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帶著寶藏複大明》第230章 別樣的理解
  第230章 別樣的理解

  寨門打開,張晉顏親自熱情的出來迎接。

  負手而立的王光啟,趕緊幾步上前衝著老上司拱手:“老公祖(下屬對上級的尊稱)近來可好?想壞了卑職了。”

  張晉顏上前一把拉住他的手,看著這個原先的部下感覺到分外的親近,眼圈不由的發紅:“國破家亡,老友四散,今日你我能得一見,就仿若隔世。”

  聽著這真誠的話語,王光啟也不由得熱淚長流:“顛沛流離中,聽說老公祖在這裡發展,早就想來拜訪,怎奈事情總是有變化,不得一見。這一次正好住在附近,特意跑來探望老上司的安危。”

  這話裡就有話了,張晉顏拉住王光啟的手:“外面風大,快快進大堂訴說別時情形。”

  拉著王光起一面往裡走,一面吩咐親兵:“吩咐廚下,趕緊整治一些山上的野味,我要和故交好友好好的喝上一杯。”

  兩個人拉著手走進了大堂,幾個等候的寨主紛紛拜見。

  然後按賓主落座。又寒暄了一些其他的話之後,張晉顏詢問王光啟:“子良,我聽說你在原先的南京朝廷裡共事。後來南京朝廷被滿清滅亡,你又到了哪裡?”

  王光啟回答:“其實我對南明一直不看好,後來我遇到了一個人,讓我醍醐灌頂,重新看到了希望。”

  張晉顏苦笑搖頭:“最終還不是覆滅了?”

  王光啟也搖頭:“提醒我的不是南明,而是新明的攝政王王學軍。”

  張晉顏這才恍然大悟:“感情子良已經在新明有了落腳之處了,這真是可喜可賀。”

  一個寨主卻嗤之以鼻:“先不說那個新明的小皇帝是真的還是假的前明太子。就一個十幾歲的娃娃能有多大的發展出息?”

  他說的是良心話,大別山被滿清四面合圍,圍的和鐵桶一般,內外的形式根本不能明了獲悉。

  雖然知道山東有個新明,但憑著老朱家的那個德性,也鬧不出什麽大名堂,何況還是一個孩子?
  雖然年前新明進攻河南,看著是氣勢洶洶。

  結果還是雷聲大雨點小,結果铩羽而歸。

  就連一個空虛的河南都拿不下,更可見這個小朝廷的無能了。

  王光啟卻一笑:“這位將軍,你是不太清楚現在的新明啊。

  雖然現在的皇上年幼,但攝政王受先帝托孤之重,總領全國軍政兩務。

  攝政王歷經圖治,革除原先大明的所有弊端,推行了讓人耳目一新大見成效的新政。現在的新明,已經有了恢復社稷江山中興大明的新氣象了。”

  聽他這麽一說,張晉顏不由得心動:“現在新明的朝局狀況如何,還請子良仔細的給我們講講。”

  這正是王光啟想要說的。

  於是就將新明現在的政策,發展形勢,詳詳細細的向在座的諸位說了。

  這一番談論,從日中一直說到子夜。

  總算是把整個新明現在的狀況說清楚了。

  當說到自己和攝政王八萬大軍,再次進攻河南,已經兵臨大別山外之後,誠懇的邀請張晉顏加入新明,共抗滿清,恢復大明。

  張晉顏並沒有馬上表態,而是以夜已深為由,安排王光啟先住下。

  王光啟也明白,現在四十八寨,是鄂豫皖三省各種勢力拉攏爭奪的目標。

  自己的一番介紹,他們還要仔細的斟酌消化,一時間是急不來的。

  但也認為,張晉顏是前朝的老臣,新明的當今皇上,是先帝的正宗血脈。再加上山東整個發展那爭取欣欣向榮,前景一片光明。這個張晉顏是個官場老油條,應該明白這其中的厲害,做出正確的選擇。

  結果事情壞就壞在這個張晉顏是官場老油條身上了。

  帶著幾個心腹進了一間密室。

  一個年輕的寨主就興奮的迫不及待到:“好一個興旺發達的新明,這才是真正恢復大明的所在呀。盟主怎麽不痛快的答應他們呢?”

  張晉顏卻堅定的搖頭:“看著這個新明朝氣蓬勃,但我們卻絕對不能夠投靠他們。”

  這個年輕人就驚訝的詢問:“為什麽?”

  張晉顏就老成的一笑:“你還是年輕,根本不懂得政治的爾虞我詐。

  現在的新明看著是蒸蒸日上,但卻埋下了巨大的隱患伏筆,崩潰只在轉眼之間。

  到時候我們就不是投靠明主,而是自尋死路跳進火坑了。”

  這樣的解釋,讓那幾個心腹的確是莫名其妙:“還請盟主分析一下。”

  張晉顏就分析到:“現在的這個小朝廷,雖然是天家正統血脈,但真正的大權,卻完全掌握在,那個所謂的攝政王王學軍的手中,勢力已經盤根錯節不可動搖。”

  這一點,在王光啟的介紹中,大家已經非常明白了。

  其實就是這個王光啟,前朝的老臣,聽著,似乎也已經是王學軍的人了。

  “這樣一來,那個小皇帝只不過是一個傀儡擺設,而真正的皇帝卻是這個王學軍。

  但是,天下百姓認可的還是那個皇帝。在名義上,他還壓著王學軍一頭。

  再加上當初先帝托孤,算是有病亂投醫,不但給了王學軍一個攝政王的名頭,而且還將公主嫁給了他。但又要求他在小皇帝20歲的時候,還政給皇帝。但是王學軍能甘心嗎?”

  幾個人就互相看了一眼。

  大家雖然沒有什麽文化,也沒有經歷過官場的洗禮,但大家聽過評書白話,耳熟能詳的就是三國演義。

  曹操攜天子以令諸侯,一直讓那個漢獻帝當傀儡。名義上是恢復漢室江山,結果最終造就了曹家大晉。

  當一個人掌握了已經有的權利之後,你要想讓他再交出去,那絕對比殺了他還難。

  “這樣一來,到皇帝20歲的時候,王學軍是交不交權?如果他交了權利,就以老朱家人的那個治理國家的能力,不出三年,這個新鮮的小朝廷就會徹底的崩潰。”

  在這一點上大家倒是有所共識。

  雖然大家都打著大明的旗號,扶持著一個又一個老朱家的王爺抗清。但大家只不過是借他一個大義的名份罷了。

  老朱家歷代的皇帝,可以用一句話來總結概括,那就是出了名的不著調。指望著他們治理江山,那是不現實的。

  “老朱家的那些人,是出了名的卸磨殺驢,出了名的殘暴。他們對於有反叛之心的臣子,下手是絕不留情的。他們16代皇帝,殺的那些可能反叛的大臣,何止千萬?
  而我們在這個時候投靠新明,不管怎麽洗白,都不能洗刷我們是王學軍一派的標簽。

  一旦小皇帝要奪回自己的權利,必將和王學軍有一場血火的對決。到時候城門失火殃及魚池。”

  那個年輕的心腹就提出自己的想法:“既然如此,我們就乾脆站在王學軍的一邊,乾翻小皇帝,這從龍之功有賺不賠。”

  張晉顏又輕輕的搖頭:“你看著現在王學軍非常強勢,把控了整個小朝廷。但你還不知道,天下漢人的百姓,還是承認老朱家正統的。一旦王學軍和皇上對決,在天下百姓和那些舊臣的心中,他就是叛逆,就是奸臣,就是人人得而誅之的王莽。小皇帝就會得到一部分人的支持。”

  這一點上,大家也是心有所感的。

  幾千年的儒家教育,大義正統已經深入骨髓,不是能輕易撼動的。

  “兩年後小皇帝就20歲了,而兩年後,以現在王學軍發展的勢頭,根本不可能實現將滿族人趕出山海關。到那時候,大清會平定四方,穩定住局面。

  而王學軍和皇帝的對決,因為雙方都有一批人的支持,絕對不會出現快刀斬亂麻分出結果的。那樣一來,必將是內部的互相征伐。到時候大清頃全力趁亂要他命,這個朝廷轉眼就會被覆滅。”

  聽著這有理有據的一番分析,所有的人都似乎是恍然大悟,原先火炭一樣的心思,就徹底的涼了。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