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帶著寶藏複大明》第106章 被逼出來的統一
  第106章 被逼出來的統一
  山東在短短的三個月裡,就出現了欣欣向榮的跡象,這立刻引起了滿清和南明的警惕。

  於是,還沒等和李自成糾纏不清的滿清騰出手來,南明,就第一個對王學軍的天機府出手了。

  究其原因,就是天機府滄州許傑,扣住了南明通過運河,向吳三桂賞賜的十萬石糧食和五萬兩銀子引起的。

  之所以南明封賞吳三桂,還是因為他們認為,吳三桂行的是前朝崇禎時候,最早由楊嗣昌提出的攘外必先安內,和滿清議和,然後全力以赴,對付國內的流寇一樣,這次是借兵滿清,收復神京呢。

  於是南明小朝廷為之歡欣鼓舞。

  當時在南明政權裡的兩個舉足輕重的人物,史可法和馬世英都讚成聯清滅賊的政策。

  人們常常受傳統觀念的影響,把史可法和馬士英描繪成截然不同的臉譜。事實卻表明,史可法與馬士英之間的差異,比後來的許多史學家想象的要小得多。

  他們兩人的品質高下主要是在個人操守方面,而在基本政策上並沒有多大分歧,都是“聯虜平寇”方針的讚決者。

  而做為東林的領軍人物,這個時代話語權的掌控者,左督禦史劉宗周,黃道周,更是歡欣鼓舞,上串下跳。

  總之,吳三桂的引狼入室,在弘光朝廷決策大臣中,無不認為是一大快事,都主張應該盡早同吳三桂取得聯系,借清軍之力共滅“流寇”。

  而真正給他們信心的,還是多爾袞一幫人現在都做為。

  清軍入關初期,兵力有限,特別是滿族人口稀少,補充兵員頗非易事。

  原來的大明帝國,雖分裂為山西以西的大順政權,和以南京為中心的南明政權,再加上山東小政府。

  但不管怎麽說,大明的地域太過遼闊,各方的實力也相當可觀。多爾袞摸不清底細,不敢貿然行事。

  在多爾袞看來,在吳三桂的接引下,佔領了北京和畿輔地區已屬意外了。

  他初期的意圖也是勾結南明,共平“流寇”,把北方安定下來,實現南北分治。

  這一方針對於南明弘光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他們鑒於自身的腐敗無能,苟且偷安,因而對清方代平“流寇”表現出極大的興趣。

  以為此策既行,自己就可輕松坐享江南財賦充盈之地,依然可以過著太平日子。

  “聯虜平寇”就成了弘光朝廷一廂情願的上策。

  但什麽事壞就壞在漢奸的身上了。

  當聽說多爾袞對身邊諸王貝勒說,大明這麽大,咱們人撒出去,連個芝麻鹽都起不到,轉眼就沒了,怎麽一統江山?
  現在咱們就是要能得一寸是一寸,能得一尺是一尺。佔足了便宜就行了,實在不行,我們退回山海關,做個東北王去。

  那些剛剛投降滿清,還夢想著做新朝開國功勳的原先明朝大臣不幹了。

  你們心滿意足的走了,那怎麽能行,到時候,我們怎麽辦?難道要我們放棄這中原富庶,跟你們鑽老林子,過野人的生活嗎?
  那絕對不行。

  於是,以原先的大明兵部右侍郎金之俊為首的漢奸,就聯名上書堅決反對。竭力慫恿滿清決策南征,並且大談其江南民風脆弱,不難平定。

  而事態的發展也為多爾袞等人決策提供了依據。

  自從五月間清軍佔領京畿以來,除了在七月間發生過大順軍由山西反攻,佔領井陘縣城以外,南京的弘光政權龜縮於江淮以南,數十萬大軍割據自雄,魚肉當地百姓。

  山東小朝廷現在發展內部自顧不暇,也看不出有多大野心。

  所以,大家都各首地盤,結果就是大順軍西撤後,歸屬未定的河北南部、河南都沒有采取有力措施加以“收復”。

  那裡各種勢力犬牙交錯,但又互不同屬,似乎成了無主之地了。

  而真正徹底的堅定南北統一的,確是山東截斷京杭運河給他的刺激。

  讓多爾袞,真正感覺到,大明的北方,沒有南方的物資補充,真的不行。

  隨著戰爭的進行,滿清不斷的將關外的主力八旗,加上漢蒙各自的八旗源源不斷的調入直隸。

  而後,又開始大量的接受明朝軍隊的投誠,組建綠營。

  在加上吳三桂,三順王等等隊伍的吹氣擴編,兵力是雄厚了,但結果第一個在北方的困難就出現了——那就是糧食的補給嚴重不足。

  北方本來就不是產糧之地,從隋唐以來,即便在那樣的人口規模下,北方還需要開鑿運河,從南方調集糧食物資補充北方呢。

  等到了明代,隨著人口爆炸,單單一個北京城,就有了足足百萬人口。

  當時的北京城,單單糧食一項,就達到了百分之八十對南方的依賴。

  更加上陶瓷,茶葉,布帛,以及許許多多的北方需要的物產,完全依賴南方供應。

  可以這麽說,若是沒有南方供應,北方,即便是單單一個北京,就玩不轉。

  更何況這突然多出來的,真正的純消費者的三四十萬大軍,再加上,幾十上百萬的馬匹,那更加加重了糧食的壓力。

  原本,運河通暢,還能勉強應付,但王學軍的山東天機府成立,怎麽能再讓運河暢通為滿清提供物資?

  不要說,他們徹底的隔斷了漕運,和民間商賈的運輸。就連這次他們正統的南明給滿清的上貢,他們都截獲了,那以後還能好?

  當然,這個年代已經開發了海陸運輸,南方的物資也可以通過海路,沿著海岸線,抵達天津,然後從天津利用運河再到北京。

  結果就是這海路,也出了問題了。這才真正讓滿清上下一致認為,要想在北方立足,就必須南北統一,否則,大家最終的結局就是,白忙活一場,然後退到白山黑水去,繼續打獵。

  這就出現了一個經常發生,但非常詭異的現象。

  剛剛拿到一塊土地,為了這塊土地的安全也好,為了生存也罷,就必須拿下令一塊土地,最終只能不停的這樣吞並,直到撐死。

  但好在,中原所處的地形,防止了幾個大一統的王朝被撐死的可能。

  但現在的多爾袞就站在了這個局面前,為了不回到白山黑水做野人,就必須保住直隸地區。

  而為了保住直隸地區,就必須拿下南方產糧之地。

  所以,多爾袞的統一中原,其實是被逼的。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