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帶著寶藏複大明》第98章 根本
  第98章 根本
  天機府成立了,山東將是王霸根基,建設經營好,將是重中之重。

  將最忠心自己的接近四十萬百姓,打散安置在濟南附近,進行生產開發,就成了穩定前線後方的根基。

  耕者有其田的口號,每一個造反者,都提出過,但真正實現的,卻沒有。

  因為土地依舊掌握在那些地主豪強的手中,掌握在那一批新老官吏的手中。

  你要給農民土地,就要得罪士紳官宦。

  而在這萬惡的封建時代,統治的基礎不是百姓,而恰恰是那些士紳地主,得罪不起啊。

  但現在情況不同了。

  就拿山東來說,先有孔有德之亂,那殺的是人頭滾滾血流成河。

  再加兩次建奴入寇,所過之地,殺的是十室九空。

  然後流寇來襲,再次砍殺水洗一遍。

  而無論是誰,殺的目標都是士紳地主大戶人家。

  殺那些百姓做什麽?什麽都沒有。費事費勁。

  這一遍遍的血洗之後,將一些宗親士紳大戶,殺的幾乎一個不剩。

  這幾場人間慘劇的結果就是,為天機府釋放了大批的無主土地。

  “原先的慣例,就是官府將這些無主的土地重新收回來,然後再賣出去。為了來填補國庫的空虛。”

  朱見深點頭:“正是新朝一始,咱們的府庫的確缺少錢糧,這個辦法能夠解決咱們的財政壓力。”

  當初朱見深上繳府庫的時候,隻交了一窩耗子,還個個餓得面黃肌瘦。

  王學軍卻搖搖頭否定了他:“對我來說,什麽都是問題,就錢不是問題,我已經通知俞敏忠提督,率領艦隊,到澳門找我的管家傑克,在他那裡提取一筆銀子過來。”

  然後看向大家:“所以這一次,我決定在我的地盤裡,將那些無主的土地,全部收歸官府,然後再將他們承包給那些將士百姓。”

  承包這個詞,很新鮮,大家有些不懂。

  戶廳廳長公主詢問:“承包和施行按人口賜田,有什麽區別嗎?”

  對於小媳婦兒的這個問題,也是大家所有人的疑惑,王學軍就耐心的向她解釋:“有區別,有本質上的區別。

  當我們將土地分給那些將士百姓的時候,按照慣例,那片土地就是這個百姓的了,但同時就產生了一個不可避免的弊端。”

  “是什麽?”小太子坐在身邊,虛心的詢問。

  “土地既然是私有的,土地的主人就有處置它的權利。一旦這個人家出現天災人禍,就會把這土地賣出去。而更有一大部分人,貪圖眼前的享樂,也會把土地賣出去,尋一時之歡,結果越來越多的農民,就再次變得沒有土地。

  而越來越多的土地集中到很少的一部分人手中,就會再次出現地主豪強,出現門閥世家,最終國家就會出現一個龐大的,足以左右朝堂政治的集團,就比如說現在的東林黨人集團。”

  中國是農業大國,一切的根本都在於土地。

  然而放眼周邊,北面是不能耕作的草原和荒漠,西面是高原,土地貧瘠。

  而南面是煙瘴之地,被國人視為地獄。

  而東面是一片汪洋大海。

  這樣的地理環境,就限制了漢人的發展。

  而只要一個朝代,太平時間長了,自然而然就出現了土地兼並。

  土地兼並就帶來了一個家族的財富積累。有了巨大的財富,就可以形成一股勢力。

  而這巨大的財富,又為這個家族的教育提供了基礎。成兒讓一批又一批傑出的子弟,走向官場。最終形成門閥勢力,左右朝政。

  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有以魏晉為烈。

  只有讓土地穩固在百姓的手中,不但可以讓百姓更者有其田,安居樂業,穩定住這個社會的基礎。更能限制土地兼並,避免形成尾大不掉的門閥勢力。

  “為了讓那些流民有口飯吃,還有就是想辦法讓他們有工作。所以,作坊和工廠,就有了發展的必要。”

  一切為了軍隊。只要說出這個道理,事情就迎刃而解了。

  小太子聽說王學軍要建立一個1萬人左右的鋼鐵廠,當時怎舌:“這得投入多少錢啊?”

  王學軍輕描淡寫的說:“不多不多,大約有100萬兩銀子就夠了。”

  現在的天機府窮啊,一百萬兩銀子,簡直讓人震驚。

  趙應國就不由得惋惜:“如果這百萬銀子,不用在這奇技淫巧之上,放到國庫裡,那該能解決多少事情啊?”

  王學軍就又笑了笑:“過不了幾日,我在澳門的管家,就能送來100萬銀子,暫時供咱們天機府開銷。”

  哇,這隨隨便便就是100萬,這是什麽樣的有錢啊?他怎麽這麽有錢啊?
  然而這時候的朱見深,眼神裡卻充滿了擔憂。

  投入百萬銀子,建設一個擁有1萬青壯的鋼鐵廠,然後又投入百萬銀子,供應政府開支。

  這樣一來,他不但抓住了軍隊武器裝備的命脈。而且還抓住了政府的財政命脈。

  他王學軍要幹什麽?這個天機府還是大明的嗎?
  王學軍沒有察覺到朱見深的情緒變化。

  說到了兵,話題就轉到了軍隊上。

  大明的軍隊是出了名的爛,山東現在號稱有兵二十五萬。

  但其實真實的數字,有個十萬就頂破天了。

  這就好比,在前明,兵部帳本上,全國有兵三百二十一萬九千(崇禎十七年一月數字)
  結果呢?結果李自成都兵臨城下啦,全國竟然無一兵一卒可勤王。

  於是,軍機處李岩提出,現在立刻淘汰老弱,增強軍隊真實的戰鬥力。

  “現在都督手中有一萬陸軍,如果再把山東實際的十萬軍隊,壓縮成兩萬,清一色的青壯,然後軍費不減,做到足餉足銀,再補充完備裝備,那就成為了一支真正的軍隊,如果運用得法,一萬將士,足可以和三五萬滿清綠營相抗衡。”

  這個提議立刻得到了全體的讚成。

  朱見深難得的插話提出:“其實,只要裁撤衛所,就足可以壓縮軍隊數目了,更能解放人力,用於生產,這是一舉兩得的好事。”

  大明的衛所徹底的爛掉了,根本沒有一點戰鬥力,連維持一下地方的能力都沒有了。

  但軍戶這個戶籍,又限制住了他們不能從事其他的工作,這樣一來,衛所沒兵卻有兵,官府不得不每年擠出不多的財政,來養活那些不是兵的兵。

  結果就造成了,衛所士兵饑寒交迫,官府財政捉襟見肘。

  現在是打著大明的新朝,新朝就要有新氣象。正該利用這個機會,打爛所有弊端,建設出一套真正有利的好制度。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