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聖旨
古樸巍峨的京都城外。
兵馬林立,精銳的兵甲刀鋒可見,為首而立的是漢王,旁邊幾位是這次入京來的藩屬王爺,後面武將們仰首挺胸,文官們官袍肅然,遙遙看向遠處那緩緩而來的皇帝禦攆。
隨著皇帝禦攆漸近,文官武將們臉上的神色似有異色。
在場的眾多官員大都見過先皇出巡時候的架勢,那時候百姓跪迎,文武官員莫不敢舉目四顧,隻為禦攆之威震懾不敢絲毫造次。
如今禦攆左右五色華蓋,金龍旗,黃團扇,九龍傘無不彰顯威儀,明明該越發敬重臣服,可卻是怎麽看都覺得別扭。
是歪斜了些?還是這些時日飽受了風雨所以沒有了原來的鮮豔奪目?
謝玉也在文官之列,久逢戰事的她看的更清楚。
皇帝禦攆四周的兵甲之列遠不及五方兵馬,更不要說此番側立在四周的漢王麾下親兵。
不曾經歷過戰場的兵勇就算是穿著在華麗也不過是樣子貨,或許尋常看不出來,但凡是見識過血雨腥風,自然知道站在誰身後更有安全感。
如今漢王頭頂上還是藍汪汪,可謝玉已經好似能看到藍汪汪背景上盤旋的長龍。
皇帝的禦攆到了近前。
迎接的一眾文官武將們上前。
隨著皇帝身側的大監掀開車簾,皇帝的面容出現在眾人面前。
“跪——”大監高呼。
文官武將們正打算跪倒,卻赫然發現最前面的那位漢王殿下沒動。
額,他們動不動?
文官武將們不由看向謝玉。
謝玉的品級在京都並不是最高的,可他現在是京都內的紅人,原來的京兆府牧,現在的五方兵馬監軍。
如今京都之內十多萬的五方兵馬大軍,除了聽從大元帥之命,就是聽謝玉的。
謝玉神色不變,一動不動。
她就看著漢王,漢王怎麽樣她就怎麽樣。
其他官員看謝玉不動也就沒動。
前面的幾位王爺有的彎膝要跪,可看漢王身形如松,想了想也站直了。
於是隨著大監那一聲喊,不管是文臣武將,就連四周的兵士都沒動。
坐在禦攆中的皇帝眼底暗光劃過,沉聲:“皇叔,是要造反嗎?”
“京都之地,為我大炎百年基業,皇上臨危,率眾離京而去,今日本王於城門外相迎是為迎國璽歸朝。”漢王高聲。
迎國璽?他還不如一顆印鑒?
皇帝差點兒暴怒而起。
“皇上息怒,國璽在,便是皇上在。”身邊的官員道。
皇帝深吸了口氣,拿起手邊上的國璽。
“國璽在,大炎在。”皇帝喝道。
漢王見狀,這才撩袍跪倒。
後面官員見狀,也都跪倒。
“大炎萬歲萬歲萬萬歲!”
“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余音渺渺中,皇帝的禦攆終於駛入京都。
宮城被收拾了一番,已可見一些當初的整齊美倫,跟隨皇帝身邊的宮隨宮婢忙碌起來,皇帝也總算能在自己熟悉的地方更衣沐浴。
只是沐浴湯尚半,外面就聽著震耳的鼓聲。
“什麽動靜!”皇帝大怒。
皇帝身邊的大監慌亂的進來:“皇上,是是登聞鼓。”
登聞鼓是開國皇帝立下的,說是民間百姓各地藩屬但有冤屈都可擊打登聞鼓,不管是什麽時辰,皇帝在幹什麽都要拋下一切直面冤情。
數百年間登聞鼓響了沒幾次,怎麽這回就響了?
“誰乾的?”皇帝大罵。
“是,是漢王。”大監訥訥。
“放肆,混蛋!”
皇帝憤怒的砸向水面。
登聞鼓前禦林軍守衛,哪個人能輕松闖到登聞鼓前?他早就該想到是他!
*****
登聞鼓聲震響整個京都。
京都之外百姓回首。
京都皇城之內,百官匆匆入內。
在京都城門外,漢王就給了皇上一個下馬威,現在漢王又想幹嘛?不會真的想造反吧?
各人心中自有思量間,眾人已到了大殿之上。
皇帝坐在龍位之上,百官進殿。
漢王在前。
謝玉在一眾官員之間。
“聽聞是皇叔敲的登聞鼓,卻是不知皇叔有何冤情?”皇帝和氣,不見半點陰晦。
漢王道:“談及登聞鼓之前,還請皇上見過一人。”
不容皇帝應諾,漢王呼道,“請進來!”
皇帝臉色暗沉,心下的殺機更盛,只是緊跟著皇帝的臉色驟變。
大殿之外走進來一人,那人一襲宮中大監的衣服,步履緩慢卻是所行之處無不是低呼。
“怎麽可能……”
“竟然沒死。”
“……”
即便滿朝文武已經盡可能的壓低了聲音,殿內高座之上皇帝仍聽的清清楚楚。
不是他看錯了,而是那個人真的是那個他以為早就死了的家夥。
這個老不死的,怎麽可能活著。
他明明看到這個老不死的葬身火海,連屍首都瞧見了。
“王大監?”
“怎麽可能……”
皇帝不可置信的站起來,看似只是驚訝,而袖下的手早已狠狠的抖著,顫栗不已。
王德立在殿中,遙遙向皇帝行了一禮。
“外人都以為老奴跟著先皇而去,老奴也是有此心,可先皇心願未達,老奴又怎能隨去。”王德道。
“王大監,朕念你照顧父皇多年,在聽聞你失蹤之後,朕令人多方尋找而不得歸,如今你蒙先皇庇佑歸來,可不要被人蒙蔽了心神。”皇帝沉聲。
王德拱手:“皇上多慮,老奴有幸得活,苟且偷生,為的就是現在今日。”
王德從袖中掏出聖旨。
“先皇遺詔。”
此言一出,眾人驚訝。
誰也不曾知道先皇竟還有遺詔。
下意識的眾官員跪倒相迎。
王德正要展開聖旨,下面有官員高呼。
“王大監手中遺詔,是真是假?”
“可請內閣大臣,內務府官員相鑒。”王德道。
朝臣在列中內閣大臣,內務府官員上前鑒定聖旨真假,也就看了聖旨上所言。
幾位官員神色迥異。
心頭大震也好,手忙腳亂也罷,都不能否認聖旨是真的。
看著下面的內務府內閣大臣退下,龍位上皇帝的臉色鐵青。
可見那份聖旨是真的。
而偏偏聖旨上所寫,皇帝一清二楚。
皇帝還記得當初還是太子的他在看到那份聖旨的時候,恨不得直衝入父皇的寢宮拽著父皇的衣襟逼問,為什麽,為什麽這個皇位不給他?子承父業,他是太子,這個皇位本來就是他的不是嗎?就算是他用了些手段,讓父皇難以把持朝政,他不也是為了盡快的熟悉朝務?怎麽說日後的大炎還是他的,他再怎麽用手段也會好好的養著父皇,不是?
沒錯,他之所以決斷全都是因為父皇,全都是因為這封聖旨遺詔。
隨著後面大監王德高聲宣讀,皇帝好似看到了王德身後父皇的身影。
那聖旨和皇帝記憶中的一模一樣。
王德能活著,定然也是父皇的安排。
父皇啊,您就這麽恨不得兒子去死?
皇帝坐在龍位上,下面的朝臣震動,何曾想到先皇的聖旨是要把皇位傳給漢王。
難怪當初皇上繼位的時候只有一份聖旨,宮中所藏被大火焚燒,大監又是生死不明,雖有種種疑惑,但太子繼位理所當然,他們也就沒有多想。
現在他們才知原來皇上繼位的那份聖旨竟是假的?
“放肆!”皇帝勃然而怒,“王德,大膽奴才,枉顧父皇對你的恩寵,竟在父皇病重時脅迫父皇編造偽詔來欺騙世人,難怪父皇薨逝時就找不到你,你如同碩鼠一般藏著就是想在皇叔來京都時做出此等大逆不道之事,你該死!”
“來人,把這般心思詭詐之徒押下去。”
“慢!”
漢王大喝一聲。
大元帥往當堂一站,亦是阻斷了外面要進來的禦林軍。
皇帝神色大變:“漢王,你莫不是真信了王德說的那份假詔吧。”言外之意漢王你莫不是想要造反?
“大元帥!”皇帝高喝。
大元帥薑維兩步上前,拱手而諾:“皇上放心,臣決不允許有意圖顛覆我大炎江山社稷之輩肆意妄為!”
“好!”皇帝欣然,“朕命你——”
“皇上,此番臣捉拿了偽造聖命的大臣以及宮中宮隨,還請皇上聖裁,帶進來!”大元帥一聲高喝,殿門外有兵士押解著穿著官袍的官員還有幾名太監進來。
皇帝面色微變,殿內的官員也在竊竊私語。
宮中太監不認識,這幾名官員還是認得的,更甚是知道這幾人是皇上還在潛邸時候的心腹。
“皇上請看!”
大元帥薑維把他們手中的聖旨還有口供奉上,聲音洪亮的在殿內點明了這幾人的罪名。
先皇下令命五方軍馬往武州剿滅飛戎,結果還不等大軍和飛戎碰面,就有人假冒聖旨說新皇帝要和談,還要讓出一州之地一州百姓給飛戎。薑維心生懷疑,待朝中抵報傳來,其中根本就沒有皇上要和談的絲毫意圖,薑維也派人往京都傳信,卻不料京都因義軍之事未能聯系上,薑維以為這份聖旨有異,在刑訊司審訊之後得知他們竟還意欲要五方兵馬轉而攻擊並州,並言之並州漢王意圖反了大炎。
“臣不知道是誰給了他們膽子竟敢誣陷漢王,要知武州之地若沒有並州兵馬阻攔,飛戎早已經入腹地不知幾千裡。臣率部攻飛戎,以飛戎王子之挾奪回冬城,收復我大炎國土,與飛戎定城下之盟,亦是因漢王麾下抓獲飛戎王子之由。”薑維道,“漢王得知京都陷入義軍之手,親隨騎兵日夜兼程趕回京都,皇上才有機會立在這大殿之上。是以若是皇上說漢王有心謀逆,臣是不信的。”
薑維直白表明了立場,緊跟著又是問,“皇上,臣要問的是這份聖旨是皇上所發,還是有人意圖謀害王爺。”
皇帝眼角發紅的盯著桌案上的聖旨。
這份聖旨是他親手發的,也是真的,可怎麽也沒想到薑維竟然敢把這份聖旨呈現在眾人眼前。
如果說聖旨是真的,不就正和王德宣讀的聖旨相合?正是因為皇帝知道有這份詔書的存在,所以想方設法的要殺了漢王,並不惜和飛戎合作?
如果說聖旨是假的,那皇帝身邊的人就是大奸大惡之徒,膽大妄為之令人發指,也會讓眾朝臣懷疑皇帝的手段。
皇帝看向內閣的幾位大臣。
內閣的大臣們目光閃爍,無不懇求,就差直言“皇上,不可啊!”
皇帝按在桌側的手背上青筋直蹦,最後皇帝扯了下嘴角。
“這份聖旨朕並不知情。”此言一出,滿朝嘩然。
幾位內閣大人苦笑,不得已出列站班。
“臣等竟不知朝中有如此奸佞邪詐之徒,愧對皇上,愧對朝廷,臣自請辭。”
內閣大臣摘下官帽,叩首伏地。
皇帝身邊出了大惡,先承擔責任的歷來都是內閣大臣,皇帝也不好挽留,隻好先讓他們就此離開朝堂。
官帽擺在地上,幾名內閣大人離開,頭頂上花白的頭髮隨風而動。
被押解過來的官員口中大呼“冤枉”,那幾名宮隨更是直接的暈倒在地,就這麽被禦林軍拖了出去。
但看著這一幕,滿朝之內不知道多少官員心生兔死狐悲之意。
皇帝高座,下面朝臣的臉色也看在眼裡,心下咯噔一聲。
剛才他做錯了。
可話一出,沒有挽回的余地。
皇帝勉強道:“漢王之功,朕都記得,亦早有旨意。”
皇帝身後的大監站出來,手捧聖旨就要宣讀。
“等一下!”
漢王再次站出來。
皇帝的臉色陰沉如冰。
若是有機會,定要把漢王抽皮剝筋。
“皇叔可還有事?”皇帝和顏悅色。
漢王拱手,亦是恭敬:“皇上,臣這裡也還有一封聖旨。”
皇帝心下一跳。
隨後就見漢王從身後一護衛的手中取過一個盒子,盒子裡赫然正是一份明黃色的聖旨。
漢王取出,高高抬起。
“還請內務府,及內閣大臣鑒聖旨真偽。”
內務府官員沒有走,退出大殿的內閣大臣再次上殿,就在高台上皇帝心神恍惚中鑒別了聖旨是真的先皇遺詔。
和王德拿出來的那一份一模一樣。
皇帝手中的聖旨只有一份,而漢王手中的卻是兩份,一份正就在大監手中,而原本宮中密處該藏的那一份聖旨,則是被大火燒的一點兒痕跡都沒有。
似乎已知真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