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平西南之策
四川,永寧。
“微臣謝陛下隆恩。”秦良玉再拜叩首,雙手捧過聖旨。
皇帝的賞賜晉升是很豐厚的,不僅是對秦良玉,還有她的兒子,她的兄弟。
不僅有官職,還有賜物賞銀,而錫誥命,在封建社會,更是一個女人的尊榮體統。
送走欽使,秦良玉心中喜悅激動,穿上禦賜錦袍和盔甲,佩上儀刀,在禦鏡中立刻出現了一位雄糾糾的巾幗英雄。
走近桌案,秦良玉仔細觀察這面能照得人纖毫畢現的禦鏡,也察看自己臉上的妝容,是否有不好之處。
房門被輕輕敲響,秦良玉應聲之後,其弟秦民屏推門而入。
“阿姐真是英姿颯爽。”秦民屏也穿上了禦賜甲胄,顯得精神威武,笑著恭維了秦良玉一句。
秦良玉淡淡一笑,向北拱手說道:“萬歲隆恩,你我姐弟自當奮勇征戰,方是不負皇恩。”
秦民屏頜首稱是,說道:“軍議的時間快到了,小弟的意思,應該提前去議事廳等候。”
秦良玉沉吟了一下,覺得兄弟可能不僅僅是為了軍議,更有在眾將面前耀武的心思。
因為自己是女人,還有所率人馬為土兵的緣故,頗有些明軍將領輕視少禮。
總兵李維新就是最過分的一個,沒打仗時揮臂吹噓,打起來就聞風而逃。失敗回城後,更是拒白杆兵於外,不容許秦良玉率軍入城。
這次皇帝加恩賜賞,正好在李維新等人面前炫耀一下,打打這幫人的臉。
“走吧,阿姐。”秦民屏伸手相請,又加了一句,“莫誤了軍議。”
秦良玉有些無奈,眼看軍議的時間也快到了,便不再遲疑,邁步走了出去。
永寧府衙已經是新任兵部尚書朱燮元的臨時指揮部,他還總督雲、貴、川、湖、廣西軍務,並賜尚方劍。
秦良玉姐弟來到府衙,便被引到花廳暫坐等待。
秦民屏左瞅右望,卻沒發現李維新那個王八蛋,心中有點小失望。
花廳內已有不少將領,有認識的,也有陌生的,更有數人的軍服與旁人不同。這幾個人聚在一起,低聲談論著。
“那是京師來的,小弟聽人說過。”秦民屏見阿姐臉現疑惑,在旁低聲介紹道:“以數千之眾獨打一路,貴陽解圍,功勞甚大。”
秦良玉微微頜首,說道:“京營精銳,戰力自是不俗。”
正在此時,一個軍官進來通報,請眾將前去議事廳。
眾人紛紛起身,在軍官的引領下,來到旁邊的廳堂內落座。
少頃,一聲乾咳後,朱燮元邁步走了進來。
“末將拜見大人。”眾人起立躬身,施禮拜見。
朱燮元微笑頜首,走中正中的座椅中坐下,向下壓了壓手,說道:“諸位請坐吧!”
待眾人落座,朱燮元才朗聲說道:“此次召諸位來,乃是傳達兵部命令……”
不知是限期剿滅叛賊,還是……很多將領都豎起耳朵,聽著也猜測著。
“……總的作戰方針是:四面迭攻,漸次蕩滌。各部不可冒險深入水西,務要屯兵險要,四麵包圍,逐步壓縮,絕其資儲,尤以食鹽糧食為主……”
秦良玉正思索著,卻被朱燮元的話語所驚,有些吃驚地望向朱燮元。
兵部竟然會下這樣的命令,采取費時耗資,但卻最是穩妥的作戰計劃。
絕其資儲,也就是要封鎖水西與外界的通道。還強調了食鹽,可謂是極為準確地了解貴州地區的情況。
貴州的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造就了它獨有的文化,不缺水,也不缺糧,可唯獨缺少了一樣賴於生存的東西,那就是鹽。
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竟然一顆鹽都不出產,這也導致了當地的人民生活得十分艱苦。
歷史上的貴州人民因為缺鹽,才發明了以酸代鹽,以辣來代鹽,從而逐漸形成了貴州人舌尖上的口味選擇和飲食文化的傳承。
而黔省的食鹽多是由四川流入,即所謂的“川鹽入黔、山貨入川”。
為了不空跑,貴州背鹽人通常是背著山貨,翻山越嶺到四川,把山貨賣掉,再換成鹽巴背回貴州。
而更令秦良玉等人感到震驚的還在後面,朱燮元傳達完兵部行文,並布署了各部駐防范圍後,面色嚴正地挺身站起,鄭重地取過聖旨,朗聲道:“萬歲有旨。”
眾將趕忙起身,單膝跪地,恭迎聖旨。
“……自太祖開國,於歸化各族皆一視同仁……然奢崇明、安邦彥喪心病狂,妄起刀兵,致生靈塗炭,其罪惡滔天,絕不寬恕……”
“……附叛助逆之土目,若能幡然醒悟,朝廷既往不咎;若勢窮而降,其地改土歸流,土官罷黜問罪……”
朱燮元朗聲念著聖旨,心中也佩服少年皇帝的機謀智斷。
首先是宣布朝廷沒有大規模改土歸流之意,並警告那些暗中幫助奢崇明、安邦彥的土司趕緊收手,以免朝廷日後算帳;
其次是以強硬姿態表明朝廷不會接受奢崇明、安幫彥的投降,一定要徹底剿滅,斬殺二賊;
最後則是對參與叛亂的土酋及水西四十八土目進行威脅利誘,助逆附逆者必除其官削其地,反正投誠者則會保留原來地位;
朱燮元相信,此道聖旨公開曉諭後,平叛戰爭肯定會迎來新的變化,且將是好的轉機。
公開叛亂的是奢崇明、安邦彥,可還有不少暗中幫助他們的土司,使得平叛戰爭變得艱難。這與外界傳聞,朝廷要改土歸流有很大關系;
再說水西內部,全境為十三則溪,下設四十八土目;每一則溪置一穆濯為篤,又以一慕魁鎮之,猶漢代之封國。
通俗點說,水西土司這個整體,是由很多類似於小部落的單位組成的。能合便能分,總有畏懼害怕,或是擔心自己的地位不保的。
就算是土目沒有投誠之意,此道聖旨公布,也會增加奢崇明、安邦彥的懷疑,懷疑手下有沒有異心。
所以,一方面示之以威,表示徹底剿滅的決心;一方面又分化瓦解,威逼利誘,增加叛軍分裂的幾率。
朱燮元佩服皇帝的英明和智謀,卻不知道朱由校所相信的“堡壘最容易從內部攻破”這句話。
宣完聖旨,眾將起身,有的神情平靜,有的稍顯訝異,還有的甚是驚愕。
朱燮元向北拱了拱手,說道:“萬歲已拔調一半金花銀支應平叛作戰,又下旨拔調糧草物資。我等務要精誠協作,穩扎穩打,斬叛酋之首以報朝廷。”
“末將等敢不竭誠效力,以報皇恩。”眾將躬身施禮,齊聲應喏。
…………………
改土歸流雖然是大勢所趨,但影響極大,需要充分的準備,且不能以快刀斬亂麻的簡單方式進行。
朱由校很明白這一點,但對水西,對奢崇明和安邦彥,卻是一定要打垮剿滅。然後,水西地區還會有一些小土司存在,卻不會再對朝廷構成威脅。
以大分小,這有點歷史上推恩令的意味,但又不盡相同。
關鍵還是要抓住時機,以穩為主地進行推進,進行改革。
打建奴要穩,平奢安之亂要穩,製服蒙古諸部也要穩,朱由校感覺自己快穩如老狗了。
沒辦法,大明現在就是這樣的形勢,越急越要出事。
奢安之亂打了十幾年,好象將來還會有個姓沙的土司叛亂,在雲南搞得天翻地覆的。
“草民叩見萬歲,萬歲,萬萬歲!”
“草民拜見皇后千歲,千歲,千千歲!”
稍顯稚嫩但卻很整齊的聲音打斷了少年皇帝的思緒,面對著跪倒一地的兒童,朱由校露出了由衷的笑容。
皇后張嫣笑著連連點頭,轉頭對皇帝說道:“孩子們真可愛,不是嘛?快讓他們起來吧!”
朱由校頜首稱是,朗聲說道:“你們是我大明的未來,一定要好好學習,長大作大明的棟梁之才。”
“草民謝萬歲隆恩。”孩子們事先都被教過基礎禮儀,回答得甚是整齊。
少英院,是皇帝親自命名的,取少年英才之意,住著主要是北直隸招收的男女孤兒六七百人。
正如朱由校所說,他們是大明的未來,是他親自指定教材,準備從小培養的棟梁之才。
為此,皇帝不惜將皇家西苑分成兩半,蓋房建屋,建起這座又是福利院,又是學校的少英院。
從收養安置,到安排宮人照顧,再到教材編訂等工作,這幫孩子有的已經在此住了兩月有余。
進來時的面黃肌瘦,到現在的乾淨整潔,吃飽穿暖,還是皇帝親自收養,讓很多懂事的孩子如同做夢一般。
按照朱由校的指示,少英院也分為兩部分,年齡在六歲以下的住在一起;按時授課的則是六歲至十歲的孩子。
孩子們叩謝起身後,似乎少了一些畏怯。皇帝和皇后又令宮人分發糕點糖果,氣氛便更顯寬松。
“這些小丫頭,真是可愛呀!”張嫣在皇帝含笑頜首的鼓勵下,走到了女孩子中間,摸摸頭,捏捏臉,顯得親切又和藹。
覺察到裙裾有人拉動,張嫣轉頭去看,卻是一個大眼睛的女娃,天真無邪地仰臉望著她。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