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北朝帝業》第725章 錢權互授
  “商賈從來貪利薄義,如今事仍未成,他們肯捐輸資貨以助軍用?”

  宇文導聽到李泰這一番話後,眸光先是一亮,旋即便又有些不確定的說道。

  這話說的,別說商賈,就是黔首小民,你沒事就給他們來一刀子,他們憋急了也要掀桌子反抗的。能夠任由別人伸進兜裡來掏東西,要麽是無可奈何,要麽是有更大的利益圖謀。

  在平定隴南這件事情上,李泰跟宇文導的利益是一致的,他也樂見宇文導能夠瓦解隴南那些氐羌政權、在此地建立起正規的州郡統治。

  此時如果能成,隴右這些商賈們也的確能夠因此獲利,讓他們出點血也沒有什麽。所以李泰也真的沒存什麽壞心思,只是想讓雙方心平氣和的進行合作,把這件事給辦成。

  說到底,他如今也是台面上的人物,西魏這個政權的大股東之一,樂得每個人各盡所能,把這個蛋糕給做的大大的。如果只是一味的跟地方豪強抱團,對宇文導這個有開拓之心的方鎮首領大扯後腿,那格局和氣量也就實在不高。

  於是他便又笑語道:“利與義本就不相悖,我等上承王命、臨民治事者,本就需要教化一方、興治一方,要使民殷而不悖德、得利而不負義。”

  “太原公所言極是,是我狹計了!”

  宇文導聞言後不免面露慚色,然後又是一臉認真的請教道:“敢問太原公使人利與義洽的妙計是?”

  “我雖然久別隴右,但也知近年來商貿興盛,商賈多有得利。商賈不事生產,因買賣生財,故而凡有利可圖,皆可買賣。章武公何妨賣之以今日之秦州,來日再作贖買!秦州在章武公治理之下,必然日新月異,朝夕積功,明日必然優於今日……”

  李泰雖然講的很認真,但宇文導聽得卻很茫然,這每一句話雖然聽得很清晰,但具體是在說的什麽,他卻有點摸不著頭腦,只能有些尷尬的說道:“太原公能否講的再直白一些?”

  李泰聽到這話後,索性便提筆在紙上寫了“一萬錢”的字樣,抬手遞給了宇文導,同時口中說道:“今我家中需錢急用,以此為憑請借章武公萬錢,明年此日本錢具給並加利一成。”

  這話算是解釋明白了,但宇文導旋即又有些不確定的說道:“那些商賈,他們肯?世事無常,明年是否有錢歸還,我尚且不能確定,那些商賈又如何篤定……”

  在跟李泰交流的過程中,宇文導倒也實誠,毫不掩飾其人會有賴帳不還的可能,而且看樣子幾率還不小。

  李泰聽到這話後不免一樂,旋即便又發問道:“請問章武公,去年四方城向總管府輸貨多少?此即今日之秦州,以今歲當收之租為債賣於諸家,以來年應收之租贖買前債,無論盈虧,浮數一成為止。依章武公所見,那些商賈們又是否願意?”

  “那自然是、願意的!四方城連年輸租皆是浮數,那些商賈只需要買債一年,來年即可得利一成!”

  宇文導聽到這裡,當即便連連點頭。

  李泰提議可以發行債券,但公權力的信用和執行力卻是一個問題,彼此差距過於懸殊便難成買賣。可是如果以四方城這一個實體作為媒介,就能夠大大的規避一系列的問題。
    商賈們對於四方城的信任度無疑要比對官府更高,而四方城也直接影響到整個隴右商貿的興衰,總管府對其勢必不敢輕易的違約。

  通過四方城向在其中商貿經營的商賈們定向發放債券,如此一來四方城對於秦州總管府不只是一個現金奶牛,更成為一個可以預支的錢袋子,在總管府的財政度支當中運用更加靈活,也就能發揮出更大的價值。

  “但是,四方城終究不歸總管府領掌,貿然支取資財,有涉群眾願意嗎?”

  宇文導自知李泰之與四方城的關系,於是便又直接向他發問道。

  李泰聞言後便笑語道:“我既然向章武公進計,當然不能只是虛言。之前任職隴右之時,與境中宗族也頗有交情。章武公當州治事、恩威分明,自然不能一味的屈就群眾,恰我家中堂兄有遊歷隴右之想,便請隨章武公同行前往,於事中勉力相助。”

  之前他便與堂兄們商定要安排一人前往隴右,不過今天是宇文導主動來訪,恰逢幾位堂兄都不在家,李泰索性便先點明此事,稍後再挑選誰人前往。

  宇文導當然也明白李泰的意思,略加沉吟後便點點頭,一臉笑容的說道:“若得隴西李氏高足相從共事,那自然是再好不過!多謝太原公賜教智計,更將門中賢良薦我,我一定掃榻以待。”

  彼此身份勢力也算對等,並不需要太多的交鋒試探,既然已經達成了共識,於是宇文導便直接點頭應承下來。

  至於說李泰的堂兄前往隴右擔任什麽職位,那還要看其人究竟能夠發揮出多大的價值才能確定下來,畢竟李泰也不是宇文導的上司,雙方互動也是建立在互惠互利的基礎上,並不能就此直接插手秦州總管府的人事任命。

  經過彼此這一番交談,宇文導便先告辭離開。接下來李泰又將情況跟堂兄們講述一番,家人們內部間商討一番,旋即便決定由李裒之弟李匹前往隴右。

  李泰先將隴右方面的人事向李匹交代一番,然後又將一直打理家中商貿事宜的李孝勇給召來華州,安排他陪同李匹一同前往隴右。

  四方城那裡管理權當然還是要掌握在自己手中,因為這不只關系到隴右一地的利益所得,對其他方面的人事布置也都有不小的影響。

  李泰之所以肯提出由四方城發行並承銷債券,給宇文導籌措軍費,就是擔心宇文導這家夥別窮困之下直接用強。雖然所宇文導性格要穩重一些,但那也是相對而言,都是兵家子弟,真要到了諸事不順的程度,為難了誰也不能為難自己啊!

  至於崔猷代替閻慶出任梁州刺史一事,李泰並不打算現在便向中外府進行建議。他準備回到荊州之後,再以荊州總管府的名義向大行台舉薦,如此一來便會讓舉薦更有力度,大行台就算內心並不認可,也得認真權衡一番。

  接下來李泰又跟堂兄李匹一起前往宇文導府上拜會,將這件事正式敲定下來,接著便就前往中外府向大行台告辭,結束了此番歸府議事的流程,帶領著親兵部將們南出武關,重新回到了荊州鎮所。

  隨著李泰回到荊州,大量的軍政要務頓時便撲面而來,直接將他淹沒於案。而這當中絕大部分都與剛剛平定侯景之亂不久的南梁有關,其中比較激烈的,便是北齊在淮南各種趁火打劫的舉動,簡直就是讓人目不暇接。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