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循循善誘
啥?
口吃?
這從哪推理出來的?
八竿子都打不著的關系啊!
閔學的這個側寫,讓所有人,包括前排的教授副教授們,都陷入了茫然。
全場有一個算一個,無不在無聲質疑著。
真的假的?
怕不是隨口蒙的吧?專門拋出一個引人眼球的結論,以掩蓋自己無從下手的事實。
確實,這個側寫太讓人難以接受了,不光金才哲,連教授小哥哥的粉絲後援團妹子們都鴉雀無聲中。
實在沒法昧著良心鼓掌啊,因為這個結論聽起來,太,太,太離譜了!
哪怕有一點點沾邊,粉絲團妹子們都不會不給教授小哥哥撐面子的!
場上這種局面,最開心的當屬金才哲了,他笑著說,“教授,恕我愚鈍,您能給我解釋一下您的側寫過程嗎?”
“我想,不止是我,大家肯定也都等著見識您的高論呢~”
此時金才哲的狀態完全不同於之前被打擊的麻木,一副吃定了閔學的樣子。
閔學嘴角微揚,“如果大家不嫌我拖堂的話,當然可以。”
還真敢講啊!
難道真不是隨口瞎編?
學生眾立馬來了興致。
至於拖堂?
大家紛紛看向手機,這才發現,原來不知不覺間,已經到了下課時間,平常這個時間段,早可以直殺食堂了。
雖然吃飯當屬人生頭等大事,但此時此刻,不存在的!
女生們還可以安慰自己“秀色可餐”,漢子們如何解釋?只能說,這位年輕教授的講座內容,太有趣了!
“不怕~”
教室內的回答,異口同聲。
甚至於前排教授們也都一個未動。說實話,大家雖然都是國內法學大拿,理論個頂個的強大。
但說到破案,尤其還只是通過看一段視頻就進行破案?
這個真不行.
對於台上這位年輕過分的教授給出的側寫,他們同樣十分好奇,所以沒有一個人走,絲毫不足為奇。
“ok,那我就來說說,”閔學伸手抬了抬鏡框,開始講述自己的心理側寫過程。
“大家都知道,心理側寫是否準確,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對基礎信息的捕獲。”
“從適才那位同學提供的新聞視頻,我們不難得出以下這幾個信息點。”
“一是三名被害者,他們都是夜晚試圖穿行樹林時,於背後中槍致死,這也是我們目前唯一能獲知的官方信息。”
“二是死者樣貌,通過記者的采訪,我們知道小鎮居民對他們三人的評價,帥小夥。”
“這可能是出於對死者尊重的說法,但起碼我們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三人至少五官周正,否則就不是尊重而是諷刺了。”
“至於三嘛.則是來自於守林人的證言,他說並沒有發現過不尋常的人物進出。”
“從地圖上看,這片林子並不大,守林人不能說對每一寸土地了如指掌吧,但每日出入的人群應該是了解的,那麽他的話我認為還是可信的。”
分析到這裡,閔學刻意停頓了一會兒,等著眾人消化信息。
而眾人此時的感覺是這樣的:原來那段視頻,有這麽多信息啊.
台下許多學生紛紛點著頭,之前那視頻,很多人也就看個熱鬧,閔學說的這三點,他們雖然也都看到了,卻沒多少人進行提取歸類。
而且很多時候,看著簡單的事件,真要讓你說個一二三出來,卻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否則以前的語文考試怎麽會有總結歸納這一問呢?
不過,閔學說的這些信息聽著很普通啊,能有什麽用?
通過這些信息,又如何能推導出凶手是口吃的結論?
眾人不由的更好奇了!
見學生們接受了這些信息,閔學這才慢條斯理的繼續向下分析去。
“我們先來分析第一點吧,這是警方公布的信息,公信力更強一些,也是其他兩點的基礎和出發點。”
第一點?那不就是關於案發時間、地點和死者人數的那條信息,這有什麽好分析的?
似乎感受到了眾人的疑惑,閔學卻沒直接解釋,而是提了個問題。
“大家想必都看到了這樣一個信息點,那就是三名死者,都是背後中槍而亡,那麽大家有沒有想過,為什麽是背後中槍?”
什麽意思?
哪個部位中槍,和破案有關系嗎?難道打中不同的位置,就能看出不同的凶手身份?
這有點扯了吧!
全場寂靜無聲,只有聶子瑜似乎意識到了什麽,瞬間陷入了沉思。
給了大家十幾秒思考時間,見無人應答,閔學只有繼續提示。
“大家要知道,被害者是手無寸鐵的,而凶手手上卻有一把真槍,那他為什麽一定要選擇從背後偷襲,而不是正面攻擊呢?”
“如果只有一個死者是這樣的死法,我們還可以將其解釋為方位原因,那麽三個被害人都是這樣的死法,應該可以說是凶手故意而為之了吧?”
哎?
這麽一說,好像也對哈?
凶手為什麽要這麽做呢?
在閔學的分析下,眾人才有了當頭一棒的感覺,雖然仍摸不清方向,卻不像最初那般一頭霧水了。
話說,明明是同樣的信息,為什麽人家就能看出不同的東西來呢?真是不得不服啊!
金才哲更是皺了皺眉,心裡不由升起種不好的預感來。不過想著僅靠這麽點線索,根本不可能破案,而破不了案,閔學也就神氣不到哪去,金才哲又平衡了。
相對於思想複雜的金才哲,學生眾就簡單多了,不過,大家雖然知道了問題的症結所在,但原因?抱歉,我們還是想不到啊!
眾人看向閔教授的目光愈發灼灼。
順便一提,現在連妹子們,都忘記了自己的初衷,已經由單純看顏值轉化為了對講座本身的興趣上去。
感受到這股求知的熱力,閔學竟然有種不同於破案的成就感。
這感覺?似乎還不錯?
於是,閔學繼續開啟了循循善誘的為師者模式。
“在此疑問下,我們不妨展開大膽的聯想,大家想,在強大槍械力量武裝下,凶手卻為何選擇偷襲?”
“是否.是因為凶手不想讓人看到他的臉,或是身形?”閔學提出了一種可能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