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帶著寶藏複大明》第181章 欣欣向榮
  第181章 欣欣向榮
  這一次的科舉是非常圓滿的,那五百官員在重新考核之後,也被正式啟用了二百填補到各地。

  剩下的,雖然不服,但也無話可說,乖乖的到參知政事院,領一份俸祿發牢騷去了。

  這樣一來,原本有職無官的新明上下,官員都得到了充實,各地更加穩定。

  這時候,又是今秋十月,戶部傳來了好消息。

  在十月十五大朝會上,坐在珠簾後的公主,用清脆的,帶著驕傲的聲音,宣讀了今年的財政收入。

  這是破天荒的事情,也讓大家耳目一新,全部聚精會神的聆聽。

  “崇禎十九年,山東承包費,總計收取三百五十萬兩,江北四府收取的承包費一百三十萬兩。”

  聽到這個數目,大殿立刻成了月色下的池塘,滿殿大臣是蛙聲一片。

  單單就是這一省四府,收上來的土地產出,就已經超過了前朝的總和啦,這還了得?

  當時內閣閣臣的任民雨站出來,故意向公主提問。

  審查戶部報告,這也是內閣的職責:“請問公主,這麽多的收入,地方可曾強加攤派,一畝實收幾何?百姓可受其苦?”

  公主就朗聲道:“賴皇上鴻福,攝政王新政。地方沒有加派,酷吏沒有催逼。

  現在,新明每畝土地收取承包費二錢,代役錢三錢,雷打不動。

  現在新明土地費用,比前朝的一兩三錢,還降低了八錢。”

  一聽這話,大殿裡,再次蛙聲一片。

  等著蛙聲平息,公主驕傲的宣布:“現在山東以及江北四府,百年沒有的,百姓家家有余糧。

  因為官府只收取五錢銀子的費用,同時將士紳大戶的佃戶地租也打壓了下來,也隻繳納五錢銀子了;更不敢過份奴役佃戶啦。現在,佃戶家也有余糧啦。”

  哇,哇,哇。

  其實哪個統治階級,哪個做官的,從內心不想百姓富足?

  但各種各樣的原因,卻無法實現。結果這次竟然實現了,這怎麽不讓滿殿再次蛙聲一片?
  “由於百姓手中有錢了,商業也繁榮發展。工商部上繳商稅,一百二十二萬兩。”

  這時候,新科狀元,被安排在禦史台的孔聞傑站出來詢問:“請問公主,對於商稅,天下商人可有抱怨?百姓物價可有上漲?”

  前朝東林堅決反對商稅,那就是一個不與民爭利的借口,這事必須說明白。

  王學軍就白了他一眼:“你弟弟孔聞俊,就跑來這裡經商,現在已經做大做強,什麽狀況你還不了解?不了解你問你弟弟去。”

  孔聞傑歉意的看了眼王學軍,“下官是禦史,這是我的職責。”

  噎到王學軍一伸脖一伸脖的。

  公主回答:“由於采取一次交易一次納稅四哩,中間運輸再不收稅。更撤掉了所有的路卡和苛捐雜稅,商戶無不歡欣鼓舞,物價不但沒漲反倒降低了。”

  孔聞傑就滿意的退回了朝班。

  大殿裡就再次響起一片蛙聲。

  這片蛙聲裡,帶著疑惑不解,帶著驚詫。

  這群文人實在是不明白,先朝不收稅,弄的國庫枯竭,但物價騰貴。百姓吃不起買不起商品,商賈怨聲載道。

  這怎麽推行了攝政王的“惡政”後,怎麽還商賈歡欣鼓舞,百姓交口稱讚呢?
  “工業稅,按照攝政王扶持工業,扶持小微貸精神,對夫妻作坊,五人以下的作坊實現免稅。”

  大家就看向了王學軍。

  現在新明最大的工廠主,就是你,你這是為自己免稅找理由啊。

  “攝政王名下的所有產業,都具有相當規模,都不在其中。因此,攝政王擁有的鋼鐵廠,焦炭廠,酒廠,揚州織布廠等等,今年合計繳納工業稅,一百七十萬兩,而且是按照產出的十五征收,並且保證,明年要達到三百萬。”

  自己家的企業,就必須大張旗鼓的宣傳驕傲。

  哇哇哇哇哇——怎麽還能是一片蛙聲呢,連瘌蛤蟆都加入了。

  王學軍不但不免稅,還對自己夠狠,拿出來百分之十五的稅啊,那他得賺多少啊。

  “不多不多,我就賺了那麽一丟丟點,一年下來,也就二百多萬純利吧。”

  所有的人,就都圍在王學軍的周圍哇哇哇的讓王學軍頭暈。

  不但有好像取之不盡的寶藏,還有這一年二百五大洋的純利潤,王學軍,富可敵國啊。

  但在這一片哇聲裡,讓許多的官員感覺到,感情投資工廠,比買地收租強上太多啦。

  這時候就有官員準備回家賣地,投資工廠了。

  王學軍要的就是這個效果。

  打土豪分田地?太極端啦,這種潤物細無聲的辦法,多好啊。

  “在戶部名下,由攝政王創辦投資的信用社,今年上繳戶部利稅合計一百萬兩。”

  這也算是自己家的產業,公主不等人再詢問,直接回答:“這不但解決了百姓資金短缺,又將原先民間借貸的利滾利害死人的高利貸,幾乎徹底的杜絕了。”

  沒有哇聲了,因為大家已經把嗓子哇啞巴了。

  最後公主總結:“再加上軍隊繳獲變現,新明崇禎十九年,戶部總收入九百七十二萬兩。”

  大家就再次拿出吃奶的勁開始哇啦,不但青蛙蛤蟆,就連鴨子都加入了。

  單單就這麽大的地方,在沒有害民,保證了百姓日子蒸蒸日上的情況下,就快有了原先大明一半的收入了,這怎麽不讓所有的官員忘情的哇,怎麽不讓所有的官員,對新明充滿了信心。

  結果科舉探花,戶部度支司郎中鍾慶友站出來,給大家潑冷水了。

  預計新明崇禎十九剩下的月份到二十年的十月,戶部支出給皇室的金花錢若乾,官員俸祿若乾,雇請民夫修整各地河道,尤其是治理黃河兩條支脈開銷若乾,什麽這個若乾,那個若乾。尤其是軍費,那更是若乾中的若乾。”

  結果林林總總的一算,大明需要支出竟然高達一千兩百萬銀元。

  但沒有預想的哇聲,因為這些大明的官員,對於朝廷出現虧空窟窿,已經習以為常到麻木了。

  從萬歷開始,到崇禎上吊,朝廷每年沒有窟窿,那才是真正該哇的事情呢。

  小皇帝一見,當時坐不住了,按照當初定下的規矩,自己得到的金花錢就是兩百多接近三百萬,這錢拿著燙手了。

  於是主動站出來:“今年這筆窟窿,就由朕的內帑金花錢補上吧。”

  反正從父皇那時候起,國家缺錢,就得內帑掏。

  結果後來把內帑掏光了,父皇還落了一個小摳的壞名聲。

  那現在還不如自己主動點呢。

  這樣的主動,果然獲得了所有的大臣一致的好評,真是頌聖之聲大起。

  連姐姐都欣慰弟弟的懂事。

  結果不和諧的聲音出現了:“我反對。”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