊州數百裡都拱手送給劉備,於是聯合朝中大臣,一同彈劾陸遜,甚至要求孫權替換陸遜大都督一職,都被孫權一一壓下。奈何連續晉一個多月的彈劾奏章堆滿了半個屋子,孫權暗自苦笑,隨後命親衛將所有奏章裝上舟船,全部送往陸遜面前,並帶去話說:“孤已經做到了答應伯言的事,望大都督不要負孤。”

  陸遜聽到此話,面朝東方,大禮跪拜,大聲說道:“臣定不辱使命。”

  再說劉備命吳班、陳式的水軍進入夷陵地區,屯兵長江兩岸。

  二月,劉備親率主力從秭歸進抵猇亭,建立了大本營。這時,蜀軍已深入吳境二三百公裡,由於開始遭到吳軍的扼阻抵禦,其東進的勢頭停頓了下來。在吳軍扼守要地、堅不出戰的情況下,劉備不得已在巫峽、建平至夷陵一線數百裡地上設立了幾十個營寨。

  為了調動陸遜出戰,劉備遣前部督張南率部分兵力圍攻駐守夷道的孫桓。孫桓是孫權的侄兒,所以吳軍諸將紛紛要求出兵救援,但陸遜深知孫桓素得士眾之心,夷道城堅糧足,堅決拒絕了分兵援助夷道的建議,避免了分散和過早地消耗兵力的行為。
  從正月到六月,兩軍仍然相持不決。劉備為了迅速同吳軍進行決戰,曾頻繁派人到陣前辱罵挑戰,但是陸遜均沉住氣不予理睬。

  後來劉備又派遣吳班率數千人在平地立營,另外又在山谷中埋伏了八千人馬,企圖引誘吳軍出戰,伺機加以聚殲。但是此計依然未能得逞。

  陸遜堅守不戰,破壞了劉備倚恃優勢兵力企求速戰速決的戰略意圖。蜀軍將士逐漸鬥志渙散松懈,失去了主動優勢地位。

  六月的江南,正值酷暑時節,暑氣逼人,劉備麾下將士不勝其苦。劉備無可奈何,隻好將水軍舍舟轉移到陸地上,把軍營設於深山密林裡,依傍溪澗,屯兵休整,準備等待到秋後再發動進攻。由於蜀軍是處於吳境二三百公裡的崎嶇山道上,遠離後方,故後勤保障多有困難,且加上劉備百裡連營,兵力分散,從而為陸遜實施戰略反擊提供了可乘之機。

  這一日,陸遜集結五萬主力大軍,對著眾人說道:“今夜就是劉備的死期,我們苦苦熬了半年之久,終於等到了這個機會。”

  陸遜隨後命吳軍將士每一手持一把茅草,乘著夜色突襲劉備各營,酷暑時節,山中草木易燃,陸遜命將士點燃手中茅草,全數丟往劉備大營,此時劉備連營七百多裡,無暇相救,更無法聚集兵力,陸遜當即集中兵力追殺劉備,劉備隻得舍棄大軍,一路潰逃,幸好此時趙雲奉諸葛亮之命前來救援,一路護送劉備退往秭歸。

  諸葛亮此時率五千兵馬放棄巴郡,退往秭歸與劉備會合。

  秭歸城中,劉備口吐鮮血,一病不起,急召諸葛亮來到床前,哽咽的說道:“孔明,悔不聽你之言,導致今日大敗,城池盡失。某命不久矣,蒼梧太守吳巨與某有久,荊州已不可留,孔明可收攏兵馬退往蒼梧。某膝下只有劉禪一子,他若可扶就扶,不可扶時,孔明自己取了就是,某絕不怪罪孔明。”

  諸葛亮聞言,痛哭流涕,趕忙說道:“主公放心,亮一定竭盡全力輔佐少主,縱然此生不能匡扶漢室,也要在交州重建大漢榮光。”

  劉備聞言,痛哭不止,揮手讓諸葛亮退下。

  三更時分,劉備已經陷入彌留之際,只聽見關羽、張飛呼喚自己,隨即飲恨長辭。

  諸葛亮才秭歸為劉備舉行了葬禮,此時收攏的殘兵已經有兩萬多人。諸葛亮暗自決定,不可就這麽便宜了孫權,於是準備謀劃將荊州之地,讓給晉王李應,也好全身而退,進軍交州,另圖大業。

  諸葛亮於是命孫乾為使者出訪長安,想要和李應結盟,一同出兵,幫助李應奪取荊州之地。

  五日後,孫乾連續晝夜奔波,到達長安,求見李應。李應在晉王府接待了孫乾。

  李應看著孫乾風塵仆仆,於是問道:“先生為何事而來,這般緊急?”

  孫乾聞言,撣了撣身上灰塵,隨後笑著說道:“某奉我家諸葛軍師之命,特將荊襄六郡之地拱手相送。”

  李應聞言,一下子來了精神,趕忙問道:“劉備夷陵大敗,且已經葬於秭歸,荊州之地盡落孫權之手,諸葛亮如何送孤。”

  孫乾說道:“晉王不知,先主雖已歸天,但是我等仍有三萬精兵,孫權在荊州不過五萬人馬,我等若與晉王聯合出兵,荊州之地,豈不唾手可得。”

  李應狐疑的看著孫乾說道:“那你們想得到什麽?”

  孫乾,拱手說道:“我等不取荊州一寸土地,只求斬殺陸遜,為先主報仇,此戰過後,我軍退往蒼梧,不再踏足中原一步。”

  李應仔細審視著孫乾,從他堅定的眼神中,看不出絲毫的虛偽。李應當下說道:“好,孤當為玄德報仇。昔日在酸棗會盟之時,孤就感佩玄德兄之才,奈何十數年過去,如今陰陽相隔,還望先生帶話給孔明,節哀順變。”

  “諾。外臣告辭。”孫乾說完,請命而去。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