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唐朝穿越指南:長安及各地人民生活手冊》第7章 如何在唐朝做一名合格的吃貨(2)
  第7章 如何在唐朝做一名合格的吃貨(2)
  此外,聊天內容豐富、氣氛輕松,可不代表禮儀要求不嚴格,畢竟政事堂食是一種政治待遇,跟與狐朋狗友們下館子喝酒吃烤串還是區別挺大的。

  最基本的禮儀要求:首先,您不能隨隨便便地進政事堂蹭飯吃,必須有了宰相資格以後才能上桌;其次,您還不能隨便退席,如果有人中途退席出門,別的宰相必須停筷等著,人齊全以後再繼續吃。

  曾經有一回,宰相們正在政事堂吃飯呢,某個權臣把自己的一個同黨宰相叫出去商量事,商量完倆人就一起弄了點兒飯吃。政事堂裡正等著繼續吃飯的宰相們聽說這事,有兩個老臣當場摔筷子,飛馬回家告病不起,鬧著要辭職,朝野大嘩,紛紛譴責權臣不守規矩、喪盡天良。①您看這亂吃飯的事故是多麽嚴重啊。

  您問這頓飯裡都有什麽食物?那就太多了,詳細的我留到下回再說,反正您只要知道這個政事堂廚每年耗費的開支是相當大的一筆數字,以至某些宰相看了都肉疼。曾經有不止一位宰相不止一次提出來,說國家財政挺困難的,我們老這麽大吃大喝,影響太壞,要不把這塊的預算經費削減點兒吧?

  ①典故出自《新唐書》列傳第九十
  您猜怎麽著?別的宰相群起反對,其中一個姓張的說了一段話,很有代表性,大家聽了都服氣。這段話翻譯成現代白話文大意是這樣:
  皇帝撥出這麽多公款給我們吃喝,是為了優待人才,希望我們吃完以後好好乾活,把國家治理好。①相公您要是心虛,覺得自己的工作成果配不上這頓美餐,那您閃閃,靠邊讓位,自有別人能吃能乾。國家大事您不操心,盡在這種小節上嘰嘰歪歪,不是沽名釣譽是什麽?何況省了這頓飯錢對解決國家財政問題也不起啥作用,您努力工作,辦好一件大事,就能造福國家百姓,那吃頓好飯根本不過分。

  如果現代公款吃喝的官員們拿這種歪理來辯解,不被網民們砸死才怪,但是唐朝人(特別是文人)居然都很認同這個說法,所以政事堂的豪華午餐也就一直持續下去了。

  上面說的是宰相們的午餐,官員能做到宰相級別的,畢竟是少之又少。那麽非宰相的普通官員,午飯又是怎麽吃的呢?
  宰相們的工作餐供應系統,因為是在政事堂裡吃飯,所以叫“堂廚”。別的官員的工作餐供應系統,叫“公廚”。他們不像宰相那樣有集中的辦公大廳,所以很多部門要在正衙大堂旁邊另建一座食堂,能容納所有上班的官員同時就餐。

  ①典故出自《唐會要》卷五十三。

  這個食堂的建設規格,也有一定標準,大致是在各部門財力范圍內,力求宏大嚴整,隨便搭個茅草棚子瞎湊合可不行。食堂的內部裝飾也得花心思,有的供文殊菩薩像,官員們開飯前先拜菩薩:“感謝菩薩降福賜我鹵煮火燒……”有的是在牆上寫與工作相關的文章、誡語、聖訓等:“科學發展,成就輝煌……”

  正經地說,最像國家機關的還是主管司法判刑的大理寺。人家的食堂牆壁上寫滿了常用法律條文。我叫你們這些法官不看書不學習業務。只要吃飯,你們就給我老老實實看《永徽律疏》①。

  開飯的時間大都是午時,官員們集中到食堂(那誰誰,您不用拿著飯盆啊,我大唐還是有供應官員們的餐具錢的),也是按規矩位置坐地或者坐床,等著雜役們在食案上擺好飯。

  至於就餐的儀式,管理的嚴格程度,吃飯時讓不讓說話談笑,各個部門有自己的規定。管得最嚴的可能是禦史台,約等於現在的紀檢監察部門,開飯前主官要訓話,各級工作人員固定座位,吃飯時不準走動,也不許說話談笑。

  禦史台在唐朝可是人人羨慕的肥缺部門,您要是三四十歲就進了禦史台,那就忍受幾年主官的撲克臉吧!您說這麽吃飯會腸道梗阻?那咱走走門路,求外放去州縣當官?除非趕上了一個活閻王似的刺史,一般外官的官場氣氛都會比京官輕松隨便。

  如果您去比較富裕的州郡,像現在江南一帶的揚州、杭州,或者蜀郡、益州,那麽同等級官員的收入,要比京官強得多。這反映到工作餐上,京外州郡的工作餐成本,是由地方財政列預算,有時候是財政直接支付所有支出,有時候是財政上出一部分錢當本錢,由相關管理部門拿著本錢去做生意、放高利貸,以利息收入來支付“公廚”的消耗。

  而首都裡各部門的“公廚”預算幾乎全是以朝廷賜本錢,各部門自己去營運收利的形式來應付。也就是說,國家財政給這個部門一次性撥付了200萬錢,但是這200萬錢不能花,而是找一些“捉錢人”來,把200萬分成幾部分借給這些“捉錢人”,叫他們拿了這些本錢去做生意,按月或者按年繳多少利息給這個部門,部門用利息來買糧買菜做飯供應“公廚”。

  ①《永徽律疏》,後世稱為《唐律疏議》,是唐高宗永徽年間完成的唐朝法律及其解釋條文的合編,亦為中國現存最古老、最完整的封建法典。

  “捉錢人”未必各個都能做生意成功,能不能還上利息完全沒譜,所以京中各部門時不時叫苦,“公廚”本錢又沒啦!朝廷不給補貼點兒,大家都沒飯吃啦!沒飯吃的話,公務員都不上班哦!不上班就沒人工作,國家機器要癱瘓啦……

  您不信?唉,唐代安史之亂後,國家政治和財政收入都亂七八糟,實在沒錢供應官員們天天公款吃喝,皇帝也沒轍,只能下詔叫官員們隔天上班,也就是上一天班,吃一天工作餐後,第二天你在家歇著,自己解決夥食問題,這樣來省錢。

  所以,百官工作餐的質量,跟國家經濟運行形勢、財政收入是息息相關的。如果您不幸錯穿到了唐代後期,又在一個沒啥油水的衙門做中低級官員,那麽在食堂的中午飯裡吃到了一塊肉,大概都能熱淚盈眶地奔走相告了。

  當然,如果您自己家裡有錢,中午不樂意跟同事們一起吃糙米飯就鹹菜,那麽就找個借口,溜出官府下館子去。

  本篇參考文獻&;深度了解推薦:
  拜根興.唐代的廊下食與公廚.浙江學刊,1996(2)

  黃正建.唐代衣食住行研究.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1998
  吳玉貴.中國風俗通史:隋唐五代卷.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01
  “沒見過吧,這叫日式刺身!”“不就是切鱠嘛……”

  葷食
  穿越到唐朝當了個小京官的您,在休假不上班的日子裡,跟朋友同僚脫下官服,一起去逛東市和西市。逛累了,肚子也餓了,就近走入一家叫“張家樓”的食店,體驗一下大唐首都餐飲業的服務質量。

  揀個靠堂口的食案坐定,您張嘴想說的第一句話是啥呢?
  誰請客?穿成唐朝官員還這麽小氣,您不如穿越成嚴監生算了。

  倒壺茶?估計沒有,麻煩您往後翻翻本書喝茶篇。

  拿菜單來?謝謝,直到晚清民國時期,飯館裡都沒有現在的紙質菜單,頂多櫃上掛個水牌寫明今日特供。您要點什麽菜,全憑跑堂的口報菜名,相聲藝術那是來源於生活。

  小二!上五斤牛肉、十碗好酒!
  過來倆彪形大漢,先打量您幾位的長相—不是熟面孔,再瞅瞅店外街上人來人往一片平和,似乎也不像埋伏著梁山好漢,相視一點頭,伸出蒲扇般大手,揪起您衣領,我丟—

  踉蹌出店,您又滿頭霧水了吧?這開飯店還怕大肚漢?就算說得哪裡不對了,過來糾正就是,怎麽又隨隨便便踹人啊?唐朝人做生意這麽不講究和氣生財嗎?
  唉,唐朝人比較凶殘有個性是真的,不過正常情況下,做生意的也不會這麽得罪客人。您慘遭驅逐的原因是說了當時很忌諱的話,人家食店主人怕被釣魚執法。

  什麽話犯了忌諱呢?
  《唐律卷十五·廄庫》:“主自殺馬牛者,徒一年。”主人殺掉自己養的馬或者牛,要服一年苦役,也就是國家禁止殺死這兩種大牲畜,當然更禁止吃牛肉。您那句“上五斤牛肉”,一不小心就要把食店主人送去服苦役啦。

  所以,您穿越到唐朝以後,不用指望在飯店裡能看見水煮牛肉、杭椒牛柳、燈影牛肉、香辣肥牛、西紅柿燒牛腩、乾煽牛肉絲、土豆燉牛肉、腓力牛排……統統不供應哦。

  什麽?您說您吃巨無霸長大的,非牛不歡,沒牛肉吃,活不下去?這都是慣出來的毛病。好吧,如果拚了性命也要吃牛肉,唐人倒也不是沒有變通的辦法。

  最簡單的方法是去鄉村私下買點兒牛肉,或者自己家養幾頭牛,趁黑夜裡偷偷殺掉,關起門來自己弄熟了吃,別讓別人看見。就算有鄰居聞著味道不對,一推門進來了,現場抓到您家吃牛肉,您也能強詞奪理地辯駁:“我殺了牛沒錯,不過是誤殺!誤殺!一時失手而已!”

  唐律明文規定,殺自家牛馬徒一年,但是“誤殺,不坐”。至於怎麽證明是過失殺,而不是故意殺,趕緊把煮好的牛肉盛一盤送給鄰居,那就肯定是誤殺啦……

  如果您的廚藝水平跟作者鹿差不多,那麽就不建議自己在家烹飪牛肉,八成會糟蹋了這好不容易弄來的珍品,順帶毒死自己。拎出門去,交給相熟的食店整治吧!注意,一定要是相熟的,跟店主交情特別好才行,否則人家沒準兒會向官府告發您。

  普通的食店,整治牛肉的方法大概就是清水煮,放些蔥薑醬之類的調料。再高級點兒,在院子裡生一堆火,烤(當時叫炙)牛肉至八成熟,焦香味道飄出來後,再撒些胡椒,就是罕見的美味了。

  要說唐朝的牛肉名菜,給您鄭重推薦一道“牛頭褒”。

  這道名菜主要在南方地區流行,天高皇帝遠,長安管不著的地方才有牛肉名菜的生存空間嘛。製作過程如下:
  取皮光肉嫩的小牛頭,先在火上燒一下去掉毛,再用開水燙洗,把毛根都去除乾淨。鍋裡下酒、豆豉、蔥、薑,把牛頭煮熟,剝下肉切成手掌般大的肉塊,跟酥油、花椒、酸橘等一起調好味,塞進瓶甕裡,用泥封住甕口。最後把肉甕埋進火塘,用微弱的火力慢慢加熱烘出風味來。

  這種菜品在唐朝叫“褒”,也不知道跟現在嶺南地區的煲仔飯有什麽關系沒。總之,唐朝人想吃到牛肉挺困難的,所以瘋牛病也傳染流行不起來。

  那麽,唐朝人最經常吃的肉類是什麽呢?

  說錯了吧,不是豬肉,是羊肉。

  忍不住又要羨慕嫉妒恨一下皇親國戚達官貴人,這些家夥只要做官做到了五品以上,那麽每個月公家就給免費發好多肉吃。親王以下到二品大官,每個月供給二十頭羊、六十斤豬肉,三品官每個月隻給十二頭羊,四品五品官每個月給九頭羊,都不給豬肉,可見羊肉要比豬肉普及得多。

  您嫌羊肉膻味大嗎?沒關系,我們在烹調方式上多注意點兒,精益求精,高手是能把羊肉做得很好吃的。

  普通唐朝人吃的炙羊肉、蒸羊頭、羊肉面條,就不多說了。單說某天您的同事請您去家裡吃飯,說宴客主菜是“過廳羊”,這可是當世名饌,您千萬別錯過這個機會。

  到了宴會的日子,您和其他被請的客人齊聚主人家裡大堂上,一番推讓以後,德高望重的主客坐了上位,是在靠近堂口的食案邊。

  唐朝人家的正堂,南面往往是沒有牆的,隻用幾根柱子支起來簷頂。南面需要擋風時可以用屏風行障之類圍住,夏天就乾脆撤走,是一座半露天的建築。人們坐在堂上,可以直接看到堂外院子裡的情景。

  貴客坐在堂口的位子,一方面是便於上菜時先敬給他;另一方面也是方便觀看歌舞—那時候舉辦正式宴會,堂下院裡八成要有歌舞節目佐餐。

  酒過三巡,菜獻數道,歌舞告一段落,主菜要上場了。

  只見一名庖人①牽著一頭活羊,走到堂前階下,向堂上行禮畢,翻手擎出一柄明晃晃的尖刀,熟練地插入活羊頸子,殺羊放血,剝皮斫肉。

  這時候主人請眾賓客下堂,也來到剛殺好的肥羊前,客人們覷來看去,瞅中哪塊羊肉好,自己用刀子割下來。一旁服侍的下人奉上顏色不同的彩錦,把自選羊肉包扎好,送去蒸熟。

  時間到,蒸好的羊肉一塊塊送回來。您可要認準自己選的那塊彩錦,接過來打開,把羊肉放進自己食器裡,用主人提供的竹刀切成一片一片的,再撒上胡椒,澆上杏醬,大家開吃吧!

  ①庖人,古代對廚師的稱呼。

  也正因為羊肉是唐朝人最常吃的肉食,而羊肉膻味很重,所以能去膻的胡椒就特別受重視。這玩意兒是來自西域南亞的進口貨,賣得很貴,如果您哪天聽說當朝宰相被治罪抄家時,家裡抄出來800石(6.4萬公斤)胡椒,不要吃驚哦。①
  那邊又有客人說啦,老子不愛吃膻腥的牛羊肉,老子就要吃豬肉,不供給豬肉就投訴你唐穿團宰客。唉,至於嘛,客人別激動,誰說唐朝沒豬肉啊。雖然不像牛肉那麽金貴,也不像羊肉那麽普及,但豬肉也算人們常見肉食之一,不會沒供給的。

  唐朝人吃豬肉,最常用的做法也是蒸著吃。《西遊記》裡動不動就弄個大蒸籠來伺候師父和二師兄,那是有生活基礎的。

  吃牛羊肉要撒胡椒,吃豬肉則一定要就著蒜。您在別人家做客蹭吃的,主人端上來一盤熱騰騰的蒸豬肉,您把肉片攪碎了,澆上蒜汁蒜泥,再來點兒豆醬,用剛出爐的金黃的面餅卷裹起來,送嘴裡一咬,順邊流油,別提多美味了。

  除了豬、羊和牛以外,唐朝人也吃驢肉、狗肉,另外還時不時能吃到些野獸肉。當時自然環境好,人口少,到處都是山林野澤,唐朝人又喜歡打獵,所以像兔肉、野豬肉、熊肉,甚至蛇肉、果子狸肉都曾經進入唐人的食譜。您問這些野味裡最經常出現的是哪種動物肉?我才不告訴你是鹿肉呢!

  ①典故出自《新唐書》列傳第七十。

  不過這又有個問題了,比如說您跟幾個朋友外出打獵,忙活半天,放倒了一頭大野豬,找柴生火,剝皮切肉,原野燒烤,哥兒幾個美美撮一頓,然後野豬肉還剩下一大堆呢!叫下人背回家去也一頓吃不完,這要是放壞了怎麽辦?暴殄天物是要遭天打雷劈的。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