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華娛璀璨時代》第631章 風雨欲來
  往往一些事情提前知道了答案,將未知變成已知,這未必是一件好事。

  趁興而來戛納,還沒結束就已是敗興的局面,這是菲利普這幾天的心情急轉直下的真實寫照。

  他年紀輕輕就擁有不俗的導演實力和藝術思想,常被學校和朋友們說未來全球導演界必有他一席之地。

  充滿讚譽的環境給了他強大的自信,又仗著自己的一位老師還是戛納的評委,在來戛納前他就自負的認為這屆短片金棕櫚已是唾手可得。

  誰知他的短片展映還未開始,就突然冒出來一匹黑馬給了他深深的打擊。

  自從那天從老師口中親眼得證,他的作品不如《希望》,他就仿佛吃了難以消化的食物一樣,非常的難受。

  即便是朋友們邀請他出去頑耍,他也很沒心情的敷衍拒絕,拒絕不掉的只能強撐笑臉去參與朋友們看起來很開心,實則每一次遊玩都是他覺得很糟糕的旅程。

  “菲利普,出發了。”

  今天是短片第一階段的最後一天,也是《黑洞》第一階段展映的日子。

  “來了。”

  菲利普整了整著裝,依舊是那套看起來很華麗,也能很好的隱藏住虛偽的燕尾服。

  他衝著鏡面展露一個他招牌性的陽光笑容,振振有詞的低語:“落後國度怎能懂藝術,即便偶然存在那也是運氣,而我才是專業和藝術的化身。”

  他側面抨擊一下《希望》驅散這幾天內心的不安,用最自戀的話給自己覆蓋上虛偽的自信面容。

  他收拾好心情,這才偽裝成一名紳士,看起來飄逸而灑脫地走出了房間,下樓出了酒店後上車前往影院。

  “菲利普,我來了,讓我欣賞欣賞你的大作。”

  “菲利普,等著你的慶功宴。”

  “……”

  菲利普來到屬於自己作品《黑洞》的展廳,緊隨而來的朋友們就走進來捧場。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和菲利普能玩在一起的人,那思想觀念也是大同小異,不僅都高傲且自信,還對華國的所謂藝術、所謂影片不太感冒。

  但凡去看一看《希望》,也說不出“大作”、“慶功宴”這兩個詞匯。

  很顯然他們沒人去看,心裡的不屑和被媒體蒙蔽的雙眼,讓他們對華國的一切都抱有質疑和不好的想象。

  漸漸的,放映廳的人滿了。

  菲利普感到有些錯愕,按往年情況來看,短片的展映很難有人滿為患的情況。

  今天這是怎麽了?上座率拉滿了?這麽多人都來看我的短片?

  菲利普興奮起來,誰的短片有這樣的待遇?

  他不知道的是,《黑洞》和《希望》是入圍短片中唯二的科幻片,很多觀眾鑒於《希望》的驚豔程度,自然而然就對同為科幻的《黑洞》抱以強烈的期待。

  又因《黑洞》只有3分鍾,這個時間讓很多觀眾好奇,3分鍾能拍出個什麽故事?
  也因如此,前來看《黑洞》展映的人很多。

  隨著時間的慢慢流逝,《黑洞》的故事也展開了它的神秘面紗。

  一張白紙上畫有一個全黑的圓,這就是黑洞,這個道具直接點題。

  一個在公司加班的人,可以通過這張帶有“黑洞”的紙,把手穿過去拿到任何東西,這就是劇情主線。

  主線分為三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男主角發現了這個黑洞的秘密,心中有了貪欲,把黑洞貼在投幣販賣零食機器的玻璃上,伸手穿透黑洞從機器裡拿出一包零食,享受著吃完。

  第二個層次,體驗到了這樣的便捷,男主角的欲望被放大,利用黑洞從鎖住的玻璃櫃中拿出工資表,篡改了自己即將要發放的工資數值。

  第三個層次,男主角完全遏製不住心中貪戀,利用黑洞從保險櫃偷錢。

  看著拿出來的一挪一挪的現金鈔票,男主角被貪欲吞噬,臉色興奮到瘋狂的想拿出更多的錢。

  但保險櫃很大,男主角的身體不由自主的深入保險櫃,最終完全進入保險櫃,被囚禁在了保險櫃中。

  到此,《黑洞》的故事結束。

  於普通觀眾而言,並沒有想象中的驚豔感,也沒滿足基於《希望》讓他們所產生的期待,全程看下來有些興致缺缺。

  雖然寓意比較飽滿,貪婪的人性一層一層爆發,確實值得讓人深思,那張紙作為黑洞也算是一個不錯的科幻創意,但或許是《希望》的珠玉在前,看到這樣的揭露人性的文藝科幻片並沒有讓觀眾產生過多的好感。

  掌聲禮貌性的給予,可反響並不是很強烈。

  而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

  把一個故事用文字來記載,任何一個人都能看懂。

  但把一段文字用多個鏡頭展現出來,且沒任何台詞、任何旁白來輔助詮釋,只能通過眼睛觀察場景畫面和人物表演來理解故事的內涵,這就是導演的藝術。

  這部短片沒有任何台詞,只有鏡頭語言,但卻把故事講的很清楚,故事有關人性貪婪的內核及貪婪是原罪,一旦沾染必定萬劫不複的價值觀體現了出來,這就已經很優秀了。

  3分鍾,能夠有層次遞進的講清楚這樣的故事,其短片質量是非常值得被認可的。

  然而,正如觀眾們所想,《希望》的太過驚豔,讓這部從導演藝術和人物表演都很有造詣的《黑洞》,在這屆短片的展映中看起來就沒有那麽的耀眼了。

  菲利普受訪完後看了看現場氛圍,觀眾們起身離場,專業人士小聲議論,這是很正常的氛圍,它也說不上是好是壞。

  但是,走下舞台的路上,一些觀眾的交流聲傳來,它的臉色頓時不好看了。

  “雖然3分鍾能把故事講清楚,且還很有寓意,但是吧,我還是喜歡《希望》。”

  “很難想象《希望》是華國拍的,各種意想不到的反轉和鏡頭實在是震撼。”

  “……”

  菲利普原本收拾好的心情,在這一刻跌落谷底。

  他沉著臉回歸座位,期盼著後面幾批觀眾對《黑洞》的觀影感觀能夠有所改觀。

  可惜的是,連續四輪直到展映結束,萬般議論在他心裡總結出一句話:《黑洞》不如《希望》。

  菲利普強顏歡笑應付媒體的采訪,受訪結束後臉色陰沉的迅速回到了酒店。

  沒人說他的《黑洞》不好,也沒人說《黑洞》不如《希望》,甚至還有專業人士給他的導演藝術點讚。

  只是從偶爾的交流聲中在他的主場聽到了《希望》的好,那該死的自尊心和強烈的自負頓時爆發,讓他覺得很丟臉,也難以面對這樣的情況。

  ……

  巴黎有不少旅遊景點,比如凱旋門、埃菲爾鐵塔、盧浮宮、奧賽博物館、巴黎聖母院……

  這些聞名全球的景點,每一處都擁有屬於它的一段歷史記載,延續了法國的文化傳承。

  初次來法國一趟,自然要去這些地方逛逛。

  楚軒、劉藝妃、劉小麗這一家子,在這幾天裡倒是玩得不亦樂乎。

  除了展映時間去影院欣賞下短片和電影外,其余時間都現身在各個景點所在區域,免不了被來自國內的遊客偶遇和合影,這些遊客也算是見證了一家三口旅遊途中的溫馨和美好。

  今天第一階段的展映結束,其評選也要出結果。

  下午的時候,一家子就結束了今天在巴黎聖母院的旅程,回到了酒店。

  “45票!”劉藝妃驚呼一聲,她和楚軒剛進房間,文木野就來說明戛納公布的票選數據。

  總票51票,《希望》對《夏日挪威》,45:6。
    這是很誇張的票選結果,出現在專業的評選中更是難得一見,在戛納歷史票選情況上也從未有過。

  楚軒和劉藝妃很驚訝,但更多的是驚喜,這無疑說明戛納對《希望》的認可,這種來自國際上的認可,怎能不讓人高興呢。

  “來,咱們自己也恭喜一下。”劉小麗抬起一隻手。

  眾人笑著,各自抬起手互相擊掌,這樣的票選情況值得為之自我恭喜一番。

  晚飯期間,王佳衛也發來短信,道了一聲“恭喜”,並附帶了一句“《希望》拔得頭籌大有希望”。

  雖然這才是第一階段的結果,但如此差異化的結果也證實了《希望》的優秀,王佳衛身為評委從這份結果中就能看出《希望》最終獲獎的概率很大。

  都是來自華國的影視人,他也為楚軒和劉藝妃他們感到高興。

  一頓晚飯罷,眾人各自回房休息。

  從得到的消息中,明天第二階段展映,《希望》又是被安排在第一天的上午。

  相比於前幾天第一階段展映時的稍許忐忑,今晚得到這麽一份好的評選結果,大家也對第二階段的展映放心很多,並對現場的反響再次予以期待。

  ……

  翌日,菲利普早早起來。

  他不再像前些天那樣,明明短片展映在上午,他也漠不關心的睡懶覺,絲毫不把另外十一個競爭對手放在心上。

  昨晚的票選結果出來了,他的《黑洞》以30:21的票選結果戰勝了第一階段的對手,這是一個很正常的票選比例。

  他的作品進入下一個階段本是值得開心的事,但他看到《希望》的票選結果後怎麽都開心不起來。

  45票是什麽概念?
  《夏日挪威》的6票,他都懷疑是不是評委會的人給出的安慰票,《希望》這樣的票選情況跟滿票已是沒太大的區別。

  這無疑又證實了一點,《希望》是一匹黑馬,是來自華國的一匹黑馬,是被歐美看不起的華國科幻題材中奔湧而出的黑馬。

  他想起了那天老師發來的短信,在他的《黑洞》和《希望》中,拋開其余因素下老師選擇《希望》。

  在老師心裡,他的《黑洞》比不上《希望》。

  在昨天的《黑洞》展映上,觀眾們也表現出《黑洞》不如《希望》的態度。

  他深受打擊,也將信將疑,畢竟沒看過《希望》,怎願相信華國的初創團隊製作下的影片,會比自己從小就被偉大的歐洲藝術熏陶下的成果更強?
  他仍不願相信,得知《希望》在第二階段展映中被安排在今天第一天,他決定拉低自己的身段去親自看一看。

  “嗯?”

  菲利普來到影院放映廳,就見楚軒和劉藝妃在最前排迎接觀眾的到來。

  雙方在那天的電梯中偶遇過,菲利普還說過一句羞辱華國的話。

  可看現在他這模樣,很顯然沒認出楚軒和劉藝妃就是之前電梯偶遇到的華國人。

  到底是高傲的心促使他沒把亞裔面孔放在眼裡,還是亞裔面孔讓歐美人看起來臉盲,這就不得而知了。

  菲利普隻覺得楚軒和劉藝妃有點熟悉,想了會兒想不起來也就作罷,坐在觀眾席上以審視的態度等待《希望》的展映。

  展映開始,一如第一階段的展映情況,影片開始讓人看不懂,可隨著一個個揭露懸念的鏡頭逐步展開,深深吸引著全場觀眾看下去的欲望。

  “這表演太差勁了,沒有任何情緒,演的跟非人類似的,這就是華國演員的表演水平?”

  正常觀影的,和抱以審視態度來找茬的,關注點自然不一樣。

  影片的好,菲利普是一點沒看。

  影片的“瑕疵”,在他眼裡是無限放大。

  這情況放在國內網絡用語可一詞概括:鍵盤俠。

  然而,接下來男女主是克隆人的身份,就把他打臉了。

  克隆人,用非正常人類的表演形式來突出,這有問題麽?

  菲利普內心啞火,沒想到演員的表演竟然是個揭露身份的鋪墊,他承認這確實是個很妙的設計,但接下來的鏡頭又讓吐槽連連。

  “全都是些無效鏡頭,這短片是怎麽拿到那麽多票數的?”

  和當時的觀影員查澤雷一樣,看到一系列“無效鏡頭”也感到莫名其妙。

  但當場景傾倒的懸念揭開時,聽到全場的驚呼,菲利普啞口無言。

  看過用劇情鋪墊的,看過用表演鋪墊的,很少看到還可以用道具和場景的細節作鋪墊的,這有種看《福爾摩斯》一步一步通過道具線索,揭開真相的令人感到不可思議且很驚豔的既視感。

  這樣的驚豔鏡頭還沒完,緊接著的空間錯層鏡頭,男女主一個在垂直畫面懸走,一個在平行畫面站立,聽到全場再次爆發驚呼,菲利普深吸了一口氣。

  雖然不想承認,但他已經知道,《黑洞》輸在《希望》哪裡了。

  如果說他的鏡頭語言完美詮釋了在人性上的藝術表達,那麽《希望》的鏡頭語言則完美展現了電影的藝術美感。

  觀眾是來看電影的,不是來看人性的。

  在《希望》這部極具鏡頭藝術美感的短片下,他《黑洞》裡的人性和文藝則顯得是那麽的不堪一擊。

  第一輪展映結束,楚軒和劉藝妃的受訪還沒開始,菲利普就默默起身走了。

  原來道具和場景細節,還能作為懸念的鋪墊。

  原來空間錯層的鏡頭,還能如此簡單的拍攝。

  原來非線性結構的劇情,其中開始、過程和結果的三幕式還能這麽穿插講述。

  原來一個如此簡單的故事,打亂又有邏輯關聯的排列下還能講的這麽精彩。

  這是菲利普通過《希望》所領悟和有所學到的東西,並因此在內心發出質問:為什麽《希望》不是我拍的?在歐洲影視工業的加持下,我來拍肯定會讓《希望》更驚豔!

  菲利普有這樣的質問,說明他的內心深處已經默認了《希望》的優秀。

  只是那強大的自尊心,讓他心底的榮辱感突如其來——

  “華國京城全是霧霾,人人出門都要戴口罩,不然就會呼吸中毒,太恐怖了。”

  “辣椒本來是我們的,華國竊取了我們的成果並將它佔領全球市場,這就是偷竊行為。”

  “你知道為什麽我們看不起華國電影嗎?國際獎項需要什麽類型的,他們為了迎合我們就拍什麽類型的,毫無主見和主觀意識的發展,他們的電影注定是被全球市場淘汰的殘次品。”

  沒有去過國外的華國人,永遠都不會知道歐美對華國的新聞報道的惡毒傾向。

  沒有去過華國的外國人,永遠也不會知道華國高鐵有多快、城市有多繁華、社會安全度有多高、經濟發展有多迅速。

  這是來自海外傳媒行業對華國的信息封鎖,也是海外傳媒行業聯合起來對全球非華國人民的真相蒙蔽和假象洗腦。

  菲利普從小就處在這樣的新聞環境下,對華國的偏見也由此而來,這迫使他認為自己的短片輸給華國短片,這將是莫大的恥辱。

  他拿出手機發了條短信:【老師,輿論有用嗎?】

  過了一會兒,他的老師回信:【試試。】

  菲利普的老師什麽都沒問,或許師生之間的了解讓他的老師知道他要幹什麽。

  菲利普心裡有底了,《希望》短片中有一個不是漏洞的漏洞,僅是正常觀影的話很少人會注意它,而它抱有找茬的態度觀影,則發現了這個“漏洞”。

  這個漏洞可大可小,但如果在歐洲媒體故意放大下,他認為對《希望》足以致命!(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