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帶著寶藏複大明》第105章 下鄉
  第105章 下鄉
  看著在野地裡重回純真快樂的小公主,王學軍不由得鼻子發酸。

  自打崇禎揮劍砍向她的那一刻起,那樣的打擊,對她的心靈打擊太大了。讓小公主無時無刻,不牽扯著自己的衣角,活在恐懼的戰戰兢兢之中。

  而跟著自己跑到山東後,為了自己抓穩財政大權,又不得不讓這個還不到十六的孩子,擔起了這個大家庭的重擔,每日都被巨大的困難壓的喘不過氣來。

  本來是一個天真爛漫的小女孩,幾乎就看不到一絲笑容。

  即便是笑,也是苦笑無奈。

  這時候,在春光裡奔跑,追逐蝴蝶,采挖野菜的她,才真正的放松,回到了天真爛漫。

  正挖著,一個老奶奶正巧路過,誇獎了一句多麽好的閨女,卻臉色突然大變。

  她變的是,她看到在公主的裙子裡,兜著幾顆漂亮的蘑菇。

  當時不顧其他,直接搶了來,丟到地上用腳踩爛。

  這樣突兀的舉動,當時嚇壞了護衛,立刻衝上去,就要拿下老奶奶。

  公主卻揮手擋住,然後天真的歪著腦袋詢問:“老奶奶,為什麽你搶我的蘑菇?難道你很想吃嗎?”

  這個老奶奶趕緊搖手:“一看你這閨女就不是窮困人家的孩子,這些漂亮的蘑菇是不能吃的,吃了會死人的。”

  看看疑惑的公主,老奶奶猶豫了一下,還是從自己的籃子裡,取了幾個平平常常的蘑菇:“既然閨女想吃蘑菇,老婆子的這些送給你吧。”

  王學軍走了過來,摸著公主的腦袋:“剛剛老奶奶救了你一命。而最可感激的是,她見你喜歡,還把她辛辛苦苦踩的蘑菇給你。可能晚上,老奶奶就沒有了吃的了。這樣的善良,不應該感謝嗎?”

  公主聞聽,輕飄飄斂身為禮感謝。然後就在身上裙角,拿下不久前王學軍在寶藏裡給她精挑細選的一顆珠子,雙手奉上:“謝謝老奶奶救命之恩,這點東西權作感謝。”

  老太太不知道珠子價格幾何,但不管知道不知道,就是不接:“咱們莊戶人家,只要能活的下去,是不能接受別人的施舍饋贈的,萬萬使不得的。”

  王學軍就詢問:“難道現在老人家就能吃上飯了嗎?”

  老奶奶就面帶感激的,先衝西面,濟南方向施禮,然後才回答:“托太子監國,攝政王和公主的鴻福,家裡承包了土地,趕著春播了。這不,南瓜啊,毛豆啊,都快下來了,雖然吃不飽,但參上大半野菜,就能度命啦,要事能貸上一點款,夏播秋收,那是沒問題了,我們家就能吃上已經十幾年沒有吃過的飽飯啦。我們趕上了好太子,好王爺啦。”

  公主聞聽,愣了下,然後默默的轉身,回到了車上。

  王學軍塞給老人家一把銅錢,追上了公主:“怎麽啦,怎麽突然不開心啦?”

  公主長歎一聲:“多麽好的百姓啊。太子和你,只是讓他們摻合著野菜,吃個半飽的機會,他們就對你們感恩戴德了。可惜我的父皇,雖然兢兢業業,夙夜勞作,但卻不知他的許多惡政,卻是逼的這些,這麽淳樸善良,對別人無欲無求的百姓,走上了揭竿而起的道路。”

  然後眼圈一紅:“我真的為我的父皇羞愧啊。”

  看到公主的表現,王學軍非常欣慰。

  他決定,回去後一定要讓太子和二王多下去走走,體察一下百姓的民情疾苦。不要做個何不食肉糜的領導者,這對治理天下不利,其實更會壞了自己的事。

  王家已經內外打掃乾淨,聽說公主和攝政王要駕臨,那些陸陸續續回歸的流民百姓,都將衣衫頭臉洗的乾淨,跪在道邊迎接。

  王學軍和公主下馬下車,挨個攙扶起來,在百姓出自真心的祝福聲中,走進了王家。

  王家五十條漢子,也跪在院子裡接駕,這就不得不再次攙扶一番。

  王家的家,其實就是一個原先沒有了主人的破爛房子。簡單修繕之後,雖然打掃了,但依舊陰暗潮濕。

  王小二就在院子裡,把僅有的一床還算乾淨的被子鋪在地上,上面擺上了桌椅,請公主和攝政王就坐。

  公主和王學軍怎麽能坐?最終還是將被子收拾起來,大家就在院子門口的大柳樹下坐了,招呼王小二過來,在一群百姓的圍觀之下,先詢問了王小二的家境。

  王小二老實的匯報:“當初,我帶著不再做流寇的兄弟五十個,承包了官府三百畝土地,然後購買了五條毛驢,再加上我們出苦力,還好,土地不辜負人,春播沒有耽擱,豆子啊,還有土豆長勢好的很,眼看著就要收獲了。一季莊稼高粱,也都長到了一人高了,就快揚花了,只要秋天再來一場好雨,豐收已經沒有問題了。”

  “你看這天氣,秋天還能來場雨嗎?”

  王小二和他的兄弟們,就紛紛點頭,肯定的道:“有太子監國,有攝政王在,以後的雨水絕對錯不了。”

  王學軍笑著問:“和我們有什麽關系?”

  這時候,圍在左近百姓裡一個老人家接話:“老話說的好,皇帝無福民受苦,現在太子仁厚,王爺心好,那就是百姓的福氣到啦,那天氣還不也得聽您的話,該下雨就下雨?”

  這就是百姓淳樸的思想,也變相的就是所謂的天人感應說。

  封建迷信啊。

  但把這種封建迷信放在自己身上,得到老百姓的崇拜,還是滿享受的嗎。

  “如果後期風調雨順,你的收成會有多少?

  王小二就充滿信心的回答:“如果風調雨順,豆子和土豆下來,就可以播種夏麥,那先不說。單單長季的高粱,最少能畝產三石。”

  三石,就是三百六十斤,這個年代的產量也忒低了。

  “夠繳納上承包費嗎?”

  王小二就和他的兄弟連連點頭,充滿知足的回答:“夠夠,高粱一石,最少能賣五錢銀子,每畝還能剩下兩石呢,兩畝地的產出,就足夠我們一個兄弟吃飽一年了。到時候,剩下的那幾畝,就可以儲備起來,或者賣掉。我打算,今年秋,給幾個歲數老大不小的兄弟先討上媳婦成個家。”

  這樣,王學軍就放心了,看來,自己定下的承包費不高,足可以緩解民力了。

  “不錯嗎,你這個當家大哥很會打算嗎,好,很好。”

  被攝政王誇獎,王小二就更加興奮:“我一個月還有二兩銀子的,現在是兩塊銀元的俸祿。再加上農閑時候,幾個兄弟在碼頭傭工,還能賺一點。還有我的一個兄弟,帶著最小的兄弟,在碼頭開著一間小買賣,托您老的福,明年,給所有的兄弟都討上媳婦,再簡單的蓋上間房子,沒問題。到時候,我們的日子就好過多啦。”

  王學軍就歡喜的詢問圍在身邊其他的百姓:“各家都是這樣嗎?”

  百姓就紛紛點頭:“雖然不如王家,都是壯勞力,有外快補貼,但秋後吃飽,還能有點余糧是沒問題的。”

  正這時候,一個孩子鑽進人群,對著一個漢子焦急的喊:“爹,不好啦,咱們道邊上的豆子,讓人偷去好大一片。”

  結果這個漢子立刻嚴肅的呵斥兒子:“不要瞎說,那不叫偷,那可能是路過的流民沒的吃,拿去填補肚子啦。”

  王學軍就問:“這時候,還有流民嗎?”

  這個漢子就回答:“有啊。現在,北面的滿清,開始不走啦,咱們漢人有那骨氣硬的,不願意做奴才,就逃荒到這裡。還有就是南面的浙江劉澤請,就不是個玩意,把個兩淮百姓禍害苦啦,那裡的百姓,見我們山東太平安定,也紛紛攜家帶口逃到咱們山東來。”

  這是一個新情況,於是轉頭問王小二:“王大人,是這樣嗎?這樣的百姓多嗎?”

  王小二點頭:“這樣的人很多,因為放眼天下,到處還在戰亂不斷,只有咱們山東太平。再加上您的善政,各地的百姓,都想盡千方百計的過來,討個活路。”

  “那地方上是怎麽安排這些流民的呢?”

  這一個關鍵的問題,一旦安置不好,不但會讓流民疾苦,更重要的是會壞了是會治安。

  今日不過是偷了一把豆子,明日就可能嘯聚山林,結伴為寇。

  王小二就為難:“流民都是外鄉人,不在咱們的戶籍之內,所以,雖然我們預留了許多無主土地,但我們下面,也不敢將土地承包給他們,只能盡所能及的施舍一點,不能眼睜睜的看著他們餓死。”

  王學軍一捶大腿:“這是我的疏忽啊。民是繁榮之本,我們要想發展,缺的就是百姓,就是勞力。我回去,立刻公布,立刻給那些願意留在山東的百姓,盡快落戶,然後承包給他們土地,。”

  一聽這話,所有的百姓就不由自主的給王學軍和公主跪下磕頭:“公主,王爺,真是萬家生佛啊。”

  不過是做了一點點小事,就換來百姓如此愛戴,王學軍真的有些受寵若驚。但也更堅定了,治理好山東,治理好天下,保護好這個大漢江山的決心。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