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北朝帝業》第685章 將軍妙筆
  人日過後,荊州總管府下便開始官民復工,百業複產,一些遠道而來者也都陸續的告辭離開。

  不過來自江陵的使團,李泰還是盛情將他們挽留下來多住上一段時間,自己雖然沒有時間親自陪同,但卻吩咐府員們給他們安排豐富的活動項目。

  “諸位請看,此間便是荊州府學。館閣落成以來,州郡選募諸方學子入此受學,凡總萬余員眾於此知經明義、識文通理……”

  隨著荊州總管府轄區越大,荊州府學的規模也越來越大,在城中已經是一個讓人難以忽略的建築群,許多江陵來人也好奇這一片建築群的功能,於是州府索性便安排人員陪同遊賞並作出講解。

  “北人或也知學?”

  當隊伍中有人突然說出這樣一句話的時候,頓時引得整個遊賞隊伍眾人都笑起來。講到騎射武藝,南人或許不精,可若是講到治學文藝,則就難免心生優越感。

  聽到這些笑聲,幾名作為導遊的州府屬員都忍不住面露慍色,但是有一名少年屬官走上前來,不卑不亢的說道:“通常以論,北人確是寡於學術。尤其南陽此鄉舊有名族不守鄉業、棄土而走,以致此鄉長年淪為蠻荒之野,民不知書、更不知學。

  李大將軍入治之後,深感鄉德墮落、唯學能止,所以造此州學,邀民授業,學不必深,知義則可,鄉情風俗,由此一改。固是不如南國專學精藝,但民智普開、各知所守,仰於李大將軍恩庇,於此亂世之中尚可安居樂業。”

  眾江陵人士們聽到這話,登時樂不出了,尤其當中便不乏被斥作不守鄉業、棄土而走的故籍南陽人士,這會兒臉皮更是隱隱有些發燙。盡管當年做出這個決定的並不是他們,但也是他們的祖宗們。

  “聽韓郎聲言語氣,似乎並非沔北此鄉人士?”

  又有人望著這個少年屬官笑問道,原本不怎麽在意這個州府安排的小跟班,這會兒也正視起來。

  韓勰尚未從維護州府尊嚴的戰鬥狀態中切換出來,聞言後便也點頭說道:“卑職本安陸人士,舊從親長居在淮南。侯景作亂肆虐鄉野,卑職鄉居亦難幸免,親人俱遭虐害,唯余一人得免,流落澤野幸得李大將軍門下仁義師眾解救,自此捐用軍府,始知人間尚有尊嚴安樂!”

  雖然還是在拿言語去刺這些江陵人士,但畢竟是自己身世相關,韓勰講到這裡的時候也不免聲音喑啞、神情悲傷。

  江陵眾人聽到這裡,也都各露憂傷神情,無論他們身份如何,是否親身經歷,如今仍自賊勢猖獗的侯景亂軍都是他們這些南朝官民心中的痛。

  幾個在江陵身居官職者聽到韓勰自陳是受到了李大將軍的解救庇護,心情也不由得變得複雜起來。他們或許能力並不怎麽樣,但還擁有著基本的道德和是非感,本國子民遭難卻要靠他國大將解救保護,這無論如何都說明了國中上位者的庸碌無能!

  韓勰倒也並沒有繼續深挖這個話題來刺激這些江陵來客,在打擊了這些人的輕視傲慢之心後,便又與幾名州府同僚引領他們在府學中遊賞起來。

  拋開州府的治學水平高低不說,這學館環境是真沒得說。

  府學本身佔地面積極大,各種形式的建築錯落有致的分布在其中,府學中有鋪的平整的青磚路面,館閣院落之間還有一些花圃、果樹、竹林等園林景觀可供學子閑來遊玩休憩,就連他們這些訪客流連此間都不免心曠神怡。

  南朝社會本身同北朝相比是非常的城市化,城中不只有官衙府署、官員權貴的住所,還有許多市肆邸鋪、小民屋舍。

  因此包括建康、江陵在內的許多大型城邑,城池通常擁擠不堪,規劃也雜亂無章,所以城池中心地帶這樣一大片的土地本身便有著非常大的價值,或是什麽權貴官邸,或是皇家遊園,鮮少會用作此途。

  南朝武帝蕭衍、如今的傀儡皇帝蕭綱和坐鎮江陵的湘東王蕭繹,本身各自便都標榜好學禮賢,各自也都收容一批才士在自己身邊修書治學、談玄論道。

  姑且不論他們的學術研究之路有沒有走偏,他們所營造的這種好學論道的學術氛圍是讓很多南朝人士都非常享受的。
    所以當見到荊州總管府對於府學建造的這樣用心,這些江陵人士在意外之余,也都對此間的統治者暗生好感和好奇。

  一行人遊賞一番後來到一座花園小亭中略作歇腳,突然有一名江陵人指著亭上的柱子驚聲道:“此間竟也宣講《文選》?”

  聽到這驚呼聲,眾人也都紛紛湊上前細細查看,發現這小亭石柱表面正用端莊小楷雕刻著故昭明太子的《文選序》,這自然讓他們驚奇不已。

  韓勰在一旁笑著解釋道:“李大將軍曾言,《昭明文選》乃是選學宗師,學於上者可以觀其選法、察其規矩,以成自身治學方法。學於下者可以通覽選文,義與辭達、聲情並茂。人間凡有志於學者,焉能不學?所以李大將軍親書序文,紀於學府!”

  昭明太子所主持修編的《文選》,在南梁風評時譽本就頗高,一直都被稱頌為選學典范。而當聽到李大將軍對於《昭明文選》也是如此推崇看重,一時間心中既是激動喜悅,又頗感尷尬。

  喜悅之處自然是欣喜於本國人物和文化能夠獲得外國人推崇的認同和滿足感,尷尬則就是因為有關昭明太子的話題在他們江陵處於一種比較禁忌的狀態,畢竟他們主公湘東王之前便命人乾掉昭明太子的兒子,而另一個昭明之子梁王蕭詧與江陵也是處於敵對狀態。

  湘東王本身也並不是一個大度之人,所以有關昭明太子的話題,在江陵雖然沒有被明令禁止,可如果你肆無忌憚的談論,那就會有人來試試你脖子夠不夠硬!
  所以當得知《昭明文選》在此間荊州府學是備受推崇的重要教材之後,這些江陵人士既倍感自豪,又不免滿懷糾結。

  在這種複雜的心情中,突然又有人注意到一個盲點,連忙發聲問道:“請問韓郎,這序文果真是李大將軍親筆所書?”

  經由此人提醒,江陵眾人頓時便也留心觀察起這刻字的書體筆法。不看不要緊,一看頓時便忍不住的連連發出驚歎聲。

  李泰的歐體楷書在剛剛來到這個世界不久便引起了蘇綽的驚奇和關注,數年時間下來,在古代這樣一個環境中,他無論是作為霸府屬官還是州郡長官時也都免不了上傳下達的文章書寫,書法自然也是練習的越來越熟練,越來越成章法。

  歐陽詢的歐體楷書本來就是立足南朝書法的發展、兼取歷代名家精華而自成一體,李泰本身雖然並不是抱著專心練習書法的態度而是日常運用,松弛熟練的同時雖然未必盡得歐體真髓,但也可以稱得上是韻味盎然。

  書法在南朝士人文藝生活當中可是佔據著非常大的比重,也正是因為這種社會氛圍所以才誕生包括書聖王羲之在內的諸多書法名家。

  這些江陵來人們就算沒有超凡的書法造詣,但也具有一定的審美鑒賞能力。所以當見到李泰這形神兼備、意蘊濃厚的書法時,眾人都欣賞的如癡如醉,各自抱住一根亭柱不肯松開。

  這座亭子本就只有八角柱,自然不是所有人都能輪得到,一些人站在亭子中央久等不得,便不免急的抓耳撓腮,既不好當面擁擠搶奪,索性便衝到韓勰等人面前說道:“請問韓郎並諸貴屬,是否還有別的李大將軍墨跡可觀?”

  韓勰等人既沒有高超的書法造詣和審美趣味,自然是不理解這些人為何如此癡迷焦急,但聞言後還是連連搖頭表示沒有。真是開玩笑,李大將軍凡所施墨勾劃,皆是荊州總管府軍政機密,怎麽能隨便的向他們這些外人公示!
  出於對李大將軍書法的喜愛和崇拜,這些人留在此間一直徘徊至夜,引起了許多府學學子的圍觀兀自不覺,好不容易才在韓勰等人的勸告下才離開。

  可是當第二天韓勰等再代表州府邀請他們進行下一步的行程時,卻有大部分人都不願前往,而是表示要再返回府學去,並且各自還準備了筆墨紙張,看樣子是打算前往臨摹學書。

  面對這一情況,韓勰等只能無奈的暫時取消後面的行程,再陪同這些人前往府學,同時心裡不免暗自嘀咕,李大將軍的書寫筆法真的如此高絕、有魅力?

  他們這些家夥自然不知,李大將軍的本領何止於此,純是因為他們的文化素質太低,所以平日裡才低調收斂,懶得拋媚眼給瞎子看。

  不過李泰幸好還有一點決勝沙場之上的本領,才不至於在這文化荒漠的西魏無所展現。而新年過後不久,他這本領便又派上了用場,北齊清河王高嶽自鄴城率領數萬人馬,浩浩蕩蕩的向淮南而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