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我與暴君相伴的日子》第307章 新一代上帝之鞭
  第307章 新一代上帝之鞭

  楊大使都這麽辛苦了,大家當然要體諒他的難處。

  所以……

  都散了吧!

  就像楊大使說的,給這些公侯們抱不平,你們配嗎?

  或者也可以說……

  你們賤嗎?

  “的確很賤啊。

  自古以來這種很賤的行為還很普遍。

  一群底層搬磚的為億萬富豪們被抓抱不平,一群平民百姓為權貴們受點委屈抱不平,一群被統治的為統治階級抱不平,還有一群奴才為主子們抱不平,仿佛感同身受一樣,卻絲毫不想想你們配嗎?”

  楊豐看著被他忽悠散了的士兵們感慨著。

  這些士兵當然也是各回各家。

  不過他給他們做出承諾,接下來朝廷肯定要裁撤部分北方衛所。

  這是必然的。

  隨著蒙古臣服,明朝北方邊防體系的最主要敵人已經不存在,為此而設立的數十萬軍戶也已經失去了作戰對象,而養他們要耗費朝廷巨額的財政。軍戶也不是真不用朝廷養,否則朱元璋也不用每年向九邊運輸大量的軍糧,光他們的裝備維護,訓練,馬匹,軍服,還有衛所體系下的各級官吏,全都是要朝廷掏錢。大規模火器化以後,光每年訓練費用就是一筆可以說巨款,所以北方軍戶必然要進行裁撤。

  但是……

  只是裁撤精簡。

  在北方維持一支強大的軍隊依然是必不可少。

  畢竟蒙古也罷,兀者也罷,這些統統都只是暫時臣服而已。

  以後但凡有機會,他們還是要搞事情的。

  在楊豐的計劃中,像會寧,燕然還有瀚海三都司不但不能削減,還得增加衛所數量,就像燕然和瀚海,最少也都三個衛,不過不是像內地軍戶這種世代駐防,而是和鯨海這些衛一樣輪值。

  但這樣就得讓他們在當地能獲得足夠的利益。

  所以還得配套開發。

  至於西域四都司,這個他之前已經和朱棣設計好了。

  依然是那個武裝屯墾公司模式。

  這些地方和漠北兩都司不同,漠北是真沒太大值得開發的,也無法持續不斷移民,而西域四都司就算把目前大明所有人口,全都遷移過去也能夠容納。所以對這四都司得持續不斷甚至世世代代不斷移民,這樣想讓內地百姓萬裡遠行,就必須采取武裝屯墾模式。軍戶制度並不合理,而且受朝廷限制,但商業武裝屯墾,那就完全沒有任何限制了,畢竟在那裡做事還是要黑一些。

  至於像河南,北平,陝西,尤其是宣大,大寧,遼東這些地方的衛所可以大量削減。

  恢復民籍。

  衛所田產直接分給他們。

  實際上他們也不是說真就非得回南方,這些衛所軍戶還有不少本身就是北方人,只要分了田地,不用每年交近半產量給衛所,那他們也一樣能豐衣足食。再說現在他們就算想回南方,南方也沒那麽多土地,他們北遷的很多都快三十年了,這麽長時間他們的原籍早就出生大量人口,已經不是他們北上時候。他們已經在北方近三十年了,建立起了一起,南方早就沒他們的家了,絕大多數其實分了地之後也就留下了。

  大不了給補貼。

  像這種軍戶完全可以給他們按照退役來對待。

  給退役金。

  給到死為止。

  總之二十萬大軍,最終就這樣被楊豐幾句話遣散。

  他和小公主緊接著進開封。

  周王為首的諸王,都有些黯然地迎接在城門前,小公主向她哥哥侄子們宣讀聖旨,這些藩王們也都紛紛接旨。然後楊豐和小公主在此等待,半個月後,燕遼寧谷四王到達,不過這次都沒帶著大量護衛,只不過多了郭英的棺材。

  黃河渡口。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夕陽下的朱棣,頗有些唏噓地看著面前滔滔黃河。

  他旁邊的碼頭上,郭英的棺材正在抬出。

  遼王孝心十足的親自抬著他老丈人的棺材,這時候真相已經流出,郭英就是在他苦心勸說下,最終選擇了向大行皇帝證明自己的忠心。而且在武定侯帶動下,還有幾個原本不用追隨大行皇帝的次一級老將,也紛紛選擇追隨大行皇帝。比如袁洪之流,他們是真心的,畢竟附葬孝陵配享太廟這對於他們的子孫後代來說,真的就可以說是加了金身。反正都已經一把年紀,也沒什麽野心,與其老死病榻還不如用這種方式,給子孫換這個富貴榮華的保證書。

  這一輪死亡後,剩下還沒死的開國老臣就只有王弼了。

  至於他……

  他女婿會解決的。

  雖然他在安南形同割據,但那只是大明內亂沒結束,一旦內亂結束他就不會有任何機會的。

  還有何家。

  不過何家是二代。

  但何家真正做主的是何迪,何真的弟弟,所以他有資格和大行皇帝做兄弟,既然這樣他也就必須死,至於何真的兒子,繼承東莞伯爵位的何榮就不必了。

  “該走的都走了,不知大使欲如何處置我等?”

  朱棣緊接著說道。

  “大王說笑了,我一個外人,如何說處置二字,不過皇后臨盆在即,若皇后真生下新君,大王與諸位藩王自然各回封地。大王封地西域,這可是大行皇帝定的,不過接下來新君年幼必然無法理政,故此這西域軍政就得委托您這位叔祖,給大王加個總督西域軍政如何?不過西域四都司的官還是得朝廷封,就是受大王節製,四都司以外土地大王可自取,都算是大王封地。

  不過我建議大王先不用去管帖木兒。

  可以先從瀚海都司向西,往欽察汗國進軍,而且月即別,鬼力赤等人皆已臣服,正好打著重新立月即別人為金帳汗的旗號。”

  楊豐說道。

  這就可以了。

  足夠讓朱棣開始他的西征。

  朝廷直屬地還是安西,北庭,大宛和昆陵,中間夾著燕王封地。

  所以無論朱棣如何開拓,在西方佔領多少地盤,他的核心依然是燕王封地,依然在大明直屬疆域,外面打下的才是他真正私產,這樣繁衍幾代對大明感情淡化後,也就乾脆把自己的核心區轉移出去了。

  就像四大汗國一樣。

  成了與大明皇帝一個祖宗,臣服於大明皇帝,但事實上獨立的屬國。

  不過目前就和帖木兒開戰的確不太合適,後者實力依然太強,所以朱棣應該拉攏鬼力赤等人,然後利用月即別人屬於欽察汗國系統,而且曾經做過金帳汗這一點,鼓動月即別人去搶金帳汗的汗位。而朱棣和鬼力赤等蒙古系大將,一起給月即別撐腰,最終大家聯軍進攻金帳汗國,收服金帳汗國系統的蒙古人,把他們拉進大明的藩屬體系。

  然後就可以借金帳汗國這個殼子控制東歐平原。

  這樣背靠大明,西引欽察,向北揍留裡克家族,向西打敗波蘭和立陶宛,向南阻擋帖木兒,一舉將貿易線延伸到黑海,就可以和地中海沿岸展開貿易。

  大明燕王成為新一代上帝之鞭。

  很有搞頭的。

  “諸王呢?”

  朱棣問道。

  這個方案他也接受。

  他離不開內地支持,無論軍工產業,貿易,移民,這些全都得靠著內地。

  西域的確廣袤無邊,足夠他征服一輩子,可問題是得有人,他也不可能真的靠著護衛,雖然他的護衛增加到了五個,但加起來也不過兩萬來人而已,這點人可以完成一次犁庭掃穴式地突襲,但無法做到征服。

  甚至對上帖木兒這種級別的,犁庭掃穴一樣也做不到。

  上次是有楊豐。

  而且他獨自南下時候,那已經是六七萬騎兵。

  十萬!

  他至少得有十萬軍隊。

  沒有內地全力支持,他根本不可能實現掃蕩西域的夢想。

  “諸王,這個進京以後,伱們朱家人自己坐下來談吧,左右陛下的原則早就已經定了,想要封地的,幾個塞王一人一塊封地,想進京享福的進京領俸祿。若是有雄心壯志,願意去開拓的,那就如大王般移藩,向南還有的是好地方,西域給大王,南洋有別的藩王願意去,朝廷一樣支持。”

  楊豐說道。

  他們願意去那是好事。

  光一個南亞次大陸,就足夠把藩王全扔過去。

  其實對他們也是好事。

  反正印度是種姓製,就說他們是刹帝利,先武力征服,然後收買婆羅門貴族,就說這些大明的藩王都是最頂級的刹帝利,那裡目前是蘇丹們鎮壓印度教徒,大明的藩王如果能夠打敗蘇丹們,那麽婆羅門肯定樂意接受這些新的刹帝利。

  然後一人一個小國。

  以後他們背靠大明,光靠著貿易就能過的很滋潤。

  同樣以後從大明過去的移民,商人,統統都是刹帝利。

  不得不說印度最好解決。

  只要肯融入種姓體系,那麽他們就可以獲得穩定的統治。

  朱棣沒有說話。

  向外開拓?
  估計沒有幾個藩王會選擇,最大可能是都選進京當太平王爺,畢竟塞王們其實多數對他們的封地可以說深惡痛絕,也就是遼王喜歡他的封地。

  周王很難說,他有雄心壯志,但封地的確很差,寧王巴不得趕緊離開大寧,肅王也對他的封地沒感情,畢竟都到酒泉了。總之最終結果應該是絕大多數藩王選擇進京,少量選擇封地,而他很可能是唯一對外開拓,最多加上周王有可能。

  但此番之後,大明恐怕也就是楊豐說了算了。

  “四哥!”

  小公主的喊聲響起。

  楊豐和朱棣轉頭,看著正騎馬而來的小公主。

  後者很快到達,翻身下馬,直接走到他們跟前……

  “前蘇州衛鎮撫韓升,率領蘇州衛軍戶起兵,連同留在蘇州的神機營和侍衛,斬吳壽安以蘇州反正。”

  她說道。

  “這個老頭倒是老當益壯了。”

  楊豐有些意外地說道。

  他老朋友的確也算老當益壯了。

  其實韓升在蘇州兵敗後,直接跑到了金山衛,金山衛也始終沒有遵吳王監國,他們可是都見識過楊豐本事的,既然公主選擇支持皇后,那楊豐肯定支持皇后,大家跟著楊大使總不會錯的,再說只要他們不主動進攻蘇州,朱允炆那邊也顧不上管他們。

  “大使,小王有份禮物,要送給大使。”

  朱棣說道。

  楊豐和小公主疑惑地看著他。

  朱棣向不遠處一指,那裡一個人戴著鐐銬,正在張輔押送下過來。

  不過雖然戴著鐐銬,跟明顯也就是象征性。

  “這是燕山護衛百戶劉江之子,謊稱其父劉江,奉犬子之命南下給道衍主持做個使喚人,卻不想他竟被齊泰收買,跟隨他作亂。如今因得知齊泰與方孝孺勾結弑君,倒也算還有幾分良知,故此潛逃回北平告變,此人知曉弑君案一切內情,並願與齊泰等人當面對質。”

  朱棣說道。

  這時候劉榮被押過來。

  他很乾脆地跪下……

  “小的劉榮見過含山公主,見過楊大使,小的對廣澤王,齊泰,黃子澄與方孝孺等人弑君一事所知甚祥,願與其當面對質。”

  他畢恭畢敬地說道。

  “不要胡言亂語,廣澤王豈會謀害親弟。”

  楊豐喝道。

  “大使英明,其實是齊泰三人瞞著廣澤王所為,小的適才因天熱昏聵,一時間胡言亂語。”

  劉榮趕緊很懂事地說道。

  他當然是故意加上朱允炆,如果楊豐想算上,那就算上好了。

  “行了,你能數千裡冒死告變,也算還有幾分忠心。”

  楊豐說道。

  當然,他也明白,這就是朱棣在幫他結束這場戰爭,劉榮被派去跟著方孝孺等人搞事情,本身就準備好了需要時候拋出給朱允炆致命一擊。如果這時候朱允炆贏了,拿下京城,那就該朱棣南下靖難了,而靖難起兵要有依據。先是姚廣孝北上告變,知道皇帝被謀害,然後劉榮北上告變,知道主謀是朱允炆手下三個最親信的大臣,那就完全大義在手,清君側靖國難了。

  這都是老謀深算。

  一切都是布置好的。

  只不過現在朱棣用不上了,那正好拿來送人情。

  說到底朱允炆和手下那幫紙上談兵的家夥,真的就純粹是被朱棣這種級別玩的,他都不知道自己全程都在人家操縱中。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