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衡華》第509章 大荒古城(萬字大章)
  第507章 劫仙機緣
  “小友僅憑一擊道法就能與玉聖閣當代首席平分秋色,天書之妙著實厲害。”

  通天閣,一座星門後面傳來誇獎。

  衡華逼退龍道人,專心排布自己手頭的土俑,對此言語沒有半點回應。

  龍道人算什麽?
  贏他是什麽可喜的事情嗎?
  眼下這些土俑,才是我的道之所在。

  靈植、禦獸、醫修、靈膳、靈釀、仙茗、煉丹、製器、陣法、畫符、靈圖、顏彩……

  幾十個土俑圍聚在一座宮殿下方,眾人面帶微笑,或手舞足蹈,或專注工作……構成伏衡華理想中的修真世界。

  一縷縷玄妙氣息在這些土俑間流轉,伏衡華靈覺蠢蠢欲動,仿佛窺見未來的東萊景象。

  塑造土俑推演修行之法,不僅是食仙、棋仙這類早已掌握的技術。他在不斷捏造土俑間,讓許多原本未曾創造的靈修技法得到啟迪。

  比如“優伶之術”。

  有一對男女優伶土俑,站在靈築師打造的戲台上。

  突然,男優土俑手臂一震,金光閃耀,變作頭戴盔甲,穿著厚底黑靴,手持青龍大刀的武生。

  隨著土俑變化姿態,他身上湧起一股雄渾氣勢。

  “吾乃星君降生,琅琊山下,林家三郎是也……”

  他腳步一踏,仿佛萬鈞之力壓向重重星門。

  對劫仙們,自然不會在意區區一土俑的威勢。

  可那一股子氣魄,讓他們身臨其境。仿佛眼前的土俑真成為一尊星君降生人間的打虎英雄。

  降神儺靈咒法。

  衡華把自己萬神圖中的一尊星君神將映射在土俑身上。土俑縱深一躍,將那尊神將的武藝展現得淋漓盡致。

  旁邊女伶土俑不甘落後,亦踏步上前。青光閃現,變作一尊威嚴肅穆的青衣正旦。她唱著曲兒,和丈夫搭戲的同時也將一尊萬神圖星君投影在自己身上。面對打虎歸來的夫君,她唱著相思之曲,雙眸垂淚,顫動人心。

  對於優伶一系的修行思路,伏衡華目前隻想到表演、戲曲。以曲為咒,以服飾為媒介,以腳下戲台為祭壇,將神靈映射在身,臨時發揮上位存在的戰力。

  當然,這種戰鬥方法和神靈息息相關。

  衡華暗忖:想要修煉這種戲法,怕不是還要讓優伶觀想神靈,各自演化一尊屬於自己的圖騰神靈?按照旦生淨醜的角色,把山川星辰觀想為神靈——這跟靈台觀想倒有不少相通之處。

  那對土俑在台上表演,身後兩尊星君神靈彰顯神通,台上出現各種冰霜烈火。

  星門後面的諸位劫仙心神震動。

  他們可以明確看到,伏衡華在捏造土俑之初,並沒有思考出這條修行道路。是在不斷捏造土俑的過程中,通過其他土俑觸類旁通,為戲劇表演一道創造一條旁門修行之術。

  感悟天地自然,化萬物為神靈,並附身於自身,讓自身演繹神靈的存在。

  “戲曲本就脫胎於舞,乃古老文明祭祀神明的禮樂,”通天樓主暗忖,“從此子推演的道路看,倒也能看出一點玉仙文明的痕跡。太乙封神大咒?”

  “請神、降靈,巫術改良嗎?”天京老人默默思忖。

  東萊神洲巫道不昌,本紀元文明以來,東萊一直走在修真文明的道路上。可天京老人畢竟是昔年神州時代的老古董。在太玄宗昌隆時,他曾隨幾位同門師兄前往一處巫道神洲。

  戲劇娛神,屬於巫藝的一類。

  “這小兒的天賦啊……每次見了,都讓人倍感新奇。”

  除戲曲土俑外,還有茶師為劫仙們奉上一盞盞靈茶香茗。能清神醒腦,增進法力。

  當然,對劫仙沒多少增益便是。

  等伏衡華將一整套土俑演繹出來,已是五個時辰之後。通天閣外,不少宗師求見都被劫仙們給擋了。

  伏丹維對此情景,心中不免擔憂:哎——這小子過於囂張了!天央論道終究不是玄微派的時候。他在玄微派,太玄道統之地尚可驕縱一些。可如今各路劫仙俱在,用一個道術打發玉聖閣當代首席,不給玉聖閣留面子。他家那幾個劫仙豈會饒了你?
  “道兄無須擔心,”劉玄一走來,“此處終究是我們紫皇閣,伏小友出不了事。”

  見到劉玄一,伏丹維心中一動,暫時放下對孫子的擔憂,試探詢問方東源的情況。

  “多虧道兄,我才能收下此等佳徒。他朝結丹登仙,我這當師尊的,也與有榮焉。”

  看出劉玄一對方東源的愛護,伏丹維徹底放心。

  ……

  衡華將土俑靈修捏造完畢,請諸位劫仙指點。

  孟晨看向“土俑群像”一角。一小俑面向星門,一手拿剪刀,一手拿紙,卻是一個以剪紙技藝入道的怪人。在他身邊環繞好幾隻由剪紙製作的動物。

  能蹦能跳,根據剪紙生靈的等級不同,其戰鬥力亦有高下之分。

  這哪裡是創造一個完全獨立的職業,這分明是彰顯“造化大道”的表象皮毛!

  “剪紙是造物,捏糖人是造物。這些小術技巧合在一起,可稱作靈塑師。”一座星門後,劫仙連連笑道,“此法頗為新奇,就是不知能否真正流傳,讓凡人從一開始便走在造化大道的路子上,從而領悟‘斡旋造化’呢?”

  靈塑師的目標只有一個,三十六大神通中的造化大神通。

  能摶土造人,剪紙化生,與伏衡華的根本大道十分貼合。

  玉聖閣的劫仙們對此,也十分在意。

  伏衡華這種種技法,都可以拿去融入玉聖閣嘛!
  “很不錯,天地萬物,各行各業自有其道。大道相通,條條都可走向極致。”萬象劍聖撫掌讚許。

  此子為各行各業創造靈修之術,與我們萬象宮的理念不謀而合。若是來我們萬象宮,師兄也不用一直把持著宮主之位,可以放心傳給他人。

  他卻不知,伏衡華早年的確對萬象宮有些想法。但後來因為常月子之事,伏衡華徹底歇了外出拜師的念頭,便再也沒有關注過萬象宮了。

  “想法很好,技巧也不錯。只可惜,當今東萊修真界用不上這麽多。”

  一座星門背後,老者緩緩開口。

  那位星門背後的劫仙對伏衡華的構想定性。旁邊諸位劫仙沉思,縱使是孟晨也沒有出言反駁。

  不錯,各行各業若仔細思考,都可以有自己的修行之路。

  但——

  需要嗎?

  他們這些劫仙都是從金丹道、劍仙路走出來的。唯一例外的段四景在突破前,也是金丹為尊。

  對他們而言,這各行各業的靈修只是瞧得新奇,並無多少用處。

  嗯?
  衡華扭頭望去,打量星門旁邊漂浮的上百盞蓮花。

  你吃了我五十五道菜,二十八盞茶,十六杯靈酒,其余糖人小吃也沒少享用——除卻滄瀾前輩外,就你吃得最多。

  末了,廚子還沒熄火呢,你這就要拆台了?

  “靈釀、靈茗、靈膳這類技巧,外加織命、研彩這類,可以留下補充修真界的低層生產。給那些修煉金丹大道而無所成的修士一個前程。至於其他的,什麽優伶、歌舞,都無所謂。”

  老者說完,段四景立刻不同意了。

  “道兄,你這是歧視我們藝類修士嗎?”

  “生產類的修士能提高生產力,從而增進修真界資產,推動修真界發展,讓更多金丹道修士專心修煉,為東萊提供劫仙級戰力,重塑東萊神洲。

  “演法一系的修士更不用說,當今修真文明的重興,離不開諸多演法師的冥思苦想。

  “可那些優伶之輩,是能創造道法,還是能提高生產?這等存在,暫時對我們修真界,不需要。”

  “……”

  這位劫仙說罷,其他劫仙紛紛點頭。

  衡華皺起眉頭。

  他不認為把優伶、靈舞一類的技藝傳出去,就能拖修真界發展的後腿。

  但從這些劫仙的態度,他看出一些微妙。

  三大水域的劫仙需要演法師為他們創造功法,為他們登仙成道做出啟迪。需要低層修士的生產力提升,確保修真界物質充裕。

  但是——

  他們並不希望一個完整、獨立,擁有自我一整套邏輯結構的修真文明出現,侵染三大水域的利益。

  禁止藝術類的靈修技藝傳播,就是拆掉伏衡華構思的“修真界體系”,確保白瑲不會脫離他們的影響。

  對此——

  衡華一副無所謂的態度。

  隨便了。

  反正我隻管立道,真正大興此道的人不是我。

  他瞥了一眼氣悶不語的段四景。

  藝道大興,還是讓他籌謀去吧!
  於是,伏衡華欣然接受幾位劫仙的建議。

  隻將生產類的修真職業羅列出來,打算借助這場天央論道進行傳播。

  在場劫仙除少數外,余者皆有宗門牽絆。他們看出伏衡華那些生產職業的靈修潛力不大。但對宗門低層無望前路的修士,卻是一條不錯的道路。

  於是在伏衡華挑選土俑,進行功法刻錄時,他們也默默記下相應功法,打算回去傳給宗門。

  而這一舉動,無形之間推動造化運轉。

  伏衡華明確感應到,自己身上有一絲絲造化流向這些劫仙。

  可以預見,未來這些造化通過劫仙流轉,進一步流向修真界的低層修士,最終又反哺伏衡華,為他積累道德之氣,聖德之氣。

  開道尊聖,此乃我道之行也。

  隨著伏衡華踐行自己的造化大道,道行又有所增進。

  “你為我們演繹這麽多道法,又給我們吃了諸多美食。我們也不好不做一點表態。”

  這時,一座星門後面傳出笑聲,龍蛇之影亂舞。

  “諸位道友,你們說我們要給他什麽獎勵才好?”

  獎勵?

  諸劫仙陷入沉思。

  給獎勵,他們這種層次,這種身份的人,可不能胡亂給。

  隨便給伏衡華一些用不上的東西,非但無法做人情,更讓伏衡華小瞧自己這些人。

  法寶?

  有“雲軸”這件仙器,伏衡華需要額外的法寶嗎?
  更別提他本身以道法為尊,也瞧不上我們的道法玄功。

  丹藥?秘寶?
  可讓伏衡華瞧得上眼,怎麽也要是金丹級使用的。而據聞伏衡華已經參悟“起死回生法”,讓他看得上眼的秘寶,那范圍可太小了。如此珍貴的秘寶,我們祭煉也要以年為單位啊。

  “這樣吧,”一位老者道,“我等合力予伏衡華一樁仙緣,助他早日突破,與我等共參玄道,如何?”

  “前輩,您的意思是?”

  看老者說法,再看剛才二龍道人開口,眾人隱有所悟。

  這倆人是一唱一和,早就計劃好了。

  “伏衡華,你剛才和於小磊鬥劍,暗中收集雷火淬煉真元,可有所得?”

  被二龍真人一眼點破,伏衡華眉心升騰白毫三尺,托一五彩蓮,蓮心有一赤珠。

  此珠便是和於小磊交手後,伏衡華在雷火洗練下凝聚的“丹胎”。

  二龍真人撫掌大笑:“上等三品,上等三品。此丹胎已近金丹之相。”

  諸劫仙此時恍然大悟。

  通天樓主率先笑道:“你首創道鼎之術,能升華打磨金丹品質,我等便助你一臂之力。”

  先天紫氣自星門投出,一道仙氣落入“丹胎”表面。

  旋即其他星門也射出仙氣,一縷縷仙氣飄至丹胎。

  衡華默運玄功,手捏二十四道靈雲印,將諸多仙氣凝聚為一道道“雲紋”貼在丹胎表面。

  這是伏衡華借鑒伏蓬明的“龜殼”設想。將二十四道仙氣化為一層胎衣,充作自己丹胎的資糧,可助自己進一步升華丹元,早日提純出屬於自己的仙氣。

  不過這二十四位劫仙前輩的仙氣,遠不如我從於小磊那邊偷來的仙氣品質高。

  於小磊與伏衡華鬥劍時,不自覺將一道紫電驚芒的仙劍劍氣溢出,被伏衡華納入自己的赤珠丹胎。他本打算收集這一縷“紫雷仙氣”,好研究未來屬於自己的專屬仙氣。

  仙氣,金丹修士的丹元更上版本。

  也是劫仙之所以稱作“仙”的緣由。

  劫仙皆有本命仙氣,他們的法力是九成丹元融合一成仙氣。

  他們的登仙路,就是將丹元徹底洗去,隻留純粹無比的仙氣。那一刻,便是仙人了。

  伏衡華明悟天書道法後,已經明白超凡入聖之道。

  自己結丹之時,所結金丹超越前人,前所未有,必是以仙氣為根,奪天地之造化,而成就一顆亙古道丹。

  但如何凝練仙氣,伏衡華沒有思路。

  直到與於小磊交鋒,他才從於小磊感悟機緣,借來一絲仙氣。

  眼下又得二十四道仙氣,更讓伏衡華開心無比。

  仿佛成道之日已在眼前。

  天京老人告誡:“我等將仙氣贈你,助你參悟劫仙之妙。但你需明曉,一味借用外人之力絕難突破,一切還是要靠自己。”

  “晚輩省得。”

  “行了,這場針對伏衡華的審議到此為止。外面那群人也該等急了,收拾收拾,準備天央論道,勘定元氣法度。”

   補錄:
    《百俑戲樂圖》,繪人間百態,修真百藝。相傳天一歷時,伏聖與諸修排演修真道藝,藝祖有感而發,繪戲樂圖傳世。後世百藝之興,以此為圭臬也。

    ——以上出自《東萊·藝祖奇聞》,筆者照本宣科。

    ——
    以下為筆者揣度:
    私以為,藝祖為旁門一祖,德藝雙馨,何曾於旁人之下。豈會借鑒伏聖之道而興樂舞優伶之術?

    東萊言語,多有尊伏聖而貶他者,不足為信。

    除此一例外,東萊亦有傳聞,棋仙之法為藝祖所傳,乃伏聖點化,實屬謬論。

    夫貪名奪功者,舍此無他也!
    ——《南山觀東萊之見聞·藝祖篇,節選二》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