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 金江鎮的發展
十年前,遼陽城比沈陽城大。
十年後,沈陽城比遼陽城大,
節度府仍然留在金州,但是沈陽的地位日益突出,不論是管理科爾沁草原,還是控制奴兒乾司。
比起遼陽的地理,沈陽的作用要更大。
經過馮勝之,顧應時等的商議,向將軍推薦了原旅順知府朱文,擔任沈陽城知府。
從小吏做起,八年間,一路升任金州兵備道僉事,屯田道官,旅順知府。
不但是節度府信任的自己人,也相信他能應對沈陽複雜的形勢。
奴兒乾司幅員遼闊。
含括了科爾沁部分草原部落,各部蠻人,逃入的漢人,吉裡迷人、苦夷人,苦兀人,達斡爾人等等。
老奴征戰八方,多次派軍東征,打敗收服了眾多的部落,除了極遠的高山老林沼澤,苦寒之地外。
加上科爾沁草原上經常有部落南下投奔,以及赫圖阿拉城收攏的漢人等等。
隨著金江軍的勝利。
清除了參與過屠城,手沾人命的劊子手後,還有人口二十余萬,需要安置和管理。
朱文走訪了各族後,回到書房開始寫下他的建議。
“比起草原人,吉裡迷人、苦夷人,苦兀人,達斡爾人等,蠻人更會種地。
而強迫前面的只會遊牧和遊獵的民族,在遼東種地,不光效率低下,也耗費大量的糧食。
理應恢復各族,讓其回歸舊地,恢復舊製土司制度,向金江鎮提供稅收和兵源。
隨著遼東田畝的增長,各島的遼民紛紛回到了原地,除了極少富庶的島嶼,還有眾多的島民要求回歸家鄉,導致島上人口不足。
建議把乞列迷族,北山族,海西族,葉赫族等族派往各島,替代原來的遼民,恢復各島人口。
遼陽,沈陽田畝充足,地理優越,但是人口不足,可以建議島民遷移到此兩地。
兩萬福建移民,已經安置在遼陽,建議以後的移民,皆安置在沈陽一帶,優先恢復沈陽的人口。
開原的駐軍高達兩萬,加上沈陽的駐軍,糧資消耗巨大,皆由金州供應,長途跋涉,代價高昂。
沈陽地利重要,可以供應各地,有了人口,沈陽就能有繼續,就能舊地供應軍隊。”
朱文和將軍熟絡,深知將軍的為人。
所以他寫下的計劃,考慮過將軍的心思。
例如以前開發海島,除了少數的島嶼,大多海島的水源不足,島上的生活條件也不好。
如果把各部蠻族安置在富裕的沈遼,而辛苦數年的遼民,卻在艱苦的海島上生活。
如此差別,對遷移到島上開荒的遼民,是很不公平的。
又奴兒乾司環境惡劣,遼民們在遼東平整土地,興修水利,開墾田畝。
正是收獲果實的時候,讓他們去奴兒乾司開荒,絕對會引起遼民的不滿。
那麽對奴兒乾司置之不理,連百姓都沒有的奴兒乾司,如何能說是大周的奴兒乾司呢?
不論是治理奴兒乾司,還是未來遠征多爾袞,或者剿滅赫圖阿拉城,都需要往奴兒乾司填充人口。
因此把不是蠻族的部落,這些不會種地的人口,劃清了邊界後,安置其中,由金江鎮和土司頭人共同管理。
如此是符合金江鎮當前的需求,不然這些留在遼東的部落,只能消耗金江鎮的糧食。
突然。
有人在門外說話,打斷了朱文的思路。
“十方寺堡的士兵來報,說有幾名台吉鬧事,守備不敢擅自做主,說請知府協商。”
“巴圖魯汗才回去草原月余,據說與將軍談的融洽,好端端的,為何有台吉們來鬧事呢?
帶了多少人?有沒有發生衝突?”
朱文連忙問道。
那人告知,原來是關於草原逃人湧入遼東。
此事雖小,卻不好處理,難怪軍隊不願意管這件事。
朱文皺起了眉頭,沉思如何應對此事。
不久。
他抬起頭,定下了主意。
遼東和草原的接壤地帶,並不代表長城外的土地就不好,比長城內的土地要貧瘠。
特別是北鎮到奴兒乾司,越是靠近南方的土地,河流就越多,是可以種地的。
長城保護了內地,讓草原騎手無法突襲,但也使得漢民放棄了長城外的土地。
水流充足的地區,地肥草茂,吸引了不少的部落遊牧。
這些草原部落,因此對大周沒有敵意,遵從大周的制度,成為了熟部。
如果雙方有敵意的話,這些草原部落也不敢離長城這麽近。
向粘花此等人,他們所帶領的部落,就和大周相隔很遠,哪怕越往北,河流越少,土地越荒漠。
十方寺堡的長城外,就有數條大河,延伸出來的支流,形成了遼河套。
幾名台吉帶著數十人,在兵堡外駐扎,他們還真不怕。
得知沈陽知府請他們去沈陽,他們也毫不猶豫,在駐守十方寺堡的金江軍士兵們的注視下,大搖大擺的離開。
朱文見到了幾名鬧事的台吉。
由通事幫忙翻譯。
幾名台吉哇呀呀的大喊大叫,朱文面不改色,讓通事幫忙詢問,他們是哪些部落。
來自哪裡,何事不滿,目的是什麽。
清晰明了。
他們當然來自科爾沁草原,也正是因為來自科爾沁草原,才敢來金江鎮鬧事。
大周的官員們,觥籌交錯,草原的台吉們,載歌載舞。
兩者是一樣的。
大周的百姓流民遍地,四處乞活,草原的牧民生活艱辛,往南求生。
兩者也是一樣的。
特別是臨近冬天,草原的牧民經常會逃入南方,以前遼東都司收攏,後來老奴收攏。
現在的金江鎮,同樣會收攏。
不同的是。
科爾沁的台吉們,認為他們既然和金江鎮是盟友,那麽金江鎮就不能影響他們的利益。
是朋友,就要歸還屬於他們的牧民。
朱文不亢不卑。
不理會大叫恐嚇的台吉,也毫不退讓,反而讓面前的幾名台吉開始好生說話。
說實話。
此事朱文還真解決不了。
草原的牧民,他是不會還的,大周和老奴都沒有還,金江鎮還了,豈不是連前兩者都不如。
但是他又不能惹得幾名台吉翻臉。
將軍和巴圖魯汗定下了雙方結盟的誓言,不代表下面的人沒有意見。
特別是草原部落,制度松散,不像內地。
不過朱文做了幾年的官,當官的本能還是有的,拖字訣可以解決大多眼前的問題。
“各位台吉的要求,本官已經清楚,我們金江鎮和科爾沁草原是盟友。
一定會照顧盟友們的利益。
但是你們知道,我只是一個知府,雖然傾向各位,但是此事我做不得主。
請各位理解理解。
不過。
我一定會立刻派人,去告知將軍,並請將軍立馬做出決定,不讓盟友吃虧。
這樣吧。
不久就要下雪,事情也不大,以我們雙方的交情,沒必要火急火燎的。”
台吉們態度軟化後,朱文臉上也開始熱情了起來,主動為幾人出謀劃策,溫聲細語。
一番做派下來,讓幾名台吉心裡都舒服了。
“將軍也是要過年的,而且來回都需要時間,不如你們先回去,開春後再來嘛。”
好像什麽都說了,但是細想下來,又好像什麽都沒說。
台吉們被朱文的熱情感化,都覺得是自己人,因此沒有懷疑,痛快的告辭。
事情做全。
朱文不但沒有放眾人走,還宴請了眾人一番,才讓台吉們高興的回去。
送走了鬧事的台吉們,朱文繼續回去,處理自己的公文。
詳細的記錄滿一本建議冊子,加上草原台吉們的事情,一同發往了金州。
作為成熟的官員。
他為將軍爭取了一個冬天的時間,來定下此事的調子。
唐清安不在金州。
趁著下雪前的功夫,他巡視了各大兵工場所,然後去了新金最大的冰窖。
新金的後方是金州城。
金州城有官員與將領們的家眷,軍學堂的學生,還有女子學堂的學生。
以及女子學堂周邊的被褥廠,軍服廠,乃至製作旗幟,鎧甲上的絲綢布料等工序的女工。
匠戶,船匠,軍匠等等,各類不參與種地的人口,就超過了五萬人。
鹽場的鹽工,礦場的礦工,長白山的伐木工,漁政抹鹽工,船工,采集人參的參客,還有濟州島馬政等等。
隻金江鎮管控的這些大行業,其中工人就超過了十萬,加上軍隊,高達二十余萬的需求。
為了儲蓄漁獲,金州城沿著護城河,修建了不少的冰窖。
每到臘八時,就會在河面起冰貯窖,通河運冰貯內窖,進出便利,新金周邊有石河,比金州起冰更容易,所以修建了更多的冰窖。
不光供應當地,也供應金州。
鎮江是遼東,除了新金城外,另外一處冰窖最多的城市。
不過鎮江的冰窖,不只是儲蓄漁獲,也會在夏日的時候,為漁船提供冰塊,最大程度的保證漁船收獲的漁獲不腐爛。
巡視完了新金。
唐清安終於回到了金州。
屁股還未坐穩,案幾上全是等待他審閱的公文,包括朱文從沈陽寄遞來的公文。
桌子上堆積的,是需要他優先處理的。
“台吉鬧事?”
隨意拿起一本公文,唐清安翻閱後,皺起眉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