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帶著騎砍速通亂世》第111章 就食朝鮮
  第111章 就食朝鮮
  “奸臣已經跳出來了,袁崇煥是一個,還有王之臣!”

  李昊拍案而起,指著諸多文官大罵。

  惡名在外,前鋒鎮總兵拍案那一下子,就嚇得這幾位身子大抖,好一段時間沒緩過神來。

  等確認總兵官只是罵人,沒有動手後,這群文官居然委委屈屈認下了自己的錯誤,開始積極想辦法弄糧食,一給前鋒鎮將士發餉,二給遼東百姓賑災。

  李昊掰著手指頭給這群還算能辦事兒的文官數需要多少糧食。

  “東江鎮在鐵山等地還種了糧,需要賑濟的東江民算個十五萬,降民算十五萬,跑回家的遼西流民、登萊流民算二十萬。這就五十萬張嘴,一月算吃上十五萬石,挨到年底就得九十萬石。”

  “韃子在北面還能穩得住,一處處打過去怎麽也得今年冬天到明年春天,才能肅清兩紅旗,甚至他們還可能往北跑,或者抓了野人韃子又打回來。”

  “撫順關內主要是兩黃旗與兩藍旗余兵,山地崎嶇,正需要降兵裡的女真兵出力死戰,才能將阿濟格、濟爾哈朗等人擒獲獻俘。”

  “如此兩線作戰,山區內至少一萬兵卒,北面得一萬五,尚有五千鎮守遼沈各城,要淘汰冗兵怎麽也得先淘汰關城、寧前,我這三萬兵得實打實吃餉乾仗,就是有些兵卒隻吃單餉,也得把攤子撐到明年種上地。”

  北面那部分八旗兵裡還是有能人的,一直用分散騎兵快速攻擊沈陽一帶的明軍,只打一場就快速撤離,也不戀戰,給機動性不強的普通明兵造成了不少的戰鬥減員。

  李昊的對策則是精選各路猛將,也帶著一兩百騎兵四處出擊,普通士卒收攏在大城小堡裡,還是打呆仗。

  當然,這也是個很好的練兵機會,前鋒鎮總兵意圖經過下半年的實戰訓練,練出三五千能長途攻擊的精銳騎兵。

  其余普通營兵、降兵也不會閑著,會騎馬的逐漸配馬,也要練習快速機動的能力。

  “今年的遼餉還是照常發給遼鎮,既然形勢如此,那山東等地的班軍也不上來修城了,可剩下大概五十萬兩銀子,等今年湖廣糧北上後,我命人收購六七錢一石的糧,先將今年對付過去。”

  被李昊嚇了一跳後,遼東巡撫總算是想起他和薊遼經略手上還有今年即將到位的遼餉,並稍微動動腦子就挪用了修城的那部分銀子。

  這些文官都是進士出身,腦子相當好使,定下了不裁前鋒鎮戰兵與救濟遼民的大方向後,又陸陸續續提出了數條有效策略。

  其中包括向朝廷繼續伸手要賑災糧、調走關城總兵標營、移走祖大壽手下的寧前營兵等。

  說到這幾點,又坐回去的李昊問道:“老趙為國捐軀,朝廷給的封賞是什麽?還有朱梅呢?”

  即使大明官府運轉再慢,這個時間也該放出點風聲來了。

  見總兵官語氣大大緩和,文官們也敢小心翼翼提起這個話題。

  董老頭賠笑著解釋道:“兵部議了個海州伯給趙大帥,但聖上最近不召見臣工,封爵之事無人主持。朱梅鎮帥的身後事倒挺順利,追封左都督、總兵官,蔭一子為廣寧衛指揮僉事,世職。司禮監挪了五十兩的內帑銀,又湊了兩匹上好綢緞子給朱鎮帥妻子,兵部出了三十兩棺材錢。”

  在大明朝當了幾個月的差後,李昊知道了皇帝賞賜的內帑銀五十兩封頂這回事,給朱梅的撫恤不算差了。

  “你們讓王之臣連上奏疏催一催,老趙一把年紀和我打海州城,又出死力攻韃子大營,朝廷遲遲不給封賞也不像回事。

  對了,後來交上去的四千多顆首級的賞銀也得盡快撥過來,這又是十萬多兩銀子,賣糧分給遼民吃,還能多頂幾個月。”

  總兵官說這話純粹是出於好心,總不能放著投奔到他轄區的百姓餓死。

  其余文官臉色卻有點奧妙。

  這算私自收買民心,歷來都是邊將大忌。

  不過為首文官袁崇煥沒有出言提醒,其余文官也就揭過這檔子事。

  “本撫台還有一計。李大帥可帶降兵入山清剿撫順關內的韃子兵,既能打擊阿濟格等韃子,又能消耗降兵,減輕兵餉支出。”

  遼東巡撫還是不想掏降兵的餉銀。

  李昊被他氣笑了,“你怎麽不說讓我帶兵一路追著阿濟格往寬甸等地跑,然後驅趕韃子兵去朝鮮,我後腳到,順手再搶朝鮮的糧回來。”

  進出赫圖阿拉就那幾條路,明軍若大舉從撫順打進去,阿濟格等人要麽往北跑,要麽南下到寬甸,跨過鴨綠江出海口,去朝鮮討生活。

  袁崇煥等人眼睛都亮了起來,巡撫大人讚揚道:“就食朝鮮也不失為降兵出路,就這麽辦。只要能熬過今年,到明年秋天遼地二十五衛屯戶能交上來上百萬石的子粒糧,養活三萬戰兵不成問題。”

  雖然他臉皮厚,可這的確是條出路。
    李昊盤算片刻,自己領軍去追殺東邊山區的八旗兵,以降兵的戰鬥力,加上他搜刮來的各路猛將,也能和北面黃太吉、嶽托手下的兩紅旗打一打。

  雖然做不到向北推進戰線,但穩住沈陽一帶沒啥問題。

  遼河套以及北面的蒙古各部也滑溜的很,大明支棱起來後,蒙古人也不想幫後金了。

  總兵官點點頭,承認了這種打法的可行性。

  接下來的議的事就雜多了,比如讓遼地重開各種鹽井、鐵礦,以及派人進山采參,產出送到內地換錢,又從內地買糧回遼地。

  核心就一句話,官府也不能白養這些百姓,得讓他們乾點活。

  “對了,袁撫台和我的駐地怎麽算?”

  說到最後,李昊問起他最關心的事。

  按大明慣例,遼東巡撫和總兵官應該駐守遼陽城。

  “遼陽城尚有缺口,也沒官府衙門,不方便辦事,明年秋天之前,本撫台還是駐守寧遠城。請李帥秋冬駐守沈陽城,春夏駐守廣寧城,防備兩路蠻夷。”

  李昊揣摩這段話,發覺以後要火並祖家將、砍袁都督的腦袋還得去寧遠城裡面。

  雖然遠了點,但好處是兩件事一起幹了,且靠近山海關,大明朝廷反應也來不及,有助於順利入關拷餉。

  “撫台大人調度得當,我也覺得這麽駐守沒問題。”

  既然以後要殺袁都督,李昊難得給他說了兩句好話。

  遼東巡撫也笑了笑,拱手一拜,就此帶著部分文官離開。

  董應舉和畢自肅留了下來,董老頭笑得合不攏嘴,他覺得前鋒鎮總兵官前途一片光明。

  “我那孫女兒也到沈陽城了,大帥什麽時候見見面?好交換生辰八字。”

  “是那個身穿麻布直裰男服,頭戴網巾的……”

  李昊將先前碰到的那女子相貌說給董老頭聽,免得出了差錯。

  “對對對。”

  董老頭點頭如搗蒜,他對李大帥這個孫女婿相當滿意。

  福建士子與浙江、南直士子一樣,也是對韃子強硬派佔多數,董應舉都不敢想象孫女兒嫁給遼鎮總兵官後,自己回鄉能收到多大的讚譽。

  “交換生辰八字走流程吧,我看她心性挺好,你家在福建沒土地吧?”

  李昊最後又問了一句。

  免得拷餉後分大戶田地時,回旋鏢打到嶽父家身上。

  “無有,田莊一概無有。別說福建,就是兩京一十三省裡都沒一分地,只在天津等處有幾間鋪面。”

  雖然不知道總兵官為何如此發問,董老頭還是將自家情況說清楚。

  畢家兄弟與董應舉交往頗深,畢自肅給李大帥解釋道:“董兄原先因為地受過大官的氣,早就把祖上傳下來的田地賣乾淨了,登科之後堅決不做侵佔別家田地之舉,也算是朝中奇觀,閩地士子可將董兄視為福建海筆架呢。”

  李昊呵呵一笑,這董老頭家風挺正,可論清廉,怎麽也不能和海瑞比。

  他準備這段時間先搞定家事,免得沒兒子拷餉時吃大虧。

  PS:求推薦票求月票。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