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五月的心願,科研的成果
早上嘛,容易衝動,這不怪朱由校。
漂亮的丫頭,天熱穿得較為單薄,在身邊給他穿衣系帶,貼得那麽近,正常的生理反應,真的不怪朱由校。
當然,這已經不是第一次衝動了。那天晚上,夜高風黑,朱由校幹了壞事兒,使李成成變成了他的女人。
所以,李成成說不疼倒不是說假話。
敷衍過去了好友的疑惑和關心,李成成的眼神還有些閃躲,幸好有貓咪分散范小慧的注意力,解除了她的不少尷尬。
正好宮人前來通知,萬歲要去少英院,召李成成伴駕前往。
“小心點呀,莫讓皇爺責罰了。”范小慧覺得好友說碰頭是說謊,肯定是皇爺責罰,還關切地提醒著。
李成成臉又紅了,胡亂答應著,逃也似地出了偏殿,真是怕好友老說這事。
外有科學院,內有少英院,青少年和兒童,朱由校並不放松,對他們也寄予厚望。傳統觀念太難改變,從娃娃抓起,應該是個不錯的辦法。
而要想在民間提高教育普及率,光下聖旨喊口號是不成的。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不提高,哪有余錢供孩子讀書識字?
所以,朱由校也想好了解決之道,那就是把減賦稅同教育掛鉤,讓老百姓得到實惠,才會有讓孩子接受教育的積極性。
總的來說,就是學歷和賦稅聯系起來。這和之前的生員減免不太一樣,不是什麽秀才、舉人,那太難了,老百姓達到那個文化程度也沒必要。
小學、初中,就這兩個檔次,共是八年,從六七歲開始,到十四五算是學成,不給百姓增加太大的負擔,十四五的年紀也不是太耽誤家裡的活計兒。
你達到小學程度,就減免賦稅的五分之一,十年不變;達到初中,就減免三分之一,期限也是十年。
其實,按照朱由校的長遠設想,農稅是要不斷下調,發展工商才是財政充盈的保障。
但這不是一朝一夕能辦成的,朱由校也只能讓農民再辛苦幾年,並利用普及教育的機會,變相地給農民減賦。
也就是說,並不是你過了小學學歷的考試,才給你減免賦稅。而是從你送孩子入學開始,讓老百姓馬上就能得到實惠,才真正具有鼓勵作用。
至於五年後能不能順利拿到小學畢業證,朝廷也很寬松,十年減免呢,你再考不過小學,那得笨成什麽樣啊?
不說別人,看少英院的小五月,期中考試就已經跟上了高年級的程度,盡管是吊車尾,可也讓朱由校感到驚訝和佩服。
要說這世上,天才還是有的。別人點燈熬油,天才隨隨便便地邊玩兒邊學,就甩得你看不到,上哪說理去?
照這速度,小五月在今年科末的考試中拿到小學畢業證,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朱由校欣慰讚歎之余,也想起了小丫頭所說的希望得到滿足的要求。一個小孩子能提啥要求,估計是吃喝玩樂相關的。朕是皇帝,還辦不到就奇了怪了。
今天正好是皇帝規定的休息日,盡管沒說明是周日。看著孩子們奔跑玩耍,朱由校的心情便很是愉快。
換個環境,換種心情,朱由校完全不把這看作什麽視察,就是隨便走走看看,連衣服也換成了宮中侍衛的。
一群孩子們跑過來叩頭,山呼萬歲,朱由校才不希望看到那樣的場面呢!除了那個討喜的小五月。
微服出巡,好久沒做過了,就在這少英院找找感覺好了。
“怎麽了?成成。”覺察到李成成有些異樣,皇帝轉過頭,微笑著問道:“覺得朕穿得這樣不好?”
稱呼那麽親密,李成成心中是暖暖的幸福。認真地打量了一下,上前細心地撫平衣袖上的一點褶皺,含笑說道:“皇爺長什麽都精神,也遮不住皇家貴氣。”
朱由校呵呵一笑,伸手摸了摸成成的臉,滑下來的時候自然地拉過姑娘的手,轉頭又去看孩子們的玩耍。
被皇爺溫暖的大手握著,李成成乖巧地站在皇爺身旁,跟著皇爺在看景、看人,臉上露出愉快的笑容。
朱由校看了一會兒,邁步走上湖邊的小路。李成成跟著皇爺,腳步輕快,一點也不急促。
沿邊湖邊漫步,孩子們少了。為了安全,湖邊加高了欄杆,老師也警告他們不能下水。
綠蔭遮頂,湖水粼粼,不下水也能感覺到清涼之意。
朱由校抿起了嘴角,對西苑的湖有種特殊的感覺。歷史上,小木匠便是在西苑遊船戲耍,不慎落水生病,最後駕崩的。
落水生病,可能是受了驚嚇,也可能是肺裡嗆了水,在古代雖不好治,可也不能很快致命。
與泰昌帝一樣,小木匠又服用了大臣進獻的仙藥,名為“靈露飲”,最終臥床不起,一命嗚呼。
什麽仙丹靈藥,朕一概不吃,把命保得好好的。敢來獻藥的,關監獄裡先喂他吃個一兩年,死不了再說。
“皇爺——”李成成突然以目示意。
順著李成成的目光看去,路旁的樹木掩映下,有一個石製的小涼亭,坐著個小丫頭,正對著石桌上的書本,抓耳撓腮地嘟囔個不停。
朱由校笑了起來,這不是小五月嘛,好象在學習呢!不知道有什麽心願要達成,這麽用功。
朱由校示意跟隨的侍衛留在原地,他和李成成放輕腳步,悄悄地走了過去。
小五月把頭髮都抓亂了,隱約聽到腳步聲,更加煩躁,呀呀地叫了起來,“趙大寶,離我遠點,再來煩我,揍死你。”
噗卟!李成成忍不住笑了起來。這小丫頭還會揍人,聽趙大寶這個名字,也能猜出是個男孩子呀!
小五月聽著聲音不對,瞪著大眼睛轉過頭,立時看到朱由校和熙的笑容。
用力眨了眨眼睛,小五月認出來了,立時歡笑著從石凳上蹦下來,利索地給皇帝跪下磕頭,“民女拜見萬歲。”
不用皇帝招呼,李成成便上前一步,拉起了小五月。小丫頭不光嘴甜,這頭也磕得實在,腦門上都沾土了。
朱由校呵呵笑著,在石凳上一坐,隨手拿起書本看了看,說道:“五月,哪裡不懂,可以問老師,怎麽自己在這死摳,把頭髮抓得跟雞窩似的。”
五月咧開小嘴,笑著說道:“奴家先自己琢磨,實在想不通再找老師。而且,奴家覺得老師的水平也不是很高呀!”
嘿,小丫頭口氣不小。
朱由校伸手相招,笑著說道:“讓朕看看,你遇到了什麽難題?敢說老師水平低,可不能驕傲啊!”
五月咯咯一笑,拿過書翻開,給皇帝指點著其中的一道題,“就是這道,奴家有些想不明白。”
朱由校看了看,笑著點了點頭。
這已經是小學五年級的最高難度了,是他前世小學做過的一道。說的是有關船和桅杆,有點立體幾何的味道了。當時他沒做出來,可也因此而印象深刻。
你光想是不太容易想出來的,只要拿根小棍比量一下,立刻就能套用勾股定理算出來。
當然,所謂的立體概念,對於小五月來說,根本沒接觸過。就是比她大好幾歲的孩子,也未必能懂。
“萬歲,看您笑了,肯定會做是吧?”小五月不僅聰明,還會看人臉色呢!
朱由校笑著摸了摸小五月的頭,彎腰從地上撿起根木棍,又把腰間的玉佩摘下,放在桌上當船和桅杆,開始講解。
小五月眨著大眼睛,認真地聽著,只是看皇帝擺出的實物,再講解幾句,她立刻就明白了,臉上露出了驚喜之色。
“聽懂了嘛?”朱由校停下講解,他也看到了小五月的臉色,也不必講得太透。
小五月用力點著頭,說道:“萬歲真厲害,隨便看一眼就能做出來。”
朱由校挺了挺胸,滿是自豪和得意,小學還沒有難住朕的問題。再說,這教材都是朕編的,朕就是參考書,朕就是教材全解。
“五月也挺厲害。”朱由校又摸了摸五月的頭,笑著誇讚道:“這麽小的年紀,就能做五年級最難的題了。”
五月咯咯地笑著,說道:“因為奴家有心願哪,就一定要完成對萬歲的承諾。”
“什麽心願哪,朕現在就滿足你。”朱由校很慷慨地做出了表示。
看到五月的表現,朱由校就很滿意了,哪怕沒通過小學畢業考試,也不會和這小丫頭較真。
“萬歲爺不相信奴家嘛?”小五月變得嚴肅起來,緊閉著嘴巴,看著皇帝。
朱由校笑著說道:“朕當然相信五月。既然你堅持,那便考完再說。”
五月這才高興起來,頗有信心的樣子。
朱由校又詢問了一下學校最近的情況,看五月並沒有什麽不滿,也放了心。
“好好學習,也不要累著了。”朱由校起身,對小丫頭叮囑道:“朕和你的約定沒有期限,什麽時候完成都算數。”
五月這次沒有推辭,盡管她覺得今年就能完成。但萬歲爺是好意,你得領著,別不識好歹。
朱由校已經了解到情況,也就不用再走再看,和小丫頭告別後,返回乾清宮。
……………………
蹄聲不緊不慢,毛驢拉著輛車,在眾人的注目觀望下,拐過彎,轉入了直行。
“應該沒問題。”徐孚遠說完又覺得結論下得過早,便將征詢的目光投入王季重。
王季重點了點頭,說道:“某覺得可以,就是換了大車,也應該沒什麽影響。”
“多虧沈兄的指點,才事半功倍。”夏允彝感慨道:“用學究天人一詞,怕是也不過分。”
徐孚遠對此表示讚同,說道:“接下來,咱們就試驗懸掛系統,沈兄說那個才是最好的轉向裝置。”
在有輪軸的基礎上,四輪車是很容易實現的,只需要將前輪的懸掛改為一個大圓盤。可以將車轅與車身銜接的部分與前輪懸掛結合,使得馬匹轉向的時候,前輪的懸掛也跟隨整體轉向。
但懸掛方式無法做到太小角度的轉向,速度過快的急轉向也很困難,且對前輪的懸掛和整個傳動體系的結構強度要求較高。
說到這裡,應該都明白了,徐孚遠等人正在試驗的乃是四輪馬車,帶轉向裝置的那種。
在明代,沒有轉向裝置的四輪馬車也有,載重可達五十石。而最普遍的是兩輪車,大概只能載重十五石左右。
盡管四輪車的載重量大大超過兩輪車,但在《天工開物》裡也講了四輪車的缺陷:“凡大車行程,遇河亦止,遇山亦止,遇曲徑小路亦止。”
製約中國古代四輪車發展的,主要還是對地形道路的要求很高。加上沒有轉向裝置,遠不如兩輪車對各種地形的適應性高,轉彎方便靈活。
對於朱由校來說,實用的四輪車能造出來,也只是個課題,並沒有取代兩輪車,以及獨輪車的想法。
因地製宜嘛,道路坑坑窪窪,地形起伏不同,兩輪車更適應,那就用兩輪車;
老百姓買不起馬,那就用輕便的運物、載人的獨輪車唄!
但技術必須研究明白,並且牢牢掌握,這才是朱由校的目的。省得後世的噴子亂說,什麽皇漢科技不行,中國就是落後等等。
而且,在北方的平原地帶,四輪馬車還是很有用武之地的。載重量大,有利於商業運輸;再加點減震,坐起來也舒適。
至於道路的平整維護,特別是驛道,已經交給沿途州縣,將其變為徭役,省得老百姓遠道奔波。
中華商會也奉皇命,依托驛站開始建設住宿、倉儲等物流系統,四輪馬車很可能會成為運輸的主力。
“沈兄不知在忙什麽,很長時間沒過來了。”王季重有些遺憾地搖搖頭,“盡管咱們提的問題,他基本上都能及時解答。”
驢車停了下來,眾人趕過去觀察指點,又是一番議論,認為還有改進的余地。
陳子龍在旁看著,笑而不語。他跟著徐光啟學習農業,也沒閑著,正在找資料分析研究,也是皇帝交辦的差使。
今天不過是偶有閑暇,前來看望幾位老朋友,也見識一下他們在做的那個科研工作。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