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帶著騎砍速通亂世》第110章 敢欠我的餉
   第110章 敢欠我的餉

  七月十五號,沈陽中衛城。

  東邊的渾河方向,數不清的後金俘虜被長繩連成串,分列成兩條長蛇,向著沈陽城迤邐而行。

  隊伍前端,後金撫順關的諸多將領正被關在囚車上,蓬頭汙垢的等著大明朝廷將他們砍頭。

  “腳下放快,別他娘墨跡!”

  騎馬明兵用馬鞭抽著趕路不積極的辮子民。

  沈陽城東門,守在鍘刀處的李昊等著來自撫順的戰俘。

  過去一個月裡,明金戰事規模大大降低。

  八旗僅存的旗主們終於悟出大規模野戰對付不了上百箭都射不死的李昊,守城也守不住,因為不僅有駭人的投石機,城內各種漢民也伺機反正。

  於是八旗很明顯分成了兩大波。

  以阿濟格、濟爾哈朗為主的守山派將領率軍退回撫順關內,重新以薩爾滸、界凡、赫圖阿拉等地附近的山區為依托。

  鳳凰城、本溪城等山中大城也在他們手裡。

  第二夥自然是以黃太吉、嶽托為首的北退派。

  遼陽重歸大明後,他們在沈陽一帶派出分散的小股騎兵襲擾北上攻打各村堡的明軍,並逐步收攏各旗正身旗丁與家屬,帶著余糧、物資一路北撤,試圖經營開原、鐵嶺與更北的地盤。

  沈陽城原先就被李昊糟蹋過一次,城內民壯不多,存糧也沒多少,八旗兵也守不住,黃太吉乾脆派人毀了城門和幾段城牆,將不能帶走的東西全給燒了。

  並將附近村堡裡的漢民尼堪殺得沒剩下幾口人,既減少糧食消耗,又不給大明留下壯丁。

  所以帶著各路降兵、明軍營兵推進到沈陽城下的李昊不得不面臨北征還是東進山區的選擇。

  而大明的後勤在穩定了兩個月後,總算是按慣例出現了婁子,自登萊等地轉運的前線軍餉只夠兩萬軍隊的運轉。

  加上新歸降的兵卒、幾千東江兵,李昊能指揮到的兵卒已經超過了三萬。

  就這還不算被搶走了口糧的降民。

  結合那時困局,遼東前鋒鎮總兵一口氣來了下狠的,帶著數百精兵奇襲了後金漢將李永芳等人鎮守的撫順關,搶到了一批糧食,然後召兵東進,將降民、糧食押送到沈陽城。

  “稟乾爹,撫順降兵有三百七十四名,民眾有一千五百三十余人,不能乾活的老頭已經被做掉了。”

  一身戎裝的吳三桂騎馬趕到東門口,側著身子下馬後,向主帥回稟了降民數量。

  “辦公事的時候稱官職!”

  李昊先糾正了他的稱謂,然後呵斥道:“以後做老頭這種事情,必須先稟告我。”

  吳三桂低頭稱是。

  他的傷沒好全,行動時還有點影響,但指揮兵卒行軍不成問題,李昊就經常給他派押運俘虜、降民的活計。

  “還是老規矩,留頭不留辮子,留辮子不留頭。給俘虜講清楚吧。”

  前鋒鎮總兵又派小吳去幹活。

  自佔據遼陽,而海州城外的阿濟格等人東撤到了山區後,大明在遼東的優勢開始顯現,李昊也開始實行剃辮子政策。

  無論是蒙古兵,還是女真人,全都得剃了三搭辮發或者金錢鼠尾辮,然後與漢民一樣蓄發,否則留辮不留頭。

  當然,所有女真姓氏也得改回來,如富察氏改回漢姓馮,依爾根覺羅氏改回趙姓、瓜爾佳氏改回關姓、馬佳氏改回馬姓等。

  這些姓氏的女真人原先就是自山東、遼東等地逃荒逃到山區的漢民,被土著民一影響,不到十代居然就成了蠻夷,這實在是不像話。

  一句話,遼東新收復的土地上既在積極恢復耕種秩序,又在大力恢復漢化。

  趁著明兵給俘虜們宣揚剃辮政策,李永芳等重要人物也被壓到總兵面前。

  聽聞大漢奸被壓到了沈陽城,東門附近聚集了不少百姓,指著李永芳破口大罵的不少,要不是李大帥在,他們能衝上來活撕了這群漢奸,然後分而食之。

  “大帥,我還有用,我能去赫圖阿拉、去鐵嶺騙開城門……”

  死到臨頭,他的求生欲望突然迸發,嘴裡急呼各種幫助明軍攻佔後金城池的計策,以此來顯現他的用處。

  可惜沒有人聽他的。

  四名營兵直接將他抬到了總兵的鍘刀前,李昊乾脆利落壓著鍘刀落下去。

  幾乎沒廢多少力氣,李永芳的首級就滴溜溜滾到了台下的泥地裡。

  有壯著膽子的圍觀百姓,跑上前撿起首級,雙手獻給台上的李大帥。
    李昊哈哈一笑,彎腰將李永芳的身子扔到了台下,“首級我拿去換賞銀,換來賞銀買了糧後給你們分糧食。這身子你們趁熱處置了。”

  按理李永芳這個級別的俘虜得押送到山海關,讓薊遼經略看著弄到北京城,搞個獻俘儀式出來。

  但上次的阿敏都沒走到山海關,剛進錦州就被憤怒的流民搶去了一條胳膊一條腿,得虧明軍護著,不然阿敏在錦州就交待了。

  壓到寧遠時,聞訊而來的百姓更是狂熱,直接在城外就衝散了押送營兵,活活將阿敏砍了幾百刀,之後領頭百姓更是架起熱鍋直接將阿敏切成片,拿面漿裹了再油炸,一片一片分給老鄉吃了。

  這李永芳多半還沒有阿敏的待遇,沈陽城內不缺鍋,但油、胡椒、麵粉奇缺,百姓也少,分不了這麽一大坨肉。

  處理了重要俘虜後,被繩子牽著的普通俘虜開始規規矩矩接受剃頭匠剪辮子。

  有血性的早死在了戰場上,再不濟也跟著那些旗主、額真跑了,留在撫順關的基本是軟蛋,剃個辮子而已。

  他們可沒有身體發膚受之父母這個觀念。

  “大帥,錦州城來的大官們到了,他們請大帥移步城內議糧餉之事。”

  自城內跑出來一名傳令兵,通報了文官來的消息。

  這幫文官也急了,遼沈海蓋一帶大打了好幾場,可以說千裡狼煙,地皮又被明軍和韃子兵來回刮,口糧實在是沒有了。

  而近二十萬東江民、十來萬遼西流民先後往這附近趕,生怕來的遲了就分不到土地,口糧壓力大大增加。

  大明不是後金那種部落聯盟,有災還是要賑的,就算是裝模作樣,粥場也會開起來。

  李昊稍微清洗了一下手上的血漬,就大步走下台子,在周圍百姓敬仰的眼神中帶著家丁往城內走。

  卻沒想到被一個年輕女子攔住了去路。

  “李大帥,百姓分食人肉實在駭人聽聞,遼民也是我大明子民,怎可如此不沐王化?請大帥下令製止。”

  這女外穿麻布衣服,頭頂和男子一樣結了個發髻,並用網布包著,其五官姣好,雙目有神,身型碩長,帶有很濃厚的南方口音。

  不是溫州人便是福建人。

  馬上的李昊居高臨下,“你是董應舉的孫女兒吧。”

  遼事起後,南方商人在遼東幾乎絕跡,唯有南方官員還能活動在這麽靠北的地方,而李昊所認識的溫州、福建官員,也就董應舉這一個。

  “小民是誰不重要,重要的是教化百姓。即使民生再難,也不該放任百姓分食人屍。”

  此女不卑不亢,堅決要求李大帥下令製止附近百姓行泄憤之舉。

  “董老頭也算有錢人,你家出錢搞個粥場,我就命人帶走那些無頭屍身。”

  “開設粥場本是鄉紳分內之事,我祖父也食過朝廷的祿米,自當為朝廷分憂。就是沒有這檔子事,我也要在沈陽城外施粥賑災,救濟百姓。”

  董家孫女沒有否認自己的身份,初次見面,李昊對她印象不錯。

  前鋒鎮總兵又派家丁從民眾嘴裡搶回那些屍身後,才往城中心而去。

  一處還算完成的三進民宅充當了臨時的總兵府,錦州方向來的文官們都聚在這處民宅的一進廳屋內。

  “呦呵,袁大巡撫也敢跑出寧遠城了!董老頭是帶著孫女兒過來相親的?畢副使,我讓你要的口糧怎麽沒要到?還有這幾位,你們就空著手到沈陽城來了?”

  戰事順利,李昊心情也不錯,進去後挨個兒調侃了這些文官。

  與六個月前相比,袁崇煥的面色明顯好了很多,臉色紅潤,看起來很精神。

  他沒有理會總兵官的戲話,直接開門見山說起了正事。

  “本撫台此來,是為整頓前鋒鎮兵額,並遼東九衛屯田事宜。李帥作戰辛苦,錢餉之事便讓我們分憂,此前上萬降兵,必須得在兩個月內打散,要麽充進遼鎮各營,要麽改為團練兵,直接屯田。”

  畢自肅跟著補充:“朝廷已經議定了,明年遼餉隻征幾個富省,這些遼餉還要分給九邊軍鎮填補欠餉。遼鎮的兵額必須得降下來,寧前、關城已經開始淘汰冗兵。

  前鋒鎮雖然戰事吃緊,可有李帥在,養三萬戰兵其實不合適。登萊等地轉運糧餉還要供應東江軍民,實在養不起來,這是登州府知府王廷試,由他給李帥回稟山東等地的糧價。”

  跟著來的一位中年文官講了飛速上漲的糧價,即使是山東腹地,糧價也從五六錢銀子一石漲到了一兩多。

  “運湖廣糧食平抑糧價的事已經在辦了,這一兩個月實在是沒辦法,讓前線將士受苦了。”

  李昊一聽這意思,合著自己手下兵卒不僅吃不到餉,就連口糧也都不能供應了。

  敢欠我的餉!
  PS:求推薦票求月票。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