築後國家老代表築後國守護大名大友親至向張知節請降,張知節對此自然欣然接受,並表示不會虧待大友親至和他的家族。
大軍繼續向柳川城進發,一路上沒有遇到任何抵禦,但是張知節也並沒有就此放棄警惕,仍然謹慎的行軍。
一直到了柳川城,柳川城城門大開,大友親至帶著家臣、家將出城十裡相迎。
直到大友親至單膝跪地拜見的時候,張知節心裡這才確定,大友親至是真心打算歸順。他身後的家臣、家將們也都十分恭順的跟著單膝跪地,表示臣服。
張知節就這樣十分順利的入主柳川城,隨後張知節便開始打散築後國的勢力,決定將大友親至封至城井谷城。大友親至對此欣然接受,隨後張知節就開始整編築後國的武士。
因為大友親至的歸順,張知節徹底佔據築後國並沒有花費太多的時間,待掌控了築後國之後,立即親提大軍兵發築前國。
雖然張知節留下了兵力鎮守築後國,但是卻帶著築後國的武士大軍,所以實力並未減弱多少。
築前國是四國之中最為強大的國家,一直以來都在九州各國中表現的十分強勢,築前的守護大名很有爭霸的野心。
但是萬萬沒想到竟然會出現立花山城這等妖孽之地,以一介小小的山城打敗了四國聯軍,以下克上,一路逆襲接連覆滅了豐前、豐後和築後國。
原本聽到豐前國這麽快就被立花山城的大軍滅掉了,他們就感到震驚無比,正在他們對是戰還是降吵的厲害的時候,突然聽聞築後已經歸順了立花山城。
隨後立花山城的大軍就繼續向大隈城進發,築前國的守護大名大內弘正最終力排眾議決定堅守大隈城。
他認為自己的武士是四國之中最精銳的,而且立花山城的大軍一路連克三國,勞師遠征,一旦受挫必然士氣大跌。
而且他認為雖然築後、豐前、豐後被立花山城吞並了,但是還未穩定下來,只要立花山城的大軍受挫,必然會引起其余三國的反叛,立花山城所建立的優勢和功績就蕩然無存了。
原本張知節認為既然築後都已經歸順了,只剩下了孤立無援的築前國,應當不至於再堅守下去了才是。畢竟他對歸順的大友義鑒和大友親至都十分不錯,不但沒有清算他們還賞給了他們封地。
但是出乎張知節的意料,築前國根本就沒有歸順的意思,築前國的守護將所有的兵力集結到了大隈城,竟是作出了決戰的姿態。
對此張知節心中還真有些慍怒,不只是張知節,其余的將領們也都覺得大內弘正有些不識時務,有大內義興前車之鑒,大內弘正竟然仍然冥頑不靈。
難道他認為大隈城的城牆能經受的住火炮的轟擊?別說根本就不可能經受的住火炮的轟擊。
就算沒有火炮,難道大內弘正就能堅守的住大隈城?隨軍的將領們還真有些被大內弘正給激怒了。甚至有些將領表示不用火炮將大隈城打下來!
張知節當然不會因為置氣就放棄火炮之利,雖然張知節心中有些窩火,卻沒有表現在臉上。如今的張知節早已做到喜怒不形於色了。
所以面對將領們的請戰,張知節只是笑笑,說攻下了大隈城後一定要活捉大內弘正好好問一問他。
事實上大內弘正還是太高估自己的實力了,一路攻城拔寨的立花山城大軍,雖然經過了幾次分兵駐守,但是火炮和火槍並沒有減少。
而那些加入進來的武士們很快就融入了進來,重新恢復了士氣。他們對於攻打大隈城一樣信心百倍,士氣高昂。
自以為準備充分的大內弘正終究沒有認識火器的厲害,在立花山城大軍的進攻之下,大隈城不到一天的時間便被攻破了。
不過大內弘正倒也沒有重蹈大內義興的覆轍。雖然他決定堅守大隈城,但是也想好了退路。畢竟大內義興的死還是給了他很大的警示。
大內弘正一邊積極準備堅守,另一邊則準備好了馬匹乾糧,眼見形勢徹底無法挽回之後,便帶著親信逃離了大隈城。
張知節雖然佔領了大隈城,覆滅了築前國,但是卻沒有追到大內弘正,讓大內弘正給逃走了。
雖然有些遺憾,但是卻達到了戰略目的,至此立花山城完成了對豐後、豐前、築前、築後四國的統一。
以一座小小的山城,悍然擊敗了四國聯軍並吞沒了四國,這是九州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堪稱一個奇跡。
這個奇跡卻是張知節一手締造的,一是源於他對立花山城的經營,讓立花山城積累了龐大的財富;二是張知節帶來的火器在短時間內讓立花山城軍力大增。
雖然還沒有完全統一九州,但是張知節此戰已經徹底建立了立花山城的霸業,為立花山城打下了最堅實的基礎。
讓所有人都明白,立花山城已經不再是一座山城,也讓所有人明白了立花山城的雄心,相信會有很多有志之士前來投奔。
雖然張知節有心繼續下去,但是卻不得不停下腳步。因為接連吞並了四國,立花山城也需要時間來穩定和鞏固現在勢力。
在處理完築前國的事物之後,張知節留下親信鎮守,這才帶領大軍凱旋而歸。
雖然接連攻打了四國,不過也沒用多少時間,畢竟一個小國也不過相比大明一個縣大小。說白了就是張知節帶領大軍打下來了四個縣城。
所以雖然大軍凱旋而歸喜氣洋洋,但是張知節心中雖然也有喜意,但是並沒什麽激動的感覺。
畢竟他曾經帶領大軍征服了草原,征服了遼東,那才是赫赫功績。若是張知節回到大明,正德皇帝問起來,張知節說在倭國打下來了四個縣城,估計正德皇帝會哈哈大笑,就幹了這點小事啊!
不過這在倭國已經是了不起的成就了,至少多少英雄豪傑都沒做到過,因為底子太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