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從1979開始的文藝時代》第153章 建議申遺
   第153章 建議申遺
  大清早的南鑼鼓巷,枝頭的麻雀在多嘴。

  方言今天穿的跟平時不一樣,白色的立領襯衫,外面穿著一身黑色的中山裝。

  “岩子,這套穿著,感覺怎麽樣?”

  方紅在得知弟弟要出席中日文化交流活動,特意去請紅都服裝的老師傅量身定製。

  “姐,挺好的。”

  方言滿意地點頭,畢竟紅都服裝可是給中南|海、駐京使團、外交人員提供訂製服務。

  “再看看,再看看。”

  方紅從上到下,看了又看,哪怕是有一個線頭,都不肯放過,“千萬不能有一點馬虎。”

  楊霞一臉嚴肅說:“你姐說得對,咱們丟臉倒沒什麽,但絕對不能丟了國jia的臉。”

  “要不我穿著這件去部裡開會?”

  方言一個紐扣一個紐扣扣上。

  “對對對,讓別人瞧瞧有沒有什麽問題。”

  於是在方紅和楊霞的注視下,離開了四合院,輕車熟路地來到沙灘北街的文化部大樓。

  剛一進門,就見大堂裡人頭攢動,烏泱泱都是人,有一股湧向樓梯,有一股留在原地。

  “方老師!”

  突然間,從人群裡傳來驚喜的聲音。

  方言順著聲音看去,鈴木洋子、橋本結衣和白若雪三人迎面朝自己走來,大為意外:
  “你們也是來開會嗎?”

  “差不多吧。”

  白若雪說他們是來參加文化bu、中外文委等有關部門聯合舉辦的外事接待培訓班。

  “方老師!”

  鈴木洋子面帶微笑,“《那山那人那狗》的翻譯,我們已經完成了。”

  方言看著她從包裡拿出隨身攜帶的翻譯稿,密密麻麻,全是日文,自己才學了沒多久,複雜的句子,基本看不懂,轉頭看向白若雪,“你和你老師覺得怎麽樣?”

  “好!”

  白若雪轉述了陳濤的評價,“在洋子和結衣的基礎上,陳老稍作了些修改潤色。”

  鈴木洋子語氣裡透著感激,“陳老真的教會了我們很多,經過他的指導,譯得更自然通順,清新優美,合乎小說的原意。”

  “謝謝你。”

  方言放下心來,“也替我向陳老道謝。”

  白若雪笑著答應下來,“陳老聽說這部小說要用於中日文學交流,非常樂意幫這個忙。”

  方言一手一本,一本是塗塗改改的修改稿,一本是乾乾淨淨的謄抄稿,“洋子,到文化交流團訪華的時候,你就可以把這個拿給你父親看,讓他看看你這些年留學的成果。”

  “嗨!”

  鈴木洋子滿臉興奮,“要謝謝方老師給我這個寶貴的表現機會,我不會辜負您的信任!”

  “這個修改稿能借我嗎?”

  “您拿這份吧,我們抄了不只一份。”

  “那敢情好。”

  方言打算把謄抄稿帶給周巍志、章光年等人,在得到同意之後,徑自地前往會議室。

  日本文化交流團會在3月1日抵達燕京,接著參加晚上舉辦歡迎會。

  這次訪華的基本是日本出版界、文學界、電影界、媒體界的代表,隨行會有日本報社的記者,所以,兩國交流活動的主要集中在文學和電影上,時間上將持續一周。

  文學方面,安排在3月3日到3月5日。

  講完具體的活動安排、接待的注意事項等等,整個會議,就此結束。

  方言把《那山那人那狗》的翻譯稿交了上去,以供部門審核,避免出現忌諱或者紕漏。

  “伱這本小說,應該是整份推薦名單裡最有可能被引進日本的作品。”

  周巍志和章光年、周楊等人互看一眼。

  方言露出淡淡的微笑。

  推薦歸推薦,但不意味著就一定能出版。

  究竟名單裡的這一批,能有多少被引入進日本,還要取決於有斐閣這些出版社。

  “除了《那山那人那狗》,你的《大秦之裂變》、《山楂樹之戀》也在名單裡。”

  周巍志把稿子交給秘書。

  “本來最近你那部廣受關注的《舌尖上的中國》,也該出現在名單上,可惜發表的時間晚了些。”章光年不無遺憾道。

  方言從他們的話裡,才知道散文集發表時間,比推薦名單審批通過的時間,晚了半個月,上頭已經定下來,沒辦法臨時更改。

  周巍志說雖然這回沒有進入名單,但接下來可以出現在中法、中美等文化交流活動上。

  “我有個建議,不知道當不當說?”

  方言思索了會兒,才說出口。
    “但說無妨。”

  章光年他們投來鼓勵的目光。

  “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

  方言說《舌尖上的中國》盡管對美食的描寫很到位,但終究是文字,寫得再天花亂墜,也不及一張照片、一部電影來得直觀真切。

  “你的意思,是想把《舌尖上的中國》拍成電影?”周巍志把眼睛眯成一條縫。

  “您說得沒錯,就是拍成紀錄片。”

  方言點頭道:“不過不一定要拍《舌尖上的中國》,也可以以全國各地的傳統美食為題材,選出一些能代表華夏飲食文化的來拍。”

  “你這個點子聽上去不錯,繼續說。”

  章光年和周巍志等人互看一眼。

  “我想能不能由部裡牽頭組織,到時候拍成的美食紀錄片,不僅面向各國的文化交流團,是不是有這麽一種可能,可以在這些國家和地區放映,甚至在東南亞播出?”

  此話一出,立刻引起了各位大佬的興致。

  “你啊你,總是能給我出點新花樣。”

  “小方他啊,總有一些創造性思維,什麽時候都能想出讓人驚喜的點子!”

  “………”

  眾人議論紛紛,胡木橋饒有興趣,“你為什麽會想到要把這部紀錄片在海外播出?”

  方言回答說,自從《舌尖上的中國》發表以來,收到了很多身處異鄉的知青們的來信。

  在這些信裡,能感覺到不管漂泊何方,故鄉的味道卻是永恆的,是藏在味蕾裡的鄉愁。

  打開了味蕾,就好像打開了對故鄉記憶的那一扇門。

  全國的知青們如此,香江、寶島、濠江的同胞,世界各地的華人僑胞,不也一樣嗎?

  “你是想把以美食紀錄片為契機!”

  胡木橋等人意識到不僅僅是向世界宣傳華夏美食的機會,而且似乎很有統戰的價值。

  “小方,還想到了什麽。”

  “都說出來,大膽地說出來!”

  周巍志眼裡炯炯有神。

  方言如數家珍,一一舉例。

  比如舉辦個全國烹飪大賽、美食節。

  (PS:83年,羊城舉辦了“名菜美點評比展覽”,就是羊城國際美食節的前身)

  再比如,可以給我們的華夏美食,以及由此形成的文化和節日申遺,像粽子和端午節。

  “申遺?”

  周巍志和胡木橋等人互看一眼。

  “申遺!”

  方言說得斬釘截鐵。

  然而可惜的是,文化部門的工作人員解釋說,目前沒有“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

  70年代,聯合guo教科文組織推出了《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規定了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的定義,78年建立的《世界遺產名錄》裡,基本上是物質文化遺產。

  但這些年,法國、日本等國家都在想方設法地把本國的飲食納入文化遺產名錄裡。

  “如果我們能順利地加入《世界遺產公約》,今後也可以像法國一樣。”

  工作人員說,“申請把華夏的飲食文化和民俗節日列為文化遺產。”

  “不只是美食。”

  周巍志一臉嚴肅,“建築、文學、戲曲、中醫,華夏有很多文化遺產都值得保護。”

  胡木橋不無感慨道:“我們華夏地大物博,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積累的文化瑰寶是世界其它國家難以比擬的。”

  “也正因此,我們就更要珍惜,要守住我們文化的根,也就是守住了文學的根。”

  方言一本正經道。

  “文化的根,文學的根。”

  章光年笑道:“你的這個提法,倒是跟之前的‘文化自信’,一脈相承啊。”

  “哈哈哈!”

  頃刻間,眾位大佬望著這個“小團寵”,目光中充滿讚賞,放聲大笑起來。

  方言也跟著笑了笑。

  飯要一口一口吃,事要一件一件辦。

  顯然,胡木橋、周巍志等人對《舌尖上的中國》拍成紀錄片這件事,很是上心。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