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貞觀俗人》第270章 白糖戰爭
  第270章 白糖戰爭
  東西兩市自然是要繼續保存發展,但東西兩市的定位是大型集中市場,相當於是長安的批發交易中心,而各坊則是一些商業街。

  因為今年情況還算樂觀,所以現在朝廷重新放開了酒禁,允許賣酒了,但關中地區還是禁止釀酒, 隻準販賣關外運來的酒。秦琅的國公酒坊還是挺受打擊的,現在也只能是在山南、蜀中、淮南、江南等地設立酒坊,把酒釀好了再運來關中銷售。

  可現在生意剛穩點,朝廷又已經開始準備征收茶酒專賣稅了。

  對於酒稅的征收方式,最近朝會時也是爭議不斷,主要是形成了三種觀點,一是專賣,就是所有酒, 不管是官還是私人釀造的, 最後都得交由官銷,就是與鹽政一樣。官府收購後,加錢出售,實際上加的錢就是酒稅。

  另一種則是認為應當半專賣,就是不直接收購,而是規定酒曲必須買朝廷的,對酒曲高價賣,實際酒曲就等於是向酒商征收的酒稅。

  最後一種稅法,主要還是秦琅提出的,他認為前兩種方法不太適用於酒,第一種專賣法,官府的成本太高, 人為增加了成本,不合算。而第二種出售酒曲法,也不太好,因為好多酒的關鍵就在於酒曲,不同的酒,所用的酒曲配方不同,朝廷如何掌握所有的酒曲呢?
  秦琅堅持應當實行商專賣政策。

  就是商人要賣酒,必須先取得專門的牌照許可才能釀酒賣酒,沒有牌照的不能釀酒賣酒,根據商人銷售數額而征稅。

  同時,朝廷也實行榷酒,就是朝廷的常平倉也會買入一些酒,然後售***如運往邊地邊市,與蠻夷胡人互市。

  這其實相當於出口,出口的利潤肯定高,所以把這部份的出口酒利潤掌握在朝廷手裡,或部份掌握在手裡。

  總之,都是為了賺錢。

  是增加國家財政收入。

  而按秦琅的推測報告,酒稅和榷酒,一年起碼能賺一百萬貫。

  李世民一聽就心動了,最終還是傾向於秦琅的酒稅法。

  這稅法一旦實行,以後酒價肯定要上漲不少,對於那些好酒的人來說,以後他們飲的每一口酒,都等於是為大唐稅收做了貢獻的。

  李世民嘗到了甜頭,雖然酒稅一百萬貫一年還只是紙面上的,但確實誘人啊。所以李世民這些天在努力的推動要把鹽鐵茶酒糖這五種商品,全都列入專稅之中。

  糖這玩意都沒被他放過,秦琅也是有些無奈。

  自己明明現在也是糖商酒商,結果卻瘋狂揮舞著鋤頭挖自己的根,也是不作不死。

  可這也是大勢所趨,所以秦琅倒沒有什麽舍不得,自己吃肉,總也得給朝廷分一些湯喝。

  總之,稅還沒開始征,但轉運司常平局,已經擬常平倉除糧倉、布倉外,增加鹽、酒、茶、糖四個倉。

  都是要借著國家的宏觀調控能力來賺錢的,說白了與民爭利。

  但因為現在政事堂的宰相都是鑽錢眼裡去的人,這是魏征原話,所以雖然魏征天天噴李世民噴秦琅與民爭利,但沒啥用。

  魏征不止一次跳腳噴李世民昏君,可現在李世民也習慣了,任他噴。

  沒錢是萬萬不能的,現在每月不但能存十萬貫的滅梁封樁錢,而且還能存下十萬貫的滅突厥準備金,皇帝自己的小金庫錢帛數量也在不斷增長,國庫也開始有了存余,李世民為何要停止?

  鹽酒茶糖的榷賣,正使的靈州並州幽州涼州幾大邊關要鎮的武器、糧草儲備增加,每次看到報告儲備的糧草軍械又提高了,李世民就很興奮。

  這樣下去,別說三年滅梁,等明年就可以啟動滅梁計劃了。

  魏征的口水,就讓他噴吧,等朕滅了梁師都,再滅了突厥,你就會反過來稱讚朕的英明偉大了。

  不過或許是發現榷賣法果然賺錢,所以李世民現在也不那麽純潔了,他居然找秦琅琢磨起要設立內坊,所謂內坊,就是用他小金庫的錢,也搞幾個鹽酒茶糖倉,也和賣榷賣。

  至於賺了的錢,自然還是他內庫的私房錢了。

  秦琅自己掌握了白糖加工的獨家利潤,當然也不好說人家李世民吃相難看,白糖的上遊產業,現在主要是高士廉等一批老家夥手裡掌握著,秦琅的糖都得從他們那裡拿,今年已經漲了幾次價了,秦琅也沒辦法,也沒有琢磨說要自己派人去安南嶺南建甘蔗園榨糖廠什麽的。

  而下遊分銷主要是長孫無忌程咬金這些新貴們包了。

  總之,大家有錢一起賺,誰也別吃白食,在這條產業鏈上,大家倒都是配合默契。

  現在李世民坐不住了,也要插上一腳,也要分一杯羹,秦琅是沒有半點意見的。

  你好我好大家好,人人分一杯羹,大家賺錢,朝廷得稅,皇帝也撈點。

  就因為這個糖,被罷相踢到安南的高士廉,現在都樂不思蜀了,本來皇帝有意要調他回來的,上次踢他出群,也是因為他做為皇帝老婆的舅舅,卻屁股非要跟封德彝韋挺王珪等人坐一起,惹皇帝不快,以示警告。

  而現在高士廉做了安州大都督、嶺南經略使後,已經強勢插入了嶺南地區的甘蔗產業了,這個家夥已經利用職務之便,要從嶺南土皇帝馮盎啊,蘭陵蕭氏啊等原來那些白糖上遊產業掌控者手裡,搶佔份額。

  秦琅無所謂,誰給他供糖他都要,反正現在這技術他獨家擁有,別人不給他糖,也競爭不過他。

  秦家的白糖現在甚至已經成為了大唐外貿的一張王牌了,不僅在國內極受歡迎,甚至在廣州、交趾港,也成為了蠻夷胡商們的最愛。

  曾經天竺霜糖,稱霸東西,如今天竺商人卻紛紛在重金求購大唐白糖。

  現在朝廷甚至已經有不少風聲,好些在嶺南有甘蔗利益的家夥,都喊著要朝廷在嶺南,特別是安南一帶增設統軍府,加強對安南之地的控制。

  其實就是想要打壓那些豪酋蠻夷,想要多些甘蔗園,多弄點蠻夷種甘蔗,好多賺些錢罷了。

  秦琅很樂意看到這樣的局面,嶺南安南這種地方,向來是中原看不太上的,只要他們肯朝貢稱臣,中央就滿足了,至於說什麽實際控制啥的,顧不上也懶得理會,所以嶺南那邊現在還主要是馮盎寧暄陳樹龍這些土皇帝們實際割據控制著,也就廣州、交趾等一些沿海要港朝廷算是掌控較嚴的。

  過去那就是瘴鬁之地,中原人談之色變的地方,也是那些政治鬥爭失敗者的流放地。但現在,嶺南可以種甘蔗啊,可以榨糖啊,可以賺大錢啊。

  於是嶺南就成了寶地,以前誰也看不上,懶得管的地方,現在大家也願意趴在地圖上多望兩眼,甚至願意派出庶出子弟帶著管家護衛千裡迢迢過去考察巡視了。

  白糖這東西,比起麥芽糖、蜂蜜那是有極大優勢的,市場需求量也高啊,而且歷史上,糖一直就是中國對外貿易的一樣重要商品,跟絲綢茶葉瓷器並列的,到了大航海時代,英國西班牙那些國王貴族們,都還不能放開了吃糖呢。

  所以如今大唐白糖完全超越天竺霜糖,就意味著已經拿下了東西方的整個市場,這是一個巨大的市場。

  以現在的甘蔗種植量來說,還是太少太少了。

  適合種植甘蔗的嶺南、雲南等地,現在都還是那種朝廷無法真正完全有效控制區,屬於羈麼地區,地方上還是那些臣服朝廷的土皇帝們控制著。

  太極宮裡。

  李世民手端著茶杯,在那裡邊喝茶邊報數,而長孫皇后面前則擺著一個象牙製成的算盤。

  “若是鹽鐵茶酒糖稅征上來,再加上榷賣之利,朝廷一年收益不少。朝廷每年從中拿出一筆錢來,然後朕的內庫收益裡再補上一部份,觀音婢,你說朕若在宮城東北興建一座宮殿,給太上皇居住,需要多久時間能攢夠錢?”

  長孫皇后現在盤算學的不錯,她向秦琅借了鄭十三娘來教她,如今已經打的不錯,只是有個意外是,李世民在長孫皇后宮中見了鄭婉言幾次後,最終給秦琅送去了十個美人,然後把鄭婉言留下了。

  臨幸之後,賜鄭婉言才人封號。

  “若按二郎你的構想,這永安宮若要建成,當不下三十萬貫錢,而且得役使數十萬工匠民夫。錢財人力還是其次,一座宮殿修建,要先備料後施工,石構件和木材的選料砍伐運輸和磚瓦的燒製,都十分耗費時間,還得要避開農忙季節。”

  長孫知道丈夫想為公公修建一座新宮,宏義宮還是太簡陋狹小了,太上皇居住在那裡,難免會被人議論。但想建一座與太極宮一樣的新宮,要耗費的錢財人力何止是一點點。

  “二郎,三五年之內,不宜大興土木。”

  “攢夠錢也不行?”李世民問。

  “光有錢也修不成,還得要征召數十萬工匠民夫,役民太過了。”

  李世民無奈歎口氣,“那朕讓將作監先出圖紙總行吧?”

  “你說,若是讓秦琅來負責修永安宮,能行否?”

  觀音婢連忙勸說皇帝暫時打消這念頭,“三郎現在又在忙科舉考試,又在主持改革,哪還有多余精力來修宮殿,就委屈太上皇幾年吧。”

  “也只能如此了,觀音婢,你再挑選些美人給太上皇送過去吧。”

  觀音婢低聲對丈夫道,“最近太上皇那邊宮裡可是接連有后宮懷孕。”

  李世民無奈。

  他也知道這事,但難道還能攔著不成,太上皇能安心在宏義宮當他的太上皇,不問世事,已經很理想了。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