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帶著寶藏複大明》第264章 恢復了的河南
  第264章 恢復了的河南
  五十戶,被王小二安置在了黃泛區最爛的地方。

  “我們都是攝政王最體己的人,我們必須建設好河南最爛的地方。”這是王小二一大家最淳樸的感恩思想。

  五十個家庭,接近二百多口,包括剛剛拿動木棍的孩子一起,先圍起一個地勢稍微高一點的地方,打成了圍堰。

  然後,架設起攝政王發明的,貸款購買的叫做荷蘭風車的東西。

  為什麽叫荷蘭風車?

  攝政王說,荷蘭就是用這個東西,在大海裡,開辟出了一半的國土。

  既然能從大海裡開辟出國土,那麽,對於這個由於黃河泛濫而形成的藻澤還有什麽問題?
  在所有人的心中,攝政王說沒有問題,那就都沒有問題。

  一架風車豎起來了。

  當王小二砸開木栓的霎那間,所有的人都驚奇的發現,那風車巨大的扇葉開始吱吱嘎嘎的轉動。

  那巨大的輪子帶動起寬大的提水水袋,將圍堰中的水開始抽到圍堰外面的渠道裡,嘩啦啦的,日夜不停,比一千個人日夜不息累死累活車水要快得多。

  只是一夜之間,剛剛圍起來的一片土地,就被抽幹了水。

  王小二的一大家,就獲得了在經過一秋晾曬之後,五百畝耕地。

  多年水患,土地已經養肥,比山東的地好的多了。

  “趕緊的,趕緊的,把風車搬到那邊去,沒看到那邊有老鄉沒有風車,一家老小欲哭無淚嗎?”

  那邊,有一家從河蕩裡出來的百姓,卻因為沒有風車,只能一家老小,用盆碗在往圍堰外掏水,那速度,猴年馬月才能掏乾?
  “家長,我們還可以再圍堰一片的。”

  官服上滿是泥濘的王小二就打了一巴掌這個兄弟:“我們是從山東來的,來的目的是什麽?解救河南,幫助河南。你的覺悟呢,你的覺悟被狗吃啦?”

  還說什麽,為了覺悟,把風車借給鄰居吧。雖然,這是貸款買的,但沒什麽,明年豐收了,打了糧食了,就輕松還上了。

  不顧搬遷風車,王小二帶著屬下,急匆匆往下一個村鎮趕去。

  那裡,有一群從黃泛區裡出來的百姓,無衣無食。

  現在是夏天,沒衣服還可以,但沒有食物,會餓死人的。

  現在,最不能餓死的就是人。

  在黃泛區裡躲避了快十年了,男人都光著身子,女人也不過是用蘆葦編地草簾子,遮擋著關鍵位置。

  王小二對他們耐心的道:“這些糧食,不是施舍給你們,王爺要求,拿了這些糧食,必須圍堰出一百畝大的土地,這算是雇請你們的工錢,然後直接承包給你們。

  但是你們放心,車水的事情不要你們擔心。後天,後天就會有更多的荷蘭風車從山東運過來,抽乾你們圍堰中的水,將這片沼澤,變成良田,明年,就會有個好收成。”

  這一家子就跪在地上,猛烈磕頭。

  磕著磕著,漢子抬頭:“對了,還沒問攝政王在哪個方位座著呢。”

  看看,高興的拜錯方向了不是。

  開封府衙門裡,癱倒在床上的王小二,沒有上下尊卑的躺在床上,向攝政王匯報:“整個開封府,從黃泛區蘆葦蕩裡出來的百姓,四十七萬三,其中年輕力壯者居多。”

  “為什麽?”

  “因為在那樣艱苦到野人的環境下,老人孩子,都死絕了。”

  王學軍黯然。

  “屬下動員年輕的上黃河做工修建堤壩,賺取糧食工錢;讓女子看護風車,日夜抽水造田。如果再有一倍多風車,我們在秋天前,就可以恢復不下於五百萬畝土地。加上本來的好地,我們明年春天,不但能保證百姓自給自足,而且還有余糧賣給——”

  王學軍埋頭記錄著,卻突然發現王小二,這個開封知府沒了生息,回頭看去,他竟然睡著了。

  王學軍阻止了屬下要叫起王小二,對他的大不敬呵斥。

  收起文書記錄,悄悄的站起往外走。

  這時候一個渾身是泥的衙役急匆匆跑進來:“不好啦,不好啦,王莊圍堰潰壩啦。”

  大堂裡王小二一骨碌翻身爬起來,緊急吩咐:“招呼上所有的衙役跟我走。”然後如風的跑過王學軍的身邊,連看他一眼,打聲招呼都來不及。

  從新明調過來的,除了幾個元老之外,都是這樣草根的官吏,還有就是今年出身貧寒的進士。

  他們都沒有忘記初心,都全身心的投入到河南的建設中來。

  官場氣氛是能感染人的,人家都在拚命乾,你為什麽偷懶?
  難道你不為你的偷懶感到羞愧嗎?

  別的同僚,都是滿身泥濘,難道你一身整潔,你不感覺到無地自容,格格不入嗎?
  他們知道,他們在和滿清賽跑,在和老天賽跑,在和吃人的閻王爺賽跑。

  七千非洲軍團的將士,堵在黃河防線上,隨時準備迎接滿清的突襲,他們就是銅牆鐵壁。

  王學軍率領的七萬集團軍的將士,也放下了槍,參與到了這場恢復河南的戰爭中,到處都是戰士在堵漏洞,在奮力的排水。

  百姓們時刻感到,官軍不是高高在上的官軍,是老百姓的救命人。無論多麽艱難的地方,只要出現了官軍,大家就知道,自己得救了。

  深秋了,河南下了第一場大雪,一切都因為大雪而停止了。

  焦炭的火盆將河南布政使大堂,烘烤的如春天般溫暖。

  河南布政使馮英倫向攝政王匯報:“招出在河蕩裡的百姓,兩百一十一萬,召回流落外省的百姓,一百萬,招攬河北山西陝西百姓一百萬。現在,河南有口合計四百五十萬左右。”

  王學軍沉默不語。

  天啟四年,河南在冊人口,一千一百萬,不算豪門大家隱秘的人口。

  不過區區二十年,河南人口若是不算外來的,僅僅剩下了三百萬,其實,連當年的零頭都不到。

  屯田總督應廷吉匯報:“托您的荷蘭風車的力,現在抽乾晾曬恢復,明年開春能播種的土地達到了一千七百萬畝,我們明年的糧食有保證了。”

  原先天啟四年,在冊土地,包括王府的,和士紳地主的,有地四千一百萬畝,結果,現在僅僅恢復出來一千七百萬畝,但這已經是所有官、兵、百姓的努力結果了。

  但更大的功勞是曹老大。

  “黃河的口子已經堵上了,讓黃河重新回到故道,不但河南在幾年內再無水患,而且滔滔的黃河水,真正隔絕了山西和河北,成為了我們和滿清之間的一道天塹。”

  民政部副尚書紅娘子匯報:“因為以工代賑,在修複黃河道時候,百姓獲得了工錢,商人運進來足夠的糧食,今年冬天,百姓將沒有餓殍。”

  洪承疇拍手:“洛陽已經打掃乾淨,我們迎接皇上還都時機道了。”

  於是,在崇禎二十一年十一月,一個豔陽高照的日子,新明皇帝駕臨新都洛陽。

  新明的歷史,翻開了嶄新的一頁。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