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帶著寶藏複大明》第173章 新朝結構
  第173章 新朝結構
  在集英殿,開始擬定各個部門以及各部的官員任命。

  坐在這裡的,從各地趕回來的官員都在翹首以盼,自己在這個新明朝廷裡,該有個什麽職務。

  是的,現在王學軍規定,集英殿等朝會,群臣不再站著,而是坐下說話。

  前線包括李岩和李錦江都回來了,現在山東,主要就是趙應國支持大局。

  王學軍拿出來自己的編制方案,
  “這個方案,既延續了先朝,又有別於先朝。不但部門更全,而且又展現了新朝新氣象。”

  大家都對王學軍的方案充滿了好奇,都急切的想聽一聽他的方案,到底是什麽,自己在這個新朝裡,到底是什麽位置。

  “在皇上的下面,分三個總理部門。第一個部門,就是內閣。內閣首輔,是我,閣員有趙應國,朱見深,任民雨,張之及。”

  這裡與前朝就不同了,前朝,武將勳貴是絕對沒有資格入閣的,內閣是專由文官把持。

  但這裡卻加了一個武將張之及。

  “我和皇上商量這麽做的目的,就是要提高武將的地位。”

  皇帝也不再高高在上,而是走下神壇佛龕,坐在群臣之間笑著接口,以體現這個決定是他同意的:“現在是多難之秋,恢復山河,還需武將。提高他們的地位是必須的。同時,前幾朝,太過重文輕武,都已經走入了極端。這不好。一個政府,必須文武都要抓,兩手都要硬,才能平衡完美。”

  對於小皇帝有這樣深刻的見地,大家深表欣慰。至於他的見地是王學軍的,還是他自己的,大家心知肚明。

  小屁孩一個,可能懂,但怎麽能懂得這麽透徹?

  但只要他表態不反對,就成了。

  “設立軍機處,和內閣平級。”

  這就有些讓人摸不著頭腦了。

  這樣的設置,就給人一種重疊架屋的感覺了。如此一來兩個是平級的,後期就會出現扯皮的現象。

  在這個非常時期,辦事拖拉扯皮,是非常要命的。南明小朝廷,就是扯皮扯死的。

  王學軍就解釋:“在這裡,我正式宣布,內閣隻管民政,不得插手軍事。而軍機處,也絕對不允許插手民政,咱們的這個朝廷要真正做到最高的是皇上,然後就是我這個攝政王替皇上奔走,下面就要做到絕對的軍政分家,避免出現一家獨大的現象。”

  這就是說,皇上是皇上,王學軍是常務副皇上。

  然後也加了一句,主要是給那些舊臣們聽的:“這也是真正貫徹了洪武帝,當初廢除丞相而設立內閣的初衷了。”

  那意思非常明白,內閣的文武官員,不要對這事抱怨反對,我這是執行祖製。

  當初的朱元璋時代,是有丞相的。

  而歷朝歷代延續下來的制度,丞相是集軍政財權於一身,真正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這就對皇權產生了巨大的威脅。

  所以朱元璋考慮再三,廢除了丞相制度,將所有的權利收歸於皇帝。

  中央集權是做到了,但也把老朱累得吐血。

  沒辦法,他就又成立了一個辦公廳秘書處的單位,這就是初期的內閣雛形。

  而在仁宗的時候,處於深遠的考慮,為了避免自己子孫的無能,或者是胡作非為。仁宗就加強了內閣的權利,形成了和皇權相互牽製的局面。

  這是一個最大的政治進步,要比歐洲早了幾百年。

  所以從仁宗以後,大明王朝的皇帝可以不著調,可以不聞不問正事,可以昏聵,但再也沒有出現暴虐的君主。

  就再沒有出現像朱元璋和朱棣那樣,動輒殺人上萬的皇帝出現。

  雖然這裡也有了一個主要的弊端,一旦出現一個強勢的皇帝,或者一個強勢的大臣,那就是皇權和臣權的爭鬥,首先在這裡就形成了內耗。

  崇禎朝的滅亡,其實就是這種爭鬥下的慘劇。

  出了一個強勢的崇禎皇帝,結果又出了一群,團結起來的東林黨人的強勢大臣集團。

  結果雙方各不相讓,最終鬧的朝堂離心離德分崩離析。

  這麽看來,當初崇禎像他哥哥那樣,也不問世事,是不是大明還能延續幾年?
  可惜,歷史不能假設。

  所以這一次,王學軍就采取削弱代表臣權的內閣實力,讓軍機處來製衡內閣,未來做到皇權和臣權的平衡。

  但是將分出來的軍權,並沒有交給皇帝。

  一旦一個皇帝掌握了軍權,即便是軟弱的皇帝,也能變得強硬起來,就會變成暴君。分分鍾揮起軍隊這個刀子,殺的反對派血流成河。

  明神宗的樣板不遠啊。

  所以才有了軍機處這個機構。

  就是讓軍機處和內閣他們兩個去找平衡。軍隊無地方不行,地方無軍隊不可。

  結果這兩個部門將在互相牽製之中,最終只能尋求皇上作為裁決者。

  這樣又可以最大限度,保護了皇上的安全和地位的崇高。

  說穿了,王學軍就是在內心裡緩慢的推行他的君主立憲製體制。

  讓皇帝成為內閣和軍機處的裁判者,這就足夠了。

  在這個封建時代,在這個民智還沒有徹底開化的時候,在這個被封建禮教教導了幾千年的年代,你跟天下的百姓說實行民主制度,實行共和制度,那不但是對牛彈琴,你時時刻刻都有被當作劈柴燒掉的危險。

  在這個年代,天下人需要有一個人坐在那個椅子上,被大家頂禮膜拜。哪怕那個椅子上坐著一頭豬也無所謂。

  其實有時候大家心裡更期待,那張椅子上最好是坐著一頭豬。

  事情要慢慢的來,要潛移默化潤物細無聲。

  文臣們對於軍機處絕對不許插手內政的決定,也就釋然了。所以也沒有人出來反對。

  “軍機處首席軍機,依舊是李岩,成員是許傑,張之及,俞敏忠,李越。”

  這些人選是必然的。

  “但是軍機處,只有謀劃調度軍隊之權,卻沒有指揮軍隊的權利。”這樣的決定,又讓文臣們松了一口氣。

  軍機處其實就是一個參謀部的定位。

  “真正指揮調度軍隊的,是天機府。”這個就等於先朝的五軍都督府。

  “隨時有什麽戰爭,由軍機處,規劃戰略全局,由天機府,具體實行戰鬥過程。”

  大家紛紛點頭稱是。

  “天機府下轄兩塊,一塊是陸軍,暫時由張之及做提督,許傑副之;一個是水師,俞敏忠提督,孫強副之。”

  然後就是各部。

  依舊是吏戶禮兵刑工,加了民政部,合計八部。

  各部尚書不變,只是健全了他們的左右侍郎以及郎中等人手。

  刻意的說明了一下,因為有軍機處天機府,兵部,幾乎就沒有了調兵遣將的職能,兵部實際就成了為軍隊打理後勤的部門了。

  而工部,現在叫工商部,雖然一字之差,卻提高了商業的地位。現在也不在專一生產軍事武器,而是管理全天下的工商業,除了主要幾個重要的工廠之外,全部放開私有製。國家需要,采取競標采購的方式。

  為了避免突然間收取商人的稅收,引起商人們的不滿。

  王學軍正式宣布,廢除商人的賤籍,和大眾平等,他們也可以穿絲綢的衣衫,住奢華的宅院,子弟可以科舉考試。

  但是嚴格規定,不管什麽人,一旦決定從商,在經商期間,絕對不能做官。而做官的官員,又絕對不能夠經商。

  避免像歐洲各國那樣,官商一體,用資本捆綁政治。最終讓政府純粹為了資本集團牟利的現象出現。

  紅頂商人,要不得。那會要了這個政府的命的。

  這樣的狀況,咱們的老祖宗早就已經考慮到了。

  當呂不韋弄出一個奇貨可居之後,所有的人就都明白了資本的可怕。

  於是在上下幾千年,你會驚奇的發現,在中國就沒有出現過任何一個商人,當上高官的。即便你富可敵國,想做個縣令也不可以。

  雖然後來出了一個異類紅頂商人,結果他的風光不久,下場悲催。

  這和歐美,就有了嚴重的區別。

  在歐美國家,只要你有錢,做個議長,買個總統,那都是分分鍾的事。

  其實國家的所有這些重要職務,在民主的掩蓋下,全是為那些財閥巨富準備的。

  有錢才能講民主拉選票,沒錢,你還是趁著天色還早,要飯去吧。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