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三國之崛起西涼》第五十八章 袁紹北征公孫瓚
  就在曹操出兵奪了徐州之際,冀州袁紹也沒閑著,袁紹起大軍大舉進攻公孫瓚。

  袁紹與公孫瓚素來有仇,初平三年,袁紹曾在界橋大敗公孫瓚,公孫瓚於是逃回幽州薊城,卻反手殺了原幽州刺史劉虞。袁紹於是聯絡劉虞舊部一同進攻公孫瓚,公孫瓚屢戰屢敗,連連敗退到易城一帶。

  易地南臨易水,公孫瓚令挖壕溝十道環繞,堆積山丘高各五六丈,上築營駐兵。中心山丘高達十丈,其上建樓,公孫瓚自居,置鐵門,呈送文書系繩引上。城內儲谷三百萬斛。公孫瓚欲長期固守再相機出擊。

  袁紹見此,無計可施,召集手下謀士商議破敵之策。

  袁紹大帳之中,郭圖向袁紹說道:“主公,公孫瓚一時難以攻破,且曹操剛剛奪了徐州,兵峰正盛,某恐怕曹操會趁主公出兵幽州之際,偷襲冀州。因此,某建議主公與公孫瓚罷兵求和,徐徐圖之。”

  袁紹聞言說道:“這正是某所擔心的!好吧,派人向公孫瓚議和。”

  審配聞言向前說道:“主公,公孫瓚如今是困獸猶鬥,此時撤軍,猶如放虎歸山啊!”

  逢紀聞言也向前說道:“主公倒不如,假意和公孫瓚議和,撤軍回到鄴城,待到公孫瓚掉以輕心之時,率重兵猛攻,出奇製勝,屆時公孫瓚不防,主公可不費吹灰之力,一舉平定幽州。”

  袁紹聞言大喜,當下舍棄郭圖之計,改用逢紀之計。

  且說,公孫瓚接到袁紹書信,大聲說道:“如今四方龍爭虎鬥,顯然沒有人能連年坐在某的城下相守,袁紹能對我怎麽樣!”隨後命令手下親兵斬殺了袁紹使者,並將其頭顱掛在城門樓上。

  袁紹得知後,臉色鐵青,當下命令顏良、文醜引大軍猛攻公孫瓚,連續幾個月,都沒有攻下。袁紹見此,命令文醜繼續圍攻公孫瓚,顏良引一路偏師掃平幽州其他城池。各地守軍不敵顏良,當下向公孫瓚求援,公孫瓚卻破口大罵:“汝等鼠輩,若是人人來求援,某還能每城都派援軍,如果此時救援你等,其他守軍見此,個個前來求援,某該如何。”隨即不發援兵。

  各城守軍得知公孫瓚不肯救援,於是顏良所到之處,要麽投降,要麽潰不成軍,顏良沒費多大力氣,就拿下了幽州各城,回報袁紹。

  袁紹聞言大喜,許攸見此向袁紹進言說道:“主公可乘此良機,大舉增兵,一鼓作氣拿下易城,生擒公孫瓚,一舉平定北方。”

  袁紹深以為意,當下命令冀州各地馳援,袁紹幾乎是調動了所有主力大軍進攻公孫瓚,公孫瓚派到南境營寨防守的將領,自知堅守不住,又知必定不會有人援救,於是有的投降,有的潰散。袁紹大軍長驅直入,到達易京城門。

  公孫瓚聞言大驚,當下命令其子公孫續率手下“白馬義從”突出重圍,前往河套草原,尋求張燕援救,請求張燕率兵偷襲鄴城,切斷袁紹回到冀州的後路,屆時公孫瓚出城與張燕夾擊袁紹,一舉奪了冀州。

  且說袁紹得知公孫續欲要逃走,於是命令大將鞠義率軍追殺,公孫續身後“白馬義從”見此,回身圍攻鞠義,鞠義自持武藝高強,絲毫不懼,竟然甩開身後兵馬,單槍匹馬衝殺白馬義從,隨後果不其然落入重圍,在數百名白馬義從的合力擊殺下,鞠義終究寡不敵眾,被亂刀砍死,隨後屍首被戰馬踏成了肉泥,鞠義雖死,可是手下大軍依然包圍了數百名白馬義從,在幾番衝殺無果之下,僅存的數十名白馬義從,轉身面向易城方向,齊刷刷的刎頸自殺,鮮血濺撒在白色的戰馬上,將潔白的毛發染成了血紅,隨後就聽見數百匹戰馬長撕之聲,隨後向著袁軍衝擊而來,袁軍士兵不防,被戰馬撞飛,隨後反應過來,舉起手中長矛,刺死了戰馬,數十匹戰馬安靜的躺在早已經渾身冰涼的主人的身旁。

  再說,公孫續在白馬義從的拚死包圍下,終於突出重圍,又策馬疾馳了三日,才見到張燕。此時的公孫續早已經疲憊不堪了,等到見到張燕,一頭栽倒地上。張燕見此急忙攙扶,卻聽見公孫續,啞著嗓子喊道:“將軍救我父親,將軍就我父親。”

  再到張燕詢問之時,公孫續早已經昏睡過去。張燕隻好命親兵取來水壺,喂給公孫續,隨後不停的搖晃他。好一會,公孫續才睜開眼睛,急忙拉住張燕說道:“袁紹大軍已經兵臨易城城下,某奉父親之命,求張將軍馳援。”

  張燕聞言說道:“袁紹兵力雄厚,某如何是他敵手,況且太尉有令,命某駐守河套,沒有軍令,某不能擅自調軍啊。”

  公孫續聞言大驚,隨後說道:“張將軍,不用救援易城,只需偷襲鄴城,袁紹傾其主力攻打幽州,如今冀州空虛,將軍可一舉拿下,屆時和某父親南北夾擊,袁紹根基已失,孤立無援,必定大敗。”

  張燕聞言大喜,隨後又想到為得李應軍令,擅自調兵,如何向李應交代。就在此時,李衷從長安快馬傳令,張燕聞言,當即來見李衷。

  張燕見李衷,灰頭土臉,臉色黝黑,不由得趕忙讓李衷坐下。李衷見此,也不客套,隨即端起桌上的茶水一飲而盡,又緩了一會,猛然起身,從懷中取出兵符和一道文書,對張燕說道:“太尉有令,命平北將軍張燕火速馳援公孫瓚,命張濟留守河套,此軍令十萬火急,不得有誤。”

  張燕聞言,隨即領命,接過李衷手中兵符和文書,隨後問道:“李衷將軍,主公還有何話讓你帶給某嗎?”

  李衷聞言說道:“主公確是另外有話帶給將軍,主公說:將軍救援公孫瓚,可直取冀州鄴城,若是公孫瓚已經被袁紹擊敗,可退回河套,但是要將幽州流民遷往河套,務必保證他們安全抵達河套地區;若是公孫瓚未敗,可與公孫瓚聯合南北夾擊袁紹。”

  張燕聞言點了點頭,忽然想到什麽,急忙問道:“某出兵冀州,若是並州高乾,趁機來攻如何?”

  李衷說道:“此事,主公已經想到,主公說:其一,袁紹幾乎將全部主力都調到了幽州,高乾手中並沒有多少精兵,固守有余,進攻確是不足;其二,為防萬一,主公已經任命馬騰為並州牧,引軍五千駐防並州,高乾定然不敢輕舉妄動。”

  張燕隨即說道:“好,如此,某可放手一搏了。”

  李衷隨後拱手向張燕說道:“靜候將軍凱旋!”

  說完就起身離開了,張燕看著李衷走遠,隨後來到裡屋來見公孫續,對他說道:“太尉已經發令,命某火速馳援幽州,你不必擔心了,留在雁門好生休息,某這就點兵出發。”

  公孫續聞言急聲說道:“家父性命危在旦夕,某豈敢只顧自己,願隨將軍出征。”

  張燕說道:“好,明日一早,大軍出征。”

  再說袁紹這邊,得知鞠義戰死,心中傷痛,又聽聞公孫續突出重圍,隨後意識到,他必定是求援張燕去了,隨後召集謀士商議。

  逢紀對袁紹說道:“主公,如今公孫瓚固守待援,我等應當速戰,在援軍到達之前,一舉滅掉公孫瓚。”

  袁紹問道:“確實如此,可是如何速戰?”

  審配向前說道:“主公明日可命部分士卒假扮成張燕所部,假意與我軍廝殺,之後“張燕”不敵敗退,夜間命人假伴成張燕信使,以舉火為號,邀公孫瓚三更之時出城夾擊,我等守株待兔,一舉攻入城中。”

  袁紹應允,當即吩咐手下將士依計行事。

  第二日,“張燕軍”與袁軍廝殺,不敵,退往城外三十裡扎營。公孫瓚在城頭之上,見“張燕”來援隨即大喜,卻見“張燕”不敵,敗退城外三十裡下營,一時之間,不敢輕舉妄動。

  傍晚時分,“張燕”信使來見公孫瓚,將“張燕”書信,交給公孫瓚,邀他以舉火為號,三更時分出城夾擊袁紹。

  公孫瓚見此大喜,隨後清點兵馬,手下謀士關靖勸道:“將軍不可,如今將軍部下將士無不懷著離散之心,之所以還能堅守,只是因為顧念家小都在城中,而且依賴將軍在此主持大局。繼續堅守,拖延時日,或許能使袁紹知難自退。如果將軍舍棄他們,率兵出城,後方無人作主,易京的陷落,便指日可待。”

  公孫瓚聞言說道:“張燕大軍已到,邀我今夜夾擊袁紹,此等良機豈能錯過。”

  三更時分,公孫瓚見城外火把四起,以為“張燕”已到,隨即帶領三千白馬義從為先鋒,副將引一萬大軍為後軍,盡出城中精銳,出城十裡,遭到袁紹大軍埋伏,在三千白馬義從全部戰死,公孫瓚得以引五千殘兵回到易京城下,公訴讚急忙命令城中守軍放下吊橋,卻見文醜站在城頭之上,對他喊道:“公孫瓚,易城已經落入我家主公之手,你完了。”

  公孫瓚聞言破口大罵,卻在此時,袁紹大軍將公孫瓚死死堵在城下,城上文醜又命人放箭射擊,公孫瓚麾下將士死傷慘重,公孫瓚被亂箭射死,手下將士見此紛紛投降了袁紹,袁紹得知公孫瓚戰死,隨後命令將投降的公孫瓚降軍全部斬殺,進入城中之後,又命顏良、文醜將公孫瓚一家老小及全城百姓全部屠殺,大軍屠殺了一整夜,直到天明時分,易京城中除了袁軍,就連一個活物都不剩,成為了一座死城。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