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我,劉辯,雄主》第36章 王師出征
  第36章 王師出征
  四月二十七日,朱儁、皇甫嵩、張溫三人於雒陽城外皇家苑林點兵,北軍五營陸續前來報道。

  這五營有多少人馬呢?
  其實沒多少。

  漢室的禁軍,初期可分北軍與南軍,其中南軍負責守衛宮城,由衛尉統率;北軍負責守衛都城,由中尉統率,後中尉改稱執金吾。

  到漢武帝時,於南軍新設兩支天子侍衛禁軍,即建章騎營與期門騎,後分別改名羽林騎與虎賁騎。

  其中,羽林軍以羽林中郎將為長官,麾下分兩枝,一枝為‘羽林郎’,有一百二十八人,為天子宿衛侍從;另一支則由羽林左、右監統領,麾下有羽林左騎、羽林右騎各八九百人。

  而虎賁騎則由虎賁中郎將為長官,約千人左右,負責保護天子出行——並非此時羽林騎就不在天子身側,而是虎賁騎在前,羽林騎在後。

  隨後,漢武帝又於北軍設八營校尉,分別為中壘校尉、屯騎校尉、步兵校尉、越騎校尉、長水校尉、胡騎校尉、射聲校尉、虎賁校尉,後省中壘,胡騎並入長水、虎賁並入射聲,只剩下五營,即如今所謂的北軍五營。

  每營各有軍士七百人。

  雖然人數不多,但因為前幾年在黃巾之亂中得到過磨礪,因此保留有較高的戰鬥力,堪稱雒陽禁軍中戰鬥力最強的一枝。

  順便提一句,東漢沿襲西漢的羽林軍與虎賁軍,但卻取消了南軍,而到了靈帝時,羽林軍與虎賁軍更是從骨子裡爛透了,一來是因為羽林、虎賁長期沒有打過仗,二來則在於靈帝賣官鬻爵——他賣的並不止是朝中的官員,還有羽林、虎賁這兩支天子近侍的名額。

  在此之前,羽林與虎賁擇人都采取漢武帝時制定的規矩,羽林是‘取陣亡將士子弟入羽林撫養’,虎賁是‘父死子繼、兄亡弟承’,直至靈帝將其破壞殆盡,塞入了許多有錢買官、賄賂宦官的富家子弟,基本上已沒有什麽作戰能力。

  再加上擔任虎賁中郎將的又是袁術,也難怪歷史上的兩年後,袁紹、袁術能輕松殺入宮中。

  如此羸弱的守宮禁軍,劉辯自然想要改變,至少這一次他決不能讓漢宮隨隨便便就被人殺入其中,而要做到這一點,那就必須拿回羽林、虎賁兩軍的控制權。

  這也正是劉辯內心想要罷袁術虎賁中郎將的原因,不是因為虎賁軍的重要性超過羽林軍,而是因為歷史上袁紹、袁術對漢室的破壞力太大,以至後人做出了‘國恆以弱滅,獨漢以強亡’的評價。

  要知道哪怕是到了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國在相互攻伐的同時,依舊對外族維持強勢,可見漢室底蘊仍在,若非袁氏,本不該這麽快衰亡。

  待等到上午巳時前後,北軍五營便已在雒陽城外集結完畢,共計約四千余人。

  這麽點兵力自然不足以征討涼州叛軍,因此靈帝又命皇甫嵩與張溫征召三河卒,即河東、河內、河南三地的軍隊。

  而除河南卒以外,征召河東卒與河內卒都需要時間。

  因此朱儁與皇甫嵩、張溫二人商議:“征召河東、河內軍卒尚需些時日,然漢陽岌岌可危,我欲先率屯騎、步兵、射聲前往。”

  如今身兼京兆尹的張溫也附和道:“如此,我與公偉同行,義真且在此等候河東與河內軍卒。”

  皇甫嵩自然沒有意見。

  隨後,朱儁又親自與河南尉劉備商議:“鑒於漢陽岌岌可危,我欲明日發兵救之,介時屯騎先往,河南尉率河南卒與我通行可好?”

  以他的資歷與官職,原本無需與劉備商量什麽,只需一道命令即可,然而如今劉備不但是尚書盧植的門生,還是史侯劉辯的師兄、河南尹何苗的下屬,自然要給劉備一點面子,提前與他商量。

  或有人會問,昔日朱儁在黃巾之亂中攻張寶,攻趙弘、韓忠、孫仲時,劉備不是曾率鄉勇相助麽?為何朱儁好似對劉備有些生疏?

  原因很簡單,因為事實上劉備根本沒有參與那場仗,是朱儁憑己一軍之力擊敗了張寶,又擊敗了趙弘、韓忠等余黨,雙方此前沒有接觸過,又何談熟悉?

  好在劉備為人謙遜有禮,絲毫沒有因為盧植、劉辯、何苗三人的人脈關系而驕傲,不但恭敬答應,還推薦了關羽、張飛:“我兄弟關羽、張飛,皆有萬夫不當之勇,或可與屯騎校尉同行,解漢陽燃眉之急。”

  “善!”

  朱儁很欣賞劉備這種態度。

  在朱儁這邊領了軍令後,劉備返回尹署去見何苗,述說出兵一事。

  然而何苗卻依然是那副冷淡的樣子:“你既暫歸朱儁麾下,又何必來問我?”

  劉備苦笑而退。

  雖然何苗對劉備、關羽、張飛三人一直很冷淡,但這次出兵剿賊,他卻撥給劉備三千步卒、兩千弓手、五百騎兵,共計五千五百兵力,比目前朱儁、皇甫嵩、張溫執掌的北軍五營兵力加起來還要多,可見他對劉備的器重。

  因此劉備對何苗十分尊重,出征之前特地來請示何苗,沒想到何苗對他依然如此冷淡。

  確切地說,這位何府尹對任何人都這樣,只有在見到妹妹何皇后、外甥劉辯時稍微好些。

  告別何苗,劉備於駐扎有他河南軍的營中找到關羽、張飛二人。

  說起來,對於劉備、關羽、張飛三人一躍成為河南尉以及別部司馬,營中的河南卒或有不滿,其中不乏有人挑釁,不過沒幾日,這些軍中刺頭就被關二爺、張三爺收拾地服服帖帖,這兩位日常操練時,也不敢有人搗亂。

  待劉備將朱儁的意思與關羽、張飛二人一說,關羽沉吟道:“此番出征,不知歸期,當去向史侯、盧尚書辭別。”

  劉備深以為然。

  可惜三人不能自由出入漢宮,又不好再去麻煩何苗,於是三人便來到盧植的府上等候。

  待傍晚盧植回到家中時,劉備向他提及此事。

  盧植聽罷點點頭:“理當如此。……這樣,我明日及早進宮去見史侯,你等在宮外等候召見。”

  “好。”

  劉備連聲答應。

  於是乎,次日大清早,盧植便進了宮,徑直前往甲房殿求見劉辯。

  此時劉辯剛起身,還未來得及去長秋宮向何皇后問安,便聽趙淳稟告說盧植前來,心下有些疑惑,遂親自出殿將盧植請入殿內。

  問及來意,盧植笑著解釋道:“朱中郎將命玄德今日便啟程前往漢陽,玄德欲當面與殿下辭行,卻因不能進宮而求到我處。”

  “這麽快?”劉辯也有些驚訝於朱儁的雷厲風行,一聽說劉備幾人正在宮外等候,忙命趙淳將三人請到甲房殿。

  片刻後,待趙淳領著劉備、關羽、張飛而來,劉辯起身相迎,笑著對三人說道:“今師兄與雲長、益德兩位賢兄一同出征討賊,我本應祝三位克敵製勝,然沙場凶險,師兄與兩位賢兄當以自身為重,莫要輕易犯險。……以師兄與兩位賢兄的本領,何愁他日不能封爵拜侯?不必急於一時。”

  雖然他很了解劉、關、張三人的本事,但歷史已經出現變化,他也不敢保證劉備幾人此去涼州會發生什麽,畢竟歷史上,劉備可沒有在這個時候征討過韓遂,甚至於,朝廷都沒有,眼睜睜看著漢陽郡淪陷。

  此時他唯一能做的,也就只有勸說劉備幾人保重自身,莫要犯險,這既是為了他童年時所憧憬的這三位豪傑,同樣也是為了他自己。

  聽到劉辯的話,劉備、關羽、張飛三人都十分感動,但似乎起到了反效果。

  這不,張飛咧著嘴哈哈大笑道:“區區叛軍,何足掛齒?待俺他日取下王國、韓遂、馬騰幾人的首級,獻於史侯。”

  從旁,關羽捋著長髯一臉倨傲,仿佛王國、韓遂、馬騰幾人的首級已在他囊中。

  對此劉辯亦無可奈何,唯有反覆叮囑劉備,好在劉備還是慎重的,連連點頭,表示定會將劉辯的叮囑牢記於心中。

  交談一番後,劉備、關羽、張飛三人便告辭離去,不曾想劉辯竟執意送他們出城,這讓劉關張三人受寵若驚,連道不敢。

  劉辯笑著解釋:“除了相送師兄與兩位賢兄,我也是想親眼看看大軍啟程。”

  劉備幾人無可奈何,也就只能任由劉辯了。

  在趙淳隨便招來一隊禁軍的保護下,劉辯將劉備幾人送出了城,旋即登上城樓,望向城外的軍隊。

  不多時,趙淳提醒道:“殿下,右中郎將朱儁的軍隊開拔了。”

  “唔。”劉辯微微點頭。

  歷史上這段時間,大將軍何進也險些被外派討伐涼州叛軍,雖然也是董太后的授意,但出面勸說靈帝的卻不是董重,而是當時與何氏一枝關系緊張的十常侍。

  何進為了自保,便叫袁紹前往徐州征募軍隊,意在故意拖延,此舉變相助漲了涼州叛軍的氣焰,以至於漢陽郡最終淪陷,漢陽太守傅燮在堅守月余後,最後在孤立無援的情況下,嚴詞拒絕王國的勸降,更率城內僅有的兵力出城拚死一戰,最終殺死沙場,慷慨捐軀。

  死訊傳到雒陽,靈帝十分哀痛,下詔追封傅燮為‘壯節侯’。

  而這一次,朝廷不會再讓傅燮這等漢室忠臣孤立無援了!
   我仔細琢磨了一下,曹操在東郡,沒那麽快到雒陽,應該先寫朱儁出征,否則就得倒敘了,是故插入這一章。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