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帶著寶藏複大明》第180章 科舉揭曉
  第180章 科舉揭曉
  拆穿了陸生楠和孔家王淮安的陰謀,徹底的爭取到了學子之心。

  快刀斬亂麻,殺了他們,更趁機清晰了朝天裡的亂黨,更給這個新鮮的新明一個明確的典范——在這裡,再搞原先黨爭的那一套,死路一條。

  也正是通過這次的殺戮,給天下,給朝臣一個共識——王學軍的屁股摸不得。

  但學子們的另一個訴求還是要辦的。

  那就是這次科舉,規定原先那批外來投奔的官員一起參加。

  那些老官員,都是經過科舉的,那是複習生,新的學子怎麽能和他們比?
  更何況,這次要考的是治國策論,那幫已經從政多年的官員,多少經過了實踐,更佔優勢。這樣,就等於再出現不公平了。

  於是,王學軍和內閣商量了之後,正式宣布,將官員和士子們分開考。

  官員的,叫做資質考核。不佔士子科舉的名額。

  而王學軍更做了一個讓天下瞠目結舌的舉動,那就是公開考題。

  考題有兩個,都是策論。

  一個是論朋黨之禍。

  一個是論民不加賦而國用足。

  你們不都是專研八股的嗎?我給你機會緊急備課。再答不上來,答不好,那可就不能怪別人了。

  同時,王學軍再次宣布,這次的主考是皇上,副主考是他自己。

  這下就沒了什麽誰的門生,誰的故吏了。

  大家都是真正的天子門生了,大家就一起老老實實的為自己的兩個座師——新明的皇上,和常任皇上辦事吧。

  而對於皇上和王學軍來說,這下誰也別心存培養自己勢力的心眼了,大家都有份。

  這樣幾乎是離經叛道的科舉,雖然天下人也有詬病。但勢比人強,皇帝的名份在,王學軍的刀子在,都給我閉嘴吧。

  考試七天,王學軍給足了學子們待遇。

  閱卷開始,就看出高下了。

  來自全國各地,其中包括了衝破重重危險的北方學子,再加上五百官員,合計三千人。

  其中有一半竟然交了白卷。

  而從文風上看,南方學子偏於誇誇其談,文字倒是華麗,但大部分都空無一物。

  而北方文風偏於務實。在加上他們多受苦難,寫出來的見地往往更切合實際。

  為了彰顯公平,這次王學軍和小皇帝再次別出心裁的,不殿試欽點狀元探花等三甲進士,而是直接將三百七十份考官選出的試卷,直接張榜上牆,由天下考生點評。然後在他們的卷子下給予打對號或者是叉叉。

  你不是不服氣嗎?你不是感覺你名落孫山不是你的能力不足,而是考試有貓膩嗎?

  那你看看你的,再和這些上榜的比比。

  雖然文無第一,但高下還是可見的。

  於是乎,張榜的地方日夜人聲鼎沸,日夜燈火通明,無數學子在榜前流連忘返,給自己喜歡的文章打分。

  如此七日方才罷休。

  這下,經過一場酣暢淋漓的親選,學子們心服口服。更在這種有自己真正參與的心態下,也就沒了怨氣,變得心平氣和了。

  什麽南方北方,各憑本事,這樣,也就開始彌河了南北之爭了。

  被密密麻麻打了對號最多的狀元榜,拿到了皇帝和王學軍的面前。

  兩個心情忐忑的人互相看了一眼,然後互相伸手謙讓。

  說句良心話,他們都不敢揭開謎題,因為這個狀元,是新明第一個狀元,是絕對的國家未來的棟梁。

  雖然卷子好,但人品究竟如何,那是鬼才知道。

  最終,還是按照皇帝為大,小皇帝在深吸了一口氣之後,用顫抖的手,在百官的矚目下,慢慢的撕開了糊名的紙條——孔聞傑。

  看到這個名字,王學軍的心就咯噔一下,千逃萬逃,還是逃不開孔家的滲透啊。

  現在孔家人不是當初規矩,給一個平平常常的名次,可有可無就完了。

  這下好,直接就是一個狀元了。將來,自己該怎麽用他?

  皇上也舒了一口氣:“聖人之後,果非常人啊。”

  然後有禮部拿來名冊:“孔聞傑,祖籍山東,現籍山西交城——”

  就這一句一出,王學軍的心咕咚一聲的放下了,雙手一拍:“山西孔家老夫人臨終遺訓家規,要像父親那樣忠心不忘明室,要學晉代名士陶淵明那樣,絕不肯為五鬥米折腰。孔夫人語重心長地講,他們山西孔門後代要有骨氣,絕不能助那夷人而欺我華夏。其子果然忠義。”

  這事不用他說,全天下的文人士子都知道。

  為此,老夫人的兩個兒子,放棄才華橫溢,不再仕途,轉而經商了。

  正在大家都在為老夫人的節烈感佩,又為二子忠孝而惋惜的時候。

  卻不想,孔聞傑竟然不遠萬裡,重歸大明,並且一舉奪魁,再報效國朝,真是膾炙人口的一段佳話。

  王學軍趁熱打鐵:“還請皇上,賜已故老夫人諡號,成為天下榜樣。”

  小皇帝一拍桌子:“攝政王建議的好。如此心懷大明的忠義夫人,怎麽能不封誥?追贈孔宏開(山西孔家第一代祖)大人,太子太保,文忠。”

  此言一出,滿殿羨慕。

  文忠武穆,這是人臣至高的肯定褒獎了。

  “追贈老夫人一品誥命。”

  這已經是這個時代,除了宮中之外,女子的最高榮耀了。

  “賜匾額——嗯,寫什麽好呢?”

  王學軍立刻上前:“千秋忠義,萬世楷模。”

  小皇帝一拍手:“就是他了。”

  許傑聞聽暗暗笑了:“這是自己的東家在拋棄山東孔家,在世人心中再豎一個孔家啊。”

  而最讓王學軍欣慰的是,這三百三十個進士,幾乎清一色的貧寒人家出身。

  這是最好的。這樣一來,在未來他們做官了,沒有身後龐大的家族門閥背景勢力,就不會被身後勢力所左右了。

  在瘦西湖,大開瓊林宴,當著所有人的面,小皇帝給狀元孔聞傑披紅戴花,王學軍給探花鍾慶友牽馬樶蹬,定王親自為榜眼路高能奉酒。

  這樣從來沒有的恩遇,讓三人感激的涕淚交流。

  看那狀況,當時讓他們跳湖,他們絕對連鞋都不帶脫的——那是真跳啊。

  狀元孔聞傑出生山西,探花鍾慶友出身浙江;而榜眼,正好出身山東。

  這是冥冥中的又一次平衡,這又讓天下文士無話可說了。

  當然,山東孔家因為新明恩賞了山西孔家,被啪啪的當著天下人的面打臉,更堅定了山東孔家投清,那這裡就不提了。

  王學軍也沒有追究的心思,當他拿到錦衣衛的匯報時候,只是淡然一笑:“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隨他們吧。”就一筆帶過,再也不提了。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