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平安傳》第三百三十二章 靜止的時光
  道觀的建築群一動不動地矗立在山間淡淡的薄霧之中,起伏的山脈間一絲風也沒有,那屋頂的雲煙也恍若靜止不動。周圍沒看到人跡,這裡就像完全靜止的一個地方。不過還是有聲音,琴弦奏出的角徵宮商音調高低錯落緩慢悠揚,在琴聲的間隙,還能聽到琴身木頭被刮動發出的噪音。除此之外,不知什麽地方傳來了時起時落的鵝叫,道觀裡應該喂了一些家禽。

  這就是朱允炆生活的環境 。出道觀就是崎嶇不平的山路很難走,眺望是滿眼的山林好似數的囚籠闌珊。不過在道觀的院子裡活動還是很容易,饒是如此,朱允炆連屋門都很少出,常年幾不見陽光。

  他只有極少的時間偶爾才會感到百聊賴,因為作為一個飽受大儒教導的人,有太多的典籍可以研讀,也可以親自去為古文注釋,這些都是他有興趣的事;偶爾一段時間對圍棋感興趣,也可以和太監曹參廢寢忘食下棋;音律、書法、丹青……道觀裡還可以煉丹。

  生活少『操』勞,衣食憂。但朱允炆顯然過得很不開心,如果人可以像動物那樣吃飽了就滿足,那便好了。

  數的往事和讓他羞愧的事時不時冒出腦海,讓他飽受折磨。他常年不出門,法開朗的心境又加重了這種心態。[

  常常對他來說,時間就是靜止的,今天和明天沒什麽區別;只有在感到安全受到威脅時,才會有點感覺,充滿了擔憂和悲觀。他仿佛在等待某種時刻,又仿佛純粹在混日子。五十歲了,他仍舊沒有從年輕時的時光走出來,也許到老死也走不出來。

  朱允炆本來是個心氣很高的天之驕子,生為本朝太祖的皇長孫,這種出身的尊貴天下人匹敵;後天是養尊處優的生活環境,受到了天下最高學問的老師的教育,文化造詣很高。故而太祖用洪武年號,他就敢用建文為號;恢復漢家衣冠後一武一文,他要重振帝國,再奏盛世篇章,登上帝位後滿懷大志,要大乾一場……

  但現實和理想總是相差甚遠,登基不過四年,四年裡大半時候還是在內戰的狀態,然後就被趕下了皇位。他有盡的羞愧,有盡的恨意,論多麽jle的情感都不為過。

  他被一個看起來勢力很弱的對手徹底打敗,自尊心受到了極大的創傷;這還沒完,他眼睜睜地看到數以十萬計的人因他而死,更多的流離失所;接下來的二十幾年,他看到燕王文治武功,北征蒙古、南伐交趾,海上艦隊縱橫萬裡,百邦來朝,修撰

  朱允道:“兵權實權都在文表手裡,將來是否會對太子不利?朕一出山,恐難以再脫身……”

  “這……”鄭洽忙低下頭,不敢回答這一番問題。這種問題不是大臣能解答的,只有靠朱允自己領會,或許他已經領會到了。

  “文奎和一些人可能不會讚同。”朱允直言道。

  鄭洽拜道:“姚夫人並未要求太子同皇上一起去湖廣。她們也知太子有些誤會有些隔閡,所以明言可讓太子提出一些要求和條件。”

  朱允琢磨了好一陣,轉身對鄭洽道:“還是由你去見太子,他前月才剛從廣東回來,你從中周旋。”

  “臣領旨。”

  接著鄭洽沒有直接見太子,先見了住在道觀附近的幾個人,然後才見到太子朱文奎。鄭洽用了點心機,暗示建文君已經讚同出山登基之事,先入為主讓太子意識到不能強求。

  其實就算將來是太子朱文奎的弟弟掌權,太子的情況也比現在差不了許多,往好處或許還可以混個真正的藩王……現在他這個太子有什麽,除了一個沒有實質好處的名分,和山匪流民一般四處躲藏,什麽都沒有。不過朱文奎一則擔憂自己的安全,二則是受其母馬皇后的影響,馬皇后和姚夫人結怨太深。

  果然文奎見了鄭洽後,馬皇后就極力讓文奎設法進言,打消建文君出山的念頭。馬皇后認為姚姬一旦有機會了,絕不會放過自己,寧可大家一起玩完,也不想受製於她。

  但是文奎和馬皇后母子兩人的想法也不是相同的。文奎生為建文太子、且又年輕,和當初張寧剛得知自己的身世一般心思,很不甘心。

  他在馬皇后面前說:“文表當初能靠一幫山民在湖廣起兵,我為何不能借此起事,而坐等受製於人?我早就想起兵,就是一幫舊臣成天說沒有機會、沒可能,結果你看文表乾的事,這天下有什麽事是一定不成的?眼下形勢又比當初要好,‘燕王’的勢力被漢王和文表從長江割裂,南方機會很大。若我在南方某地興兵,進而向廣東進兵,在那邊召集舊部,會合一道、一番功業大有可為!”

  馬皇后忙勸阻,但文奎在這件事上怎麽也聽不進去,也不願聽從母妃的話,他一門心思想著起兵:“正好文表說要條件,我便要槍炮。文表屢敗官軍,所賴便是此犀利之物,我得一批火器便能以此起事……還得要鑄造之法,將來佔了地盤咱們自己鑄造……”

  小說網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