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唐朝穿越指南:長安及各地人民生活手冊》第14章 入鄉隨俗,基本生活常識要具備(4)
  第14章 入鄉隨俗,基本生活常識要具備(4)
  您要買現成的衣服,那比較貴,一件不錯的布衫得1000文錢,一件半臂(坎肩)也得400文錢。綾羅製的襆頭(裹頭巾)100文錢一條,精製鞋子100文錢一雙……這種上好的行頭,您給自己置辦一身,出門時穿一穿就算了。唐朝人還是更習慣自己買布做衣服。

  質量較好的絹大概500文錢一匹,給仆人們穿的粗布100文錢就能買一匹。一匹是一尺八寬,四十尺長,做兩套衣服應該沒問題。

  不過,您家裡沒女人,讓男奴縫衣服,估計那兩個人會壓力很大,那就拿著絹布上外面找裁縫去做好了,一件男式袍衫差不多500文錢能搞定。

  第六,出門的代步工具。前面買的或雇的牛車,那是運貨用的,您要去平康坊泡妞兒或者結交上流社會的朋友,怎麽也得弄匹馬騎騎,男奴倒可以在您的馬前馬後步行。

  初唐給馬的官方定價是一匹25貫,即2.5萬文錢。當然您要拿著不到5兩黃金去買“昭陵六駿”那樣的寶馬,肯定會被人家踹出來。真正的好馬叫價千金也不奇怪,您那100兩黃金還是不要去湊熱鬧了。

  一副馬鞍80文錢,一套嚼子和韁繩500文錢,一根馬鞭50文錢。

  馬要吃草,還要吃料(糧食),每月要供這匹馬3石粟、六十圍草,還得再弄點兒鹽,買糧買草約1300文錢。(別再抱怨油價了,真的……)
  騎馬的時候,腰裡挎一把唐刀才好看,上好的镔鐵橫刀一口2000文錢,掏錢吧。

  第七,趕緊惡補功課。多看看唐代的書,練練毛筆字(否則寫張條子都沒法拿出去給人家看),熟悉熟悉當時人常用典故什麽的,才能附庸風雅地冒充文化人去逛北裡妓館。

  學費是很貴的,像佛經這樣的書,一部開價1貫錢算少的。一百張白紙要60文錢,更好的紙3文錢一張。毛筆20文錢一管,墨15文1兩。

  第八,正式開始泡妞!去拜訪白蓮花,別忘了帶些小禮物過去,一雙釧子40文錢,一帖輕粉18文錢,一面銅鏡2000文錢,一分麝香110文錢,一分沉香60文錢……

  您在酒店裡喝夠了那十大杯扎酒,出門買了奴婢,雇了車,正在街市裡東挑西揀地買別的貨物,突然聽到兵丁的喝道聲,一個家奴趕緊扯著您避到一邊。

  只見一行兩列人馬浩浩蕩蕩地行進過來,前面人騎著馬,舉著不知啥牌子的旗子,後面有十幾個挑夫,挑了滿滿七八擔各色綾羅綢緞,排成一隊往前走,還有人在旁邊敲鑼打鼓,真是熱鬧。

  圍觀群眾就有人議論了,說這又是天子給魏秘監的賞賜吧?魏公膽大敢諫,前幾天聖人剛賜了五百匹絹,上個月還有一次賞了一千匹絹,去年還有一回記得是賞了八百匹絹……

  “這魏秘監家裡是開布店的嗎?賞這麽多絹布有什麽用?”您聽得頭暈,忍不住嘀咕一句,身邊剛買來的奴仆連忙製止您:“阿郎勿浪語,魏秘監出身河北名門,怎能誣人是商賈一流?”

  好吧,知道古代歧視商人,我就不多嘴了。不過真的,皇帝賞大臣這麽多絹帛是做啥呢?

  剛才我們知道了唐朝不能直接用銀子買東西,大額交易可以用金子,最常用的是銅錢,那麽還有一種比較常見的,算是中等額度交易常用的貨幣,就是這絹帛。

  您知道古代開采冶煉銅礦、錫礦和鑄幣的技術都很落後,是吧?每年新鑄的銅錢數量說是不少,但還是遠遠滿足不了民間商業活動的需求。於是從唐初,官府明文規定民間交易要“錢帛兼用”,甚至還規定交易額超過10貫錢了,就得用絹布來支付。

  那麽一匹絹相當於多少錢呢?上面也說過了,正常的價大約在500文錢,半貫錢。不過這玩意兒也是時代不同,變動得厲害,同時也跟絹布的質量有關,綾、羅、綢、緞、縕、綈、綃、繒……各種布料在各種情況下價格都不一致。拿出來買東西的,還是以絹為主。

  所以,皇帝賜大臣絹,其實就等於直接給錢。大臣家裡的仆人完全可以拉一車絹上街,邊走邊用絹直接買糧食買器具。您呢,也完全可以帶一堆綢絹去平康坊找紅顏知己白蓮花。(唉,別自己背啊,那倆奴仆買來是幹啥用的?)

  到了白蓮花家裡,您就明白了,過來欣賞她文藝表演的王孫公子們,很多都是帶著綾絹來的。白蓮花在堂上歌舞的時候,這些郎君就不斷送上綾絹,說是“上娘子纏頭”用。

  很多年以後,白蓮花被一個富商買走了,帶到江州去安置。夫婿常年在外面經商做生意,白蓮花自己守著一艘空船,百無聊賴,夜夜彈著琵琶憶苦思甜。某一天,有個也姓白的江州官員聽到了她的琵琶聲,請過來聊聊天,白蓮花回憶起她韶顏如花的盛年,這樣唱道:
  十三學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一部。

  曲罷曾教善才伏,妝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

  本篇參考文獻&;深度了解推薦:
  貨幣這一篇比較複雜,所以說明注釋要多一點兒,請想穿越的同學質疑之前先看完下面這些。

  一、這一篇裡提到的所有物品價格,金、銀、錢、糧食、絹布、車馬、房屋、奴婢……在資料裡都有大量的不同記載,價格相差懸殊還很大。作者鹿取的價格指數,要麽是專家學者經過研究對比認為可信的,要麽是自己在不同數值裡取了覺得比較合適的中間值,隻保證數量級上的準確。換個時間、地點、環境,這些東西的價格就可能變化較大。

  二、這一篇的主要參考資料,關於貨幣和金銀的是《中國貨幣史》(彭信威著)和《唐宋時代金銀之研究—以金銀之貨幣機能為中心》(加藤繁著),關於古代和現代度量衡換算的是《三至十四世紀中國的權衡度量》(郭正忠著),關於各種物價的是《金泥玉屑叢考》(王仲犖遺著,鄭宜秀整理)和《中國歷代物價問題考述》(黃冕堂編著)。

  三、關於白銀和黃金什麽時候在中國才成為貨幣,一直是爭論比較激烈的問題(有人認為直到清末民國發行了銀元,白銀才成為法定貨幣,之前在明清都隻屬於以物易物)。唐代白銀能不能用來直接買東西,學者們也有不同意見,加藤那本參考書的觀點就與本文觀點不同。這個議題說起來太複雜了,我就不掉書袋了。

  四、漢代的大量“賜金”,近現代學者研究認為很有可能賜的是黃銅,明確表述為“賜黃金××”的給的才是黃金。而且,有時候“賜金多少”隻代表一個價值尺度,也就是宣布的是賜金、銅,但實際上給到被賜人手裡的,是價值相等的銅錢或實物。這現象在唐朝也存在。

  漢代不說明數量級的“賜金500”“賜金800”,一般指“500斤”“800斤”,但到了魏晉南北朝以後,不說明數量級的“賜金500”“賜金800”就變成了“500兩”“800兩”。當然,唐兩比漢兩大得多。

  五、唐朝的1貫錢=1000枚銅錢,是官方法定數值,但是實際上,因為錢荒現象太嚴重,民間的“短陌”現象很普遍,也就是1貫錢裡可能只有七八百文錢,但是大家還都承認它有1貫錢的購買力,用來買東西還可以,不過給官府繳稅的時候就非常吃虧,官府一般會要求繳稅人把少的那部分錢添足。所以正文裡所說的1貫錢的重量,實際可能要打個七折八折的。

  六、正文故事發生的背景是唐長安城,所述物價也盡量找長安城或者內地的資料記載。但是這些記載很多來自文人的筆記小說,誇張、獵奇的性質濃重,很多是不太可靠的。比較可靠的是敦煌吐魯番出土的唐代帳目文書,但是那個地方離長安城又太遠了,即使在交通方便的今天,新疆和西安的物價也是有一定差距的,所以文中的各種物價,是把兩地資料做了綜合,為了行文順暢,不再一一說明哪個物價是哪裡的。

  七、正文裡根據結構需要,出現了用黃金做等價物,計算唐代銅錢和現代人民幣比價的文字[地段不錯的房子至少也得賣500貫錢(人民幣100萬元),主仆三人在長安住一個月,也就1貫錢(人民幣2000元)]。這種計算方法,如果真能帶著黃金穿越來穿越去,倒也可以成立。但如果您穿越不成功,這方法就是不準確的。

  因為從古代到現代,別的物品生產技術飛速提高,而黃金的開采則相對進展遲緩,所以在現代,黃金價值遠遠比在古代高。舉個例子,黃金和白銀的比價,現代已經到了1∶40左右,而在漢唐只有1∶5,現代的黃金比漢唐的黃金值錢多了,同學們千萬不要從現代買了黃金帶在身上穿越到古代去賣,要虧死人的。

  比較科學的,能正確反映生產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貨幣折算方法,是用大米作為等價物。就是在唐代用1貫錢買了多少大米,帶這部分大米穿越。咳,是在現代用人民幣購買同等重量的大米,然後計算這些人民幣與唐代1貫錢的比價。

  以目前的去殼大米每市斤2元計算,安史之亂前的一枚開元通寶,約能購買大米0.57市斤,1文錢約等於1元人民幣,1貫錢=1000元人民幣。安史之亂後,1文錢約等於人民幣1角,1貫錢=100元人民幣。

  尚書省將出台政策,遏製長安房價過快上漲

  住宅
  朋友,您想一夜致富嗎?您想成為資本神話的主角嗎?您想趕上盛唐長安房地產業最後一波暴漲浪潮嗎?歡迎報名參加唐穿炒房團!本團特邀長安房地產界資深人士、著名學者、公共知識分子鹿志屹女士作為導遊顧問。她將帶領您參觀長安城各種類型、各種檔次的住宅,有什麽問題,請不必客氣,隨時提。

  那位先生您問什麽?“岑忙打蒙攻給裂錯別一本或沒?”對不起,麻煩您說普通話,好嗎?“請問大明宮幾壘鈔票一平方米?”

  我謝謝您,皇宮和官府公衙都不進入房地產市場流通,您怎麽不去買北京紫禁城啊?我們能參觀到的最高級的住宅,也就是宰相府檔次的,還得是個已經敗落入官,由官府發賣的宰相府,才能空蕩蕩的沒人管,由我們進去看呢。

  說走就走,各位請跟我往東北邊來。

  為什麽往東北?因為長安城的三大皇宮區域都在北城,其中最重要的大明宮是在東北角,所以就帶動了周圍區域成為全城地價最貴、最能彰顯身份的居住區。您想想,達官貴人都是以經常進宮朝見皇帝為炫耀資本的,長安城那麽大,那時候又沒直升機、豪華跑車、地鐵……住所離皇宮遠的話,進宮一次就得累個半死啊。

  所以,長安人以居住地劃分特性的話,應該說是“東貴、西富(西半城住了好多胡商)、南貧賤”。北呢?北邊住的是皇帝那一家子,謝謝……

  現在我們來到了崇仁坊,那邊是坊門……哎,那位團友別亂走,要參觀的住宅大門在這邊。

  您問為什麽不進坊門?長安城的民宅不都是被圍圈在一個個坊裡,得先進坊,再進宅嗎?嗯,表揚一下,這位團友顯然對唐朝的城市和住宅很了解,不過您這是隻知其一不知其二啊。前頭已經說了,我們今天要參觀的第一所房子曾經是一位宰相的府第。唐製規定,王公貴戚和三品以上的大官,可以自己家在坊牆上開大門,不經由坊門,自家出入。所以我們從城內主乾道上,就可以直接進宅子的大門啦。

  來來,這就是宰相府的外門。怎麽啦,各位?為什麽大家都一臉失望啊?

  嫌這大門不夠氣派?圍牆也太土了,就像個農村地主大院似的。哈哈,別著急,繼續跟我走。

  您現在看到的外牆,是由黃土一層一層夯築起來的,什麽塗料都沒抹,就是夯土的本色。這種外牆一般要繞宅一圈,把整座府第圍起來,作為一種保護和界限劃分。這牆雖然簡陋,但牆內就是宰相家的私人地盤了,亂入要被打死的哦。

  大家再看土牆中間的這烏頭門,確實也比較簡陋,就是三根木柱橫豎一搭,像個草字頭“艸”形狀,其中突出在橫梁上面的那兩根柱頭,通常要雕飾一下並塗成黑色,所以叫烏頭門。

  各位往前走啊,跟我進門來。往前看,看見前面老遠那座飛簷重樓、華麗氣派的白牆紅大門了吧?那個才是宰相家的正門呢,剛才我們進的只是外門。被騙了吧,哈哈。

  別著急往正門奔,大家先看看我們的左手處。這兒有一間挺大的廳房,原來叫“閽室”,就是宰相家門衛的住宿和值班室。當年宰相在位時,有誰要來拜見,得先到這裡來通報。

  “閽室”後面,夾在外牆和宅牆之間,是一個很大的院子,通常用作馬廄。唐朝的達官貴人沒有家裡不養馬的,代步工具嘛,就跟現代權貴們買豪華跑車一樣。如果這院子特別大,那除了馬廄以外,還可能在這裡建倉庫甚至菜園子,然後馬夫等奴仆也搭個草棚子住這裡。

  好了,我們返回去,進正門。

  那位走得有點兒喘了啊,這外門和正門之間的空地確實比較大。這也是有原因的,當年宰相權勢正盛的時候,每天來謁見的各色人等絡繹不絕。他們大多騎著馬帶著仆人過來,主人通報以後被讓進正門去了,他帶的仆人和馬匹就得在正門外這塊空地上等著。據說最誇張的情形,這麽一大塊空地被佔得滿滿當當,連個插針的縫兒都尋不著,來晚的人家只能退到烏頭門以外去等呢。

  現在我們看到的是宰相被抄家敗落以後的情形,空地上已經長滿荒草啦。從外門到正門之間的路,原來是磚石鋪過的,現在也是磚碎石亂,只能勉強看出個形來。

  大家注意看這裡,正門外的地面上,這兒有一排長坑,門那邊的對稱位置也有。這個就是安放“戟架”的地方,也是宰相身份地位的見證。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