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照著做,你就能掌控情緒》第41章 健康與潛意識(1)
  第41章 健康與潛意識(1)
  “只要有健康的身體和自由自在的一天光陰,我就可使帝王的赫赫威嚴為之黯然失色。”正如愛默生所言,真正的幸福源自身心的健康。

  主張人為幸福而生的墨菲也曾高聲斷言:“健康是人本來的姿態。”潛意識是生命體的根本能量,是身心健康的源泉。

  病在先,抑或心情在先
  人的存在,是每個人身體內部的潛意識所擁有的宇宙能量的一種表露。原本每個人都應該是身心平衡的健康人。既然這樣,人為什麽還會生病呢?現在醫學技術和預防醫學這麽發達,為什麽還有這麽多人為疾病而煩惱呢?特別是近年來,患抑鬱症等心理疾病的人在不斷增加。這又是為什麽?
  墨菲認為:“疾病是因肉體和精神不協調而暫時出現的一種狀態。”這句話給了我們莫大的勇氣。因為它讓我們相信,疾病只不過是暫時出現的一種狀態,只要保持身心平衡,朝著正確的方向努力,我們就能治愈疾病。

  人非常脆弱。很多時候,頭痛、腳痛、胃痛、牙痛、發燒等一點點小病,就會讓我們無法集中注意力,心情憂鬱。

  我們心情低落是因為身體不適嗎?抑或是因為心情沉悶,我們才身體不佳?“病在先,抑或心情在先?”從古至今,主張“病在先”的人和倡導“心情在先”的人展開過無數次討論和交鋒。最終,“心情在先”的觀點得到了更強烈的支持。

  傳統中醫學認為,人就是內心和肉體的雙重存在。所謂內心,即生命、精神、靈魂。換言之,精神推動了肉體的運動。精神處於正常狀態時,人是健康的。精神錯亂或歪曲時,人就容易生病。

  古代中國人提出的看法,與墨菲闡釋的以宇宙生命能量為核心的健康論,正好不謀而合。

  墨菲的心靈探索從治病開始

  墨菲探索潛意識緣於年輕時的一次生病體驗。年輕時,墨菲曾患有一種名為肉瘤的惡性腫瘤疾病(癌症)。肉瘤是一種形成於骨骼和肌肉的神經腫瘤。當時別說治療方法了,連阻止其擴散的方法都沒有,只能眼睜睜地看著病情惡化。

  但是,墨菲沒有輕言放棄。他嘗試了19世紀偉大的治療師菲尼亞斯·昆比博士的治療方法,並最終取得了驚人的治療效果。在這之後,他開始熱衷於研究昆比博士主張的治療方法。

  昆比博士認為,消極的思想在體內凝結後便形成了腫瘤、結核等疾病。他提倡的治療方法是“把注意力放在由上天決定的精神平衡、內心平靜和健康上”。

  具體的做法是每天誦讀這麽一段文字:“把目光放在偉大的力量和愛上吧!創造一切事物的偉大力量正在某個地方發揮作用。向偉大的神傳達你的願望吧!他會給你的人生帶來無限的恩惠。”墨菲每天早晚各花5分鍾時間出聲誦讀這段文字。讓人驚訝的是,被宣告是不治之症的肉瘤在3個月後消失殆盡。

  昆比博士還向眾人講過這麽一個頗有意思的故事。“17世紀之初,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曾被敵軍包圍。民眾以及士兵因為維生素不足,飽受壞血病的困擾。這時,一個出自奧蘭治親王之筆的藥方開始瘋狂傳播。據說由該藥方配出來的藥水十分有效。後來大家才知道,這種所謂的藥水由多種顏色的水混合而成,並沒有加入具有藥效的東西。但是,相信這是‘特效藥’並喝下的人都見到了效果。”

  擁有不治而愈體驗的墨菲在看完這個故事後,更加直觀地意識到了一點:人擁有無窮無盡的力量。在這之後,他開始致力於這種內在的偉大力量的研究和探索,並最終發現了“潛意識”的運作規律。數年之後,墨菲以洛杉磯教會為據點,為眾多聽眾傳授潛意識的偉大力量以及使用方法。

  癌症複發是件恐怖的事。現在也是如此。

  墨菲在完全治愈後,每天都和自己說以下這段話。在那之後,一次也沒有複發過。

  “我的肉體是完美無缺的潛意識創造的,它知道如何讓我保持健康。我身體內部的無限力量,讓構成我身體的所有細胞都保持健康的狀態。非常感謝上天讓我擁有如此健康的身心。”

  被稱為“醫學之父”的古希臘時代的希波克拉底把人是否健康稱為“Physis”,認為醫生應采取的立場也是“Physis”。“Physis”的意思是“自然的(狀態)”。

  對人來說,健康是最自然的狀態。所謂醫學,即一種技術。當身體因為某些理由無法發揮自然力量的時候,醫學可以讓處於停滯狀態的自然力量恢復能量,讓身心保持自然狀態。這是希波克拉底和東方醫學對醫學的定義。

  墨菲在經歷肉瘤不治而愈的體驗後,發現了一個重要結論:讓自己的身體出現奇跡的力量存在於每個人身上,這股力量可以解決人生中出現的所有問題。他把這個結論寫進了著作《潛意識》(The Power of Your Subconscious Mind)中。

  這本書是全球暢銷書,至今依然被很多讀者奉為引導他們走向輝煌的不朽名著。

  春不種,秋不收:最重要的“因果法則”

  把願望、想法傳達給潛意識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因為潛意識會如實實現你傳達到的願望和想法。向潛意識傳達積極的想法,會出現好的結果;反之,則會出現壞的結果。換言之,潛意識會把你的想法,不論好壞,都一一變成現實。如果要用一句話概括這種現象,即“因果法則”。

  直截了當地說,如果沒有人製造原因,就不會有結果出現。諺語“春不種,秋不收”說的就是這個道理。現在你面臨的現實,不論好壞,都是你一手製造的結果。

  請想象草木在大地上生長的景象。大地具有為萬物的茁壯成長提供營養的力量。但是,如果沒有在大地上播撒種子,就沒有這一片草木。

  大樹種子會成長成參天大樹,雜草種子會成長成雜草;芳香四溢的大朵花種子會在大地上開出又香又大的花朵,毒草種子會在大地上形成一片茂密的毒草林。

  這裡不是在說園藝方面的知識。這是潛意識在將想法變為現實時的運作機理。你現在的人生,你現在面臨的現實,都是你自身想法結出的果實。疾病最能驗證這一點。

  引發身體不適的消極語言
  無論是誰,都會祈願自己是個幸福的人,那為什麽還會有人出現身體不適、疾病等不良症狀呢?
  實際上,我們常常在不知不覺間向潛意識傳達了不良暗示、消極想法。這是我們出現身體不適、疾病的重要原因。

  “你真是一個讓人頭疼的孩子。”“為什麽盡做壞事?這樣下去,你成不了氣候。”

  大人常常這麽斥責孩子。這樣成長起來的孩子,往往會在大腦中積蓄大量消極的想法。而最終的結果是,成長為一個沒有自信的大人。

  “反正我也不行……”“我肯定做不好。”“下一次注定還會失敗。”“生來運氣就不好。”“天生沒有才能,努力也是徒勞。”“都是我的錯。”“錯失一次難得的機會,下次我再也遇不到這種好機會了。”“已經無法挽回。”“歲數真的大了,不行了。”“事到如今還能做什麽呢?”“將來再也不會出現好事情了。”“所有都結束了。”……相信沒有人可以很堅決地說從來沒說過這些話。

  非但如此,很多人還常常把它們掛在嘴邊。有的話甚至成了某些人的口頭禪。

  這類否定自我的話會向潛意識傳達消極的信息。而結果是,身心不適,並最終陷入疾病的泥潭。

  所有疾病都和壓力有關系
  讓老鼠以及實驗專用的小狗生病是件十分簡單的事。只要給它們一些不愉快的刺激,比如電流刺激等,它們就會在短時間內出現胃潰瘍、脫毛等現象。

  很多實驗也已表明,壓力會引發很多疾病、惡化疾病。甚至一些無憂無慮的小孩也會因為精神方面的原因而陷入病態之中。

  墨菲在著作中,介紹了這麽一個例子。

  有個經常發高燒的孩子,一發燒就高燒不退。因為這個緣故,他常常體力不支,成長也仿佛陷入了停滯狀態。孩子的母親除了唉聲歎氣,別無他法。醫生每次都給孩子注射退燒藥,但總是沒有退燒的跡象。於是,這位母親向墨菲求助,希望無論如何也要治好孩子的病。

  墨菲用平穩的語氣與這位母親交談。她告訴墨菲,她從生完孩子開始一直懷疑丈夫在外面有情人,每一天她都在分手和不分手間煩惱徘徊。想分手是因為想盡快結束這段痛苦的生活,不想分手是因為她還愛著丈夫。這種不安的情緒直接傳給了孩子。

  孩子的成長需要父母的濃濃呵護。如果哺乳期間的母親內心充滿不安和恐懼,深深印在母親潛意識中的想法就會直接傳遞給孩子的潛意識。這個孩子或許就是因為這個才常常高燒不退的吧!

  墨菲勸導這位母親說,懷疑丈夫就是對愛情的背叛。建議她:每天都用心感受自己對丈夫的愛並對丈夫說“謝謝”,反覆告訴自己“這個孩子的所有細胞都擁有藏在潛意識中的和諧和健康。不論哪個細胞都充滿無限的生命能量。這些能量是孩子不斷茁壯成長的重要力量”。

  這位母親的做法很快就見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孩子從那以後再也沒有發過高燒。

  不久之後,這位母親也意識到,懷疑丈夫有情人是完全沒有根據的瞎想。因為她對第一次育兒充滿了不安,所以產生了這些完全不存在的幻想。

  很多兒科醫生都認為,讓父母和孩子飽受折磨的特應性皮炎和小兒哮喘,容易出現在父母雙方均十分忙碌的家庭、夫妻關系不和睦的家庭。幼兒的生存必須依賴父母。因此,他十分容易受到父母精神狀態的影響。

  當然,孩子出現高燒現象並不全是母親不安或夫婦不和引起的。但不排除有這種可能性。

  毫無疑問,當孩子發燒或出現不適時,應馬上就醫,尋求治療。與此同時,你應該相信,孩子也有潛意識,潛意識中充滿了擁有強大自然治愈力的生命能量。

  此外,父母和周圍人的愛可以讓孩子的潛意識發揮強有力的作用。周圍人的平穩心態和相信絕對能治愈的強烈想法,可以最大限度地增強孩子的治愈力。

  治療社會疾病的方法

  現代醫學認為,很多疾病都是由心理引起生理的身心性疾病。我們認為,這些身心性疾病的背後存在著由現代信息社會帶來的社會性病灶。現代信息社會的特點是不安推動不安。

  毫無疑問,不斷反覆報道“這是一個生存維艱的時代,這是一個閉塞的時代”的商業宣傳,存在一定的問題。身心性疾病、抑鬱症等精神疾病之所以會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長,原因之一便是放大報道社會黑暗面的媒體過多。媒體報道的大部分信息都符合真實情況,但存在很多誇大報道的信息也是事實。

  人都不擅長應對不安情緒。當你越來越不安的時候,就越想看電視、看雜志。我認為商業宣傳可以製造不安也是出於這個原因。

  優質媒體的報道正確而不失公正。如果我們可以從魚龍混雜的各類報道中挑選出優質的報道和信息,就應該能把故意煽動民眾不安的報道剔除出去。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