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大明之崛起1646》第39章 贛州行
  第39章 贛州行

  至幾天后熱風室開始投入運行。

  通常三座熱風室中的兩座進行加熱,一座完成加熱的滅火,連接鼓風機,為煉鐵爐和煉鋼爐送熱風。

  待熱風室溫度降低之後,則啟用下一個熱風室送熱風,涼了的熱風室點火加溫。

  三座熱風室循環供熱,保持熱風不斷。

  坩堝煉鋼爐的溫度立刻提了起來,現在即使低碳鋼也能燒融至液態。

  煉鐵高爐那邊的爐溫也升高不少。

  朱琳渼讓人製了一個狹長的凹槽,高爐燒出的鐵水流經先從凹槽流過,工匠將石灰石、石灰、鐵鏽、鐵礦石粉等不斷灑在槽內。

  由於鐵水溫度高,鐵水不易變稠,在流過這些脫硫、脫磷劑時,絕大多數的硫、磷雜質都通過化學反應被析出了。

  鐵水預處理脫硫脫磷有很多好處。例如硫在有熔渣的情況下會有部分溶解在金屬液中。另外鐵水中含有大量矽、錳等還原性元素,能大大提高硫、磷的活度系數,使這些雜質可以更充分地和脫硫、脫磷劑反應。這也是現代煉鋼工業普遍進行預處理脫硫脫磷的原因。

  這樣處理之後,鐵水中危害最大的雜質硫、磷已大為減少,作為原料,煉出的鋼材質量也更加優良。

  尤其是在鐵水尚處於液態或糊狀時,還可以進行攪拌脫碳的工序,雖達不到直接出熟鐵的程度,但含碳量已大為降低。

  甚至時下很多地方用土法煉出的鋼還不如蘇記鐵場高爐裡出來的鐵。

  朱琳渼之所以這麽大費周章,其中很重要的目的之一便是提前預熱鐵、鋼一體化的生產模式。

  等以後要上平爐煉鋼時,只需要升級煉鋼爐就成。

  朱琳渼在離開鐵場前,將一副短劍的圖紙交給了魯寧,並吩咐他要在所有燧發銃的銃管前端鑄一個小突起。

  圖紙上的短劍長一尺半,窄刃,劍柄的位置被一個圓形套筒取代,套筒上留有一道“乙”字形的鏤空槽。

  魯寧拿起一隻銃管,又撿起一小塊廢鐵片試著卷在銃管上,好半天終於明白了朱琳渼所說的要將短劍卡在銃管上的意思。

  原來這銃管上的突起是卡榫,套上套筒之後來回轉動,卡榫便能卡入鏤空槽中。

  這正是一支十八世紀各國普遍裝備的套筒刺刀。不過在時下卻是前所未有的發明。

  朱琳渼在安排好鐵場的事情之後,便馬不停蹄地趕往贛州軍器局。

  即使有了水力鍛機和腳踏鏜床,想要在兩個月之內造出三百套半身甲以及三千支燧發銃,也絕對不是蘇記鐵場那不到四十名鐵匠和魯寧等十多名火器工匠所能做到的。

  況且這些人還要進行新的鍛機和鏜床的製作,另外那八百柄騎兵劍雖然工藝不複雜,但也得耗費不少人手。

  他估計最少還需要一百五六十名熟練的工匠,才能保證龍衛軍的武器裝備能及時到位。

  而想要在龍南甚至在贛州短時間內招到這麽多熟練工,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於是他想到了贛州軍器局。

  倒不是讓軍器局為他製作武器裝備,一則燧發銃、板甲這些新東西工藝比較複雜,又需要依賴設備,軍器局不太可能在兩個月內製出來。

  二則大明工部出產物件的質量之差天下聞名,工部旗下的軍器局更是重災區。工匠的工錢低微,毫無勞動積極性。工部各級官員貪汙腐敗,采購的材料都是劣質貨。如此一來,所造的東西怎可能不爛。

  朱琳渼此行是想從贛州軍器局借些人來。

  工部的工匠們大多是熟手,只要給予優厚的待遇,加上嚴格監控質量,他們是能製出品質優良的產品的。

  等借到了這些工匠,再加上蘇記鐵場的先進設備,這才有可能達到朱琳渼對效率的要求。

  贛州軍器局是原贛州衛下附設的武器裝備製造部門,清軍攻至長江一線之後又進行了數次擴建,負責整個江西明軍的武器供應。

  朱琳渼的車子停至贛州府西南的郊外,軍器局便在此處。

  由於不斷地臨時擴建,贛州軍器局佔地面積甚廣,但各種工坊亂七八糟地散在各處,毫無章法。一眼望去足有五六十座大小不等的工棚。

  有不少工匠、車輛等在建築間來回穿梭。幾乎所有的工棚上方都是黑煙滾滾,叮當之聲不絕於耳。

  喬千好半天才抓到一個管事的,讓他去找軍器局大使來。那人在軍器局中找了半晌,終於領著一個年近三十的瘦削男子迎了出來。

  當那瘦削男子得知眼前衣著樸素的年輕人竟是位郡王時,忙跪地參拜,“不知殿下駕臨,未曾遠迎。下官工部司務徐爾路,目前兼任贛州軍器局副使。”

  朱琳渼將他托起,看到他臉上滿是黑灰,被額頭流下的汗水衝出一個個“川”字,顯然是個實乾的官員。

  他隨徐爾路走進一所木板隨意拚起來的破屋,桌面上推著各種圖紙和公函,似乎便是這個徐司務的辦公場所。

  好半天才有個渾身是灰的小吏端了茶上來。

  “我在龍南練兵,”朱琳渼拿起茶杯看了一眼,馬上隨手放下,“但新軍初練,裝備欠缺……”

  徐爾路立刻揖道:“殿下,下官只是負責管理器物製造,庫房的軍器調撥得有楊部堂的手令才行。”

  朱琳渼笑著搖頭,“我不是來要軍器的。我想借些人。”

  “人?殿下是要借誰?”

  “我需要軍匠一百六十人,我在龍南自有鍛造軍器的地方。”朱琳渼知道沒有白給的方便,又補充道,“這些軍匠的買閑銀自然由我來出。另外每名工匠我再補給軍器局五兩銀,以補招人手。”

  軍器局的工匠通常既是匠籍又有軍籍,便被稱為軍匠。

  徐爾路面有為難之色,“殿下若是早幾個月來,這軍器局六百工匠借你些倒是無妨。”他歎口氣,接道,“但近來贛中戰事吃緊。叛將白之裔攜劉一鵬部已攻陷袁州府,吉安府僅剩萬安縣還在苦苦支撐。楊部堂正在大量招募兵員,軍器局現下很難再抽出多的人手。”

   感謝:飛&影同學,書友119***同學,空同學,漂流中同學,愛在那一天同學,書友539***同學,書友534***同學,huafans01186487092同學,senner同學,為我投的推薦票,非常感謝你們的支持,誠摯地躬身致謝!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